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時分,天上的太陽已經在逐漸的西斜,西方的雲彩已經略微的變紅,不過,鑒於是夏日,陽光的炙烤,石板地上的溫度還未散去, 底子薄一些的僧鞋,站在上麵,還直覺得溫熱。
餘沉沉端坐在禪房裏麵,從她那間禪房(即是臥房),隔空遠遠的可以看到大雄寶殿前麵的觀音菩薩像,從她這個角度看起來, 還隻是看得見觀音巨像頭頂的華蓋和顯露出來一點兒的發髻,正對著看,被藏經閣高大的樓房擋住一部分, 加之其旁是有一片鬆林,所以隻能看到一部分,不過,正是這種冰山一角的隱沒,讓餘沉沉覺得十分神聖,看了許久。
天空瓦藍瓦藍,肉眼看不盡那其中的深邃,小的時候看西遊記,誤信此間必定是有天上宮闕,有各路神仙,有佛;後來見識稍微廣了,懂得了空就是空,是什麽都沒有,而現在,幾乎是一種神性讓她堅定的擁護自己目前的信仰。
一開始讀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時,便更加堅定自己所認為的是對的,可以稱之為偉大, 當然接著往下看《心經》的時候,就有些朦朧了,字麵上的意思可以明白,可究其根本,卻不明了,就像是富有哲理的閱讀理解,字字句句都是大致可以理解明白的,可是一旦連接起來看,理解起來就不容易了。
簡單一點兒的一段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每一個短句都能夠大致知道其意,可念著念著,就發現前後矛盾,且無有理解的辦法,所以隻好囫圇吞棗一般閱全篇,一直讀完,竟覺得毫無頭緒,真真是空門一座。
倒是其中的幾句話,餘沉沉自覺深有體會,那便是:“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此一句話,對於餘沉沉或有茅塞頓開之感,猶如藥,且有奇效。
日頭逐漸往西,監寺靜靈正在佛堂,一眾僧尼在她身後,她首當其衝,敲著木魚,噠噠噠的清脆的聲音,上午整座大雄寶殿的佛堂已經清掃過,地麵光潔如鏡,在外雲遊的主持靜慈今天應該回來,這是之前就有電話聯係的。
監寺靜靈更加的重視寺院裏麵的各種陳設,從裏到外清掃了個遍,靜慈主持此次雲遊遠處已有半年之久,按照慣例,是上各處的大寺廟講經,當然也聆聽新的佛教事務的規定,以便於妥善管理,去了很多國內知名的大寺院,既是觀覽也是遊學,現如今歸來,監寺覺得應該有一個新的寺院風貌來迎接主持,她知道,每一次主持雲遊歸來,都要對大淨慈寺提出一些意見來,或是修繕僧房,或是提出新的僧尼管理辦法,或是提倡廣積善德等等,作為主持雲遊的成果在大淨慈寺實現。
直到誦經結束之後,眾僧尼卻沒有離開,監寺走到大殿的高高的朱漆大門前,眺望著本寺的山門,僧尼們亦是站在監寺身後,時而有低頭絮語,時而又靜得出奇,寺院裏麵的花草樹木也正是蔥蘢的時候,一片片茂盛的綠色掩映著山門,空蕩蕩的山門。
不一會兒,在山門前,出現一個身影,紅色的袈裟甚是惹眼,此刻當值的女尼從山門一邊的房子裏麵出來行禮,主持簡單的站在那裏說了幾句話,此甚是有畫麵感,兩個僧人來來往的人群中間,一個淡定,一個貌似有些驚慌,倒真是顯示出了這兩個人的道行。
監寺靜靈站在大殿的中間,端端正正的站著,那種嚴肅感,興許在她連佛誦經的時候都沒能做到。
眼看著靜慈主持一步一步走上台階。到了跟前,“都還好吧?”語氣甚是慈祥,一如她的法號一樣,還不忘把周圍的人都看一遍。
“您放心就是了,一切都好。”監寺靜靈說著,再一次的理了理自己身上的僧衣,仿佛這樣做,就能夠讓她的儀容更加的趨近於佛性,也更加的能入主持的眼。
靜慈主持點了點頭,緊接著,讓眾僧尼都散開,去做自己的一應事務去。
轉身對還在一旁的監寺靜靈講,首先就問到了餘沉沉的事情,倒是令靜靈很有些意外,一般的情況是,主持都會詳細的詢問在她雲遊期間大淨慈寺的一應事務,尤其是在離寺之前特意交代過的事情,算是回過頭的檢查;再者,就是把此番出去雲遊的時候各種見聞,也即是“學習成果”,著重的先給監寺先交代一番,過後會挑選適宜的條目在淨慈寺裏麵施行。
這一回,卻是問起餘沉沉,監寺靜靈說那女孩兒在禪房,並說了一下何時到來的,以及一中學校的老師來找人的事情。
“好了,這件事情,就由我來管,你不用管了。”靜慈主持這一番話著實令監寺有些摸不著頭腦,“現在,你先帶我去見見那個女孩兒。”緊跟著這話之後,主持又說了些什麽,隻不過聲音很小,令監寺聽不清楚,但是,隱約之間,她聽出來,語氣之中稍帶些怨氣,這是相當少見的,出家人嘛,怨氣算是很不常見的,這一回,監寺靜靈卻在主持身上完全的體會到,她覺得同餘沉沉的事情有關係,卻又不知道其中的緣由。
按照主持講的,她們一前一後來到禪房,此時候,餘沉沉正捧著經書在念,即便,其中的意思,她是斷然不明白的。
看見這樣一個具有威儀的、穿著袈裟的人站在台階前麵,心中不覺也肅然起敬,“大師。”她小小的嘴巴嘟噥道,卻還是被主持聽到。
“不,我也就是這寺院的主持,前些時候在外,聽說你到了這裏,你叫餘沉沉是不是?還是個學生娃兒吧?”靜慈微笑著對她講,主持和監寺已經到了禪房裏麵,且坐定,主持黃色的僧衣,外麵一襲袈裟,在椅子上淡然安定,眼睛似看非看餘沉沉。
餘沉沉點點頭,這就算是回答了,靜慈接著詢問她讀了幾年級,為什麽要出家呢,家裏都還有些什麽人。當然,她的詢問並沒有那麽著急,而是很淡定,一個一個來詢問。
餘沉沉幾乎沒說什麽,照實回答,至於為什麽要出家,她自己也說不清楚,要是非得找一個理由的話,那就隻能歸咎於緣分二字。
她儼然已經覺得活像是高中課堂裏麵的氛圍——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隻不過她麵對的這個“老師”似乎很有耐心,不緊不慢的,且循循善誘一般,讓她覺得很舒服。
這時候,門外一個穿著灰白色僧衣的女尼摞動著小腳步,小跑過來,直到到了門檻的時候,方才慢下腳步來,畢恭畢敬的走進門來。
“什麽事情?”主持先開口。
“主持,外麵有人找,我已經將她們安排到接待的禪房。說是事前跟您講過,有事情要找您,客人在等您。”
“好,你去,說我馬上過來。”講完,那女尼出了門去,仍舊是一路小跑過去,說罷,主持方才起身,端詳了一眼餘沉沉,那樣子,像是想要從她清澈的眼睛裏麵參透出來什麽似的,回頭對監寺靜靈說道:“你把她安排好,我去去就來。”
主持這才走出了門去。
餘沉沉長舒一口氣,就好像應付完了“老師”的問題一樣,她坐在高腳椅上,在那大大的禪字下麵,右首邊上坐著還是一臉迷蒙的監寺靜靈,手裏捏著的佛珠,與平常不同的是,手裏的節奏沒有那麽規律,好像是被什麽東西一下擾動心思一樣,嘴巴裏麵雖是在不停地念著經文,可是時斷時續,並不很連貫,看得出來,監寺十分的糾結和猶豫,並且,超乎經文之外,在這段時間內,總是在考慮別的事情,此番可以用佛家的說法便是為凡塵所擾。
“你有慧根,我一生所見之人當中,像你這樣的,是十分罕見的,珍惜佛緣……阿彌陀佛。”監寺的話似乎還意猶未盡,但,就像是她的喉嚨裏麵有尖銳的物什給堵住了一樣,再多說一句話都很多餘。
餘沉沉的眼睛沿著禪房門邊,看見藍藍的天空下,僧房對麵小花園裏麵的彼岸花開得正盛,此番情景是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現在看起來,儼然就變成了新鮮事物,令她頓時覺得賞心悅目,不覺盯住多看了。
監寺的憂慮是她所考慮不到的,單單隻看人的臉色神情,又如何能參透人的內心所想呢,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煩惱,是不能共享的,正因為這樣,所以餘沉沉對此並不強求,至於別人理不理解她,懂不懂她也就沒有那麽重要。
隻是在另外一間接待室——其實也是一間僧房,副校長和年級主任大胖子奎,周長發分列兩排對坐,女尼儀真端上來的茶水,茶盞放在座位兩邊的小桌子上,此間禪房作為接待來賓的禪房,其中布置自當是十分講究,紫檀桌椅,地麵上光潔的石板磚一塵不染,頭頂上是黃色的布匹帷幕吊的頂,雖是看起來簡陋一些,卻是十分的考究,事實上,在整個大淨慈寺裏頭,黃色的布匹主要應用於主持的袈裟,再者就是有幾間佛堂的裝飾——主要是用作佛像的遮掩。正對著大門的中間位置,是一副巨幅的佛像畫,嵌在牆上,雖是一副古佛像畫,卻也是在一進門時候,金光燦燦可見。
小瓷碗的茶水,茶的清香氣息依然可聞。
若是心頭無閑事,此間倒真是難得的修行之所,佛家先賢所強調的清靜,也不過如此,隻道是,這時候的三個人,懷揣著各自的心事,心頭的煩惱都指向一個叫餘沉沉的女學生。在主持來到之前,沒有人說話,因為副校長沒有講話,端著茶碗淺嚐輒止,顯得氣定神閑。
主持靜慈法師走進來的時候,方才站起來,“不必客套,請坐。”靜慈端著身子落座在最中間的主位上,理了理袈裟。
“法師,我們前來,是為了最近到寺院來的一個女娃兒,叫餘沉沉。我們通過電話,情況也已經跟您講明,希望就是……”副校長的開場白沒有多餘的詞匯,直奔主題。
靜慈主持擺擺手,方才打住,這是要開始講明她的看法,副校長的話被打斷。
“首先呢,這件事情,確實給你們找了不少麻煩,尤其是她還是個學生,你們又都是老師,確實是我們寺院考慮不周,疏於管理,一聽說你電話講這件事情的時候,貧尼頓生一種罪惡,所以特此提前回來,這件事情,一定會全力配合學校方麵,好好規勸那女娃兒早點兒回學校。”
這一番陳述令在座的副校長、年級主任奎還有周長發都覺得很是意外。
“既然靜慈法師如此說來,識大體,真是識大體,感謝的您……”年級主任奎和周長發也是隨聲附和著,副校長雙手合十,“您還是那樣,慈悲為懷,很是感謝。”、靜慈主持仍舊擺擺手,肢體語言似乎在表示要免除這一些俗套。
“倒是現在,情況並不是十分的樂觀。”靜慈主持此話一出,登時改變了另外三人臉上的顏色,一種惶恐爬上他們的臉上,並且充滿憂鬱和擔心。
“怎麽?”
看出了這幾位老師的擔憂,靜慈主持不慌不忙。“別擔心,聽貧尼將話講完就是,那個女娃兒,我已經跟她談過,她下定了決心……額……就是暫時並沒有見她有悔意,還是願意在此處,看起來,是要好好的開導……”不知道為什麽,到此時,靜慈主持還有一些話沒有往外講,似乎有難為情之處。
“哦哦,沒有問題,這個我們可以給出時間來。唉呀,一個學生,入了佛門,的確是不該的,我們願意請您幫忙,聽得出您的態度,是正確的,希望您能幫忙開導開導,我們的這個學生呀,的確是有很大的心理問題的。”
“那麽,請問你們能給出多長時間呢?”靜慈法師問道,並看了看坐在她前麵的這三個人。
“我們共同努力,總會有希望的,慢慢來,問題還是……問題還是比較複雜。”副校長真誠的說道,靜慈主持點點頭。
後來,她們又說起一些雜事,說起來也是些家長裏短。
大淨慈寺主持靜慈和副校長算是老相識,在她不是主持的時候,大淨慈寺還隻有幾間茅草屋的小廟,有一回靜慈法師外出化緣的時候,途徑副校長家裏,彼時她還是剛剛畢業,教師職業還隻是實習階段,兩人在路邊相會,副校長進了屋裏,由於家中母親信佛,便慷慨施於她一升米和許多青菜,因當時卻是經濟拮據,後來的化緣建寺院,副校長也多有施舍,一來二去,就相對熟悉了。
現如今,見這佛院高牆,諸多變化,真是有百般感慨藏跡於心,方才在等待的時候便是在回想這大淨慈寺的“前世今生”。
餘沉沉端坐在禪房裏麵,從她那間禪房(即是臥房),隔空遠遠的可以看到大雄寶殿前麵的觀音菩薩像,從她這個角度看起來, 還隻是看得見觀音巨像頭頂的華蓋和顯露出來一點兒的發髻,正對著看,被藏經閣高大的樓房擋住一部分, 加之其旁是有一片鬆林,所以隻能看到一部分,不過,正是這種冰山一角的隱沒,讓餘沉沉覺得十分神聖,看了許久。
天空瓦藍瓦藍,肉眼看不盡那其中的深邃,小的時候看西遊記,誤信此間必定是有天上宮闕,有各路神仙,有佛;後來見識稍微廣了,懂得了空就是空,是什麽都沒有,而現在,幾乎是一種神性讓她堅定的擁護自己目前的信仰。
一開始讀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時,便更加堅定自己所認為的是對的,可以稱之為偉大, 當然接著往下看《心經》的時候,就有些朦朧了,字麵上的意思可以明白,可究其根本,卻不明了,就像是富有哲理的閱讀理解,字字句句都是大致可以理解明白的,可是一旦連接起來看,理解起來就不容易了。
簡單一點兒的一段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每一個短句都能夠大致知道其意,可念著念著,就發現前後矛盾,且無有理解的辦法,所以隻好囫圇吞棗一般閱全篇,一直讀完,竟覺得毫無頭緒,真真是空門一座。
倒是其中的幾句話,餘沉沉自覺深有體會,那便是:“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此一句話,對於餘沉沉或有茅塞頓開之感,猶如藥,且有奇效。
日頭逐漸往西,監寺靜靈正在佛堂,一眾僧尼在她身後,她首當其衝,敲著木魚,噠噠噠的清脆的聲音,上午整座大雄寶殿的佛堂已經清掃過,地麵光潔如鏡,在外雲遊的主持靜慈今天應該回來,這是之前就有電話聯係的。
監寺靜靈更加的重視寺院裏麵的各種陳設,從裏到外清掃了個遍,靜慈主持此次雲遊遠處已有半年之久,按照慣例,是上各處的大寺廟講經,當然也聆聽新的佛教事務的規定,以便於妥善管理,去了很多國內知名的大寺院,既是觀覽也是遊學,現如今歸來,監寺覺得應該有一個新的寺院風貌來迎接主持,她知道,每一次主持雲遊歸來,都要對大淨慈寺提出一些意見來,或是修繕僧房,或是提出新的僧尼管理辦法,或是提倡廣積善德等等,作為主持雲遊的成果在大淨慈寺實現。
直到誦經結束之後,眾僧尼卻沒有離開,監寺走到大殿的高高的朱漆大門前,眺望著本寺的山門,僧尼們亦是站在監寺身後,時而有低頭絮語,時而又靜得出奇,寺院裏麵的花草樹木也正是蔥蘢的時候,一片片茂盛的綠色掩映著山門,空蕩蕩的山門。
不一會兒,在山門前,出現一個身影,紅色的袈裟甚是惹眼,此刻當值的女尼從山門一邊的房子裏麵出來行禮,主持簡單的站在那裏說了幾句話,此甚是有畫麵感,兩個僧人來來往的人群中間,一個淡定,一個貌似有些驚慌,倒真是顯示出了這兩個人的道行。
監寺靜靈站在大殿的中間,端端正正的站著,那種嚴肅感,興許在她連佛誦經的時候都沒能做到。
眼看著靜慈主持一步一步走上台階。到了跟前,“都還好吧?”語氣甚是慈祥,一如她的法號一樣,還不忘把周圍的人都看一遍。
“您放心就是了,一切都好。”監寺靜靈說著,再一次的理了理自己身上的僧衣,仿佛這樣做,就能夠讓她的儀容更加的趨近於佛性,也更加的能入主持的眼。
靜慈主持點了點頭,緊接著,讓眾僧尼都散開,去做自己的一應事務去。
轉身對還在一旁的監寺靜靈講,首先就問到了餘沉沉的事情,倒是令靜靈很有些意外,一般的情況是,主持都會詳細的詢問在她雲遊期間大淨慈寺的一應事務,尤其是在離寺之前特意交代過的事情,算是回過頭的檢查;再者,就是把此番出去雲遊的時候各種見聞,也即是“學習成果”,著重的先給監寺先交代一番,過後會挑選適宜的條目在淨慈寺裏麵施行。
這一回,卻是問起餘沉沉,監寺靜靈說那女孩兒在禪房,並說了一下何時到來的,以及一中學校的老師來找人的事情。
“好了,這件事情,就由我來管,你不用管了。”靜慈主持這一番話著實令監寺有些摸不著頭腦,“現在,你先帶我去見見那個女孩兒。”緊跟著這話之後,主持又說了些什麽,隻不過聲音很小,令監寺聽不清楚,但是,隱約之間,她聽出來,語氣之中稍帶些怨氣,這是相當少見的,出家人嘛,怨氣算是很不常見的,這一回,監寺靜靈卻在主持身上完全的體會到,她覺得同餘沉沉的事情有關係,卻又不知道其中的緣由。
按照主持講的,她們一前一後來到禪房,此時候,餘沉沉正捧著經書在念,即便,其中的意思,她是斷然不明白的。
看見這樣一個具有威儀的、穿著袈裟的人站在台階前麵,心中不覺也肅然起敬,“大師。”她小小的嘴巴嘟噥道,卻還是被主持聽到。
“不,我也就是這寺院的主持,前些時候在外,聽說你到了這裏,你叫餘沉沉是不是?還是個學生娃兒吧?”靜慈微笑著對她講,主持和監寺已經到了禪房裏麵,且坐定,主持黃色的僧衣,外麵一襲袈裟,在椅子上淡然安定,眼睛似看非看餘沉沉。
餘沉沉點點頭,這就算是回答了,靜慈接著詢問她讀了幾年級,為什麽要出家呢,家裏都還有些什麽人。當然,她的詢問並沒有那麽著急,而是很淡定,一個一個來詢問。
餘沉沉幾乎沒說什麽,照實回答,至於為什麽要出家,她自己也說不清楚,要是非得找一個理由的話,那就隻能歸咎於緣分二字。
她儼然已經覺得活像是高中課堂裏麵的氛圍——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隻不過她麵對的這個“老師”似乎很有耐心,不緊不慢的,且循循善誘一般,讓她覺得很舒服。
這時候,門外一個穿著灰白色僧衣的女尼摞動著小腳步,小跑過來,直到到了門檻的時候,方才慢下腳步來,畢恭畢敬的走進門來。
“什麽事情?”主持先開口。
“主持,外麵有人找,我已經將她們安排到接待的禪房。說是事前跟您講過,有事情要找您,客人在等您。”
“好,你去,說我馬上過來。”講完,那女尼出了門去,仍舊是一路小跑過去,說罷,主持方才起身,端詳了一眼餘沉沉,那樣子,像是想要從她清澈的眼睛裏麵參透出來什麽似的,回頭對監寺靜靈說道:“你把她安排好,我去去就來。”
主持這才走出了門去。
餘沉沉長舒一口氣,就好像應付完了“老師”的問題一樣,她坐在高腳椅上,在那大大的禪字下麵,右首邊上坐著還是一臉迷蒙的監寺靜靈,手裏捏著的佛珠,與平常不同的是,手裏的節奏沒有那麽規律,好像是被什麽東西一下擾動心思一樣,嘴巴裏麵雖是在不停地念著經文,可是時斷時續,並不很連貫,看得出來,監寺十分的糾結和猶豫,並且,超乎經文之外,在這段時間內,總是在考慮別的事情,此番可以用佛家的說法便是為凡塵所擾。
“你有慧根,我一生所見之人當中,像你這樣的,是十分罕見的,珍惜佛緣……阿彌陀佛。”監寺的話似乎還意猶未盡,但,就像是她的喉嚨裏麵有尖銳的物什給堵住了一樣,再多說一句話都很多餘。
餘沉沉的眼睛沿著禪房門邊,看見藍藍的天空下,僧房對麵小花園裏麵的彼岸花開得正盛,此番情景是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現在看起來,儼然就變成了新鮮事物,令她頓時覺得賞心悅目,不覺盯住多看了。
監寺的憂慮是她所考慮不到的,單單隻看人的臉色神情,又如何能參透人的內心所想呢,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煩惱,是不能共享的,正因為這樣,所以餘沉沉對此並不強求,至於別人理不理解她,懂不懂她也就沒有那麽重要。
隻是在另外一間接待室——其實也是一間僧房,副校長和年級主任大胖子奎,周長發分列兩排對坐,女尼儀真端上來的茶水,茶盞放在座位兩邊的小桌子上,此間禪房作為接待來賓的禪房,其中布置自當是十分講究,紫檀桌椅,地麵上光潔的石板磚一塵不染,頭頂上是黃色的布匹帷幕吊的頂,雖是看起來簡陋一些,卻是十分的考究,事實上,在整個大淨慈寺裏頭,黃色的布匹主要應用於主持的袈裟,再者就是有幾間佛堂的裝飾——主要是用作佛像的遮掩。正對著大門的中間位置,是一副巨幅的佛像畫,嵌在牆上,雖是一副古佛像畫,卻也是在一進門時候,金光燦燦可見。
小瓷碗的茶水,茶的清香氣息依然可聞。
若是心頭無閑事,此間倒真是難得的修行之所,佛家先賢所強調的清靜,也不過如此,隻道是,這時候的三個人,懷揣著各自的心事,心頭的煩惱都指向一個叫餘沉沉的女學生。在主持來到之前,沒有人說話,因為副校長沒有講話,端著茶碗淺嚐輒止,顯得氣定神閑。
主持靜慈法師走進來的時候,方才站起來,“不必客套,請坐。”靜慈端著身子落座在最中間的主位上,理了理袈裟。
“法師,我們前來,是為了最近到寺院來的一個女娃兒,叫餘沉沉。我們通過電話,情況也已經跟您講明,希望就是……”副校長的開場白沒有多餘的詞匯,直奔主題。
靜慈主持擺擺手,方才打住,這是要開始講明她的看法,副校長的話被打斷。
“首先呢,這件事情,確實給你們找了不少麻煩,尤其是她還是個學生,你們又都是老師,確實是我們寺院考慮不周,疏於管理,一聽說你電話講這件事情的時候,貧尼頓生一種罪惡,所以特此提前回來,這件事情,一定會全力配合學校方麵,好好規勸那女娃兒早點兒回學校。”
這一番陳述令在座的副校長、年級主任奎還有周長發都覺得很是意外。
“既然靜慈法師如此說來,識大體,真是識大體,感謝的您……”年級主任奎和周長發也是隨聲附和著,副校長雙手合十,“您還是那樣,慈悲為懷,很是感謝。”、靜慈主持仍舊擺擺手,肢體語言似乎在表示要免除這一些俗套。
“倒是現在,情況並不是十分的樂觀。”靜慈主持此話一出,登時改變了另外三人臉上的顏色,一種惶恐爬上他們的臉上,並且充滿憂鬱和擔心。
“怎麽?”
看出了這幾位老師的擔憂,靜慈主持不慌不忙。“別擔心,聽貧尼將話講完就是,那個女娃兒,我已經跟她談過,她下定了決心……額……就是暫時並沒有見她有悔意,還是願意在此處,看起來,是要好好的開導……”不知道為什麽,到此時,靜慈主持還有一些話沒有往外講,似乎有難為情之處。
“哦哦,沒有問題,這個我們可以給出時間來。唉呀,一個學生,入了佛門,的確是不該的,我們願意請您幫忙,聽得出您的態度,是正確的,希望您能幫忙開導開導,我們的這個學生呀,的確是有很大的心理問題的。”
“那麽,請問你們能給出多長時間呢?”靜慈法師問道,並看了看坐在她前麵的這三個人。
“我們共同努力,總會有希望的,慢慢來,問題還是……問題還是比較複雜。”副校長真誠的說道,靜慈主持點點頭。
後來,她們又說起一些雜事,說起來也是些家長裏短。
大淨慈寺主持靜慈和副校長算是老相識,在她不是主持的時候,大淨慈寺還隻有幾間茅草屋的小廟,有一回靜慈法師外出化緣的時候,途徑副校長家裏,彼時她還是剛剛畢業,教師職業還隻是實習階段,兩人在路邊相會,副校長進了屋裏,由於家中母親信佛,便慷慨施於她一升米和許多青菜,因當時卻是經濟拮據,後來的化緣建寺院,副校長也多有施舍,一來二去,就相對熟悉了。
現如今,見這佛院高牆,諸多變化,真是有百般感慨藏跡於心,方才在等待的時候便是在回想這大淨慈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