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中的老師周長發經常掛在嘴邊的一樣:“事在人為,不努力,就必定是沒有成果的,努力了,即便是沒有效果,那心裏也不遺憾。”鄉下人何嚐不懂得這個道理?不論怎麽樣,都要去嚐試,去行動起來,隻要是動起來就會有希望,呆在原地,隻會是坐地等死。
鄉下的土郎中,是隔壁烏柳鎮上的,姓林,聲名遠播,自當是普濟大眾多年,甚至四裏八鄉冠以“神醫”的名號,有些人的病症經過那些大城市的醫生下了死亡通牒之後,回到鄉下,也不妨去找找烏柳鎮的神醫,像是賭博一般,若是經神醫聖手,確實延時了壽命,那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畢竟生命是世間一等一重要的東西,除此之外便是時間——生命都是殊途同歸,時間就顯得格外的寶貴。
況且,林郎中,其人甚是心善,德行修為亦是推崇備至,清貧人家有個腰酸腿病,常年的舊病,此類小病尋他;還有大病症,也有找他,均不推辭,更為令人敬重的是對於窮人,即便是身無分文,也照治不誤,臨了沒準兒還施以飯食,開的藥也有贈送的情況,若是一兩個人說他的好,那還能引起懷疑,可都說他好,那便是真好了。
不治之症的病人,經他診斷,延續些時日,還能準確的說出人離開的大概時日。盡最大的努力,無可奈何之後又盡力善終,確乎是醫德高尚的郎中。
餘沉沉隻是聽母親李姑珍講林郎中如何玄妙,人是如何的好,即便她自己也隻是聽說,未親身前往,甚至連地址她都不曉得,好打聽,臨走前李姑珍好一頓收拾,按照她的話講,就是鄉下人實誠,此間土裏長什麽,或是家裏有什麽,那便是要給林郎中送過去的,以表心意。
故而,土豆,豬肉……塞了整整一蛇皮袋子,李姑珍矮胖的身材,在漆黑的房間裏頭轉來轉去,四處打量著是否還有可相贈的,看到一地的寂寂寥寥,不免悲從中來,“實在是窮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都沒有。”但是,這位母親的眼淚還來不及,她提著袋子,一隻手拉著餘沉沉就往外走。
看著餘沉沉瘦削的身體,臉上幹瘦,現如今本是愛打扮的年紀,不明就裏的人見到,便會感覺到她的邋遢,而對於她精神上的惡疾無處察覺,頭發在兩天前就讓她自己給剪了,她說,長頭發打理起來太耗費時間,懶得去專門打理,沒有意義,不如修剪了去,一了百了。
長發及腰,難道不是很美麽?一頭纖絲,迎風輕飄飄揚起,少女清純模樣……
“美?能當飯吃麽?”打定的主意,是斷然不能更改的,令人感到矛盾的地方在於曾經,曾經她以她的長發為傲,長發是一個女孩子的必備之物,餘沉沉如是說,算得上最珍重之一。日日梳洗,時常打理,雖如她所講是要耗費些時間,但展現出來的,總是一種美感。
“頭發讓我剪了,賣了十塊錢。”在鄉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走街串巷的小販,他們除賣些日常的小玩意兒,捎帶的業務便是收些鄉下的物件,舊家電,舊物件,甚至女人的長頭發等,據說,收回的長頭發,是轉賣到城裏,用作製作假發的原材料。
餘沉沉坐在大門門檻上,把頭繩順到最端頭,齊端頭剪掉,一縷頭發放到門檻上耷拉著,隨之落下的還有她的淚水,但嘀嗒兩滴,便強忍住,鏡子裏頭的她覺得頭發少了許多,卻不整齊,所以,對著鏡子,一點點兒,顫抖著手修剪一番,到後來方才發現頭發是越發的亂,一塊疏,一塊密,頭發豎起來,或者是成了歪歪斜斜的樣子,與整理家中物品不一樣,餘沉沉的頭發卻是越理越亂,隻好作罷。
下山,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到小路的盡頭,便是那一部“天梯”石階,走起來要格外小心。天梯的下邊才是馬路,那裏會有班車。
到烏柳鎮的時候已經將近中午,這幾天的天氣氣候,總是霧蒙蒙,空氣中彌漫著雨絲水汽。
又是陌生的地方,每一次到陌生地方,餘沉沉總是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以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她像是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第一眼見到世麵總是十分新奇的。
烏柳鎮上十分著名的烏柳,綠得發黑,據此當地人叫它烏柳,此間柳樹俱是這樣,河岸邊、石橋上都可以見到這“烏柳”,烏柳鎮的中心並不在主幹道上,而是在主幹道以下,層層疊疊的房屋按階梯型排布下去,一下車就可見到這樣的景象,很有層次感,一直排布到最下麵的河灘邊上。
烏柳鎮原本就是這樣階梯形狀的小鎮子,層層疊疊的房屋,還有自上而下層次分明的烏柳,隻不過,在舊鎮的基礎上,沿著主幹道,又建了很多商鋪樓房,那框架結構的樓房看起來就比原先土木房子要森嚴許多,五六層樓的高度,緊密相連,貼合著主幹道,綿延過去,高樓林立,不輸梅鎮。
餘沉沉一下車,就見到街麵上賣發飾小玩意兒的,想是想買一個發卡子,看那顏色也正好,藍色的的小夾子,中間還點綴著綠色和紫色,隻遠遠的看一眼,便十分中意。
“回頭再買,先去看病!”李姑珍拉著餘沉沉,從街道的巷口往下走,筆直的路,一眼望出去,可以看到道旁的烏柳樹,朦朧朧的天氣氛圍,那柳樹柳枝條微微擺擺,似是亭亭玉立的女子迎麵款款走來。
青石板的路,光滑圓潤的大石頭鋪就的階梯,餘沉沉亦步亦趨跟隨著母親,相當的小心。
林郎中的住所在頂下頭的河灘下麵,穿過一個巷口,門前簡易的板凳上坐著些許人,頭上裹著頭巾的老人,靠在牆邊,嘴裏咂著旱煙,噗噗兩口,煙霧升騰,定是要立刻閉上眼睛來好好享受一番的;中年人坐在小馬紮上低著頭看手機,時不時手飛快的動動——必定是有新的消息要回。胖胖的中年婦女,後背背著背籠,裏頭裝著從街市上購進的一應物品,因為椅子或者小板凳的數量有限,所以,她們沒有坐的位置的人就靠在牆邊等著。
很隨意,但是秩序井然,而且速度也是比較快,郎中號脈,詢問,開方子,抓藥,俱是迅速,有要當場煎藥的,便是吩咐後麵的人做。
一個病人,從看到開藥,最後交代清楚,長則十分鍾,短則五六分鍾,隊伍也在不斷往前走,有的人發揚助人為樂的美德,把椅子或者小馬紮讓給其他人。
餘沉沉和李姑珍在最後坐下來,一老頭兒嘴裏咂著旱煙,靠在牆角處,見到她們,看了一眼,“你姑娘?”好奇的眼神十分到位,一下就看出來是女孩兒有問題。
“哦哦哦,對,我姑娘。”
“什麽毛病?”老頭兒的好奇心驅使他不斷的追問。
李姑珍難以言語,隻好指指腦袋位置,老頭兒點點頭。獨自咂著旱煙。
這裏都還是老房子,土坯房子,中間以木頭作梁,由於時間長久,已是顯得十分的陳舊,屋簷時不時的滴下幾滴水珠下來。“又下雨,也不知道這雨什麽時候才會停下來……”有人抱怨道。
等到餘沉沉的時候,這才看清楚郎中的樣子,真是蒼顏白發,臉上浮起的老人斑,眼珠在眼眶裏麵一轉一轉,緩慢又迷離,手上青筋露出來,皺皺巴巴,微微顫抖的手,老了的皮膚,老了的神態,再加上一頭壓根兒找不到黑色頭發的白頭發,隻有一隻眼鏡腿的老花鏡掛在瘦高的鼻梁上,深陷進去的眼睛瞳孔。
號脈,看舌苔,再才是詢問,李姑珍在一邊把情況一說,林郎中愣了一下,接著擺擺手,此番表示無能為力,操著他粗糙的聲音說,可以開一些助眠安神的藥,回去熬製,看看有沒有什麽效果;至於她說的別的精神方麵的混亂,情緒低落,他隻說需要靜養,再就是多加開導,至於采用何種藥來調理,他沒有說。
李姑珍順手把她捎帶的東西遞給裏麵的門房,林郎中堅決不收,推來推去,最後隻收了一兩樣過個形式。李姑珍提著郎中給開的藥,道過了謝,拉著餘沉沉走。一路上埋怨道:“還不如不來呢,來了也就是這樣……”餘沉沉還記得那發卡的事兒,可是買發飾小玩意兒的人卻不在那裏了。
“你看看,現在找不到人了都。”餘沉沉低語道,不敢高聲的來埋怨母親。李姑珍卻聽得真真兒的,“行行行,也真是服了你了,我們下去找找,應該還沒有走遠。”說完便沿街道往下走,街道上是沒有見到了,靠山的一側烏柳樹因風揚起。
“回吧……回吧……”李姑珍拽拽餘沉沉的衣角,指著已經到了站的班車,她隻好無奈的搖搖頭。
登上回去的班車,此時的能見度比早上要好很多,望見一排一排的烏柳樹出神,窗外灰暗的色調,餘沉沉很不喜歡,她見到長長的柳枝隨風搖曳,宛如少女的秀發,細膩柔順,不禁想到被自己賣掉的頭發,登時有一種人不如草木的悲傷感受。
頭靠在車窗玻璃上,眼睛看著車內的情況,顛簸或者轉彎,都令她覺得頭暈,幹脆閉起眼睛來,她的頭遮住了那扇車玻璃的一半。
暈暈乎乎之間慢慢的睡著,還是被李姑珍推醒過來的,“沉沉,我給你說件事情呀。”
在迷糊之間,餘沉沉點點頭,雖然沒有完全清醒的意識,但是,總是能夠猜到母親李姑珍會講些什麽,雖是不大確定。
“你先拿著藥回家,我今兒晚點兒回來,你回家了,自己把藥煎好,按照郎中先前說的,然後喝藥……”餘沉沉一聽,登時醒悟過來,隻看著母親李姑珍,稍作猶豫,伸了個懶腰,重新靠在車窗上,儼然是母親李姑珍在請求似的,固然,餘沉沉知道,即便是她不同意,甚至是開鬧,也是不會阻擋李姑珍去見她的“新男人”的,此時,她竟然有一種理解和寬懷,默然點點頭,並回道知道了。
一答應,餘沉沉便覺得自己是被拋棄了一般,雖說她的那位繼父是見過麵的,餘沉沉個人覺得:他不怎麽好,也壞不到哪裏去,尚且在她那兒就是一個“無公害”的人吧。
還沒有到梅鎮,李姑珍便先行下車,餘沉沉假作睡著,隻見李姑珍拎著一包東西,著急忙慌的幾步下車,車子重新開動,餘沉沉此時起身,盯著外麵的景觀看,在想,“自己有沒有可能有一天也會強行被搬到這個地方來生活……”雖然是胡思亂想,但也足以讓她感到擔憂。
她記得母親李姑珍下車的去處,是個大峽穀,兩邊都是山,隻有在山的上頭有那麽幾戶人家,那大概就是“無公害的人”的家吧。情形也實在是太過於壓抑了,不如大埡村,作為居住地,太過於險峻,不適合居住。
車子越開越快,到了大埡村下麵的時候,餘沉沉下車,一個人順著“天梯”往上爬,第一次覺得這段路程竟然會那麽陡峭,所耗費的時間竟然會那麽的漫長。
比較好的一點兒是,在路上,她看見了好幾種她也叫不出名字來的野花,采了一大捧,聞著花香,把之前的事情都忘掉,在閣樓上,騰出了一塊地方,用於烘幹花卉,可長期的保存,這是餘沉沉在家無聊之時想到的。
期間,拍了好幾張照片發給我,與之前好多的植物花卉的照片一樣,除了是野花之外,沒有多大的區別,況且,老實說,鄙人並不大喜歡花卉,至少沒有餘沉沉那麽喜歡。
熬藥、喝藥,她說藥是苦的,而且,她並不想喝藥,因為根據郎中所說的,這服藥是用來助眠的,不喝藥,她也想睡覺,所以,這藥喝不喝其實都一樣。
鄉下的土郎中,是隔壁烏柳鎮上的,姓林,聲名遠播,自當是普濟大眾多年,甚至四裏八鄉冠以“神醫”的名號,有些人的病症經過那些大城市的醫生下了死亡通牒之後,回到鄉下,也不妨去找找烏柳鎮的神醫,像是賭博一般,若是經神醫聖手,確實延時了壽命,那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畢竟生命是世間一等一重要的東西,除此之外便是時間——生命都是殊途同歸,時間就顯得格外的寶貴。
況且,林郎中,其人甚是心善,德行修為亦是推崇備至,清貧人家有個腰酸腿病,常年的舊病,此類小病尋他;還有大病症,也有找他,均不推辭,更為令人敬重的是對於窮人,即便是身無分文,也照治不誤,臨了沒準兒還施以飯食,開的藥也有贈送的情況,若是一兩個人說他的好,那還能引起懷疑,可都說他好,那便是真好了。
不治之症的病人,經他診斷,延續些時日,還能準確的說出人離開的大概時日。盡最大的努力,無可奈何之後又盡力善終,確乎是醫德高尚的郎中。
餘沉沉隻是聽母親李姑珍講林郎中如何玄妙,人是如何的好,即便她自己也隻是聽說,未親身前往,甚至連地址她都不曉得,好打聽,臨走前李姑珍好一頓收拾,按照她的話講,就是鄉下人實誠,此間土裏長什麽,或是家裏有什麽,那便是要給林郎中送過去的,以表心意。
故而,土豆,豬肉……塞了整整一蛇皮袋子,李姑珍矮胖的身材,在漆黑的房間裏頭轉來轉去,四處打量著是否還有可相贈的,看到一地的寂寂寥寥,不免悲從中來,“實在是窮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都沒有。”但是,這位母親的眼淚還來不及,她提著袋子,一隻手拉著餘沉沉就往外走。
看著餘沉沉瘦削的身體,臉上幹瘦,現如今本是愛打扮的年紀,不明就裏的人見到,便會感覺到她的邋遢,而對於她精神上的惡疾無處察覺,頭發在兩天前就讓她自己給剪了,她說,長頭發打理起來太耗費時間,懶得去專門打理,沒有意義,不如修剪了去,一了百了。
長發及腰,難道不是很美麽?一頭纖絲,迎風輕飄飄揚起,少女清純模樣……
“美?能當飯吃麽?”打定的主意,是斷然不能更改的,令人感到矛盾的地方在於曾經,曾經她以她的長發為傲,長發是一個女孩子的必備之物,餘沉沉如是說,算得上最珍重之一。日日梳洗,時常打理,雖如她所講是要耗費些時間,但展現出來的,總是一種美感。
“頭發讓我剪了,賣了十塊錢。”在鄉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走街串巷的小販,他們除賣些日常的小玩意兒,捎帶的業務便是收些鄉下的物件,舊家電,舊物件,甚至女人的長頭發等,據說,收回的長頭發,是轉賣到城裏,用作製作假發的原材料。
餘沉沉坐在大門門檻上,把頭繩順到最端頭,齊端頭剪掉,一縷頭發放到門檻上耷拉著,隨之落下的還有她的淚水,但嘀嗒兩滴,便強忍住,鏡子裏頭的她覺得頭發少了許多,卻不整齊,所以,對著鏡子,一點點兒,顫抖著手修剪一番,到後來方才發現頭發是越發的亂,一塊疏,一塊密,頭發豎起來,或者是成了歪歪斜斜的樣子,與整理家中物品不一樣,餘沉沉的頭發卻是越理越亂,隻好作罷。
下山,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到小路的盡頭,便是那一部“天梯”石階,走起來要格外小心。天梯的下邊才是馬路,那裏會有班車。
到烏柳鎮的時候已經將近中午,這幾天的天氣氣候,總是霧蒙蒙,空氣中彌漫著雨絲水汽。
又是陌生的地方,每一次到陌生地方,餘沉沉總是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以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她像是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第一眼見到世麵總是十分新奇的。
烏柳鎮上十分著名的烏柳,綠得發黑,據此當地人叫它烏柳,此間柳樹俱是這樣,河岸邊、石橋上都可以見到這“烏柳”,烏柳鎮的中心並不在主幹道上,而是在主幹道以下,層層疊疊的房屋按階梯型排布下去,一下車就可見到這樣的景象,很有層次感,一直排布到最下麵的河灘邊上。
烏柳鎮原本就是這樣階梯形狀的小鎮子,層層疊疊的房屋,還有自上而下層次分明的烏柳,隻不過,在舊鎮的基礎上,沿著主幹道,又建了很多商鋪樓房,那框架結構的樓房看起來就比原先土木房子要森嚴許多,五六層樓的高度,緊密相連,貼合著主幹道,綿延過去,高樓林立,不輸梅鎮。
餘沉沉一下車,就見到街麵上賣發飾小玩意兒的,想是想買一個發卡子,看那顏色也正好,藍色的的小夾子,中間還點綴著綠色和紫色,隻遠遠的看一眼,便十分中意。
“回頭再買,先去看病!”李姑珍拉著餘沉沉,從街道的巷口往下走,筆直的路,一眼望出去,可以看到道旁的烏柳樹,朦朧朧的天氣氛圍,那柳樹柳枝條微微擺擺,似是亭亭玉立的女子迎麵款款走來。
青石板的路,光滑圓潤的大石頭鋪就的階梯,餘沉沉亦步亦趨跟隨著母親,相當的小心。
林郎中的住所在頂下頭的河灘下麵,穿過一個巷口,門前簡易的板凳上坐著些許人,頭上裹著頭巾的老人,靠在牆邊,嘴裏咂著旱煙,噗噗兩口,煙霧升騰,定是要立刻閉上眼睛來好好享受一番的;中年人坐在小馬紮上低著頭看手機,時不時手飛快的動動——必定是有新的消息要回。胖胖的中年婦女,後背背著背籠,裏頭裝著從街市上購進的一應物品,因為椅子或者小板凳的數量有限,所以,她們沒有坐的位置的人就靠在牆邊等著。
很隨意,但是秩序井然,而且速度也是比較快,郎中號脈,詢問,開方子,抓藥,俱是迅速,有要當場煎藥的,便是吩咐後麵的人做。
一個病人,從看到開藥,最後交代清楚,長則十分鍾,短則五六分鍾,隊伍也在不斷往前走,有的人發揚助人為樂的美德,把椅子或者小馬紮讓給其他人。
餘沉沉和李姑珍在最後坐下來,一老頭兒嘴裏咂著旱煙,靠在牆角處,見到她們,看了一眼,“你姑娘?”好奇的眼神十分到位,一下就看出來是女孩兒有問題。
“哦哦哦,對,我姑娘。”
“什麽毛病?”老頭兒的好奇心驅使他不斷的追問。
李姑珍難以言語,隻好指指腦袋位置,老頭兒點點頭。獨自咂著旱煙。
這裏都還是老房子,土坯房子,中間以木頭作梁,由於時間長久,已是顯得十分的陳舊,屋簷時不時的滴下幾滴水珠下來。“又下雨,也不知道這雨什麽時候才會停下來……”有人抱怨道。
等到餘沉沉的時候,這才看清楚郎中的樣子,真是蒼顏白發,臉上浮起的老人斑,眼珠在眼眶裏麵一轉一轉,緩慢又迷離,手上青筋露出來,皺皺巴巴,微微顫抖的手,老了的皮膚,老了的神態,再加上一頭壓根兒找不到黑色頭發的白頭發,隻有一隻眼鏡腿的老花鏡掛在瘦高的鼻梁上,深陷進去的眼睛瞳孔。
號脈,看舌苔,再才是詢問,李姑珍在一邊把情況一說,林郎中愣了一下,接著擺擺手,此番表示無能為力,操著他粗糙的聲音說,可以開一些助眠安神的藥,回去熬製,看看有沒有什麽效果;至於她說的別的精神方麵的混亂,情緒低落,他隻說需要靜養,再就是多加開導,至於采用何種藥來調理,他沒有說。
李姑珍順手把她捎帶的東西遞給裏麵的門房,林郎中堅決不收,推來推去,最後隻收了一兩樣過個形式。李姑珍提著郎中給開的藥,道過了謝,拉著餘沉沉走。一路上埋怨道:“還不如不來呢,來了也就是這樣……”餘沉沉還記得那發卡的事兒,可是買發飾小玩意兒的人卻不在那裏了。
“你看看,現在找不到人了都。”餘沉沉低語道,不敢高聲的來埋怨母親。李姑珍卻聽得真真兒的,“行行行,也真是服了你了,我們下去找找,應該還沒有走遠。”說完便沿街道往下走,街道上是沒有見到了,靠山的一側烏柳樹因風揚起。
“回吧……回吧……”李姑珍拽拽餘沉沉的衣角,指著已經到了站的班車,她隻好無奈的搖搖頭。
登上回去的班車,此時的能見度比早上要好很多,望見一排一排的烏柳樹出神,窗外灰暗的色調,餘沉沉很不喜歡,她見到長長的柳枝隨風搖曳,宛如少女的秀發,細膩柔順,不禁想到被自己賣掉的頭發,登時有一種人不如草木的悲傷感受。
頭靠在車窗玻璃上,眼睛看著車內的情況,顛簸或者轉彎,都令她覺得頭暈,幹脆閉起眼睛來,她的頭遮住了那扇車玻璃的一半。
暈暈乎乎之間慢慢的睡著,還是被李姑珍推醒過來的,“沉沉,我給你說件事情呀。”
在迷糊之間,餘沉沉點點頭,雖然沒有完全清醒的意識,但是,總是能夠猜到母親李姑珍會講些什麽,雖是不大確定。
“你先拿著藥回家,我今兒晚點兒回來,你回家了,自己把藥煎好,按照郎中先前說的,然後喝藥……”餘沉沉一聽,登時醒悟過來,隻看著母親李姑珍,稍作猶豫,伸了個懶腰,重新靠在車窗上,儼然是母親李姑珍在請求似的,固然,餘沉沉知道,即便是她不同意,甚至是開鬧,也是不會阻擋李姑珍去見她的“新男人”的,此時,她竟然有一種理解和寬懷,默然點點頭,並回道知道了。
一答應,餘沉沉便覺得自己是被拋棄了一般,雖說她的那位繼父是見過麵的,餘沉沉個人覺得:他不怎麽好,也壞不到哪裏去,尚且在她那兒就是一個“無公害”的人吧。
還沒有到梅鎮,李姑珍便先行下車,餘沉沉假作睡著,隻見李姑珍拎著一包東西,著急忙慌的幾步下車,車子重新開動,餘沉沉此時起身,盯著外麵的景觀看,在想,“自己有沒有可能有一天也會強行被搬到這個地方來生活……”雖然是胡思亂想,但也足以讓她感到擔憂。
她記得母親李姑珍下車的去處,是個大峽穀,兩邊都是山,隻有在山的上頭有那麽幾戶人家,那大概就是“無公害的人”的家吧。情形也實在是太過於壓抑了,不如大埡村,作為居住地,太過於險峻,不適合居住。
車子越開越快,到了大埡村下麵的時候,餘沉沉下車,一個人順著“天梯”往上爬,第一次覺得這段路程竟然會那麽陡峭,所耗費的時間竟然會那麽的漫長。
比較好的一點兒是,在路上,她看見了好幾種她也叫不出名字來的野花,采了一大捧,聞著花香,把之前的事情都忘掉,在閣樓上,騰出了一塊地方,用於烘幹花卉,可長期的保存,這是餘沉沉在家無聊之時想到的。
期間,拍了好幾張照片發給我,與之前好多的植物花卉的照片一樣,除了是野花之外,沒有多大的區別,況且,老實說,鄙人並不大喜歡花卉,至少沒有餘沉沉那麽喜歡。
熬藥、喝藥,她說藥是苦的,而且,她並不想喝藥,因為根據郎中所說的,這服藥是用來助眠的,不喝藥,她也想睡覺,所以,這藥喝不喝其實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