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突襲狼頭人本土
在中西結合世界當貧農 作者:厚德之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幾年由於常年戰爭,青壯人口的價格提升了7倍,超過了2枚金幣,但在王林看來這還是不合理,要知道不光是農奴的價格漲了,戰馬的價格也漲了。
現在一匹下等戰馬,也價值七枚金幣,剛開始的時候才價值兩枚金幣。
王林不是學經濟的,不懂得這種社會現象是為什麽,經過這些年生活中的總結,得出一個結論,那便是這片地區沒聽說有貴金屬礦,也就是金銀銅之類能夠鑄造貨幣的貴金屬。
所以大貴族們開始大量的囤積金銀幣,最開始造成了通貨緊縮,那時候貨幣的價格被嚴重高估了,現在常年打仗這些貴族把儲存的錢幣又都拿了出來,又反向的造成通貨膨脹。
南方的那些大國,如果想要對付北方的諸多伯國。
根本就不需要做其他,隻需要使用大量的貴金屬買買買,便能把諸多伯國經濟弄得崩潰。
讓民眾不再相信貨幣,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現在就有點這種苗頭,如果想要少批量的購買物資,還不難,如果想要大規模采購,就會變得格外的艱難。
一個月後聯軍全部聚集,王林在河中看到岸上的營地連綿十幾裏,這期間有很多貴族找上王林希望能夠從他這裏購買一些糧食。
無一例外的全被一一拒絕諸國聯軍,每天消耗的糧食數量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所以他們也耗不起,剛完成集結不久,便開始選擇進軍,諸國聯軍很快便突入進火國境內。
王林沒有跟隨作戰,他的任務是防守警戒蒼水江兩岸,不過他也派人時刻緊盯著戰局。
此刻王林手下的正規軍隊,又一次擴充達到了驚人的四千人,新加入軍隊的士兵就是王林之前購買的重傷農奴。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療養,他們也都完全康複,這1000人王林把他們全部編排進了長槍兵中。
此刻王林的軍隊配置是600名刀盾手,600名弓箭手,2800名長槍兵。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此刻的王林有點不甘寂寞了,想要搞些事情出來,想了一整晚有了一個初步計劃
第二天一早王林把勳爵聯軍跟民兵以及一千正規士兵派遣到沿河的要塞中,加強要塞中的防禦。
另外,命令李三率領他那1000人軍團操縱船隻巡視江麵,不管哪個方向遭遇獸人突襲,便立刻趕往支援,王林則率領2000名精銳士兵渡過蒼水江。
直接殺入狼頭人本土,這一次王林手下的士兵僅僅隻有2000人,玩的就是偷襲,但相較於幾年前此刻他也算是鳥槍換炮了。
當天夜裏王林趁著夜色跨過蒼水江,留下十名騎兵負責探查火國那邊的戰局。
剩下到50名騎兵王林全部運到北岸,加入到了突襲的隊伍中。
剛一過河王林便把幾十名騎兵灑了出去,過了約麽兩個時辰,所有騎兵返回甚至其中幾名士兵後麵還跟著兩隻尾巴。
這兩隻尾巴是兩名狼頭人騎兵,王林見狀從身上摘下弓箭,這把弓箭是王林經過特殊加工的,弓身綁了一整條鐵片來增加拉力。
弓弦也加粗了不少,隻見王林張弓搭箭瞄準了一名騎兵便是一箭,雙方還隔著三十多丈。
箭矢劃破長空,毫無懸念的命中了這名狼頭人騎兵胸膛,另一名追擊的騎兵見隊友中箭落馬,迅速勒緊馬頭。
想要快速逃離這裏,可王林怎麽會給他機會,再次張弓搭箭,隨後這名騎兵也被射落馬下。
軍陣中頓時傳來了一陣歡呼聲,最後幾名騎兵上前稟報,軍團長大人周圍總共發現了四個小部落,一個中型部落,剛才追擊過來的尾巴,便是那處中型部落裏邊的騎兵。
王林沒有猶豫,直接下令軍隊開拔向這處中型部落進發,走了足足三個時辰終於到達。
王林根據帳篷數量判斷,這個部落的人數應該不少於3000多人,王林大吼道:刀盾手居前,長槍手居中,弓箭手居後。
緩步向此部落推進,凡是膽敢抵抗者,一律斬殺!隨著王林一聲令下。
軍隊快速變陣緩緩向這個部落推進,這個部落裏的狼頭人也早早的發現了王林這支軍隊。
大批的狼頭人跑了出來,在幾名貌似貴族的狼頭人喝斥部下,快速整隊。
剛排成隊列,王林大軍便殺到了近前不足30丈的距離,王林當即大喊道弓箭手放箭!
軍陣後方400名弓箭手射出了手中的箭矢,對麵狼頭人軍陣中大片的士兵被射中發出了哀嚎。
軍隊推進到15丈的距離,王林命令士兵開始投放投槍,軍隊也在這個位置停下,不斷地投射著手裏的標槍。
這個部落裏留守的戰士不足1000且看樣子都沒有多少戰鬥經驗,僅僅幾波遠程攻擊,這千餘名狼頭人也隻是傷亡了五分之一,隊伍便開始混亂。
王林瞅準時機再次大喊道,停止投擲投槍,刀盾手進攻兩側,長槍兵交替衝殺,所有弓箭手換短刀,跟隨刀盾手作戰,衝殺!
王林摸了摸喊的有些力竭的嗓子,心中盤算著,是不是要弄一些傳令旗,或者是傳令號了。
部隊規模上來了,老是這麽喊也不是長久之計,等到軍隊規模再次擴大,哪怕是喊破了喉嚨也沒人搭理他。
王林手裏的這支精銳軍隊進攻這支沒有戰鬥經驗的狼頭人猶如砍瓜切菜般輕鬆。
各種複雜的陣型都沒用上,這支狼頭人軍隊便開始潰散,接下來便是追殺,部落裏還有十名騎兵,也被王林跟手下的弓箭手射死。
追殺了小半個時辰,這個中型狼頭人部落被肅清,王林手提長劍走近這個部落,馬匹沒有多少,不過發現了不少馬駒。
看樣子這個部落裏的大部分戰馬都被征調了,令王林意外的是,有400多名狼頭人選擇了投降,王林見狀並沒有為難他們,拖著他們繼續前進,把發現的那4個小部落滅掉後,王林便開始轉移。
現在一匹下等戰馬,也價值七枚金幣,剛開始的時候才價值兩枚金幣。
王林不是學經濟的,不懂得這種社會現象是為什麽,經過這些年生活中的總結,得出一個結論,那便是這片地區沒聽說有貴金屬礦,也就是金銀銅之類能夠鑄造貨幣的貴金屬。
所以大貴族們開始大量的囤積金銀幣,最開始造成了通貨緊縮,那時候貨幣的價格被嚴重高估了,現在常年打仗這些貴族把儲存的錢幣又都拿了出來,又反向的造成通貨膨脹。
南方的那些大國,如果想要對付北方的諸多伯國。
根本就不需要做其他,隻需要使用大量的貴金屬買買買,便能把諸多伯國經濟弄得崩潰。
讓民眾不再相信貨幣,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現在就有點這種苗頭,如果想要少批量的購買物資,還不難,如果想要大規模采購,就會變得格外的艱難。
一個月後聯軍全部聚集,王林在河中看到岸上的營地連綿十幾裏,這期間有很多貴族找上王林希望能夠從他這裏購買一些糧食。
無一例外的全被一一拒絕諸國聯軍,每天消耗的糧食數量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所以他們也耗不起,剛完成集結不久,便開始選擇進軍,諸國聯軍很快便突入進火國境內。
王林沒有跟隨作戰,他的任務是防守警戒蒼水江兩岸,不過他也派人時刻緊盯著戰局。
此刻王林手下的正規軍隊,又一次擴充達到了驚人的四千人,新加入軍隊的士兵就是王林之前購買的重傷農奴。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療養,他們也都完全康複,這1000人王林把他們全部編排進了長槍兵中。
此刻王林的軍隊配置是600名刀盾手,600名弓箭手,2800名長槍兵。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此刻的王林有點不甘寂寞了,想要搞些事情出來,想了一整晚有了一個初步計劃
第二天一早王林把勳爵聯軍跟民兵以及一千正規士兵派遣到沿河的要塞中,加強要塞中的防禦。
另外,命令李三率領他那1000人軍團操縱船隻巡視江麵,不管哪個方向遭遇獸人突襲,便立刻趕往支援,王林則率領2000名精銳士兵渡過蒼水江。
直接殺入狼頭人本土,這一次王林手下的士兵僅僅隻有2000人,玩的就是偷襲,但相較於幾年前此刻他也算是鳥槍換炮了。
當天夜裏王林趁著夜色跨過蒼水江,留下十名騎兵負責探查火國那邊的戰局。
剩下到50名騎兵王林全部運到北岸,加入到了突襲的隊伍中。
剛一過河王林便把幾十名騎兵灑了出去,過了約麽兩個時辰,所有騎兵返回甚至其中幾名士兵後麵還跟著兩隻尾巴。
這兩隻尾巴是兩名狼頭人騎兵,王林見狀從身上摘下弓箭,這把弓箭是王林經過特殊加工的,弓身綁了一整條鐵片來增加拉力。
弓弦也加粗了不少,隻見王林張弓搭箭瞄準了一名騎兵便是一箭,雙方還隔著三十多丈。
箭矢劃破長空,毫無懸念的命中了這名狼頭人騎兵胸膛,另一名追擊的騎兵見隊友中箭落馬,迅速勒緊馬頭。
想要快速逃離這裏,可王林怎麽會給他機會,再次張弓搭箭,隨後這名騎兵也被射落馬下。
軍陣中頓時傳來了一陣歡呼聲,最後幾名騎兵上前稟報,軍團長大人周圍總共發現了四個小部落,一個中型部落,剛才追擊過來的尾巴,便是那處中型部落裏邊的騎兵。
王林沒有猶豫,直接下令軍隊開拔向這處中型部落進發,走了足足三個時辰終於到達。
王林根據帳篷數量判斷,這個部落的人數應該不少於3000多人,王林大吼道:刀盾手居前,長槍手居中,弓箭手居後。
緩步向此部落推進,凡是膽敢抵抗者,一律斬殺!隨著王林一聲令下。
軍隊快速變陣緩緩向這個部落推進,這個部落裏的狼頭人也早早的發現了王林這支軍隊。
大批的狼頭人跑了出來,在幾名貌似貴族的狼頭人喝斥部下,快速整隊。
剛排成隊列,王林大軍便殺到了近前不足30丈的距離,王林當即大喊道弓箭手放箭!
軍陣後方400名弓箭手射出了手中的箭矢,對麵狼頭人軍陣中大片的士兵被射中發出了哀嚎。
軍隊推進到15丈的距離,王林命令士兵開始投放投槍,軍隊也在這個位置停下,不斷地投射著手裏的標槍。
這個部落裏留守的戰士不足1000且看樣子都沒有多少戰鬥經驗,僅僅幾波遠程攻擊,這千餘名狼頭人也隻是傷亡了五分之一,隊伍便開始混亂。
王林瞅準時機再次大喊道,停止投擲投槍,刀盾手進攻兩側,長槍兵交替衝殺,所有弓箭手換短刀,跟隨刀盾手作戰,衝殺!
王林摸了摸喊的有些力竭的嗓子,心中盤算著,是不是要弄一些傳令旗,或者是傳令號了。
部隊規模上來了,老是這麽喊也不是長久之計,等到軍隊規模再次擴大,哪怕是喊破了喉嚨也沒人搭理他。
王林手裏的這支精銳軍隊進攻這支沒有戰鬥經驗的狼頭人猶如砍瓜切菜般輕鬆。
各種複雜的陣型都沒用上,這支狼頭人軍隊便開始潰散,接下來便是追殺,部落裏還有十名騎兵,也被王林跟手下的弓箭手射死。
追殺了小半個時辰,這個中型狼頭人部落被肅清,王林手提長劍走近這個部落,馬匹沒有多少,不過發現了不少馬駒。
看樣子這個部落裏的大部分戰馬都被征調了,令王林意外的是,有400多名狼頭人選擇了投降,王林見狀並沒有為難他們,拖著他們繼續前進,把發現的那4個小部落滅掉後,王林便開始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