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平三年四月,匈奴王庭原本還有些觀望的態勢,期盼大周王朝隻是虛張聲勢,沒有真正想要出征草原的決策。】


    【直到塔拉木的人頭被送了回來,穆庫老單於本就不定的心思更加惶恐。】


    【這麽多年以來,他們侵擾大周王朝,便是看在大周內部不平,即便是小規模的南下,大周王朝也很難對他們有所約束,就是這種放任不管的態度,這才助長了匈奴各個部族的囂張態度。】


    【這是數年以來,他們第一次見到那麽硬氣的大周王朝。】


    【畢竟斬殺來使這件事情,已經說明了大周王朝的立場,這是堅決要戰,沒有絲毫求和的餘地。】


    【這樣沒有收益的戰爭,穆庫老單於實在是想不到對方為什麽一定要打的理由。】


    【不過,事態發生到了這種地步,求和的路子被斷死了,他能做的也隻剩下一條路了。】


    【“取我刀來。”穆庫老單於的目光尤為森冷,“草原是我們的地方,他既敢來,就要嚐嚐我寶刀的鋒利。”】


    【“讓其他各部準備接戰——”】


    【對於穆庫老單於而言,此戰,大周來勢洶洶...擋不擋得住,穆庫老單於其實是很難保證的,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他要是連開戰的勇氣都沒有,那麽匈奴王庭一定是擋不住的。】


    【現在已經不是穆庫老單於想不想打的問題,而是楚世昭逼著他要打這一場仗。】


    【由李瑾、楊方的這一路軍,大多由晉陽軍和中央軍組成。】


    【李瑾喜好步步為營的戰法,他統帥大軍,講究全局作戰,而不求一將之勇,故此推進陣線的思路不急不緩。】


    【而楊方所統帥的部隊,則是長安朝廷的中央軍,這裏麵的將領不乏一些世家子弟出身的將軍。】


    【對於此戰,有的人是躍躍欲試,想要建功立業,有的人卻隻想應付了事。】


    【這一路的推進反而最為緩慢。】


    【最出乎預料的是自涼州發兵的段琦、桓盛部,他們二人幾乎是在得令以後,就迅速急軍。】


    【對於段琦而言,這是他洗清政治汙名的最好時機。】


    【長安之亂,是桓節主導的政治兵亂,段琦可以作為半個事件的參與者,哪怕後續有所補救,但仍然沒有辦法挽回名譽,如果沒有碰上北伐匈奴的事情,他恐怕一輩子隻能戍衛涼州,再也不能光複昔日先祖的名望。】


    【甚至還要背上惡名。】


    【最為重要的是,楚世昭和桓節之間,其實隱藏了一絲聯姻關係,段琦並不能確定這種關係的深遠淺近,但是他必須要向楚世昭表示出自己的忠心,在他看來,不管楚世昭有沒有自立為帝的野心,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朝堂,是楚世昭說了算。】


    【桓盛能和段琦摒棄前嫌,同樣是考慮到了涼州對楚世昭的重要性,眼下桓氏還有一息可存的情況,都是楚世昭硬撐換來的。】


    【段琦急於立功表態,桓盛為了穩固楚世昭的基業,兩人都有自身需求的想法,於是進軍極快。】


    【貞平三年五月,段琦率部最先發生了一場急行軍下的遭遇戰。】


    【勝在段琦常年與羌人作戰的經驗,精通騎術,在他看來,匈奴人與羌人沒有什麽太大的差異,隻是匈奴人更加不要命一些。】


    【不湊巧的是,這支匈奴人要是遇到其他路的大軍,可能還有機會,偏偏段琦是殺出來的將軍,而不是世襲的將軍。】


    【這支涼州軍人最少,卻最勇猛。】


    【這就讓段琦直接大破這種匈奴部。】


    【周軍大勝,以禿骨台為首的匈奴軍僅帶領幾位親衛逃走。】


    【“就這樣的本事,也敢輕進來犯?當我涼州無人嗎?”】


    在楚世昭的模擬視角上。


    段琦軍直接就擊碎了這支名為【禿骨台】的匈奴部隊。


    楚世昭想過李瑾這邊會旗開得勝,取得較大的戰果,絕然沒有想到率先打開陣勢的是這支以段琦、桓盛為首的涼州軍團。


    當然,也不是說段琦、桓盛的卡麵比較差。


    是楚世昭沒有想過段琦會這樣賣命。


    除開楚世昭自己領的軍隊、竇戾和楊柱庭帶的部眾,其他人帶的軍隊,楚世昭是沒有全麵指揮權的。


    隻有一個大局上的命令權。


    其他人的部隊,想怎麽打,還是要看主將的意思。


    更直接點,段琦和李瑾所帶的兵,都可以算是自己的私人部曲。


    楊方的更尷尬,他就是一個明麵上的將軍,中央軍是直接聽令於太後的。


    而楚世昭看到桓盛還有段琦的模擬信息,甚至還在揣摩楚世昭的心思,就更讓他有些哭笑不得。


    他現在知道為什麽曆史往往是由果返因的過程了。


    因為真正做出決策的人,實際上往往一開始都沒有想得太過於深遠,但是架不住後人太能腦補,決策下方的執行者又太有想法。


    楚世昭打匈奴。


    單純隻是他氣不過這些匈奴人趁火打劫,想打就打了。


    他難道不知道這樣的行為不夠理智嗎?


    楚世昭知道啊。


    可是他不爽啊。


    上一次模擬推演,楚世昭憋了二十年的火都沒有打匈奴人,權衡利弊了一輩子,就為了守這個狗屁的江山社稷,想著自己好不容易粘起來的大周山河,不能一時上頭,把大好山河送出去,到時候楚濟民,他的這個兒子也不好繼承這個天下。


    他上頭一次,送出去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這一次,他憋不住了。


    因為模擬推演裏的記憶都是真實的。


    但凡一個看到過那種場麵的人,恐怕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子民受到這樣的殘忍對待。


    何況,第一次模擬推演結束,帶給楚世昭的最大認知是——往往最沒本事的人,才會去權衡利弊。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他想要幹什麽,然後就幹了,最後還幹成了。


    慫他媽,就是幹。


    模擬推演都不殺,你現實還敢動手嗎?


    是不是也得要權衡一下這個行不行那個行不行?


    你不敢做,那就永遠做不了。


    上一次模擬推演,楚世昭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麽?


    就是沒能北伐匈奴!


    現在楚世昭是徹底想明白了這一點。


    人活一世。


    要當就當最狂的!


    要打就往死裏打!


    不然不就是空留遺憾嗎?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倦我生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倦我生煩並收藏請娘子稱我為陛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