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老賊尚可喜(下)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作者:孤不是玄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王,累了吧,請用涼茶”
10月12日,晚上亥時三刻(21點45),廣州城中央的平南王府邸,忙碌了一整天的尚可喜,剛剛回到家門,就看到嫡次子尚之孝,端著茶水走過來。
“咕嚕、咕嚕、、”
老狐狸尚可喜,繃著一整天的老臉樹皮,瞬間就緩解了不少,心裏老大開懷了,接過來狠狠的灌了一大口,點頭滿意的說道:
“之孝啊”
“你來了正好,本王剛好要去找你,咱們去書房談”
“其他人都先下去吧,都累了一整天,注意按時巡城,小心夜裏走水,再準備一下明天的戰事”
說罷,老狐狸也不等其他人反應過來,大手一揮,下令王府兵將都下去,然後自顧自的走向自己的書房。
“喳,奴才遵命”
“諾,末將遵令”
“王爺早點歇息”
“末將馬上去巡城”
、、、
王府心腹佐領孫文進、張九成和盛一明等人,帶著一眾侍衛,臉色一肅,對著正在離去的尚可喜,大聲領命。
平南王尚可喜,能在遼東皮島眾將裏,脫穎而出,後來投入滿清的時機,又是恰到好處,都離不開他的機智頭腦,還有治軍嚴苛的領兵能力。
“爹,城外怎麽樣了,明賊是不是要攻城了”
剛剛進入書房後,剛剛年滿20歲的尚之孝,就有點憋不住了,不待尚可喜坐下來,言辭急切,趕緊上前問了一句。
明軍到達廣州城郊區後,尚可喜就讓自己的嫡次子留在王府,可見這個老狐狸,心裏也沒底。
“哎”
老邁的尚可喜,已經兩鬢斑白了,沒有理會兒子,徑直走向桌子,往大帥椅子上重重的一靠,仰頭長歎一聲,閉目養神了一會。
真他媽的累啊,頂了一天的甲胄,人老身體疲倦,內心更是勞累,精疲力竭,勞心勞力對付城外的明賊,還有城內的兵將,特別是愛阿星。
別看白天的時候,尚可喜帶著兵將四處巡城,麵對正黃旗的滿蒙將士,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那都是裝出來的。
惴惴不安,提心吊膽啊,大明王朝的新皇帝,狠人朱雍槺,禦駕親征,帶著5萬精銳,後麵還有更多的精兵。
殺伐果斷,心狠手辣,動不動就是砍頭剁首堆京觀,吳三桂、阿爾津、卓布泰、尚善和多尼,一個個全部沒好下場。
征戰沙場幾十年,自認為不比那些人厲害,鐵血狠人尚可喜,屠城滅口是常事,但輪到自己的時候,心裏就沒那麽自在了。
“爹、、”
半晌後,神色緊張,年少不經事,壓根沉不住心事的尚之孝,看著一動不動的平南王,再次叫喚了一聲。
心中暗道,這都火燒眉頭了,十年未經曆戰爭的老百姓,聽說明軍再次兵臨城下,已經人心惶惶了。
“哎”
“你啊,著什麽急?就不能穩重一點”
“你看你,都20歲的人了,兒子都好幾個了,什麽時候才能懂事一點”
“你啊,再看看城外的偽帝朱雍槺,人家才19歲,比你還小一歲啊,已經領兵十萬了”
半響後,老狐狸尚可喜,緩緩睜開疲憊的雙眼,又是一聲歎息,看了看自己的嫡次子,搖頭又開始嘮叨不停,恨鐵不成鋼啊。
真他媽的,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明賊皇帝朱雍槺,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不到,就從一個宗室親王,逆襲成了大明天子,四處征伐,戰功赫赫。
眼前的嫡次子,為人忠孝仁厚,還有一點膽小懦弱,對自己唯命是從,缺乏勇氣、殺氣和決心,太不穩重了啊。
“呼哧、呼、、”
“好了,不說這個了”
說了一會後,眼看著嫡次子,又要低頭不說話了,完全一副躺平任罵的狀態,老狐狸尚可喜擺了擺手,深吸一口氣,嚴肅的問道:
“之孝啊,爹問你一個事”
“你得說實話,這幾年跟你兄長,私底下有過聯係嗎?”
形勢不大樂觀啊,從今天和愛阿星的口風裏麵,尚可喜就感覺到,這幫滿清韃子,也是信心不足,有點膽寒著急了。
多事之秋的時候,屢受劫難的尚可喜,首先想到的是保全家族,畢竟平南王府,有60多個子女啊,再加上親屬的話,幾百上千人。
老色胚子女眾多,但真正可以托付大事的人,僅僅隻有嫡長子尚之信和嫡次子尚之孝。
尚之信,此時並不在廣州,5年前的時候,被滿清皇帝順治要走了,入宮做了大內侍衛,如今還在京城呢。
老狐狸很清楚,自己的兩個兒子,性格差異太大,嫡長子陰狠毒辣,嫡次子忠厚老實,兄弟倆的關係,並不是很和睦友好。
“呃”
陡然聽到父王說起兄長,尚之孝渾身微微一抖,脖子一縮,臉色微變,低著頭小聲回道:
“聯係比較少,兒子寫過幾封家書,想問候兄弟,兄長可能是在京城,俗事太繁忙了,忘記了回書”
即便是尚之信離家5年,但童年的被虐經曆,那種陰狠毒辣的眼神,砂缽大的拳頭,還是曆曆在望,記憶猶新啊。
兄長尚之信,殘暴跋扈、反複無常、陰險毒辣,就是年輕版的尚可喜,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膽小懦弱,忠厚老實的尚之孝,從小就被兄長虐打,甚至還不敢說出去,否則更是一頓暴揍。
“哎”
看到小兒子的表情和動作,老狐狸尚可喜就知道,自己猜的沒錯,兄弟間的隔閡太大了,又是深歎一口氣,開啟了敦敦教導模式。
“之孝,你們是親兄弟啊”
“你哥哥在京城,入宮做侍衛,隨侍皇帝左右,伴君如伴虎,那都是為了保全咱們的家族”
“你們要牢記啊,兄弟同心,齊力斷金,同室操戈,禍起蕭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啊”
嫡長子尚之信,15歲就離家去了京城,入宮做了大內侍衛,隨侍順治皇帝左右。
尚可喜非常清楚這個嫡長子,性格陰冷毒辣,好勇鬥狠,跟他年輕的時候,差不多的性格。
本來想一直留在身邊,好好教導,培養成人,可是事與願違,老天不給這個機會。
曆代王朝都是如此,特別是野心勃勃的帝王,對於手下的大軍閥,戰功赫赫的藩王,都是采取質子手段。
平西王世子吳應熊,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世子耿精忠,還有弟弟耿昭忠,全部進入滿清皇宮,做了大內侍衛。
野心勃勃的順治皇帝,不但打壓宗室王爺,同樣更是忌憚,戰功赫赫的三順王和平西王,嫡長子全部收入囊中,就是充當人質。
“哎”
“你們好自為之吧”
看著老二又是低頭作死的樣子,不聞不問,不聽不反駁,老狐狸尚可喜隻能繼續搖頭,無奈的停下嘴巴。
平南王最喜歡的,就是眼前的嫡次子啊,忠孝仁義,對待天助兵寬仁大度,是他心中最滿意的接班人。
嫡長子尚之信,性格暴虐,陰狠毒辣,又反複無常,待在京城那麽長時間,沾染上滿洲子弟的習性,隻會更糟糕。
現實就是這樣,老狐狸尚可喜,自己的性格,狠辣殘暴、投機苟活、貪財好色、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但在家族傳承上,私底下又選擇仁厚的嫡次子,而不是更優秀的嫡長子。
因為他知道,倘若這個平南王爵位,傳給了老大尚之信,尚可喜是真心擔憂,家族走不遠啊。
“咳咳”
半響後,書房裏寂靜如斯,尚可喜又重重的咳了幾聲,臉色一正,開始吩咐安排說道:
“之孝啊,父王跟你說,這一次的形勢,不大樂觀”
“當年在遼東的事,你也是知道的,咱們家現在是家大業大,不能再冒那個風險了”
“這樣吧,你帶上一些未成年的弟弟妹妹,連夜出城去,從南門水路撤離,去京城投奔你的兄長”
“記住了,江南不可逗留,實在不行的話,你們也可以回遼東海州,那是咱們家的封地,待風頭過後,你們再回來”
明朝崇禎六年,投降後金的孔有德和耿仲明,引滿清大軍進攻旅順,總兵黃龍兵敗身死。
同樣,留在旅順的尚可喜家族,妻子家眷,還有同族血親,幾百口人全部投井自殺。
還遠不止這些,尚可喜的老子尚學禮,在天啟二年的時候,跟著毛文龍發兵援助鹿島,孤軍深入,被韃子幹掉了。
尚可喜的二哥尚可愛,三哥尚可和,後來也是死在滿清手裏,五弟尚可畏,因為不讚同劉興治投降韃子,被人當場斬殺。
後來尚可喜投降滿清的時候,皇太極聽到後說天助我也,因為誰都猜不到,如此不共戴天之仇的人,竟然也會投誠。
因此,後世就有人說,滿清三順王,老賊尚可喜,最是反複無常,不仁不義,不忠不孝,貪財好色,殘暴跋扈。
如今,大明中華皇帝朱雍槺,兵圍廣州城,這個老狐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保全家族,至少不能被一鍋端了。
10月12日,晚上亥時三刻(21點45),廣州城中央的平南王府邸,忙碌了一整天的尚可喜,剛剛回到家門,就看到嫡次子尚之孝,端著茶水走過來。
“咕嚕、咕嚕、、”
老狐狸尚可喜,繃著一整天的老臉樹皮,瞬間就緩解了不少,心裏老大開懷了,接過來狠狠的灌了一大口,點頭滿意的說道:
“之孝啊”
“你來了正好,本王剛好要去找你,咱們去書房談”
“其他人都先下去吧,都累了一整天,注意按時巡城,小心夜裏走水,再準備一下明天的戰事”
說罷,老狐狸也不等其他人反應過來,大手一揮,下令王府兵將都下去,然後自顧自的走向自己的書房。
“喳,奴才遵命”
“諾,末將遵令”
“王爺早點歇息”
“末將馬上去巡城”
、、、
王府心腹佐領孫文進、張九成和盛一明等人,帶著一眾侍衛,臉色一肅,對著正在離去的尚可喜,大聲領命。
平南王尚可喜,能在遼東皮島眾將裏,脫穎而出,後來投入滿清的時機,又是恰到好處,都離不開他的機智頭腦,還有治軍嚴苛的領兵能力。
“爹,城外怎麽樣了,明賊是不是要攻城了”
剛剛進入書房後,剛剛年滿20歲的尚之孝,就有點憋不住了,不待尚可喜坐下來,言辭急切,趕緊上前問了一句。
明軍到達廣州城郊區後,尚可喜就讓自己的嫡次子留在王府,可見這個老狐狸,心裏也沒底。
“哎”
老邁的尚可喜,已經兩鬢斑白了,沒有理會兒子,徑直走向桌子,往大帥椅子上重重的一靠,仰頭長歎一聲,閉目養神了一會。
真他媽的累啊,頂了一天的甲胄,人老身體疲倦,內心更是勞累,精疲力竭,勞心勞力對付城外的明賊,還有城內的兵將,特別是愛阿星。
別看白天的時候,尚可喜帶著兵將四處巡城,麵對正黃旗的滿蒙將士,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那都是裝出來的。
惴惴不安,提心吊膽啊,大明王朝的新皇帝,狠人朱雍槺,禦駕親征,帶著5萬精銳,後麵還有更多的精兵。
殺伐果斷,心狠手辣,動不動就是砍頭剁首堆京觀,吳三桂、阿爾津、卓布泰、尚善和多尼,一個個全部沒好下場。
征戰沙場幾十年,自認為不比那些人厲害,鐵血狠人尚可喜,屠城滅口是常事,但輪到自己的時候,心裏就沒那麽自在了。
“爹、、”
半晌後,神色緊張,年少不經事,壓根沉不住心事的尚之孝,看著一動不動的平南王,再次叫喚了一聲。
心中暗道,這都火燒眉頭了,十年未經曆戰爭的老百姓,聽說明軍再次兵臨城下,已經人心惶惶了。
“哎”
“你啊,著什麽急?就不能穩重一點”
“你看你,都20歲的人了,兒子都好幾個了,什麽時候才能懂事一點”
“你啊,再看看城外的偽帝朱雍槺,人家才19歲,比你還小一歲啊,已經領兵十萬了”
半響後,老狐狸尚可喜,緩緩睜開疲憊的雙眼,又是一聲歎息,看了看自己的嫡次子,搖頭又開始嘮叨不停,恨鐵不成鋼啊。
真他媽的,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明賊皇帝朱雍槺,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不到,就從一個宗室親王,逆襲成了大明天子,四處征伐,戰功赫赫。
眼前的嫡次子,為人忠孝仁厚,還有一點膽小懦弱,對自己唯命是從,缺乏勇氣、殺氣和決心,太不穩重了啊。
“呼哧、呼、、”
“好了,不說這個了”
說了一會後,眼看著嫡次子,又要低頭不說話了,完全一副躺平任罵的狀態,老狐狸尚可喜擺了擺手,深吸一口氣,嚴肅的問道:
“之孝啊,爹問你一個事”
“你得說實話,這幾年跟你兄長,私底下有過聯係嗎?”
形勢不大樂觀啊,從今天和愛阿星的口風裏麵,尚可喜就感覺到,這幫滿清韃子,也是信心不足,有點膽寒著急了。
多事之秋的時候,屢受劫難的尚可喜,首先想到的是保全家族,畢竟平南王府,有60多個子女啊,再加上親屬的話,幾百上千人。
老色胚子女眾多,但真正可以托付大事的人,僅僅隻有嫡長子尚之信和嫡次子尚之孝。
尚之信,此時並不在廣州,5年前的時候,被滿清皇帝順治要走了,入宮做了大內侍衛,如今還在京城呢。
老狐狸很清楚,自己的兩個兒子,性格差異太大,嫡長子陰狠毒辣,嫡次子忠厚老實,兄弟倆的關係,並不是很和睦友好。
“呃”
陡然聽到父王說起兄長,尚之孝渾身微微一抖,脖子一縮,臉色微變,低著頭小聲回道:
“聯係比較少,兒子寫過幾封家書,想問候兄弟,兄長可能是在京城,俗事太繁忙了,忘記了回書”
即便是尚之信離家5年,但童年的被虐經曆,那種陰狠毒辣的眼神,砂缽大的拳頭,還是曆曆在望,記憶猶新啊。
兄長尚之信,殘暴跋扈、反複無常、陰險毒辣,就是年輕版的尚可喜,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膽小懦弱,忠厚老實的尚之孝,從小就被兄長虐打,甚至還不敢說出去,否則更是一頓暴揍。
“哎”
看到小兒子的表情和動作,老狐狸尚可喜就知道,自己猜的沒錯,兄弟間的隔閡太大了,又是深歎一口氣,開啟了敦敦教導模式。
“之孝,你們是親兄弟啊”
“你哥哥在京城,入宮做侍衛,隨侍皇帝左右,伴君如伴虎,那都是為了保全咱們的家族”
“你們要牢記啊,兄弟同心,齊力斷金,同室操戈,禍起蕭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啊”
嫡長子尚之信,15歲就離家去了京城,入宮做了大內侍衛,隨侍順治皇帝左右。
尚可喜非常清楚這個嫡長子,性格陰冷毒辣,好勇鬥狠,跟他年輕的時候,差不多的性格。
本來想一直留在身邊,好好教導,培養成人,可是事與願違,老天不給這個機會。
曆代王朝都是如此,特別是野心勃勃的帝王,對於手下的大軍閥,戰功赫赫的藩王,都是采取質子手段。
平西王世子吳應熊,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世子耿精忠,還有弟弟耿昭忠,全部進入滿清皇宮,做了大內侍衛。
野心勃勃的順治皇帝,不但打壓宗室王爺,同樣更是忌憚,戰功赫赫的三順王和平西王,嫡長子全部收入囊中,就是充當人質。
“哎”
“你們好自為之吧”
看著老二又是低頭作死的樣子,不聞不問,不聽不反駁,老狐狸尚可喜隻能繼續搖頭,無奈的停下嘴巴。
平南王最喜歡的,就是眼前的嫡次子啊,忠孝仁義,對待天助兵寬仁大度,是他心中最滿意的接班人。
嫡長子尚之信,性格暴虐,陰狠毒辣,又反複無常,待在京城那麽長時間,沾染上滿洲子弟的習性,隻會更糟糕。
現實就是這樣,老狐狸尚可喜,自己的性格,狠辣殘暴、投機苟活、貪財好色、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但在家族傳承上,私底下又選擇仁厚的嫡次子,而不是更優秀的嫡長子。
因為他知道,倘若這個平南王爵位,傳給了老大尚之信,尚可喜是真心擔憂,家族走不遠啊。
“咳咳”
半響後,書房裏寂靜如斯,尚可喜又重重的咳了幾聲,臉色一正,開始吩咐安排說道:
“之孝啊,父王跟你說,這一次的形勢,不大樂觀”
“當年在遼東的事,你也是知道的,咱們家現在是家大業大,不能再冒那個風險了”
“這樣吧,你帶上一些未成年的弟弟妹妹,連夜出城去,從南門水路撤離,去京城投奔你的兄長”
“記住了,江南不可逗留,實在不行的話,你們也可以回遼東海州,那是咱們家的封地,待風頭過後,你們再回來”
明朝崇禎六年,投降後金的孔有德和耿仲明,引滿清大軍進攻旅順,總兵黃龍兵敗身死。
同樣,留在旅順的尚可喜家族,妻子家眷,還有同族血親,幾百口人全部投井自殺。
還遠不止這些,尚可喜的老子尚學禮,在天啟二年的時候,跟著毛文龍發兵援助鹿島,孤軍深入,被韃子幹掉了。
尚可喜的二哥尚可愛,三哥尚可和,後來也是死在滿清手裏,五弟尚可畏,因為不讚同劉興治投降韃子,被人當場斬殺。
後來尚可喜投降滿清的時候,皇太極聽到後說天助我也,因為誰都猜不到,如此不共戴天之仇的人,竟然也會投誠。
因此,後世就有人說,滿清三順王,老賊尚可喜,最是反複無常,不仁不義,不忠不孝,貪財好色,殘暴跋扈。
如今,大明中華皇帝朱雍槺,兵圍廣州城,這個老狐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保全家族,至少不能被一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