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沉沉端坐在堂屋的大桌子上,頭頂上以幹稻草結成的圓環,扣在頭頂,稻草編織成的圓環下麵壓著方形的黑色輕紗布,一直垂到胸前,將整個臉都罩住,黑色的輕紗布跟她身上著的白色衣服形成極大的反差,方桌上,餘沉沉閉目,盤腿坐著,儼然一尊打坐的泥像,盤坐在方桌的中間,方桌擺在堂屋的正中間位置。
桌子下麵,前後左右均是燃燒著的燒紙,煙熏火燎的樣子,牆上貼著黃色紙張,方塊的符,符紙上以朱漆色描繪著奇怪的圖形,在堂屋四周的牆上,一張紙接著一張紙緊緊貼合著,圍繞四周的牆壁貼了一圈,煙火氣從堂屋裏麵飄散出來,猶然是家中失了火一樣。
屋簷下,身著灰色袍子的男人,下巴上留了一溜胡須,四五十歲的年齡,戴著一頂黑色方帽,帽子中間凸出去,最中間留著一顆藍色的圓珠,露出帽子部分的頭發,已是黑發與白發參半,順著兩腮垂下來,若是從後麵看,後腦勺上的頭發就越發明顯——這是一位稍微上了年紀的男人。
腳底下蹬著一雙布鞋,臉色焦黃,該是長期的風吹日曬所致。手倒是要比臉色白一些,拿著一把有些掉須的浮塵,站在門口的屋簷下,麵對裏,閉目,手裏的浮塵揚過來甩過去,嘴裏麵嘟噥著奇怪的、令人聽不懂的言語,像是召喚,像是在通靈,像是在傾訴……
梅鎮大埡村的村民在門外,離得遠遠的,這樣的事情,就鄉俗慣例來說,外人隻能遠遠的觀望,離得近了,那便是在冒犯“神明”,那就是在做壞事,那就是個壞人。
屋子邊上圍滿了人,都是附近的鄉民還有餘家的親戚們,低頭絮語,或感慨,或說些其它的話,或指指點點的評論這一場法事的質量。
在梅鎮,暗藏著一種職業,叫方士,當地人也叫做道士,道士和方士在梅鎮是沒有區別的,他們主要的職責是為去世的人開道,詠唱據說是上天才聽得懂的開道歌,由逝者家人請道士到家裏做法事,好讓逝者順利到達極樂世界,希望到那頭無災無難,或是保佑生者的平安與幸福,總之,帶著各種各樣的想法去請道士,好在幽冥界求個平安。
在梅鎮,還有一種心態,那便是超乎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情,也自當是訴諸於方士,也即是道士。家中有人逝世,生死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故而請道士做法事;另有一種情況,即是給活人的法事,諸如誰家小孩受了驚嚇刺激,神情呆滯呈傻呆狀,求醫無效,在無計可施後會求助於方士,曰指點迷津;又有誰家婦女長年不孕,求醫問藥之外,請個方士做法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保不齊啥時候懷上了,那定是要重謝方士的,至於那醫生和藥物的作用,在人們心目中倒還是其次的;又有誰家遭難,家運不暢,也是要虔誠請方士做一番法事,圖個財運亨通,家門興旺的。
凡此種種,不可以不說是迷信,但在長久的歲月中,令人奇怪的是很多時候確乎起到了顯著作用,便令梅鎮的人更加確信那些個方士有手眼通天之能,甚至改天換日之力。
餘沉沉歸家後,抑鬱良久,夜不能寐,情緒掉到了最低點,她能坐在門前發呆一整天,門口的柿子樹上停了一隻貓頭鷹,呱呱呱的啄樹洞,找蟲吃,樹下有一條白色狗,抬著它的狗頭,吐著舌頭,奇怪的看著樹上的鳥,它不知道,在它身後的不遠處,有一個人也做著跟它同樣的事情。
發了一張照片過來,狗坐在地上,看著樹上的鳥,接著附上一句消息:“你說,那條狗坐了這麽長的時間,它在想什麽呀?”
沒有想到,餘沉沉家的前麵竟有好幾棵柿子樹,柿子還是青色的。
“別打岔,我問你呢,你給說說那狗該在想什麽呢?”
看到這裏,我心說:“我不是狗,哪能知道它在想什麽呢?”想想,此話還是壓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可能狗生可歎,曆經滄桑吧。”
狗的壽命在12年到14年左右,要比人的壽命少很多,因為時間短,那麽它們的一生一定是簡明又安定的。
“不一定,它有它的感情世界,有它自己的煩惱,不是麽?不信你看蹲在樹下的那條狗,還不是好奇的看著樹上的鳥,不是麽?”
“有道理。”
餘沉沉除了坐一整天,盲目的觀望,注意力轉移到了自然的花草樹木,這是盛夏,嚴峻的天氣,她呆在屋簷的陰影裏麵,深情的看著周遭世界的一切,也是她的全部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全世界的樣子亦就是這般。
門外的月季花,還有幾隻牡丹,迎著驕陽盛放,在小蘋果樹下的陰影下,那裏的小水池旁邊,生長著幾株滴水觀音,水淋淋的,大片的錐形的綠葉上麵還有水跡。
這些,她都拍好照片,一一發我,來進行辨認,月季花,認成是玫瑰,她立刻打斷說那是月季花,玫瑰跟月季有很大的區別:月季的葉子少於玫瑰,花莖上的刺要大一些,而且刺要少於玫瑰,月季的花朵通長綻放開來,比較大……餘沉沉儼然是懂花的行家,一一陳述兩者之間的區別。
“你看我懂這麽多,你是不是得誇誇我?”一大串文字說明之後,在她認為已經完全的解釋清楚的時候。
“嗯嗯。”
嗯嗯?算是什麽誇讚之詞?不說絕對的華彩動人,令你絞盡腦汁搜刮肚子裏麵的讚賞之詞,也大可不必這般。是敷衍?是不屑?你到底是什麽意思?一連串的問號,直讓我覺得冷汗直冒,像是我們初見一般,落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樣一樣。
“你就像那花兒一樣美麗。”這一句話發送出去,啊呸!這又算什麽讚賞之詞呢,是個人都會講,簡直一點兒水準都沒有。
餘沉沉倒是心滿意足的樣子,表示心安理得。通過看地上的螞蟻搬家,告訴我今天下午要帶雨傘。當然,準確的說應該是她在數螞蟻。
在諸多的童稚氣的行為中間的一種——數螞蟻。並不覺得奇怪,若是告知她這事兒多麽幼稚,那她定然是仰頭長歎,回一句:“真的好無聊呀!”
對此,餘沉沉甚至還有她自己的一番論述:螞蟻是可愛的,而且還很熱鬧,成群結隊,秩序井然,大的食物塊需要好幾隻螞蟻一起合作才能搬走,行程很慢,中間會有別的螞蟻去替換負重的螞蟻,這樣輪流著往前爬。成群結隊的螞蟻要是在行進的隊伍中放上一個阻礙物,被截掉的後頭的隊伍就需要越過障礙,才能繼續通行。
“這樣好不地道呀,放一根小木棍擋住它們的去路,它們該會認為這是天降的災禍,然後逆來順受到坦然接受,想想,我不也是這樣的麽?”
“那不一樣。”至於哪兒不一樣,卻是講不好的。隻能說餘沉沉隻是低頭見到了螞蟻,若是天上飛的麻雀呢,僅憑她的一根小木棍,自當是構不成威脅的,隻不過,她隻低頭看見地上可愛螞蟻的難處,沒有見到天上鳥兒的自由。
母親李姑珍給餘沉沉做好早飯後,說要出去一趟,很快就會回來,餘沉沉一個人默默的吃飯,並沒有多問母親出去做什麽事情,她覺得那跟她沒有關係,不論是去找他的繼父,還是下地裏幹活,都犯不著需要她操心。
找方士來做法事的事情,母親並沒有給她講,直到中午時分,那位看起來有些躬腰的方士來在了大門口,身後跟著畢恭畢敬的母親,餘沉沉站起來,看著這二人逐漸走近,終於意識到了什麽。
一番安排之後,方士上下打量餘沉沉良久,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鄉下醫生一樣,周身都打量一番,端起放在小桌上的茶杯,坐定,母女兩人站在一邊,隨時聽從發號施令一般,餘沉沉雖是感覺十分荒唐,卻不敢多言,甚至於,在她的心裏頭,也像母親說得那樣:“不妨一試。”
方士摸著下巴上的小胡須,將頭頂上的那頂方帽戴端正,抿了一口茶水,“領著孩子換衣服,上身和下身都換成白色的就行。”另有交代,把餘沉沉的生辰八字給說說,李姑珍說完,領著餘沉沉進房間,方士一人獨自坐在椅子上,閉目,手指掐算著,門外有些相鄰聞聲而來,走到前麵的院壩上,準備進屋的時候,前腳還未踏進門內便停住——見方士已經在掐算,便知道此時不便於打攪,果斷放棄進屋獵奇的想法。在鄉鄰的直覺和良心上,這份莊嚴是需要被尊重的。
餘沉沉一身素潔,站著,待方士睜開眼睛,頗帶些神秘色彩,輕招手叫李姑珍過去。
“王道長,您說。”餘沉沉先前打量了這個方士的裝束還有外貌,現在等到母親開口稱呼的時候,方才知道此人姓王,之前她還在想,方士是不是沒有名字,或者有名字,但不會以姓名稱呼,而是像小說書裏麵寫得那樣,應喚作空空道人,通靈道人,或是叫一真法師、什麽什麽仙長之類的,是有道號的。現實情況並非這樣,不是什麽修道之人。
方士對李姑珍低言幾句,李姑珍頻頻點頭。
房子中間的堂屋被母親李姑珍三下五除二的收拾出來,原本擺放在堂屋的物什一概都收拾停當,擁擠的房子一下變得寬敞起來,僅剩下一塊方桌被擺在了堂屋的中間,還有一個陳舊的香爐放在地上。
“孩子,你就坐到堂屋的桌子上,盤腿坐著,不要動,不要說話,也不要哭。”方士簡單的給餘沉沉交代,其意思就是告知她什麽都不要做,他從挎包裏頭拿出一方黑色的輕紗不,還有幾根香。
餘沉沉直覺得莫名其妙,坐到堂屋桌子上?那樣子……也太……不好了吧?心裏頭稍微的犯了嘀咕,母親湊到她身邊,嚴厲的說:“按道長說的做!”餘沉沉被李姑珍推到堂屋中間,臨時搭了個小板凳,就著板凳上了大方桌子。
站在桌子上麵,上頭便是房梁,臨空真有種高處眩暈的即時感,蹲下身來,按照方士說的,盤起腿來,坐在桌子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坐定。
一張黑色網蓋在頭頂上,垂下來,黑色的麵紗布,眼前直覺得一黑,接著,李姑珍遞過來一個由幹稻草編製而成的圓環,之後覺得頭頂一沉——圈在了她的頭頂。
李姑珍退了出去,方士開始拿出一打燒紙來,見他手指對著放在地上的燒紙一點,便燃了起來,很是神奇,但見到這一幕的人都不說話,隻是靜靜的看著。
念過一遍咒語,繞了方桌一圈,正對著餘沉沉,停住,抄起原先放好的符,嘴裏的咒語又開始,不一樣的是這一次咒語念的很快,隨之一起的,便是方士的腳步,隻見,呼的一下動作迅猛起來,嘴裏嗚嚕嚕~嗚嚕嚕——人聽不懂的咒語,飛快的在堂屋中間奔走,在屋裏牆壁上手速飛快的貼符紙,很快,便貼了整整一圈,而且看起來很是整齊,並沒有因為速度快而亂了章法,嘴裏的咒語也一直沒有停下。
方士手裏還預留了最後一道符,他雙手合在一起,將符紙夾在中間,閉目皺眉,深刻的念了一番,語速時快時慢,仿佛冥冥之中是有一種節奏的。
終於,不斷念咒語的嘴唇停滯住,餘沉沉兩眼直覺得黑黑的,看不清楚外麵的東西,她感覺到天靈蓋上重重的往下一沉。
那最後一道符紙貼在了她的頭頂上,準確無誤的在那由幹稻草編織而成的圓環中間貼住。
直感覺到堂屋四周煙熏火燎的,眼睛都給熏出眼淚來,那些貼在牆上的符被吹進屋裏的風吹得窸窣作響,煙火氣中間還能嗅到一股香燃燒的氣味,摻雜著,十分嗆人。
方士展開雙臂,最後繞了餘沉沉一圈,最後站定,緩緩落下兩臂,一呼一吸兩口長氣,方才轉身去耳房原來的椅子上坐著。
法事做完了?
“等到那柱香燒完了,她就可以下來了。”方士喝了一大口茶水,李姑珍遞過來擦汗的毛巾,方士的臉上已是汗流如注,擦汗,拿起一邊蒲扇扇起風來。
香燒到根部,方士便“解了”餘沉沉頭頂的符咒,把幹稻草圓環取下,黑輕紗布揭開,餘沉沉直覺得一陣暈眩感,母親扶她下來,“好了,好了。”聽到方士說出這幾句話來,餘沉沉往外走,肺裏堵得慌,透不過氣來,加之這炎熱天氣,煙熏火燎的感覺。
“王道長,咋樣?”李姑珍這才想起詢問法事情況。
“沒有多大問題,本道長,未曾失手過,等三日後,再做一場法事,就必定能夠驅邪去病,你放心好了。”
“哦哦,您是說三天後得再做一場……”李姑珍略微猶豫,也想到了什麽似的,連忙進裏屋,出來一塊紅布下包著兩百塊錢。
方士收下,道:“功德無量,功德無量。”提了行頭,潸然離去。
桌子下麵,前後左右均是燃燒著的燒紙,煙熏火燎的樣子,牆上貼著黃色紙張,方塊的符,符紙上以朱漆色描繪著奇怪的圖形,在堂屋四周的牆上,一張紙接著一張紙緊緊貼合著,圍繞四周的牆壁貼了一圈,煙火氣從堂屋裏麵飄散出來,猶然是家中失了火一樣。
屋簷下,身著灰色袍子的男人,下巴上留了一溜胡須,四五十歲的年齡,戴著一頂黑色方帽,帽子中間凸出去,最中間留著一顆藍色的圓珠,露出帽子部分的頭發,已是黑發與白發參半,順著兩腮垂下來,若是從後麵看,後腦勺上的頭發就越發明顯——這是一位稍微上了年紀的男人。
腳底下蹬著一雙布鞋,臉色焦黃,該是長期的風吹日曬所致。手倒是要比臉色白一些,拿著一把有些掉須的浮塵,站在門口的屋簷下,麵對裏,閉目,手裏的浮塵揚過來甩過去,嘴裏麵嘟噥著奇怪的、令人聽不懂的言語,像是召喚,像是在通靈,像是在傾訴……
梅鎮大埡村的村民在門外,離得遠遠的,這樣的事情,就鄉俗慣例來說,外人隻能遠遠的觀望,離得近了,那便是在冒犯“神明”,那就是在做壞事,那就是個壞人。
屋子邊上圍滿了人,都是附近的鄉民還有餘家的親戚們,低頭絮語,或感慨,或說些其它的話,或指指點點的評論這一場法事的質量。
在梅鎮,暗藏著一種職業,叫方士,當地人也叫做道士,道士和方士在梅鎮是沒有區別的,他們主要的職責是為去世的人開道,詠唱據說是上天才聽得懂的開道歌,由逝者家人請道士到家裏做法事,好讓逝者順利到達極樂世界,希望到那頭無災無難,或是保佑生者的平安與幸福,總之,帶著各種各樣的想法去請道士,好在幽冥界求個平安。
在梅鎮,還有一種心態,那便是超乎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情,也自當是訴諸於方士,也即是道士。家中有人逝世,生死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故而請道士做法事;另有一種情況,即是給活人的法事,諸如誰家小孩受了驚嚇刺激,神情呆滯呈傻呆狀,求醫無效,在無計可施後會求助於方士,曰指點迷津;又有誰家婦女長年不孕,求醫問藥之外,請個方士做法事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保不齊啥時候懷上了,那定是要重謝方士的,至於那醫生和藥物的作用,在人們心目中倒還是其次的;又有誰家遭難,家運不暢,也是要虔誠請方士做一番法事,圖個財運亨通,家門興旺的。
凡此種種,不可以不說是迷信,但在長久的歲月中,令人奇怪的是很多時候確乎起到了顯著作用,便令梅鎮的人更加確信那些個方士有手眼通天之能,甚至改天換日之力。
餘沉沉歸家後,抑鬱良久,夜不能寐,情緒掉到了最低點,她能坐在門前發呆一整天,門口的柿子樹上停了一隻貓頭鷹,呱呱呱的啄樹洞,找蟲吃,樹下有一條白色狗,抬著它的狗頭,吐著舌頭,奇怪的看著樹上的鳥,它不知道,在它身後的不遠處,有一個人也做著跟它同樣的事情。
發了一張照片過來,狗坐在地上,看著樹上的鳥,接著附上一句消息:“你說,那條狗坐了這麽長的時間,它在想什麽呀?”
沒有想到,餘沉沉家的前麵竟有好幾棵柿子樹,柿子還是青色的。
“別打岔,我問你呢,你給說說那狗該在想什麽呢?”
看到這裏,我心說:“我不是狗,哪能知道它在想什麽呢?”想想,此話還是壓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可能狗生可歎,曆經滄桑吧。”
狗的壽命在12年到14年左右,要比人的壽命少很多,因為時間短,那麽它們的一生一定是簡明又安定的。
“不一定,它有它的感情世界,有它自己的煩惱,不是麽?不信你看蹲在樹下的那條狗,還不是好奇的看著樹上的鳥,不是麽?”
“有道理。”
餘沉沉除了坐一整天,盲目的觀望,注意力轉移到了自然的花草樹木,這是盛夏,嚴峻的天氣,她呆在屋簷的陰影裏麵,深情的看著周遭世界的一切,也是她的全部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全世界的樣子亦就是這般。
門外的月季花,還有幾隻牡丹,迎著驕陽盛放,在小蘋果樹下的陰影下,那裏的小水池旁邊,生長著幾株滴水觀音,水淋淋的,大片的錐形的綠葉上麵還有水跡。
這些,她都拍好照片,一一發我,來進行辨認,月季花,認成是玫瑰,她立刻打斷說那是月季花,玫瑰跟月季有很大的區別:月季的葉子少於玫瑰,花莖上的刺要大一些,而且刺要少於玫瑰,月季的花朵通長綻放開來,比較大……餘沉沉儼然是懂花的行家,一一陳述兩者之間的區別。
“你看我懂這麽多,你是不是得誇誇我?”一大串文字說明之後,在她認為已經完全的解釋清楚的時候。
“嗯嗯。”
嗯嗯?算是什麽誇讚之詞?不說絕對的華彩動人,令你絞盡腦汁搜刮肚子裏麵的讚賞之詞,也大可不必這般。是敷衍?是不屑?你到底是什麽意思?一連串的問號,直讓我覺得冷汗直冒,像是我們初見一般,落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樣一樣。
“你就像那花兒一樣美麗。”這一句話發送出去,啊呸!這又算什麽讚賞之詞呢,是個人都會講,簡直一點兒水準都沒有。
餘沉沉倒是心滿意足的樣子,表示心安理得。通過看地上的螞蟻搬家,告訴我今天下午要帶雨傘。當然,準確的說應該是她在數螞蟻。
在諸多的童稚氣的行為中間的一種——數螞蟻。並不覺得奇怪,若是告知她這事兒多麽幼稚,那她定然是仰頭長歎,回一句:“真的好無聊呀!”
對此,餘沉沉甚至還有她自己的一番論述:螞蟻是可愛的,而且還很熱鬧,成群結隊,秩序井然,大的食物塊需要好幾隻螞蟻一起合作才能搬走,行程很慢,中間會有別的螞蟻去替換負重的螞蟻,這樣輪流著往前爬。成群結隊的螞蟻要是在行進的隊伍中放上一個阻礙物,被截掉的後頭的隊伍就需要越過障礙,才能繼續通行。
“這樣好不地道呀,放一根小木棍擋住它們的去路,它們該會認為這是天降的災禍,然後逆來順受到坦然接受,想想,我不也是這樣的麽?”
“那不一樣。”至於哪兒不一樣,卻是講不好的。隻能說餘沉沉隻是低頭見到了螞蟻,若是天上飛的麻雀呢,僅憑她的一根小木棍,自當是構不成威脅的,隻不過,她隻低頭看見地上可愛螞蟻的難處,沒有見到天上鳥兒的自由。
母親李姑珍給餘沉沉做好早飯後,說要出去一趟,很快就會回來,餘沉沉一個人默默的吃飯,並沒有多問母親出去做什麽事情,她覺得那跟她沒有關係,不論是去找他的繼父,還是下地裏幹活,都犯不著需要她操心。
找方士來做法事的事情,母親並沒有給她講,直到中午時分,那位看起來有些躬腰的方士來在了大門口,身後跟著畢恭畢敬的母親,餘沉沉站起來,看著這二人逐漸走近,終於意識到了什麽。
一番安排之後,方士上下打量餘沉沉良久,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鄉下醫生一樣,周身都打量一番,端起放在小桌上的茶杯,坐定,母女兩人站在一邊,隨時聽從發號施令一般,餘沉沉雖是感覺十分荒唐,卻不敢多言,甚至於,在她的心裏頭,也像母親說得那樣:“不妨一試。”
方士摸著下巴上的小胡須,將頭頂上的那頂方帽戴端正,抿了一口茶水,“領著孩子換衣服,上身和下身都換成白色的就行。”另有交代,把餘沉沉的生辰八字給說說,李姑珍說完,領著餘沉沉進房間,方士一人獨自坐在椅子上,閉目,手指掐算著,門外有些相鄰聞聲而來,走到前麵的院壩上,準備進屋的時候,前腳還未踏進門內便停住——見方士已經在掐算,便知道此時不便於打攪,果斷放棄進屋獵奇的想法。在鄉鄰的直覺和良心上,這份莊嚴是需要被尊重的。
餘沉沉一身素潔,站著,待方士睜開眼睛,頗帶些神秘色彩,輕招手叫李姑珍過去。
“王道長,您說。”餘沉沉先前打量了這個方士的裝束還有外貌,現在等到母親開口稱呼的時候,方才知道此人姓王,之前她還在想,方士是不是沒有名字,或者有名字,但不會以姓名稱呼,而是像小說書裏麵寫得那樣,應喚作空空道人,通靈道人,或是叫一真法師、什麽什麽仙長之類的,是有道號的。現實情況並非這樣,不是什麽修道之人。
方士對李姑珍低言幾句,李姑珍頻頻點頭。
房子中間的堂屋被母親李姑珍三下五除二的收拾出來,原本擺放在堂屋的物什一概都收拾停當,擁擠的房子一下變得寬敞起來,僅剩下一塊方桌被擺在了堂屋的中間,還有一個陳舊的香爐放在地上。
“孩子,你就坐到堂屋的桌子上,盤腿坐著,不要動,不要說話,也不要哭。”方士簡單的給餘沉沉交代,其意思就是告知她什麽都不要做,他從挎包裏頭拿出一方黑色的輕紗不,還有幾根香。
餘沉沉直覺得莫名其妙,坐到堂屋桌子上?那樣子……也太……不好了吧?心裏頭稍微的犯了嘀咕,母親湊到她身邊,嚴厲的說:“按道長說的做!”餘沉沉被李姑珍推到堂屋中間,臨時搭了個小板凳,就著板凳上了大方桌子。
站在桌子上麵,上頭便是房梁,臨空真有種高處眩暈的即時感,蹲下身來,按照方士說的,盤起腿來,坐在桌子上,雙手放在膝蓋上,坐定。
一張黑色網蓋在頭頂上,垂下來,黑色的麵紗布,眼前直覺得一黑,接著,李姑珍遞過來一個由幹稻草編製而成的圓環,之後覺得頭頂一沉——圈在了她的頭頂。
李姑珍退了出去,方士開始拿出一打燒紙來,見他手指對著放在地上的燒紙一點,便燃了起來,很是神奇,但見到這一幕的人都不說話,隻是靜靜的看著。
念過一遍咒語,繞了方桌一圈,正對著餘沉沉,停住,抄起原先放好的符,嘴裏的咒語又開始,不一樣的是這一次咒語念的很快,隨之一起的,便是方士的腳步,隻見,呼的一下動作迅猛起來,嘴裏嗚嚕嚕~嗚嚕嚕——人聽不懂的咒語,飛快的在堂屋中間奔走,在屋裏牆壁上手速飛快的貼符紙,很快,便貼了整整一圈,而且看起來很是整齊,並沒有因為速度快而亂了章法,嘴裏的咒語也一直沒有停下。
方士手裏還預留了最後一道符,他雙手合在一起,將符紙夾在中間,閉目皺眉,深刻的念了一番,語速時快時慢,仿佛冥冥之中是有一種節奏的。
終於,不斷念咒語的嘴唇停滯住,餘沉沉兩眼直覺得黑黑的,看不清楚外麵的東西,她感覺到天靈蓋上重重的往下一沉。
那最後一道符紙貼在了她的頭頂上,準確無誤的在那由幹稻草編織而成的圓環中間貼住。
直感覺到堂屋四周煙熏火燎的,眼睛都給熏出眼淚來,那些貼在牆上的符被吹進屋裏的風吹得窸窣作響,煙火氣中間還能嗅到一股香燃燒的氣味,摻雜著,十分嗆人。
方士展開雙臂,最後繞了餘沉沉一圈,最後站定,緩緩落下兩臂,一呼一吸兩口長氣,方才轉身去耳房原來的椅子上坐著。
法事做完了?
“等到那柱香燒完了,她就可以下來了。”方士喝了一大口茶水,李姑珍遞過來擦汗的毛巾,方士的臉上已是汗流如注,擦汗,拿起一邊蒲扇扇起風來。
香燒到根部,方士便“解了”餘沉沉頭頂的符咒,把幹稻草圓環取下,黑輕紗布揭開,餘沉沉直覺得一陣暈眩感,母親扶她下來,“好了,好了。”聽到方士說出這幾句話來,餘沉沉往外走,肺裏堵得慌,透不過氣來,加之這炎熱天氣,煙熏火燎的感覺。
“王道長,咋樣?”李姑珍這才想起詢問法事情況。
“沒有多大問題,本道長,未曾失手過,等三日後,再做一場法事,就必定能夠驅邪去病,你放心好了。”
“哦哦,您是說三天後得再做一場……”李姑珍略微猶豫,也想到了什麽似的,連忙進裏屋,出來一塊紅布下包著兩百塊錢。
方士收下,道:“功德無量,功德無量。”提了行頭,潸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