正旦大朝會就這般匆匆結束。


    接下來才是今日的重頭戲,稱王大典。


    一旦稱王,便意味著梁國正式與舊漢切割。屆時,梁國境內定然會有一番動亂,畢竟大漢朝養士四百年,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些遺老遺少。


    但既然已經另起爐灶,晚切割不如早切割。


    午時三刻,徐澤身著青色蟒袍,頭戴九旒冠,登上了長安東門外的高台。


    台下人頭湧動,放眼望去,也皆是青色的袍服。


    梁國按照五經博士的解讀,五德屬木,尚青色。


    為了這個稱王大典,製衣署愣是趕製了一大批青色袍服與旗幟。


    而按照五德相生的理論,在梁國,舊漢從火德又變回了土德,雒陽,也在梁國的各種文書上變成了洛陽。


    秦朝水德,漢朝土德,大梁雖未一統天下,但占下木德,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解,土克水,木克土,自然就合情合理。


    徐澤雖然對於五行五德不感冒,但這個時代上至公卿下至庶民皆信這個,無奈之下,也隻好聽之任之了。梁國上下皆知梁侯不信讖緯,梁國境內鮮有人搞讖緯,已經算是給足了梁侯尊重了。


    隨著台下的鼓樂響起,徐澤捧起祭文,開始祭天儀式。


    “梁王澤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載,四海困窮,三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曆數,運終茲世……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梁世享。”


    此祭文儼然一副以梁代漢的姿態,梁國上下之心,昭然若揭。


    而在同樣的時間,冀州鄴城,揚州壽春,冀侯袁紹與吳侯孫堅也在進行著與徐澤同樣的稱王儀式。


    但與梁國有區別的是,冀國與吳國采用的是五德相生理論,沿用了舊漢火德的舊俗。


    為此,冀國改名魏國,冀侯袁紹稱王後稱魏王,吳侯稱王後仍舊沿用吳為國號。


    不論是魏還是吳,皆是土德,火生土,顯然魏吳兩國也是將自己代漢之心昭告天下。


    至於燕王公孫瓚,稱王不過是為了對抗同處幽州的代王劉虞,本身文士也稀缺,自然不會在意五行五德這種虛幻之說。甚至於代漢,公孫瓚也沒有想那麽多。時逢戰國亂世,能夠安居一隅稱王,獨霸東北,這對於本身野心不大的公孫瓚而言已經足夠了。


    徐侯陶謙就更不用說了,六十七歲的高齡,過一把王侯癮已屬死而無憾,哪裏有什麽閑情管五行五德。兩子皆不成器,陶謙也不指望自己兒子能夠繼承家業。改國號為淮,更是為了突破徐州的地域限製,招攬整個淮地豪傑前來效力。畢竟陶謙自己也不清楚還能活個幾年,能夠引來一些外來勢力來保住兩個兒子性命,總比自己一死兩子緊隨其後要強。


    可惜這一世,劉備、呂布皆困居河內,偌大徐州竟無人接手。


    淮王搖搖欲墜的身軀,令徐州上下皆心驚膽顫,生怕淮王直接從高台上墜落。


    好在,淮王陶謙終究撐到了大典結束。


    ……


    徐澤長舒了一口氣,大典終於結束了。


    稱王典禮一舉一動皆要按照典章來進行,一番繁雜的儀式下來,竟生生從正午持續到了黃昏才結束。


    由於梁國二次改製已經完成,即便是梁侯升格為梁王,國中各項製度卻不需要更易。


    惟有二十等爵中的最後兩級,關內侯與徹侯,隨著徐澤成為梁王,開始正式解封啟用。


    這也讓國內的文武官員紛紛猜測誰能成為梁國第一位侯爵。


    戰國之世,自然是戰功最易封侯。


    北地戰事即將開啟,一旦成功將武威四郡納入梁國境內,參戰的各位將軍定然會爵位更進一步。


    目前爵位靠前的幾位北征將軍。


    征北將軍黃忠,最初授爵時乃是第十一級右庶長,經過河東之役、平涼之役、定隴之役後,現已為第十四級右更。


    征西將軍馬超,最初授爵時乃是第九級五大夫,曆經河東之役、平涼之役、定隴之役,竟也達到了第十三級中更,顯然得益於平涼之役那勇冠三軍之舉。那一役過後,馬超可是直接連升二級。


    平東將軍胡猛,雖然最初授爵之時是最高的十二級左更,但因為沒能參與河東之役,如今和黃忠同為十四級右更。


    至於平西將軍龐德、平北將軍張繡、平南將軍李空,哪怕北征結束,除非立下殊勳,否則已經很難追上黃忠的爵位。


    當然,有了胡猛、馬超二人勇冠三軍後連升二級的前例,誰也說不準會不會有黑馬。


    ……


    北地的黃忠、馬超,卻沒有長安閑人這些閑情,每日辛苦的操練,已經讓人沒有了胡思亂想的心情。


    北地大雪紛飛,但梁軍的每日操練卻並未停歇。


    得益於梁國目前充沛的國力,梁軍衣食無憂,哪怕是供應冬日每日的操演,也不在話下。


    既然如此,還有什麽理由不充分利用起來操練呢。


    此時的其他各勢力軍隊,依舊是沿用的漢軍舊製,勤快的三日一操,如曹操、袁紹、孫堅等勢力;相對憊懶或者說財力沒那麽充足如公孫瓚、呂布、陶謙等勢力,五日才有一操練。


    梁軍此時還隻是在關西作戰,並未與關東各勢力交鋒,自然也不會引起各方勢力的內卷。


    也許隻有等到梁軍東出橫掃各大勢力之時,天下諸侯才會開始玩命的操練軍隊。


    按照出征時的布置,黃忠為主將,屯居令居,直取姑臧城;而榆中城的馬超,則收取祖厲等城邑後再馳援黃忠。


    武威方麵,對於梁軍的具體布置雖不清楚,但對於梁軍的心思卻再清楚不過。


    荀攸心中雖然早有計較,但梁軍才一年便開始動兵,卻出乎荀攸的意料。


    梁國,國力竟如此充沛嗎?荀攸心中有些駭然。


    過去的一年多,荀攸派出了不少密探偽裝成商賈進入梁境。梁國的日新月異讓荀攸不斷地動搖,如今的涼州之地已經讓荀攸覺得陌生,密探所言的長安城更是讓荀攸難以想象。


    莫非,漢真的不如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戰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虞溪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虞溪澤並收藏漢末戰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