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吳國朝議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業城內。
吳國朝堂之上,吳主孫權端坐於龍椅上,目光如炬,審視著階下的群臣。此時,探馬來報,諸葛亮率大軍二十餘萬正強攻長安城的四個城門。
吳國上下也麵臨著重要的戰略抉擇。
孫權率先開口,聲音洪亮而沉穩:“諸位愛卿,探馬來報,諸葛亮此刻正親率大軍全力攻打長安城,我軍應如何應對?”
文臣武將紛紛低頭思索,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一般。
孫權暗自歎了一口氣,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眼自己已經53歲了。想當初自己的兄長孫策去世時,自己才19歲,轉眼34年過去了,如今東吳的朝堂,武將中名將周瑜於二十四年前去世。
五年後程普病死,同年陳武為保護自己而戰死。過了兩年,魯肅和淩統也相繼病死。又過了兩年,呂蒙和蔣欽也相繼病死。一年後,甘寧也病死了。
兩年後,黃蓋病死。四年後,韓當也病死了。又過了兩年,呂範病死。一年後,周泰和徐盛也相繼病死。五年後,也就是今年的上半年,潘璋也病死了。
如今還健在的老一輩武將有八零後的陸遜,52歲,比自己小一歲而已。七零後的朱桓58歲,八零後的全琮55歲,八零後的朱然53歲和八零後的丁奉49歲等人。
其他的武將就是後輩晚生了。
文臣中,陸績於十五年前病死,而虞翻於一年前病死。現在還健在的老一輩文臣有五零後的張昭79歲,六零後的顧雍67歲,七零後的諸葛瑾61歲,八零後的孫韶47歲等人。
新一輩的文臣如九零後的陸凱37歲,零零後的諸葛恪32歲等人。
沉默良久,突然一個聲音傳來:“陛下,蜀軍攻打長安城,我軍正可乘虛而入,討伐徐州城,徐州乃中原要地,若我軍得之,則進可攻中原,退可守江南,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失!”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前將軍朱桓。
“各位愛卿認為朱愛卿此議如何?”孫權不動聲色地問道。
丞相顧雍出列,微微躬身,恭敬地道:“陛下,我軍以前攻打合肥新城,屢屢受挫。最開始是魏軍名將張遼鎮守此城,張遼去世後,又由前將軍滿寵接任張遼繼續鎮守此城。”
“後來諸葛亮再出祁山,滿寵被調往雍州鎮守郿縣城,合肥新城就由後將軍文聘接任,文聘也是曹魏的名將,我軍如果討伐徐州城,文聘會不會出兵救援徐州城呢?”
孫權轉頭望向大都督陸遜,用眼神示意陸遜談談自己的看法。
陸遜心領神會,拱手道:“陛下,丞相所言有理。不過,亂世中以實力論英雄。如今蜀軍在諸葛亮的統領下,已經攻占了雍涼二州,長安城也被團團圍困,正在加緊攻城。依我之見,長安城日久必下,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如此,蜀國則由原來的隻有一個益州,壯大成三個州。與我吳國三個州的實力相當。大國相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蜀國不斷壯大的同時,魏國就在不斷地被削弱,如此天賜良機,我吳國豈能坐視蜀國壯大而不作為呢?”
“我意與朱將軍相同,趁魏國全力對抗蜀國,無暇東顧之際,出兵討伐徐州城。綜合丞相和朱將軍二人的意見,我軍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攻打徐州城,一路前往合肥新城去往徐州城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圍點打援。雙管齊下,不愁拿不下徐州!”
眾文武官員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顧雍望了一眼陸遜,沉聲道:“大都督,徐州城的守將是曹魏名將夏侯惇的長子伏波將軍夏侯充,此人繼承了乃父之風,英雄善戰,為人謙虛謹慎,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在軍中甚有威名。我軍誰人出征有把握攻下徐州城?”
“丞相,夏侯充此人威猛有餘,智謀不足,且徐州城空虛,兵馬大多已抽調至司馬懿的帳下,隻留下二萬人馬守城,我自有妙計攻取徐州城。”陸遜拱手道。
顧雍自然明白,朝堂中人多嘴雜,攻取徐州城的計謀決不可事先泄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想到這一層,顧雍自然識趣,拱手入列,閉口不言。
孫權早已與陸遜溝通過,自然明白陸遜所說的妙計是什麽,於是不動聲色,環視一眼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對於出兵攻打徐州城,大家還有沒有異議?”
眾人紛紛搖頭。
“好,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擬詔:大都督陸遜為主帥,統兵三十萬,兵分兩路,一路由前將軍朱桓為主將,偏將軍丁奉為副將,統兵十萬,攻打徐州城。”
“另一路由左大司馬朱然為主將,衛將軍全琮為副將,統兵十萬,前往合肥新城與徐州城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圍點打援。”
“剩餘十萬兵馬由大都督陸遜率領,周泰之子奮威將軍周邵為副將,負責增援兩路人馬,此戰務必一舉拿下徐州城。待我軍功成之時,朕會親自給諸位慶功!”
話音剛落,大堂之上立刻響起了一片附和聲。文臣武將們紛紛點頭,他們知道,陛下的決定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當前形勢下最為明智的選擇。武將們更是精神抖擻,他們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國效力。
孫權揮揮手,宦官拖著長長的尖細嗓音高聲唱道:“退朝!”群臣紛紛告辭而去。
吳國朝堂之上,吳主孫權端坐於龍椅上,目光如炬,審視著階下的群臣。此時,探馬來報,諸葛亮率大軍二十餘萬正強攻長安城的四個城門。
吳國上下也麵臨著重要的戰略抉擇。
孫權率先開口,聲音洪亮而沉穩:“諸位愛卿,探馬來報,諸葛亮此刻正親率大軍全力攻打長安城,我軍應如何應對?”
文臣武將紛紛低頭思索,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一般。
孫權暗自歎了一口氣,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眼自己已經53歲了。想當初自己的兄長孫策去世時,自己才19歲,轉眼34年過去了,如今東吳的朝堂,武將中名將周瑜於二十四年前去世。
五年後程普病死,同年陳武為保護自己而戰死。過了兩年,魯肅和淩統也相繼病死。又過了兩年,呂蒙和蔣欽也相繼病死。一年後,甘寧也病死了。
兩年後,黃蓋病死。四年後,韓當也病死了。又過了兩年,呂範病死。一年後,周泰和徐盛也相繼病死。五年後,也就是今年的上半年,潘璋也病死了。
如今還健在的老一輩武將有八零後的陸遜,52歲,比自己小一歲而已。七零後的朱桓58歲,八零後的全琮55歲,八零後的朱然53歲和八零後的丁奉49歲等人。
其他的武將就是後輩晚生了。
文臣中,陸績於十五年前病死,而虞翻於一年前病死。現在還健在的老一輩文臣有五零後的張昭79歲,六零後的顧雍67歲,七零後的諸葛瑾61歲,八零後的孫韶47歲等人。
新一輩的文臣如九零後的陸凱37歲,零零後的諸葛恪32歲等人。
沉默良久,突然一個聲音傳來:“陛下,蜀軍攻打長安城,我軍正可乘虛而入,討伐徐州城,徐州乃中原要地,若我軍得之,則進可攻中原,退可守江南,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失!”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前將軍朱桓。
“各位愛卿認為朱愛卿此議如何?”孫權不動聲色地問道。
丞相顧雍出列,微微躬身,恭敬地道:“陛下,我軍以前攻打合肥新城,屢屢受挫。最開始是魏軍名將張遼鎮守此城,張遼去世後,又由前將軍滿寵接任張遼繼續鎮守此城。”
“後來諸葛亮再出祁山,滿寵被調往雍州鎮守郿縣城,合肥新城就由後將軍文聘接任,文聘也是曹魏的名將,我軍如果討伐徐州城,文聘會不會出兵救援徐州城呢?”
孫權轉頭望向大都督陸遜,用眼神示意陸遜談談自己的看法。
陸遜心領神會,拱手道:“陛下,丞相所言有理。不過,亂世中以實力論英雄。如今蜀軍在諸葛亮的統領下,已經攻占了雍涼二州,長安城也被團團圍困,正在加緊攻城。依我之見,長安城日久必下,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如此,蜀國則由原來的隻有一個益州,壯大成三個州。與我吳國三個州的實力相當。大國相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蜀國不斷壯大的同時,魏國就在不斷地被削弱,如此天賜良機,我吳國豈能坐視蜀國壯大而不作為呢?”
“我意與朱將軍相同,趁魏國全力對抗蜀國,無暇東顧之際,出兵討伐徐州城。綜合丞相和朱將軍二人的意見,我軍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攻打徐州城,一路前往合肥新城去往徐州城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圍點打援。雙管齊下,不愁拿不下徐州!”
眾文武官員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顧雍望了一眼陸遜,沉聲道:“大都督,徐州城的守將是曹魏名將夏侯惇的長子伏波將軍夏侯充,此人繼承了乃父之風,英雄善戰,為人謙虛謹慎,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在軍中甚有威名。我軍誰人出征有把握攻下徐州城?”
“丞相,夏侯充此人威猛有餘,智謀不足,且徐州城空虛,兵馬大多已抽調至司馬懿的帳下,隻留下二萬人馬守城,我自有妙計攻取徐州城。”陸遜拱手道。
顧雍自然明白,朝堂中人多嘴雜,攻取徐州城的計謀決不可事先泄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想到這一層,顧雍自然識趣,拱手入列,閉口不言。
孫權早已與陸遜溝通過,自然明白陸遜所說的妙計是什麽,於是不動聲色,環視一眼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對於出兵攻打徐州城,大家還有沒有異議?”
眾人紛紛搖頭。
“好,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擬詔:大都督陸遜為主帥,統兵三十萬,兵分兩路,一路由前將軍朱桓為主將,偏將軍丁奉為副將,統兵十萬,攻打徐州城。”
“另一路由左大司馬朱然為主將,衛將軍全琮為副將,統兵十萬,前往合肥新城與徐州城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圍點打援。”
“剩餘十萬兵馬由大都督陸遜率領,周泰之子奮威將軍周邵為副將,負責增援兩路人馬,此戰務必一舉拿下徐州城。待我軍功成之時,朕會親自給諸位慶功!”
話音剛落,大堂之上立刻響起了一片附和聲。文臣武將們紛紛點頭,他們知道,陛下的決定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當前形勢下最為明智的選擇。武將們更是精神抖擻,他們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國效力。
孫權揮揮手,宦官拖著長長的尖細嗓音高聲唱道:“退朝!”群臣紛紛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