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女先生1998
我剛剛入紅府的時候,才十二歲,當時長沙城裏,九門頗負盛名,紅府管家看我孤苦,招我進了府裏當丫鬟。
我離開紅府時二十二的年紀,十年彈指過,梨園人卻不似當年。
紅官是整個紅府上下都敬重的主子,年歲不大,生的玉淨,看起來溫溫順順,愛唱虞姬,也沒人懷疑他當不當得了霸王。
紅官年少就已英名在外,長沙九門上三門的二當家,一代名伶,來往求聽他一曲的人絡繹不絕,墓裏的功夫也自然不用多說,偏偏還生的英俊過人,自然也是風流。酒館歡樓沒少逛,但也發乎情知於禮,不曾在外麵留下什麽爛桃花。可傷過心的姑娘還是數不過來,單單紅府裏做活的丫鬟們,就不知有多少把他當成了春閨夢裏人。
那日,府上吵吵嚷嚷地都在說著什麽事,一打聽原來是紅官帶了個姑娘回來,這是以前都不曾有的。細細看那姑娘,膽膽怯怯地,用含水一樣的眸子偷偷打量紅官,再看那長身玉立的公子悄悄紅了的耳尖,大抵,這就是緣了。
幾月後,果不其然紅官與那姑娘定了婚期,驚動了整個長沙城,姑娘們暗暗傷心,九門中人也都開始張羅著婚禮。
姑娘是個很溫柔的人,不是什麽大家裏出來的,卻自有一番氣質,因為有些體弱,看著還有些嬌弱。婚禮那天,排場自然很大,大紅的彩布置滿了梨園和紅府,咿咿呀呀唱著的都是喜調。花前月下,一雙璧人。
婚後的紅官像改了性子,風流少公子斂了脾性,平日裏也還去戲台上唱幾句,下了台便回府,什麽酒宴,鬧會是不再去了。總是推說,家裏有人等著了,也不顧朋友打趣。傳說夫人和紅官少時便相識了,緣分結於一碗素麵,我猜這傳言該是真的。夫人愛給紅官做麵,紅官也愛吃,郎情妾意,羨煞旁人。
大概是天妒佳偶,夫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紅官日日在家裏照顧著也不見起色。紅官心急,卻也沒有辦法,拜了祖宗,擔心祖上墓裏帶回來的晦氣降罪於夫人,自那以後決心不再插手九門之事了。
可一顆誠心最終還是沒求來好結果,夫人先走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紅官,整日流連酒館青樓,每每回府都是一身酒氣,九門中人擔心,可派人來問最終都是吃了閉門羹。
送葬夫人那天,紅官著了一身素袍,麵無血色,安安靜靜地撒著紙錢,無喜無悲,我卻還記得大婚那時他一身紅衣,記得夫人去的那晚屋內期艾的戲腔。如今倒隻是,不聞故人笑,隻餘舊人哭。
紅府自那以後都很冷清,沒有人高興地起來。終於有一日,紅官遣了府裏的下人,我走時望了一眼紅府,大大的宅門,卻是隔著多遠都能感受到府裏人的心傷。
後來,我聽人說,紅官像是走了出來,和張大佛爺一起又重新入了墓。戲台上又咿咿呀呀地唱了起來,那身段,那戲腔,來看的人無不稱絕。我有幸後來去聽了一曲,之後久久地在想,那油頭彩麵的戲子到底是在戲裏還是戲外呢。
《辭九門回憶》
一曲定重樓
一眼半生籌
看的全都是那詭譎雲湧
入得此門不回首
無需宣之於口
我對案再拜那風雨瓢潑的殘陋
再聚首
戲子多秋
可憐一處情深舊
滿座衣冠皆老朽
黃泉故事無止休
戲無骨難左右
換過一折又重頭
隻道最是人間不能留
戲:
誤闖天家
勸餘放下手中砂
張口欲唱聲卻啞
粉麵披衣叫個假
憐餘來安座下
不敢沾染佛前茶
隻作凡人赴雪月風花
繞過胭脂樓
打散結發扣
唱的全都是那情深不壽
入得此門不回首
無需宣之於口
我對鏡遮掩那風雨瓢潑的殘陋
碑已舊
戲子多秋
可憐一處情深舊
滿座衣冠皆老朽
黃泉故事無止休
戲無骨難左右
換過一折又重頭
隻道最是人間不能留
誤闖天家
勸餘放下手中砂
送那人禦街打馬
才子佳人斷佳話
憐餘來苦咽下
求不得佛前茶
隻留三寸土種二月花
這也是我感觸頗深的一首歌。所以寫的細一點。
創作靈感來自老九門短篇集,二月紅篇,文中正值二月紅喪妻兩年的大壽之日,身處歡笑之地,卻仍是隻想吃一口熟悉的麵湯,若過些年、再過些年,身邊的友人漸漸離散,那些悲傷已不是似乎散落在房間角落,而是連呼吸都要帶動著過往。過往的情,過往的義,過往的家國情仇,通通融入戲裏,不後悔,不怨懟,隻有那麽些許遺憾,些許而已。
與其說是唱,倒不如說是奠,奠亡妻,奠舊友,奠情仇。
故事主角依然是二月紅,整首歌詞體現了二月紅從放蕩不羈到成熟再到墮落的三層不同心境的變換。
秋天本來就是容易凋零的季節,人們心中會生出無限的惆悵,戲子本無情,但二月紅卻多愁善感,遇到丫頭後便一往情深,那是他淒慘人生中的最愛。
九門哪是說退出就能退出的,九門建立許久,責任重大,不想參合也不行,但他終究隻是個戲子,難以改變九門的大局。
二月紅認識丫頭之後,再不去紅樓,本是一段絕世的佳話,可丫頭染病,二月紅無藥,丫頭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去求佛爺不要給二月紅藥,其實最後二月紅在滂沱大雨中跪下求藥,佛爺也不給。(其實在原著裏,佛爺根本不想給二月紅藥,是眼睜睜看著丫頭死的。)
另一個與這無關的故事
我是一個戲子,從小師父就教我,不可以想唱戲以外的任何事情,要記住,你是個戲子,戲子沒有心。我時刻謹記師父的話,我都不知道我是從哪裏來的?我是誰?每次問師父,都是一頓好訓,你是戲子,戲子哪來的家?師父每次殺青回來都要喝酒,每次都是喝醉,但是隻要我知道,師父從來沒有醉過。我問師父,師娘呢?她怎麽一直不來?師父指了指戲院的桃樹說,等到明年桃花開的時候,你師娘就來了。
那年我九歲,桃花開了一年又一年,始終不見師娘蹤影。對了,我有一個師姐,他叫芳華,最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至少在我眼裏是。師姐偷偷告訴我,師娘是不會回來的,因為打她記事起就沒有見過師娘。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我已十八歲,早就習慣了獨自登台唱戲。戲裏哭,戲裏笑,我已不懂什麽是情,隻知道劇本怎麽寫我就怎麽演。哭的越傷心,台下觀眾笑的越開心,我不懂他們,他們也不懂我,他們不懂我為何哭,我不懂他們為何笑。有時候他們笑著笑著就哭了,我依然不懂他們。誰也不曾走進過誰的世界,誰又能懂得誰的哭誰的笑。
我的戲很受大家喜歡,在這座城裏小有名氣。師姐慢慢的成了我的助理,陪我演好每一場戲,下台總不忘說謝謝芳華師姐,師姐總是一笑。終於有一天,師父拿出了一本舊的發黃的劇本,沒有名字。我突然想起了這個劇本,是在小時候,師父唱過很多次,後來不知道為什麽又不唱了。
今天突然又拿出來不知是何意。師姐說,那是因為師父找到師娘了。我追問,師娘在哪?師姐不言。咿咿呀呀台上叫,有哭,有笑,有吵,也有鬧。那天台下來的人好多,平時的座位已遠遠不夠觀眾就坐,有的人幹脆就站著聽。但是在進門的位置站著一位老婦,氣質猶存,不卑不吭站在那裏,聽師父唱戲。
曲終,觀眾都拍手叫好,為師父的戲鼓掌,隻有她不言語,也不動。觀眾都已開始往外走,隻有她還是站在那裏,眼睛緊緊的盯著台上,似乎戲還沒有唱完。師父到後台卸了妝換了衣服,出來看見了她。師父默默的看著她,良久說道,還是那年的戲,隻是我已經老了,唱不出當年的激情了。
她還沒有來嗎?應該來了,隻是不見我。
我剛剛入紅府的時候,才十二歲,當時長沙城裏,九門頗負盛名,紅府管家看我孤苦,招我進了府裏當丫鬟。
我離開紅府時二十二的年紀,十年彈指過,梨園人卻不似當年。
紅官是整個紅府上下都敬重的主子,年歲不大,生的玉淨,看起來溫溫順順,愛唱虞姬,也沒人懷疑他當不當得了霸王。
紅官年少就已英名在外,長沙九門上三門的二當家,一代名伶,來往求聽他一曲的人絡繹不絕,墓裏的功夫也自然不用多說,偏偏還生的英俊過人,自然也是風流。酒館歡樓沒少逛,但也發乎情知於禮,不曾在外麵留下什麽爛桃花。可傷過心的姑娘還是數不過來,單單紅府裏做活的丫鬟們,就不知有多少把他當成了春閨夢裏人。
那日,府上吵吵嚷嚷地都在說著什麽事,一打聽原來是紅官帶了個姑娘回來,這是以前都不曾有的。細細看那姑娘,膽膽怯怯地,用含水一樣的眸子偷偷打量紅官,再看那長身玉立的公子悄悄紅了的耳尖,大抵,這就是緣了。
幾月後,果不其然紅官與那姑娘定了婚期,驚動了整個長沙城,姑娘們暗暗傷心,九門中人也都開始張羅著婚禮。
姑娘是個很溫柔的人,不是什麽大家裏出來的,卻自有一番氣質,因為有些體弱,看著還有些嬌弱。婚禮那天,排場自然很大,大紅的彩布置滿了梨園和紅府,咿咿呀呀唱著的都是喜調。花前月下,一雙璧人。
婚後的紅官像改了性子,風流少公子斂了脾性,平日裏也還去戲台上唱幾句,下了台便回府,什麽酒宴,鬧會是不再去了。總是推說,家裏有人等著了,也不顧朋友打趣。傳說夫人和紅官少時便相識了,緣分結於一碗素麵,我猜這傳言該是真的。夫人愛給紅官做麵,紅官也愛吃,郎情妾意,羨煞旁人。
大概是天妒佳偶,夫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紅官日日在家裏照顧著也不見起色。紅官心急,卻也沒有辦法,拜了祖宗,擔心祖上墓裏帶回來的晦氣降罪於夫人,自那以後決心不再插手九門之事了。
可一顆誠心最終還是沒求來好結果,夫人先走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紅官,整日流連酒館青樓,每每回府都是一身酒氣,九門中人擔心,可派人來問最終都是吃了閉門羹。
送葬夫人那天,紅官著了一身素袍,麵無血色,安安靜靜地撒著紙錢,無喜無悲,我卻還記得大婚那時他一身紅衣,記得夫人去的那晚屋內期艾的戲腔。如今倒隻是,不聞故人笑,隻餘舊人哭。
紅府自那以後都很冷清,沒有人高興地起來。終於有一日,紅官遣了府裏的下人,我走時望了一眼紅府,大大的宅門,卻是隔著多遠都能感受到府裏人的心傷。
後來,我聽人說,紅官像是走了出來,和張大佛爺一起又重新入了墓。戲台上又咿咿呀呀地唱了起來,那身段,那戲腔,來看的人無不稱絕。我有幸後來去聽了一曲,之後久久地在想,那油頭彩麵的戲子到底是在戲裏還是戲外呢。
《辭九門回憶》
一曲定重樓
一眼半生籌
看的全都是那詭譎雲湧
入得此門不回首
無需宣之於口
我對案再拜那風雨瓢潑的殘陋
再聚首
戲子多秋
可憐一處情深舊
滿座衣冠皆老朽
黃泉故事無止休
戲無骨難左右
換過一折又重頭
隻道最是人間不能留
戲:
誤闖天家
勸餘放下手中砂
張口欲唱聲卻啞
粉麵披衣叫個假
憐餘來安座下
不敢沾染佛前茶
隻作凡人赴雪月風花
繞過胭脂樓
打散結發扣
唱的全都是那情深不壽
入得此門不回首
無需宣之於口
我對鏡遮掩那風雨瓢潑的殘陋
碑已舊
戲子多秋
可憐一處情深舊
滿座衣冠皆老朽
黃泉故事無止休
戲無骨難左右
換過一折又重頭
隻道最是人間不能留
誤闖天家
勸餘放下手中砂
送那人禦街打馬
才子佳人斷佳話
憐餘來苦咽下
求不得佛前茶
隻留三寸土種二月花
這也是我感觸頗深的一首歌。所以寫的細一點。
創作靈感來自老九門短篇集,二月紅篇,文中正值二月紅喪妻兩年的大壽之日,身處歡笑之地,卻仍是隻想吃一口熟悉的麵湯,若過些年、再過些年,身邊的友人漸漸離散,那些悲傷已不是似乎散落在房間角落,而是連呼吸都要帶動著過往。過往的情,過往的義,過往的家國情仇,通通融入戲裏,不後悔,不怨懟,隻有那麽些許遺憾,些許而已。
與其說是唱,倒不如說是奠,奠亡妻,奠舊友,奠情仇。
故事主角依然是二月紅,整首歌詞體現了二月紅從放蕩不羈到成熟再到墮落的三層不同心境的變換。
秋天本來就是容易凋零的季節,人們心中會生出無限的惆悵,戲子本無情,但二月紅卻多愁善感,遇到丫頭後便一往情深,那是他淒慘人生中的最愛。
九門哪是說退出就能退出的,九門建立許久,責任重大,不想參合也不行,但他終究隻是個戲子,難以改變九門的大局。
二月紅認識丫頭之後,再不去紅樓,本是一段絕世的佳話,可丫頭染病,二月紅無藥,丫頭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去求佛爺不要給二月紅藥,其實最後二月紅在滂沱大雨中跪下求藥,佛爺也不給。(其實在原著裏,佛爺根本不想給二月紅藥,是眼睜睜看著丫頭死的。)
另一個與這無關的故事
我是一個戲子,從小師父就教我,不可以想唱戲以外的任何事情,要記住,你是個戲子,戲子沒有心。我時刻謹記師父的話,我都不知道我是從哪裏來的?我是誰?每次問師父,都是一頓好訓,你是戲子,戲子哪來的家?師父每次殺青回來都要喝酒,每次都是喝醉,但是隻要我知道,師父從來沒有醉過。我問師父,師娘呢?她怎麽一直不來?師父指了指戲院的桃樹說,等到明年桃花開的時候,你師娘就來了。
那年我九歲,桃花開了一年又一年,始終不見師娘蹤影。對了,我有一個師姐,他叫芳華,最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至少在我眼裏是。師姐偷偷告訴我,師娘是不會回來的,因為打她記事起就沒有見過師娘。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我已十八歲,早就習慣了獨自登台唱戲。戲裏哭,戲裏笑,我已不懂什麽是情,隻知道劇本怎麽寫我就怎麽演。哭的越傷心,台下觀眾笑的越開心,我不懂他們,他們也不懂我,他們不懂我為何哭,我不懂他們為何笑。有時候他們笑著笑著就哭了,我依然不懂他們。誰也不曾走進過誰的世界,誰又能懂得誰的哭誰的笑。
我的戲很受大家喜歡,在這座城裏小有名氣。師姐慢慢的成了我的助理,陪我演好每一場戲,下台總不忘說謝謝芳華師姐,師姐總是一笑。終於有一天,師父拿出了一本舊的發黃的劇本,沒有名字。我突然想起了這個劇本,是在小時候,師父唱過很多次,後來不知道為什麽又不唱了。
今天突然又拿出來不知是何意。師姐說,那是因為師父找到師娘了。我追問,師娘在哪?師姐不言。咿咿呀呀台上叫,有哭,有笑,有吵,也有鬧。那天台下來的人好多,平時的座位已遠遠不夠觀眾就坐,有的人幹脆就站著聽。但是在進門的位置站著一位老婦,氣質猶存,不卑不吭站在那裏,聽師父唱戲。
曲終,觀眾都拍手叫好,為師父的戲鼓掌,隻有她不言語,也不動。觀眾都已開始往外走,隻有她還是站在那裏,眼睛緊緊的盯著台上,似乎戲還沒有唱完。師父到後台卸了妝換了衣服,出來看見了她。師父默默的看著她,良久說道,還是那年的戲,隻是我已經老了,唱不出當年的激情了。
她還沒有來嗎?應該來了,隻是不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