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打戰就是拚人多
同穿99世界從我開始 作者:不道德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總之,看完群內成員們的聊天記錄,再給武則天那邊發完資料後。
李肯開始著手起自己現在的事情。
自從李肯在島上的第一座工廠建好後,剩下的第二座、第三座工廠也接連豎起。
這些工廠不斷的建立起來,並不斷向外冒著滾滾黑煙。
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汙染。
但對於這時候的百姓來說,這些從工廠高聳的煙囪裏出來的黑煙代表著進步,代表著先進,代表著現代。
目前整個島上的工廠數量已經突破的百關大限,正在朝著千關大限逼近。
“報~~~有關於大明艦隊的最新消息請您接收!”
門外,一陣響亮的通報聲傳來。
“哈~進來吧!”
揉著眼睛,李肯坐在床上,吩咐外麵的傳令兵將消息帶進來。
接過傳令兵手上的信件,李肯打開看了起來。
你們其實也沒什麽,無非就是大明的艦隊如今已經整裝待發,目前正在前來自己這邊的路上。
其實看到這個消息之後,李肯還是有些小小的驚訝的。
畢竟沒了沿海,特別是江南一線的稅收和人口後,大明居然還可以爆出這麽多戰艦,怕不是裏麵有士紳的慷慨捐贈吧?
其實具體情況和李肯想的也大差不差。
因為李肯的一係列操作,搞得全國大部分士紳都很不滿意。
注:明朝是流官製,而且官員是不能在自己家所在的地區當官的,會被派到其他地方。
這也就導致了,內陸其他地方的官員到了沿海沒法撈油水,而沿海的士紳也沒人給他們幹活了,畢竟人都走光了,可以說是全都得罪光了。
而且這個時候可不像明初,可以像朱元璋那樣搞五湖四海移民的方法。
畢竟隻要你敢把人往沿海派,李肯的人就敢上岸來收(你來一個我收一個,來兩個我收一雙,來一家我收一戶)。
想要往沿海移民,那也隻能夠等到把李肯幹掉之後去了。
也因此,在這次對付李肯的事情上,整個大明可以說是鉚足了勁,士紳們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目的也隻是為了打倒李肯。
天眼可見,當時朱棣遠征蒙古的時候都沒見他們這麽熱情。
看著由鄭和率領的大明三寶艦隊逐漸遠去的身影,港口前的官員們都興奮不已。
官員a(士紳):“唉~都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我大明天兵以去,看樣子事情馬上就要結束了啊!”
聽到官員a的話,官員b(士紳)也跟著附和:“是啊,在我大明天威之下,他不好好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就算了,竟然還做出如此卑劣的事情,真是不知死活啊!”
聽到兩人的話,官員c其實還是有些疑惑的,“說起來...你們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麽他會有這麽多的糧食來收買那些農民,按道理來說不應該啊?”
在李肯用糧食吸引大明百姓的時候,雖然明朝內的官員也無法知道李肯究竟用了多少糧食。
但僅僅是大明這邊一些官員的粗略估計,目前李肯起碼花費了大明10年的糧食產出(注:是產出,不是稅收),要知道這些還是能夠看到算到的,如果加上一些漏算和不知道的部分,恐怕還會更多。
官員b(士紳):“哼!這有什麽,等我們打敗他們時候,自然就會知道他們的秘密了。”
官員a也跟著點頭附和:“對對對,那那地方就那麽大點地方,能有多少人啊!他那人要真多,就沒有必要來我們這邊偷人了。”
對於官員c的話,兩人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在他們看來,倭島那塊地一共也就那麽點大,能有的人口實在有限,要不然對麵根本就沒必要來這邊挖人了。
畢竟隻要科技還處於同一個大時代,那麽人數就是最大的優勢,要不然為什麽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擅長領軍打仗的將領都知道,人數碾壓才是王道,奇謀詭計、以弱勝強才是下策,不到萬不得已,沒有那個將領願意用計冒險。
哪怕是到了現代,打仗依舊是多多益善,看看解放戰爭就知道了,雖然開戰前?解放軍人數隻有約127萬人,而當時?國民黨軍有約430萬人,兵力對比約為3.4:1。
看起來好像每一次戰役在總人數上處於劣勢,但如果仔細去觀察每個戰役的局部細節,你就會發現,每個戰役的每一次局部戰爭?解放軍都成功做到了以多打少。
不得不說,其實這兩個官員還是懂點打仗常識的,一個保後勤,一個拚人數,這兩點他們是一點都沒拉下。
隻不過雖然他們確實懂打仗,但很可惜,他們不懂李肯。
目前李肯手上正拿著關於大明內部所有士紳勢力分布資料,有了這些資料,到時候李肯就可以快速的展開斬首行動了。
至於這個資料是哪裏來的,畢竟其他李肯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隔了這麽久,還能找到這麽詳細的資料。
這都已經詳細到鄉村了。
沒錯,這當然是群裏麵朱棣給李肯的資料,事情還要從前段時間朱棣向李肯詢問他那邊情況的時候說起。
當時在發現自己似乎誤會了李肯之後,朱棣十分愧疚。然而,李肯就好像什麽都不知道一樣,說著什麽既然大哥都幫了我了,那我也一定要幫大哥一把巴拉巴拉之類的。
於是,本來就對李肯心懷愧疚的朱棣毫無防備,直接就把自己這邊的信息都告訴了李肯(主要當時已經開網了,所以可以直接搜到大概的資料),還有順便和李肯說了一下自己這邊開海的困難。
其實當時朱棣也沒想過李肯可以解決的,結果誰知道幾天後還真就讓李肯想出辦法來了。
這讓朱棣都感到驚奇,在這之後,朱棣有時候有些什麽事情,他就喜歡去問李肯,然後拿到答案回來顯擺。
這讓當時朱棣麾下的第一軍師姚廣孝看朱棣的表情都不對了,還以為朱棣偷偷背著自己找新歡了。
後來因為找李肯私聊的次數比較頻繁,李肯幹脆提議你把你那邊的資料從大到小全部發過來算了,免得你每次來還要提供臨時資料,麻煩的很。
聽到李肯的提議,朱棣尋思也是這麽個道理(反正對麵也用不到自己身上)。
就這樣,李肯成功拿到了明朝初年的絕對詳細資料。
李肯開始著手起自己現在的事情。
自從李肯在島上的第一座工廠建好後,剩下的第二座、第三座工廠也接連豎起。
這些工廠不斷的建立起來,並不斷向外冒著滾滾黑煙。
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汙染。
但對於這時候的百姓來說,這些從工廠高聳的煙囪裏出來的黑煙代表著進步,代表著先進,代表著現代。
目前整個島上的工廠數量已經突破的百關大限,正在朝著千關大限逼近。
“報~~~有關於大明艦隊的最新消息請您接收!”
門外,一陣響亮的通報聲傳來。
“哈~進來吧!”
揉著眼睛,李肯坐在床上,吩咐外麵的傳令兵將消息帶進來。
接過傳令兵手上的信件,李肯打開看了起來。
你們其實也沒什麽,無非就是大明的艦隊如今已經整裝待發,目前正在前來自己這邊的路上。
其實看到這個消息之後,李肯還是有些小小的驚訝的。
畢竟沒了沿海,特別是江南一線的稅收和人口後,大明居然還可以爆出這麽多戰艦,怕不是裏麵有士紳的慷慨捐贈吧?
其實具體情況和李肯想的也大差不差。
因為李肯的一係列操作,搞得全國大部分士紳都很不滿意。
注:明朝是流官製,而且官員是不能在自己家所在的地區當官的,會被派到其他地方。
這也就導致了,內陸其他地方的官員到了沿海沒法撈油水,而沿海的士紳也沒人給他們幹活了,畢竟人都走光了,可以說是全都得罪光了。
而且這個時候可不像明初,可以像朱元璋那樣搞五湖四海移民的方法。
畢竟隻要你敢把人往沿海派,李肯的人就敢上岸來收(你來一個我收一個,來兩個我收一雙,來一家我收一戶)。
想要往沿海移民,那也隻能夠等到把李肯幹掉之後去了。
也因此,在這次對付李肯的事情上,整個大明可以說是鉚足了勁,士紳們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目的也隻是為了打倒李肯。
天眼可見,當時朱棣遠征蒙古的時候都沒見他們這麽熱情。
看著由鄭和率領的大明三寶艦隊逐漸遠去的身影,港口前的官員們都興奮不已。
官員a(士紳):“唉~都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我大明天兵以去,看樣子事情馬上就要結束了啊!”
聽到官員a的話,官員b(士紳)也跟著附和:“是啊,在我大明天威之下,他不好好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就算了,竟然還做出如此卑劣的事情,真是不知死活啊!”
聽到兩人的話,官員c其實還是有些疑惑的,“說起來...你們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麽他會有這麽多的糧食來收買那些農民,按道理來說不應該啊?”
在李肯用糧食吸引大明百姓的時候,雖然明朝內的官員也無法知道李肯究竟用了多少糧食。
但僅僅是大明這邊一些官員的粗略估計,目前李肯起碼花費了大明10年的糧食產出(注:是產出,不是稅收),要知道這些還是能夠看到算到的,如果加上一些漏算和不知道的部分,恐怕還會更多。
官員b(士紳):“哼!這有什麽,等我們打敗他們時候,自然就會知道他們的秘密了。”
官員a也跟著點頭附和:“對對對,那那地方就那麽大點地方,能有多少人啊!他那人要真多,就沒有必要來我們這邊偷人了。”
對於官員c的話,兩人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在他們看來,倭島那塊地一共也就那麽點大,能有的人口實在有限,要不然對麵根本就沒必要來這邊挖人了。
畢竟隻要科技還處於同一個大時代,那麽人數就是最大的優勢,要不然為什麽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擅長領軍打仗的將領都知道,人數碾壓才是王道,奇謀詭計、以弱勝強才是下策,不到萬不得已,沒有那個將領願意用計冒險。
哪怕是到了現代,打仗依舊是多多益善,看看解放戰爭就知道了,雖然開戰前?解放軍人數隻有約127萬人,而當時?國民黨軍有約430萬人,兵力對比約為3.4:1。
看起來好像每一次戰役在總人數上處於劣勢,但如果仔細去觀察每個戰役的局部細節,你就會發現,每個戰役的每一次局部戰爭?解放軍都成功做到了以多打少。
不得不說,其實這兩個官員還是懂點打仗常識的,一個保後勤,一個拚人數,這兩點他們是一點都沒拉下。
隻不過雖然他們確實懂打仗,但很可惜,他們不懂李肯。
目前李肯手上正拿著關於大明內部所有士紳勢力分布資料,有了這些資料,到時候李肯就可以快速的展開斬首行動了。
至於這個資料是哪裏來的,畢竟其他李肯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隔了這麽久,還能找到這麽詳細的資料。
這都已經詳細到鄉村了。
沒錯,這當然是群裏麵朱棣給李肯的資料,事情還要從前段時間朱棣向李肯詢問他那邊情況的時候說起。
當時在發現自己似乎誤會了李肯之後,朱棣十分愧疚。然而,李肯就好像什麽都不知道一樣,說著什麽既然大哥都幫了我了,那我也一定要幫大哥一把巴拉巴拉之類的。
於是,本來就對李肯心懷愧疚的朱棣毫無防備,直接就把自己這邊的信息都告訴了李肯(主要當時已經開網了,所以可以直接搜到大概的資料),還有順便和李肯說了一下自己這邊開海的困難。
其實當時朱棣也沒想過李肯可以解決的,結果誰知道幾天後還真就讓李肯想出辦法來了。
這讓朱棣都感到驚奇,在這之後,朱棣有時候有些什麽事情,他就喜歡去問李肯,然後拿到答案回來顯擺。
這讓當時朱棣麾下的第一軍師姚廣孝看朱棣的表情都不對了,還以為朱棣偷偷背著自己找新歡了。
後來因為找李肯私聊的次數比較頻繁,李肯幹脆提議你把你那邊的資料從大到小全部發過來算了,免得你每次來還要提供臨時資料,麻煩的很。
聽到李肯的提議,朱棣尋思也是這麽個道理(反正對麵也用不到自己身上)。
就這樣,李肯成功拿到了明朝初年的絕對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