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1章 錯亂章 勿入
異界之旅,團寵的點滴日常 作者:故事暫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裏,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釀泉也。
峰回路轉,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
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岩穴暝,
晦明變化者,
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
暮而歸,
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
行者休於樹,
前者呼,
後者應,
傴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
滁人遊也。
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
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雜然而前陳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
非絲非竹,
射者中,
弈者勝,
觥籌交錯,
起坐而喧嘩者,
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
頹然乎其間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
人影散亂,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
鳴聲上下,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崇禎五年十二月,
餘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
餘拏一小舟,
擁毳衣爐火,
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
天與雲與山與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
與餘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兩人鋪氈對坐,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見餘,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餘同飲。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問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說相公癡,
更有癡似相公者!”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三年謫宦此棲遲,
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
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
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
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
雖是晴明得好,
隻是酷熱難行。
楊誌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隻得在路途上趲行。
自離了這北京五七日,
端的隻是起五更,
趁早涼便行,
日中熱時便歇。
五七日後,
人家漸少,
行客又稀,
一站站都是山路。
楊誌卻要辰牌起身,
申時便歇。
那十一個廂禁軍,
擔子又重,
無有一個稍輕;
天氣熱了行不得,
見著林子便要去歇息。
楊誌趕著催促要行,
如若停住,
輕則痛罵,
重則藤條便打,
逼趕要行。
兩個虞候雖隻背些包裹行李,
也氣喘了行不上。
楊誌也嗔道:“
你兩個好不曉事!
這幹係須是俺的!
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
卻在背後也慢慢地挨。
這路上不是耍處!”
那虞候道:“
不是我兩個要慢走,
其實熱了,
行不動,
因此落後。
前日隻是趁早涼走,
如今怎地正熱裏要行?
正是好歹不均勻!”
楊誌道:“
你這般說話,
卻似放屁!
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麵;
如今正是尷尬去處,
若不日裏趕過去,
誰敢五更半夜走?”
兩個虞候口裏不言,
肚中尋思:“
這廝不值得便罵人!”
楊誌提了樸(po)刀,
拿著藤條,
自去趕那擔子。
兩個虞侯坐在柳陰樹下等得老都管來;
兩個虞候告訴道:“
楊家那廝強殺隻是我相公門下一個提轄!
直這般會做大老!”
老都管道:“
須是相公當麵分付道,‘
休要和他別拗’,
因此我不做聲。
這兩日也看他不得。
權且耐他。”
兩個虞候道:“
相公也隻是人情話兒,
都管自做個主便了。”
老都管又道:“
且耐他一耐。”
當日行到申牌時分,
尋得一個客店裏歇了。
那十一個廂禁軍雨汗通流,
都歎氣吹噓,
對老都管說道:“
我們不幸做了軍健,
情知道被差出來。
這般火似熱的天氣,
又挑著重擔;
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
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
都是一般父母皮肉,
我們直恁(nèn)地苦!”
老都管道:“
你們不要怨悵,
巴到東京時,
我自賞你。”
眾軍漢道:“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
並不敢怨悵。”
又過了一夜。
次日,
天色未明,
眾人起來,
都要趁涼起身去。
楊誌跳起來喝道:“
那裏去!
且睡了,
卻理會!”
眾軍漢道:“
趁早不走,
日裏熱時走不得,
卻打我們!”
楊誌大罵道:“
你們省(xing)得甚麽!”
拿了藤條要打。
眾軍忍氣吞聲,
隻得睡了。
當日直到辰牌時分,
慢慢地打火吃了飯走。
一路上趕打著,
不許投涼處歇。
那十一個廂禁軍口裏喃喃呐呐地怨悵。
兩個虞候在老都管麵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老都管聽了,
也不著意,
心內自惱他。
話休絮煩。
似此行了十四五日,
那十四個人沒一個不怨悵楊誌。
當日客店裏辰牌時分,
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飯行。
正是六月初四日時節,
天氣未及晌午,
一輪紅日當天,
沒半點雲彩,
其實十分大熱。
當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嶇小徑,
南山北嶺,
卻監著那十一個軍漢,
約行了二十餘裏路程。
那軍人們思量要去柳陰樹下歇涼,
被楊誌拿著藤條打將來,
喝道:“
快走!
教你早歇!”
眾軍人看那天時,
四下裏無半點雲彩,
其時那熱不可當。
楊誌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裏行。
看看日色當午,
那石頭上熱了腳疼,
走不得。
眾軍漢道:“
這般天氣熱,
兀的(wu di)不曬殺人!”
楊誌喝著軍漢道:“
快走!
趕過前麵岡子去,
卻再理會。”
正行之間,
前麵迎著那土岡子,
眾人看這岡子時,
一行十五人奔上岡子來。
歇下擔仗,
那十一人都去鬆林樹下睡倒了。
楊誌說道:“
苦也!
這裏是甚麽去處,
你們卻在這裏歇涼!
起來,
快走!”
眾軍漢道:“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
也是去不得了!”
楊誌拿起藤條,
劈頭劈腦打去。
打得這個起來,
那個睡倒。
楊誌無可奈何。
隻見兩個虞候和老都管氣喘急急,
也巴到岡子上鬆樹下坐了喘氣。
看這楊誌打那軍健,
老都管見了,
說道:“
提轄!
端的熱了走不得!
休見他罪過!”
楊誌道:“
都管,
你不知。
這裏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
地名叫做黃泥岡,
閑常太平時節,
白日裏兀自出來劫人,
休道是這般光景。
誰敢在這裏停腳!”
兩個虞候聽楊誌說了,
便道:“
我見你說好幾遍了,
隻管把這話來驚嚇人!”
老都管道:“
權且教他們眾人歇一歇,
略過日中行,
如何?”
楊誌道:“
你也沒分曉了!
如何使得?
這裏下岡子去,
兀自有七八裏沒人家,
甚麽去處,
敢在此歇涼!”
老都管道:“
我自坐一坐了走,
你自去趕他眾人先走。”
楊誌拿著藤條,
喝道:“
一個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眾軍漢一齊叫將起來。
數內一個分說道:“
提轄,
我們挑著百十斤擔子,
須不比你空手走的。
你端的不把人當人!
便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時,
也容我們說一句。
你好不知疼癢!
隻顧逞辯!”
楊誌罵道:“
這畜生不慪死俺!
隻是打便了!”
拿起藤條,
劈臉便打去。
老都管喝道:“
楊提轄,
且住,
你聽我說!
我在東京太師府裏做奶公時,
門下官軍見了無千無萬,
都向著我喏喏連聲。
不是我口淺,
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
相公可憐,
抬舉你做個提轄,
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
值得恁地逞能!
休說我是相公家都管,
便是村莊一個老的,
也合依我勸一勸!
隻顧把他們打,
是何看待!”
楊誌道:“
都管,
你須是城市裏人,
生長在相府裏,
那裏知道途路上千難萬難!”
老都管道:“
四川、
兩廣,
也曾去來,
不曾見你這般賣弄!”
楊誌道:“
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
都管道:“
你說這話該剜口割舌!
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楊誌卻待要回言,
隻見對麵鬆林裏影著一個人,
在那裏舒頭探腦價望。
楊誌道:“
俺說甚麽,
兀的不是歹人來了!”
撇下藤條,
拿了樸刀,
趕入鬆林裏來,
喝一聲道:“
你這廝好大膽,
怎敢看俺的行貨!”
趕來看時,
隻見鬆林裏一字兒擺著七輛江州車兒;
六個人脫得赤條條的,
在那裏乘涼;
一個鬢邊老大一搭朱砂記,
拿著一條樸刀。
見楊誌趕入來,
七個人齊叫一聲:“
嗬也!”
都跳起來。
楊誌喝道:“
你等是甚麽人?”
那七人道:“
你是甚麽人?”
楊誌又問道:“
你等莫不是歹人?”
那七人道:“
你顛倒問!
我等是小本經紀,
那裏有錢與你!”
楊誌道:“
你等小本經紀人,
偏俺有大本錢!”
那七人問道:“
你端的是甚麽人?”
楊誌道:“
你等且說那裏來的人?”
那七人道:“
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
販棗子上東京去;
路途打從這裏經過,
聽得多人說這裏黃泥岡上時常有賊打劫客商。
我等一麵走,
一頭自說道:‘
我七個隻有些棗子,
別無甚財貨。
隻顧過岡子來。’
上得岡子,
當不過這熱,
權且在這林子裏歇一歇,
待晚涼了行。
隻聽得有人上岡子來,
我們隻怕是歹人,
因此使這個兄弟出來看一看。”
楊誌道:“
原來如此,
也是一般的客人。
卻才見你們窺望,
惟恐是歹人,
因此趕來看一看。”
那七個人道:“
客官請幾個棗子了去。”
楊誌道:“
不必。”
提了樸刀,
再回擔邊來。
老都管道:“
既是有賊,
我們去休!”
楊誌說道:“
俺隻道是歹人,
原來是幾個販棗子的客人。”
老都管別了臉對眾軍道:“
似你方才說時,
他們都是沒命的!”
楊誌道:“
不必相鬧;
隻要沒事便好。
你們且歇了,
等涼些走。”
眾軍漢都笑了。
楊誌也把樸刀插在地上,
自去一邊樹下坐了歇涼。
沒半碗飯時,
隻見遠遠地一個漢子,
挑著一副擔桶,
唱上岡子來,
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那漢子口裏唱著,
走上岡子來,
鬆林裏頭歇下擔桶,
坐地乘涼。
眾軍看見了,
便問那漢子道:“
你桶裏是甚麽東西?”
那漢子應道:“
是白酒。”
眾軍道:“
挑往那裏去?”
那漢子道:“
挑去村裏賣。”
眾軍道:“
多少錢一桶?”
那漢子道:“
五貫足錢。”
眾軍商量道:“
我們又熱又渴,
何不買些吃?
也解暑氣。”
正在那裏湊錢,
楊誌見了,
喝道:“
你們又做甚麽?”
眾軍道:“
買碗酒吃。”
楊誌調過樸刀杆便打,
罵道:“
你們不得灑家言語,
胡亂便要買酒吃!
好大膽!”
眾軍道:“
我們自湊錢買酒吃,
幹你甚事?
也來打人!”
楊誌道:“
你理會得甚麽!
到來隻顧吃嘴!
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
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那挑酒的漢子看著楊誌冷笑道:“
你這客官好不曉事!
早是我不賣與你吃,
卻說出這般沒氣力的話來!”
正在鬆樹邊鬧動爭說,
隻見對麵鬆林裏那夥販棗子的客人,
都提著樸刀走出來問道:“
你們做甚麽鬧?”
那挑酒的漢子道:“
我自挑這酒過岡子村裏賣,
熱了在此歇涼。
他眾人要問我買些吃,
我又不曾賣與他。
這個客官道我酒裏有甚麽蒙汗藥。
你道好笑麽?
說出這般話來!”
那七個客人說道:“
呸!
我隻道有歹人出來,
原來是如此。
說一聲也不打緊。
我們正想酒來解渴,
既是他們疑心,
且賣一桶與我們吃。”
那挑酒的道:“
不賣!
不賣!”
這七個客人道:“
你這鳥漢子也不曉事!
我們須不曾說你。
你左右將到村裏去賣,
一般還你錢,
便賣些與我們,
打甚麽不緊?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湯,
便又救了我們熱渴。”
那挑酒的漢子便道:“
賣一桶與你不爭,
隻是被他們說的不好。
又沒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
你這漢子忒認真!
便說了一聲,
打甚麽不緊?
我們自有椰瓢在這裏。”
隻見兩個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
一個捧出一大捧棗子來。
七個人立在桶邊,
開了桶蓋,
輪替換著舀那酒吃,
把棗子過口。
無一時,
一桶酒都吃盡了。
七個客人道:“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
那漢道:“
我一了不說價,
五貫足錢一桶,
十貫一擔。”
七個客人道:“
五貫便依你五貫,
隻饒我們一瓢吃。”
那漢道:“
饒不得,
做定的價錢!”
一個客人把錢還他,
一個客人便去揭開桶蓋,
兜了一瓢,
拿上便吃。
那漢去奪時,
這客人手拿半瓢酒,
望鬆林裏便走。
那漢趕將去。
隻見這邊一個客人從鬆林裏走將出來,
手裏拿一個瓢,
便來桶裏舀了一瓢酒。
那漢看見,
搶來劈手奪住,
望桶裏一傾,
便蓋了桶蓋,
將瓢望地下一丟,
口裏說道:“
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頭識臉的,
也這般羅唕!”
那對過眾軍漢見了,
心內癢起來,
都待要吃,
數中一個看著老都管道:“
老爺爺,
與我們說一聲!
那賣棗子的客人買他一桶吃了,
我們胡亂也買他這桶吃,
潤一潤喉也好。
其實熱渴了,
沒奈何;
這裏岡子上又沒討水吃處。
老爺方便!”
老都管見眾軍所說,
自心裏也要吃得些,
竟來對楊誌說:“
那販棗子客人已買了他一桶酒吃,
隻有這一桶,
胡亂教他們買吃些避暑氣。
岡子上端的沒處討水吃。”
楊誌尋思道:“
俺在遠遠處望這廝們都買他的酒吃了,
那桶裏當麵也見吃了半瓢,
想是好的。
打了他們半日,
胡亂容他買碗吃罷。”
楊誌道:“
既然老都管說了,
教這廝們買吃了,
便起身。”
眾軍健聽了這話,
湊了五貫足錢,
來買酒吃。
那賣酒的漢子道:“
不賣了!
不賣了!
這酒裏有蒙汗藥在裏頭!”
眾軍陪著笑,
說道:“
大哥,
值得便還言語?”
那漢道:“
不賣了!
休纏!”
這販棗子的客人勸道:“
你這個鳥漢子,
他也說得差了,
你也忒認真,
連累我們也吃你說了幾聲。
須不關他眾人之事,
胡亂賣與他眾人吃些。”
那漢道:“
沒事討別人疑心做甚麽?”
這販棗子客人把那賣酒的漢子推開一邊,
隻顧將這桶酒提與眾軍去吃。
那軍漢開了桶蓋,
無甚舀吃,
陪個小心,
問客人借這椰瓢用一用。
眾客人道:“
就送這幾個棗子與你們過酒。”
眾軍謝道:“
甚麽道理!”
客人道:“
休要相謝,
都是一般客人,
何爭在這百十個棗子上?”
眾軍謝了,
先兜兩瓢,
叫老都管吃一瓢,
楊提轄吃一瓢,
楊誌那裏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
兩個虞候各吃一瓢。
眾軍漢一發上,
那桶酒登時吃盡了。
楊誌見眾人吃了無事,
自本不吃,
一者天氣甚熱,
二乃口渴難熬,
拿起來隻吃了一半,
棗子分幾個吃了。
那賣酒的漢子說道:“
這桶酒被那客人饒一瓢吃了,
少了你些酒,
我今饒了你眾人半貫錢罷。”
眾軍漢湊出錢來還他。
那漢子收了錢,
挑了空桶,
依然唱著山歌,
自下岡子去了。
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
立在鬆樹傍邊,
指著這一十五人說道:“
倒也!
倒也!”
隻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
一個個麵麵廝覷,
都軟倒了。
那七個客人從鬆樹林裏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
把車子上棗子丟在地上,
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
遮蓋好了,
叫聲:“
聒噪!”
一直望黃泥岡下推了去。
楊誌口裏隻是叫苦,
軟了身體,
掙紮不起。
十五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都把這寶裝了去,
隻是起不來,
掙不動,
說不得。
我且問你:
這七人端的是誰?
不是別人,
原來正是晁蓋、
吳用、
公孫勝、
劉唐、
三阮這七個。
卻才那個挑酒的漢子便是白日鼠白勝。
卻怎地用藥?
原來挑上岡子時,
兩桶都是好酒。
七個人先吃了一桶,
劉唐揭起桶蓋,
又兜了半瓢吃,
故意要他們看著,
隻是叫人死心塌地。
次後,
吳用去鬆林裏取出藥來,
抖在瓢裏,
隻做趕來饒他酒吃,
把瓢去兜時,
藥已攪在酒裏,
假意兜半瓢吃,
那白勝劈手奪來,
傾在桶裏。
這個便是計策。
那計較都是吳用主張,
這個喚作“
智取生辰綱”。
其西南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裏,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釀泉也。
峰回路轉,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
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岩穴暝,
晦明變化者,
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
暮而歸,
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
行者休於樹,
前者呼,
後者應,
傴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
滁人遊也。
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
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雜然而前陳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
非絲非竹,
射者中,
弈者勝,
觥籌交錯,
起坐而喧嘩者,
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
頹然乎其間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
人影散亂,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
鳴聲上下,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崇禎五年十二月,
餘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
餘拏一小舟,
擁毳衣爐火,
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
天與雲與山與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
與餘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兩人鋪氈對坐,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見餘,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餘同飲。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問其姓氏,
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說相公癡,
更有癡似相公者!”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三年謫宦此棲遲,
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
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
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
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
雖是晴明得好,
隻是酷熱難行。
楊誌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隻得在路途上趲行。
自離了這北京五七日,
端的隻是起五更,
趁早涼便行,
日中熱時便歇。
五七日後,
人家漸少,
行客又稀,
一站站都是山路。
楊誌卻要辰牌起身,
申時便歇。
那十一個廂禁軍,
擔子又重,
無有一個稍輕;
天氣熱了行不得,
見著林子便要去歇息。
楊誌趕著催促要行,
如若停住,
輕則痛罵,
重則藤條便打,
逼趕要行。
兩個虞候雖隻背些包裹行李,
也氣喘了行不上。
楊誌也嗔道:“
你兩個好不曉事!
這幹係須是俺的!
你們不替灑家打這夫子,
卻在背後也慢慢地挨。
這路上不是耍處!”
那虞候道:“
不是我兩個要慢走,
其實熱了,
行不動,
因此落後。
前日隻是趁早涼走,
如今怎地正熱裏要行?
正是好歹不均勻!”
楊誌道:“
你這般說話,
卻似放屁!
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麵;
如今正是尷尬去處,
若不日裏趕過去,
誰敢五更半夜走?”
兩個虞候口裏不言,
肚中尋思:“
這廝不值得便罵人!”
楊誌提了樸(po)刀,
拿著藤條,
自去趕那擔子。
兩個虞侯坐在柳陰樹下等得老都管來;
兩個虞候告訴道:“
楊家那廝強殺隻是我相公門下一個提轄!
直這般會做大老!”
老都管道:“
須是相公當麵分付道,‘
休要和他別拗’,
因此我不做聲。
這兩日也看他不得。
權且耐他。”
兩個虞候道:“
相公也隻是人情話兒,
都管自做個主便了。”
老都管又道:“
且耐他一耐。”
當日行到申牌時分,
尋得一個客店裏歇了。
那十一個廂禁軍雨汗通流,
都歎氣吹噓,
對老都管說道:“
我們不幸做了軍健,
情知道被差出來。
這般火似熱的天氣,
又挑著重擔;
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
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
都是一般父母皮肉,
我們直恁(nèn)地苦!”
老都管道:“
你們不要怨悵,
巴到東京時,
我自賞你。”
眾軍漢道:“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
並不敢怨悵。”
又過了一夜。
次日,
天色未明,
眾人起來,
都要趁涼起身去。
楊誌跳起來喝道:“
那裏去!
且睡了,
卻理會!”
眾軍漢道:“
趁早不走,
日裏熱時走不得,
卻打我們!”
楊誌大罵道:“
你們省(xing)得甚麽!”
拿了藤條要打。
眾軍忍氣吞聲,
隻得睡了。
當日直到辰牌時分,
慢慢地打火吃了飯走。
一路上趕打著,
不許投涼處歇。
那十一個廂禁軍口裏喃喃呐呐地怨悵。
兩個虞候在老都管麵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老都管聽了,
也不著意,
心內自惱他。
話休絮煩。
似此行了十四五日,
那十四個人沒一個不怨悵楊誌。
當日客店裏辰牌時分,
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飯行。
正是六月初四日時節,
天氣未及晌午,
一輪紅日當天,
沒半點雲彩,
其實十分大熱。
當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嶇小徑,
南山北嶺,
卻監著那十一個軍漢,
約行了二十餘裏路程。
那軍人們思量要去柳陰樹下歇涼,
被楊誌拿著藤條打將來,
喝道:“
快走!
教你早歇!”
眾軍人看那天時,
四下裏無半點雲彩,
其時那熱不可當。
楊誌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裏行。
看看日色當午,
那石頭上熱了腳疼,
走不得。
眾軍漢道:“
這般天氣熱,
兀的(wu di)不曬殺人!”
楊誌喝著軍漢道:“
快走!
趕過前麵岡子去,
卻再理會。”
正行之間,
前麵迎著那土岡子,
眾人看這岡子時,
一行十五人奔上岡子來。
歇下擔仗,
那十一人都去鬆林樹下睡倒了。
楊誌說道:“
苦也!
這裏是甚麽去處,
你們卻在這裏歇涼!
起來,
快走!”
眾軍漢道:“
你便剁做我七八段,
也是去不得了!”
楊誌拿起藤條,
劈頭劈腦打去。
打得這個起來,
那個睡倒。
楊誌無可奈何。
隻見兩個虞候和老都管氣喘急急,
也巴到岡子上鬆樹下坐了喘氣。
看這楊誌打那軍健,
老都管見了,
說道:“
提轄!
端的熱了走不得!
休見他罪過!”
楊誌道:“
都管,
你不知。
這裏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
地名叫做黃泥岡,
閑常太平時節,
白日裏兀自出來劫人,
休道是這般光景。
誰敢在這裏停腳!”
兩個虞候聽楊誌說了,
便道:“
我見你說好幾遍了,
隻管把這話來驚嚇人!”
老都管道:“
權且教他們眾人歇一歇,
略過日中行,
如何?”
楊誌道:“
你也沒分曉了!
如何使得?
這裏下岡子去,
兀自有七八裏沒人家,
甚麽去處,
敢在此歇涼!”
老都管道:“
我自坐一坐了走,
你自去趕他眾人先走。”
楊誌拿著藤條,
喝道:“
一個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眾軍漢一齊叫將起來。
數內一個分說道:“
提轄,
我們挑著百十斤擔子,
須不比你空手走的。
你端的不把人當人!
便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時,
也容我們說一句。
你好不知疼癢!
隻顧逞辯!”
楊誌罵道:“
這畜生不慪死俺!
隻是打便了!”
拿起藤條,
劈臉便打去。
老都管喝道:“
楊提轄,
且住,
你聽我說!
我在東京太師府裏做奶公時,
門下官軍見了無千無萬,
都向著我喏喏連聲。
不是我口淺,
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
相公可憐,
抬舉你做個提轄,
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
值得恁地逞能!
休說我是相公家都管,
便是村莊一個老的,
也合依我勸一勸!
隻顧把他們打,
是何看待!”
楊誌道:“
都管,
你須是城市裏人,
生長在相府裏,
那裏知道途路上千難萬難!”
老都管道:“
四川、
兩廣,
也曾去來,
不曾見你這般賣弄!”
楊誌道:“
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
都管道:“
你說這話該剜口割舌!
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楊誌卻待要回言,
隻見對麵鬆林裏影著一個人,
在那裏舒頭探腦價望。
楊誌道:“
俺說甚麽,
兀的不是歹人來了!”
撇下藤條,
拿了樸刀,
趕入鬆林裏來,
喝一聲道:“
你這廝好大膽,
怎敢看俺的行貨!”
趕來看時,
隻見鬆林裏一字兒擺著七輛江州車兒;
六個人脫得赤條條的,
在那裏乘涼;
一個鬢邊老大一搭朱砂記,
拿著一條樸刀。
見楊誌趕入來,
七個人齊叫一聲:“
嗬也!”
都跳起來。
楊誌喝道:“
你等是甚麽人?”
那七人道:“
你是甚麽人?”
楊誌又問道:“
你等莫不是歹人?”
那七人道:“
你顛倒問!
我等是小本經紀,
那裏有錢與你!”
楊誌道:“
你等小本經紀人,
偏俺有大本錢!”
那七人問道:“
你端的是甚麽人?”
楊誌道:“
你等且說那裏來的人?”
那七人道:“
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
販棗子上東京去;
路途打從這裏經過,
聽得多人說這裏黃泥岡上時常有賊打劫客商。
我等一麵走,
一頭自說道:‘
我七個隻有些棗子,
別無甚財貨。
隻顧過岡子來。’
上得岡子,
當不過這熱,
權且在這林子裏歇一歇,
待晚涼了行。
隻聽得有人上岡子來,
我們隻怕是歹人,
因此使這個兄弟出來看一看。”
楊誌道:“
原來如此,
也是一般的客人。
卻才見你們窺望,
惟恐是歹人,
因此趕來看一看。”
那七個人道:“
客官請幾個棗子了去。”
楊誌道:“
不必。”
提了樸刀,
再回擔邊來。
老都管道:“
既是有賊,
我們去休!”
楊誌說道:“
俺隻道是歹人,
原來是幾個販棗子的客人。”
老都管別了臉對眾軍道:“
似你方才說時,
他們都是沒命的!”
楊誌道:“
不必相鬧;
隻要沒事便好。
你們且歇了,
等涼些走。”
眾軍漢都笑了。
楊誌也把樸刀插在地上,
自去一邊樹下坐了歇涼。
沒半碗飯時,
隻見遠遠地一個漢子,
挑著一副擔桶,
唱上岡子來,
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公子王孫把扇搖!”
那漢子口裏唱著,
走上岡子來,
鬆林裏頭歇下擔桶,
坐地乘涼。
眾軍看見了,
便問那漢子道:“
你桶裏是甚麽東西?”
那漢子應道:“
是白酒。”
眾軍道:“
挑往那裏去?”
那漢子道:“
挑去村裏賣。”
眾軍道:“
多少錢一桶?”
那漢子道:“
五貫足錢。”
眾軍商量道:“
我們又熱又渴,
何不買些吃?
也解暑氣。”
正在那裏湊錢,
楊誌見了,
喝道:“
你們又做甚麽?”
眾軍道:“
買碗酒吃。”
楊誌調過樸刀杆便打,
罵道:“
你們不得灑家言語,
胡亂便要買酒吃!
好大膽!”
眾軍道:“
我們自湊錢買酒吃,
幹你甚事?
也來打人!”
楊誌道:“
你理會得甚麽!
到來隻顧吃嘴!
全不曉得路途上的勾當艱難!
多少好漢被蒙汗藥麻翻了!”
那挑酒的漢子看著楊誌冷笑道:“
你這客官好不曉事!
早是我不賣與你吃,
卻說出這般沒氣力的話來!”
正在鬆樹邊鬧動爭說,
隻見對麵鬆林裏那夥販棗子的客人,
都提著樸刀走出來問道:“
你們做甚麽鬧?”
那挑酒的漢子道:“
我自挑這酒過岡子村裏賣,
熱了在此歇涼。
他眾人要問我買些吃,
我又不曾賣與他。
這個客官道我酒裏有甚麽蒙汗藥。
你道好笑麽?
說出這般話來!”
那七個客人說道:“
呸!
我隻道有歹人出來,
原來是如此。
說一聲也不打緊。
我們正想酒來解渴,
既是他們疑心,
且賣一桶與我們吃。”
那挑酒的道:“
不賣!
不賣!”
這七個客人道:“
你這鳥漢子也不曉事!
我們須不曾說你。
你左右將到村裏去賣,
一般還你錢,
便賣些與我們,
打甚麽不緊?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湯,
便又救了我們熱渴。”
那挑酒的漢子便道:“
賣一桶與你不爭,
隻是被他們說的不好。
又沒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
你這漢子忒認真!
便說了一聲,
打甚麽不緊?
我們自有椰瓢在這裏。”
隻見兩個客人去車子前取出兩個椰瓢來,
一個捧出一大捧棗子來。
七個人立在桶邊,
開了桶蓋,
輪替換著舀那酒吃,
把棗子過口。
無一時,
一桶酒都吃盡了。
七個客人道:“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
那漢道:“
我一了不說價,
五貫足錢一桶,
十貫一擔。”
七個客人道:“
五貫便依你五貫,
隻饒我們一瓢吃。”
那漢道:“
饒不得,
做定的價錢!”
一個客人把錢還他,
一個客人便去揭開桶蓋,
兜了一瓢,
拿上便吃。
那漢去奪時,
這客人手拿半瓢酒,
望鬆林裏便走。
那漢趕將去。
隻見這邊一個客人從鬆林裏走將出來,
手裏拿一個瓢,
便來桶裏舀了一瓢酒。
那漢看見,
搶來劈手奪住,
望桶裏一傾,
便蓋了桶蓋,
將瓢望地下一丟,
口裏說道:“
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
戴頭識臉的,
也這般羅唕!”
那對過眾軍漢見了,
心內癢起來,
都待要吃,
數中一個看著老都管道:“
老爺爺,
與我們說一聲!
那賣棗子的客人買他一桶吃了,
我們胡亂也買他這桶吃,
潤一潤喉也好。
其實熱渴了,
沒奈何;
這裏岡子上又沒討水吃處。
老爺方便!”
老都管見眾軍所說,
自心裏也要吃得些,
竟來對楊誌說:“
那販棗子客人已買了他一桶酒吃,
隻有這一桶,
胡亂教他們買吃些避暑氣。
岡子上端的沒處討水吃。”
楊誌尋思道:“
俺在遠遠處望這廝們都買他的酒吃了,
那桶裏當麵也見吃了半瓢,
想是好的。
打了他們半日,
胡亂容他買碗吃罷。”
楊誌道:“
既然老都管說了,
教這廝們買吃了,
便起身。”
眾軍健聽了這話,
湊了五貫足錢,
來買酒吃。
那賣酒的漢子道:“
不賣了!
不賣了!
這酒裏有蒙汗藥在裏頭!”
眾軍陪著笑,
說道:“
大哥,
值得便還言語?”
那漢道:“
不賣了!
休纏!”
這販棗子的客人勸道:“
你這個鳥漢子,
他也說得差了,
你也忒認真,
連累我們也吃你說了幾聲。
須不關他眾人之事,
胡亂賣與他眾人吃些。”
那漢道:“
沒事討別人疑心做甚麽?”
這販棗子客人把那賣酒的漢子推開一邊,
隻顧將這桶酒提與眾軍去吃。
那軍漢開了桶蓋,
無甚舀吃,
陪個小心,
問客人借這椰瓢用一用。
眾客人道:“
就送這幾個棗子與你們過酒。”
眾軍謝道:“
甚麽道理!”
客人道:“
休要相謝,
都是一般客人,
何爭在這百十個棗子上?”
眾軍謝了,
先兜兩瓢,
叫老都管吃一瓢,
楊提轄吃一瓢,
楊誌那裏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
兩個虞候各吃一瓢。
眾軍漢一發上,
那桶酒登時吃盡了。
楊誌見眾人吃了無事,
自本不吃,
一者天氣甚熱,
二乃口渴難熬,
拿起來隻吃了一半,
棗子分幾個吃了。
那賣酒的漢子說道:“
這桶酒被那客人饒一瓢吃了,
少了你些酒,
我今饒了你眾人半貫錢罷。”
眾軍漢湊出錢來還他。
那漢子收了錢,
挑了空桶,
依然唱著山歌,
自下岡子去了。
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
立在鬆樹傍邊,
指著這一十五人說道:“
倒也!
倒也!”
隻見這十五個人頭重腳輕,
一個個麵麵廝覷,
都軟倒了。
那七個客人從鬆樹林裏推出這七輛江州車兒,
把車子上棗子丟在地上,
將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內,
遮蓋好了,
叫聲:“
聒噪!”
一直望黃泥岡下推了去。
楊誌口裏隻是叫苦,
軟了身體,
掙紮不起。
十五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七個人都把這寶裝了去,
隻是起不來,
掙不動,
說不得。
我且問你:
這七人端的是誰?
不是別人,
原來正是晁蓋、
吳用、
公孫勝、
劉唐、
三阮這七個。
卻才那個挑酒的漢子便是白日鼠白勝。
卻怎地用藥?
原來挑上岡子時,
兩桶都是好酒。
七個人先吃了一桶,
劉唐揭起桶蓋,
又兜了半瓢吃,
故意要他們看著,
隻是叫人死心塌地。
次後,
吳用去鬆林裏取出藥來,
抖在瓢裏,
隻做趕來饒他酒吃,
把瓢去兜時,
藥已攪在酒裏,
假意兜半瓢吃,
那白勝劈手奪來,
傾在桶裏。
這個便是計策。
那計較都是吳用主張,
這個喚作“
智取生辰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