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知道有多少勢力的探子盯著他不良司的大門口。


    自然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與已經被天下人視為死人的李太白相見。


    不良司深處,裴徽讓閑雜人等全部退下,隻有他和李騰空二人。


    趙肉駕馭著馬車,來到了裴徽麵前。


    “卑職拜見大帥,此去範陽幸不辱命。”趙肉跳下來,對著裴徽單膝跪地,恭敬複命。


    “趙將軍辛苦了。”裴徽拍了拍趙肉的肩膀,道:“去找丁娘登記你和麾下人馬功勞,然後按照規定領取獎賞。”


    “多謝大帥。”趙肉再次恭敬行禮之後,神色複雜的看了一眼馬車中的兩名劍客,大步離去。


    此時,馬車的車門從裏麵打開,兩名手中提著劍的男子身形矯健的跳了下來。


    其中一人四十來歲,一臉大胡子、皮膚略顯黝黑、目光犀利,正是郭襄陽。


    另外一人已經五十歲的樣子,但麵容英俊而富有神韻,身形挺拔,氣質瀟灑不羈。


    沒錯,此人正是李太白。


    裴徽上前,一臉鄭重行禮,並肅然說道:“二位先生義行感天地,英名不朽必載史冊。”


    放眼整個天下,敢單槍匹馬刺殺安祿山,特別是在安祿山老巢範陽城內刺殺的,隻有這二位了。


    郭襄陽還好,他本就是為了報仇,揮手道:“我隻是為了報仇而已。”


    但李太白聽了之後,直接破防,衝著裴徽身邊的李騰空便跪了下去,哭泣道:“師姑……嗚嗚嗚……”


    隻因為他已經被李隆基親自下旨定性為反賊,全國高價懸賞通緝。


    這些天,他大多時候隻能待在馬車裏麵。


    下馬車隻能戴著鬥笠,不敢以真麵目示人。


    即使以他瀟灑不羈的性子,心中也是大感委屈。


    若不是他的名氣實在夠大,且天下很多名士、大儒都是他的朋友,李隆基又顧忌自己名聲和身後名,他的家人和族人都會受到牽連。


    以李騰空清冷的性格,也禁不住歎了口氣,但緊接著便嗬斥道:“是你自己要去刺殺安祿山,又沒有人逼著你去,大丈夫哭哭啼啼幹什麽。”


    “呃……”李太白的哭聲戛然而止。


    他隨手抹了一把淚,然後跳了起來,重新恢複一臉瀟灑不羈,對著裴徽說道:“想必這位就是不良帥,果然是英雄少年。”


    裴徽卻是臉色一變,因為他注意到李太白左臂衣袖隨風飄蕩,裏麵是空的。


    郭襄陽輕聲歎息著解釋道:“裴郎,師兄左臂特殊且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左臂特殊之處,為了不被懷疑假死,便讓我將他左臂砍下,跟屍體上的左臂換了。”


    裴徽心中對李太白越加佩服,抱拳道:“二位先生先去沐浴洗塵,然後再由晚輩給二位設下酒宴接風。”


    “先喝酒吃飯,再沐浴。”李太白一邊說著,一邊往裴徽身後廳房中走去,“我在路上便已經聽說裴帥天工美食樓的炒菜色香味俱佳,已經饞了一路了。”


    ……


    ……


    因為李太白已經是死人,參加接風宴的範圍很小。


    隻有裴徽和李騰空、郭襄陽和李太白四人。


    但四人的酒宴卻很熱鬧,隻因為酒宴上有李太白和裴徽。


    裴徽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和李太白、郭襄陽拚酒。


    李太白每次喝酒之後,都會隨口說兩句詩。


    此時,除了李騰空之外,三個男人多少都已經有了一些醉意,裴徽道:“其實,先生的謫仙之名,晚輩聞名已久。”


    郭襄陽有些不滿裴徽這般尊崇李太白,忍不住調侃道:“裴郎才十六歲,就算剛生下來聽你娘說起過師兄,也不過十六年而已。”


    裴徽認真想了一下,說道:“晚輩知先生謫仙之外,大約有一千三百多年吧!”


    李太白長笑一聲,道:“世人都說我作詩用詞誇張,沒想到裴帥才是更誇張。”


    裴徽隨手將手中酒壺喝光,歎息道:“我從未給人說過,我其實是一千三百年後的神人轉世,而在一千三百年後讀過先生的詩。”


    李太白一臉不羈,好奇笑道:“那我的詩在一千三百年後還算不算好詩?”


    裴徽笑道:“先生的詩在一千三百年後,都被億萬人傳頌,當然是好詩。”


    “哈哈哈……好!”李太白長笑過後,將手中酒壺喝幹,突然認真問道:“那一千三百年後人們又是如何看待當今聖人的?”


    裴徽卻是沒有想到李太白忽然有此一問,沒有急著回答李太白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先生當年在聖人身邊擔任三年六品翰林待詔,當時又為何辭官而去?”


    李太白苦笑一聲,搖頭道:“我哪有辭官而去,那隻不過是世人對我偏愛才這般說的。”


    “我是因為言行舉止被聖人不喜,被聖人免了官職,趕出皇城、趕出朝堂罷了。”


    “而且,因為是被聖人不喜,朝廷上下,乃至各道節度,無人敢用我,這大半生隻能過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太白說這些話的時候,一臉遺憾,但並無悔恨。


    “先生都這般說了……”裴徽一臉認真,肅然道:“那我也隻能實話實說。”


    “一千三百年後的世人認為,當今聖人前半生是明君,後半生是昏君。”


    “果然,曆史的真相不會被遺忘,更不會被改寫。”李太白說這句話時,臉色紅潤,一臉的激動。


    裴徽猜想,李太白當時擔任六品翰林待詔的時候,恐怕沒少勸諫李隆基,所以才被李隆基所不喜,直接罷免趕走。


    這已經是李太白的名氣足夠大,換了別人恐怕已經送命。


    裴徽給李太白用酒壺敬酒,一臉正色問道:“先生有一腔愛國為民之心,還能否一展抱負?”


    李太白起身和裴徽碰壺且一起喝了酒之後,才直率無比的問道:“我想成為你麾下的不良將,但你要如何才能讓我心服口服的給你當不良將?”


    裴徽略一沉思,突然笑道:“不如咱倆比詩,若是先生輸了,便一切聽從我的安排,如何?”


    全場一片寂靜。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孔並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