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女工們的去向
假少爺被趕回農村帶妻兒逆襲人生 作者:春光明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反而周進深在一邊當任老師教導學生的同時,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隻要國家需要,他將無條件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事業裏。
這些年來,他的聲望日積月累,早就成為了江城瑰寶。
能夠被他選中,成為他的學生,那真是無上榮耀。
“周老師好!”
五個學生異口同聲,興奮熱切的看著他。
周進深的神色終於動容了一下,露出了笑容,“你們好。”
葉湘南走過來,將幾張試卷遞到周進深麵前,“老師,這是他們回答的試卷,我已經批改過了,篩選出這五個,您再看看?”
周進深點頭,伸手將試卷拿過來。
快速掃過他們的作答題目。
他麵色平靜,倒是五個青年男女緊張激動得不行。
齊刷刷站直了身子,緊張的盯著周進深,等待他的點評。
隻是,周進深看完了試卷,麵色仍舊沒有半點波動。
他整整齊齊將試卷疊好,放到一旁,看著幾人道:“回答得都很好,計算也很仔細,卷麵也整潔。”
給出評價後,幾人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頭腦。
就沒了?
葉湘南見怪不怪。
而周進深笑了笑,擺擺手,對著葉湘南道:“去拿過來。”
“嗯。”
葉湘南應了一聲,朝著辦公室最裏麵的架子上走去,最簡單的博古架,上頭分成一格一格的小格子,裏頭放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沒一會兒,葉湘南就將拿來的東西放在了幾人麵前。
“這是……電機?”
一人疑惑道。
“可不是麽!瞧著像是從什麽地方拆下來的!好多線!好複雜!”
“我還第一次見到拆出來的電機呢!”
……
幾人壓低聲音交流。
而周進深這會兒也站了起來。
他從凳子地下抽出一個大大的木箱子,推到幾人麵前,笑道:“接下來,你們五個人一起合作,把電機拆開,並且記住它裏麵的構造,焊接點,還有線路位置。”
“線路有兩根是壞的,你們可以大膽假設,然後告訴我你們想出來的驗證方法,設計電路圖解釋或者是排除法解釋都可以。”
“開放你們的思維,不要被書本上的知識束縛,答案錯了也不要緊,隻要回答得有理有據就好。”
周進深說完,辦公室內詭異的沉默了起來。
五人麵麵相覷。
連帶著帶他們過來的老師都蒙圈了。
啥,啥?
當場拆電機?
記住構造就算了,怎麽還要找出錯誤的線路?
還要給出推導方法?!
天!
這也太難了!
哪怕當老師的都一時之間感到棘手!
這些學生,哪一個不是題山題海裏刷出來的,要說紙麵上做題,他們還能比一比,拚一拚,可這真的到了動手。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犯了難。
周進深倒也不催。
十分鍾後,終於有一個男學生蹲下來,找了一把螺絲刀就開始動手。
管他三七二十一,拆了再說!
於是。
五人紛紛找了自己的事情幹。
有人負責記螺絲位置,有人負責觀察電線,還有人拿著紙筆記錄。
周進深就在一旁靜靜看著。
一個小時後。
五人從辦公室出來,葉湘南一臉遺憾的搖了搖頭。
“抱歉,你們都是好學生,好苗子,隻是老師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更側重於實際,希望你們能好好念書,以後考上江城大學,還是有機會成為老師學生的。”
幾人歎口氣,但是齊齊沒辯駁。
剛才他們自己的表現,他們比誰都清楚。
簡直是一團糟。
送走學生,葉湘南回了辦公室。
周進深已經將電機安裝放回去了。
“老師……”
葉湘南頓了頓,有些遲疑道:“這樣的方法真的好嗎?會不會太難了一點?”
“等他們回去想幾天,就會明白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
周進深道。
他頓了頓,忽然想起來很多年前,一堂醍醐灌頂的物理課。
執教人是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比自己大幾歲左右,意氣風發,堪稱是當年物理界知識最淵博的人。
他上課時,就是拿了一個從國外帶回來的計算器內芯,放在桌麵上,點了他的名,讓他當堂拆解和複原。
可想而知,一塌糊塗。
他大為受挫。
可那人告訴他,“物理想要學有所用,就要反複鍛煉,實踐,將腦海裏的知識化身於實際,你很優秀,我見過的不超過五個,你一定可以。”
教育,鼓勵,循循善誘。
一堂課下來,他的靈魂好像在天山之雪下麵,洗滌了一次又一次,最後終於達到了另一個層次。
也是那一堂課,鼓勵了他一點點前進,慢慢將虛無的書本理論,化為實踐,研究出一個又一個碩果,造福江城百姓。
“不要著急,寧缺毋濫,這麽大的江城,總能找到那麽一兩個有靈性的學生。”
周進深笑著道。
國運起頭,正是巨龍蘇醒。
他堅信,人才濟濟,後繼有人。
…………
孫兆興是第二天下午找到石水村來的。
謝昭還在湖東縣挑選麵料。
回來的時候孫兆興已經吃了第二碗餃子了。
滿滿當當的大肉餡兒,香噴噴。
吃得他肚子飽脹,心裏美,肚子也美。
“興叔?”
謝昭騎車進來,笑著喊了一聲,“事情這麽快就有眉目了?”
孫兆興站起身,點頭,“可不麽,有錢鬼都能推磨,我熬夜都幫你跑出消息來!”
他吃完最後一個餃子,摸了摸肚子,心裏頭感慨。
謝昭這親爹媽可真是熱情踏實的。
好基因才有好苗子。
他對謝昭又多了幾分好感。
“當年三十六個女工,都是向陽鎮本地的,有十個當年跟著我離開不幹了,這會兒都在家裏幹農活,接點散活兒接濟家裏,日子窮,我一提重新開廠,她們都答應回來。”
孫兆興頓了一下,又道:“還有三個年輕姑娘,難產死了,有兩年了。”
“剩下的全都跟著去了湖東縣製衣廠,有得搬了家,還有的就一直向陽鎮和湖東縣來回奔波,一個禮拜回來一次,我問了一下,來回奔波的有十三個,就在向陽鎮南邊那塊兒,明天就是她們回家探望的日子。”
這些年來,他的聲望日積月累,早就成為了江城瑰寶。
能夠被他選中,成為他的學生,那真是無上榮耀。
“周老師好!”
五個學生異口同聲,興奮熱切的看著他。
周進深的神色終於動容了一下,露出了笑容,“你們好。”
葉湘南走過來,將幾張試卷遞到周進深麵前,“老師,這是他們回答的試卷,我已經批改過了,篩選出這五個,您再看看?”
周進深點頭,伸手將試卷拿過來。
快速掃過他們的作答題目。
他麵色平靜,倒是五個青年男女緊張激動得不行。
齊刷刷站直了身子,緊張的盯著周進深,等待他的點評。
隻是,周進深看完了試卷,麵色仍舊沒有半點波動。
他整整齊齊將試卷疊好,放到一旁,看著幾人道:“回答得都很好,計算也很仔細,卷麵也整潔。”
給出評價後,幾人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頭腦。
就沒了?
葉湘南見怪不怪。
而周進深笑了笑,擺擺手,對著葉湘南道:“去拿過來。”
“嗯。”
葉湘南應了一聲,朝著辦公室最裏麵的架子上走去,最簡單的博古架,上頭分成一格一格的小格子,裏頭放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沒一會兒,葉湘南就將拿來的東西放在了幾人麵前。
“這是……電機?”
一人疑惑道。
“可不是麽!瞧著像是從什麽地方拆下來的!好多線!好複雜!”
“我還第一次見到拆出來的電機呢!”
……
幾人壓低聲音交流。
而周進深這會兒也站了起來。
他從凳子地下抽出一個大大的木箱子,推到幾人麵前,笑道:“接下來,你們五個人一起合作,把電機拆開,並且記住它裏麵的構造,焊接點,還有線路位置。”
“線路有兩根是壞的,你們可以大膽假設,然後告訴我你們想出來的驗證方法,設計電路圖解釋或者是排除法解釋都可以。”
“開放你們的思維,不要被書本上的知識束縛,答案錯了也不要緊,隻要回答得有理有據就好。”
周進深說完,辦公室內詭異的沉默了起來。
五人麵麵相覷。
連帶著帶他們過來的老師都蒙圈了。
啥,啥?
當場拆電機?
記住構造就算了,怎麽還要找出錯誤的線路?
還要給出推導方法?!
天!
這也太難了!
哪怕當老師的都一時之間感到棘手!
這些學生,哪一個不是題山題海裏刷出來的,要說紙麵上做題,他們還能比一比,拚一拚,可這真的到了動手。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犯了難。
周進深倒也不催。
十分鍾後,終於有一個男學生蹲下來,找了一把螺絲刀就開始動手。
管他三七二十一,拆了再說!
於是。
五人紛紛找了自己的事情幹。
有人負責記螺絲位置,有人負責觀察電線,還有人拿著紙筆記錄。
周進深就在一旁靜靜看著。
一個小時後。
五人從辦公室出來,葉湘南一臉遺憾的搖了搖頭。
“抱歉,你們都是好學生,好苗子,隻是老師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更側重於實際,希望你們能好好念書,以後考上江城大學,還是有機會成為老師學生的。”
幾人歎口氣,但是齊齊沒辯駁。
剛才他們自己的表現,他們比誰都清楚。
簡直是一團糟。
送走學生,葉湘南回了辦公室。
周進深已經將電機安裝放回去了。
“老師……”
葉湘南頓了頓,有些遲疑道:“這樣的方法真的好嗎?會不會太難了一點?”
“等他們回去想幾天,就會明白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
周進深道。
他頓了頓,忽然想起來很多年前,一堂醍醐灌頂的物理課。
執教人是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比自己大幾歲左右,意氣風發,堪稱是當年物理界知識最淵博的人。
他上課時,就是拿了一個從國外帶回來的計算器內芯,放在桌麵上,點了他的名,讓他當堂拆解和複原。
可想而知,一塌糊塗。
他大為受挫。
可那人告訴他,“物理想要學有所用,就要反複鍛煉,實踐,將腦海裏的知識化身於實際,你很優秀,我見過的不超過五個,你一定可以。”
教育,鼓勵,循循善誘。
一堂課下來,他的靈魂好像在天山之雪下麵,洗滌了一次又一次,最後終於達到了另一個層次。
也是那一堂課,鼓勵了他一點點前進,慢慢將虛無的書本理論,化為實踐,研究出一個又一個碩果,造福江城百姓。
“不要著急,寧缺毋濫,這麽大的江城,總能找到那麽一兩個有靈性的學生。”
周進深笑著道。
國運起頭,正是巨龍蘇醒。
他堅信,人才濟濟,後繼有人。
…………
孫兆興是第二天下午找到石水村來的。
謝昭還在湖東縣挑選麵料。
回來的時候孫兆興已經吃了第二碗餃子了。
滿滿當當的大肉餡兒,香噴噴。
吃得他肚子飽脹,心裏美,肚子也美。
“興叔?”
謝昭騎車進來,笑著喊了一聲,“事情這麽快就有眉目了?”
孫兆興站起身,點頭,“可不麽,有錢鬼都能推磨,我熬夜都幫你跑出消息來!”
他吃完最後一個餃子,摸了摸肚子,心裏頭感慨。
謝昭這親爹媽可真是熱情踏實的。
好基因才有好苗子。
他對謝昭又多了幾分好感。
“當年三十六個女工,都是向陽鎮本地的,有十個當年跟著我離開不幹了,這會兒都在家裏幹農活,接點散活兒接濟家裏,日子窮,我一提重新開廠,她們都答應回來。”
孫兆興頓了一下,又道:“還有三個年輕姑娘,難產死了,有兩年了。”
“剩下的全都跟著去了湖東縣製衣廠,有得搬了家,還有的就一直向陽鎮和湖東縣來回奔波,一個禮拜回來一次,我問了一下,來回奔波的有十三個,就在向陽鎮南邊那塊兒,明天就是她們回家探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