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雙喜臨門(一)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天際初露曙光,成都在晨曦中漸漸蘇醒,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同尋常的期待與喜悅。
雪花在前夜悄然無聲地飄落,此刻已為古老的街道鋪上了一層潔白無瑕的絨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田英眼神堅定,麵帶微笑,心中充滿了歸心似箭的急切,率領著親衛隊,馬蹄聲聲,如疾風般穿越清晨的薄霧,駛出成都城門後,全速向永安城的方向疾馳而去。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閃爍著勝利的光芒。雪地上的光線隨著太陽的逐漸升高而變得越發明亮,但寒冷卻絲毫未減,呼出的氣息在空中凝結成白霧,與雪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麵。
當永安城的城門映入眼簾,田英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他深知,此行帶回的不僅僅是喜悅的消息,更是對夫人承諾的兌現,也是對結義兄弟兼大舅子的一種感恩回報。
田英從現代穿越到三國時代,若非遇到潘昌翔,哪有他現在的夫人?也談不上因機緣巧合而當上巴東郡太守兼都尉,更談不上救治並輔佐丞相諸葛亮而成為蜀漢丞相的左膀右臂。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田英心中常懷感恩之心,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田英從來都是嚴格遵循,有恩必報的。
未及回府歇息,田英便直接驅馬前往嶽母家而去,每一步都顯得那麽急切而莊重。
嶽母家的庭院,在晨光中顯得格外寧靜祥和。田英一進門,便看見了正在院中忙碌的夫人潘雅芸,她的身影在晨光下拉長,顯得格外溫柔而堅韌。
看見丈夫歸來,潘雅芸的臉上瞬間綻放出了驚喜的笑容,手中的活計也不自覺地停了下來。
“夫君,你回來了!”潘雅芸快步迎上前去,眼中閃爍著淚光,那是激動與幸福的淚水。
田英緊緊握住潘雅芸的手,麵帶喜色,溫柔地道:“是的,我回來了,還帶回了好消息。你知道嗎?大哥的事成了!”
潘雅芸聞言,心中的喜悅如潮水般湧來,她連忙拉著田英的手,走進屋內,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正在屋中等待的母親和大哥。
“我要成巴東郡太守了?真的假的?”聽到妹妹的好消息,潘昌翔喜不自禁,高興地拍手道。
“我兒子有出息了,媳婦也馬上要過門了,真是雙喜臨門啊,我老婆子太高興了。”潘老夫人高興得熱淚盈眶。
潘老夫人走上前,雙手輕輕顫抖著,眼中滿是淚光,她緊緊握住田英的手,哽咽著道:“好孩子,你辛苦了,真是我們家的驕傲,我老婆子該如何感謝你呢?”
田英笑道:“母親,您跟我還客氣啥呢?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您這樣說,不就見外了,不是?”
大哥潘昌翔則用力拍了拍田英的肩膀,眼中滿是感激和驚喜之情:“好小子,居然瞞著我就將事情辦成了,不愧是我的好兄弟!”
“大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沒有你,哪有我的今天?”田英伸手輕輕地捶了潘昌翔一拳,開心地笑道。
兄弟倆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得知陛下已經下詔,欽差大臣正在趕往永安城的路上。潘昌翔立即忙碌起來,吩咐仆人們趕緊將潘府打掃幹淨,收拾妥當,酒宴提前安排好,靜等欽差大臣的到來。
次日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潘府門前,為這莊嚴而喜慶的時刻添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欽差大臣、時任黃門丞的黃皓,身著華麗的宮服,乘著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而至,引得周圍的百姓紛紛駐足觀望。
黃皓在潘府門前優雅地下了馬車,他麵容威嚴,眼神中透露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氣度。
潘府上下早已收到消息,此刻全員出動,從潘老夫人到仆人,無不以最高的禮遇迎接這位欽差大臣。
他們恭敬地排列在府門兩側,臉上洋溢著既緊張又興奮的笑容,仿佛能親眼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是他們無上的榮耀。
黃皓在眾人的簇擁下,步入潘府,穿過庭院和走廊,最終來到了寬敞明亮的廳堂。
廳堂內早已布置得莊重而典雅,桌上擺放著精美的茶具和果盤,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氣,一切都顯得那麽幸福而美好。
黃皓站定後,從袖中緩緩取出金黃色的聖旨,那一刻,整個廳堂都靜了下來,隻聽得見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聲。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尖細但很莊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隨著他的話語,潘府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們跪倒在地,屏息以待。
田英看在聖旨的份上,也跪倒在地,心中暗罵一聲:“死太監!”田英是穿越過來的現代人,自然對宦官黃皓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
此人善於溜須拍馬,將蜀主劉禪哄得龍心大悅,視其為心腹。但時任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的董允卻看不慣此人,多次責備他,於是黃皓懷恨在心。
董允在世時,黃皓被其壓製,鬱鬱不得誌。由於董允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負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正好管著黃皓。
俗話說:不怕官,就怕管。黃皓就算再怎麽恨董允,也隻能夾著尾巴做人,在董允麵前低眉順耳,言聽計從。
蜀漢延熙九年,也就是公元246年,距今11年後,董允因年老體衰而去世,黃皓才有機會跳出來禍害蜀漢,具體包括勾結侍中陳祗,幹預朝政,以及勾結右大將軍閻宇,陷害大將軍薑維等。
不過此時的黃皓不過是劉禪身邊一位得寵的宦官而已,有蜀漢四相在,這四相是指“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黃皓翻不起什麽大浪。
田英也暗下決心,隻要有自己在,絕不能讓黃皓這個禍害危害朝綱,危及蜀漢的政權穩定。
田英想到這裏,忙用心聆聽黃皓宣讀聖旨。
聖旨中提到蜀主劉禪對潘昌翔、謝峰和姚維三人的冊封令,不僅冊封潘昌翔為巴東郡太守,謝峰為都尉,姚維為副都尉,還明確了都尉謝峰和副都尉姚維歸屬於太守潘昌翔節製。
這一消息如同一股暖流,瞬間溫暖了潘府每一個人的心田。
潘昌翔,這位曾經的黑風寨寨主,後來的偵騎統領,此刻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感激。
他連忙磕頭謝恩,動作之標準、態度之恭敬,無不顯示出他對皇恩浩蕩的深深敬畏。
當他伸出顫抖的雙手接過聖旨時,眼眶不禁濕潤了,那是喜悅與責任交織的淚水。
隨後,潘府上下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他們為潘昌翔的榮耀而自豪,也為家族的未來而充滿期待。
為了慶祝這一喜事,潘府特意準備了一場豐盛的酒宴。
宴席上,佳肴美酒琳琅滿目,賓客們舉杯共慶,歡聲笑語不斷。潘昌翔更是頻頻舉杯,首先向坐在主位的欽差大臣黃皓表示感謝,其次向妹夫田英和妹妹潘雅芸表示感謝,再次向母親和其他親朋好友表達謝意。
隨著潘昌翔的話語落下,酒宴達到了高潮。賓客們紛紛舉杯,共祝潘府未來更加輝煌。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酒宴緩緩落下了帷幕。而潘昌翔並未停歇,他親自護送欽差大臣黃皓前往驛館歇息。
雪花在前夜悄然無聲地飄落,此刻已為古老的街道鋪上了一層潔白無瑕的絨毯,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田英眼神堅定,麵帶微笑,心中充滿了歸心似箭的急切,率領著親衛隊,馬蹄聲聲,如疾風般穿越清晨的薄霧,駛出成都城門後,全速向永安城的方向疾馳而去。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閃爍著勝利的光芒。雪地上的光線隨著太陽的逐漸升高而變得越發明亮,但寒冷卻絲毫未減,呼出的氣息在空中凝結成白霧,與雪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麵。
當永安城的城門映入眼簾,田英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他深知,此行帶回的不僅僅是喜悅的消息,更是對夫人承諾的兌現,也是對結義兄弟兼大舅子的一種感恩回報。
田英從現代穿越到三國時代,若非遇到潘昌翔,哪有他現在的夫人?也談不上因機緣巧合而當上巴東郡太守兼都尉,更談不上救治並輔佐丞相諸葛亮而成為蜀漢丞相的左膀右臂。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田英心中常懷感恩之心,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田英從來都是嚴格遵循,有恩必報的。
未及回府歇息,田英便直接驅馬前往嶽母家而去,每一步都顯得那麽急切而莊重。
嶽母家的庭院,在晨光中顯得格外寧靜祥和。田英一進門,便看見了正在院中忙碌的夫人潘雅芸,她的身影在晨光下拉長,顯得格外溫柔而堅韌。
看見丈夫歸來,潘雅芸的臉上瞬間綻放出了驚喜的笑容,手中的活計也不自覺地停了下來。
“夫君,你回來了!”潘雅芸快步迎上前去,眼中閃爍著淚光,那是激動與幸福的淚水。
田英緊緊握住潘雅芸的手,麵帶喜色,溫柔地道:“是的,我回來了,還帶回了好消息。你知道嗎?大哥的事成了!”
潘雅芸聞言,心中的喜悅如潮水般湧來,她連忙拉著田英的手,走進屋內,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正在屋中等待的母親和大哥。
“我要成巴東郡太守了?真的假的?”聽到妹妹的好消息,潘昌翔喜不自禁,高興地拍手道。
“我兒子有出息了,媳婦也馬上要過門了,真是雙喜臨門啊,我老婆子太高興了。”潘老夫人高興得熱淚盈眶。
潘老夫人走上前,雙手輕輕顫抖著,眼中滿是淚光,她緊緊握住田英的手,哽咽著道:“好孩子,你辛苦了,真是我們家的驕傲,我老婆子該如何感謝你呢?”
田英笑道:“母親,您跟我還客氣啥呢?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您這樣說,不就見外了,不是?”
大哥潘昌翔則用力拍了拍田英的肩膀,眼中滿是感激和驚喜之情:“好小子,居然瞞著我就將事情辦成了,不愧是我的好兄弟!”
“大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沒有你,哪有我的今天?”田英伸手輕輕地捶了潘昌翔一拳,開心地笑道。
兄弟倆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得知陛下已經下詔,欽差大臣正在趕往永安城的路上。潘昌翔立即忙碌起來,吩咐仆人們趕緊將潘府打掃幹淨,收拾妥當,酒宴提前安排好,靜等欽差大臣的到來。
次日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潘府門前,為這莊嚴而喜慶的時刻添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欽差大臣、時任黃門丞的黃皓,身著華麗的宮服,乘著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緩緩而至,引得周圍的百姓紛紛駐足觀望。
黃皓在潘府門前優雅地下了馬車,他麵容威嚴,眼神中透露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氣度。
潘府上下早已收到消息,此刻全員出動,從潘老夫人到仆人,無不以最高的禮遇迎接這位欽差大臣。
他們恭敬地排列在府門兩側,臉上洋溢著既緊張又興奮的笑容,仿佛能親眼見證這曆史性的一刻,是他們無上的榮耀。
黃皓在眾人的簇擁下,步入潘府,穿過庭院和走廊,最終來到了寬敞明亮的廳堂。
廳堂內早已布置得莊重而典雅,桌上擺放著精美的茶具和果盤,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氣,一切都顯得那麽幸福而美好。
黃皓站定後,從袖中緩緩取出金黃色的聖旨,那一刻,整個廳堂都靜了下來,隻聽得見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聲。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尖細但很莊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隨著他的話語,潘府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們跪倒在地,屏息以待。
田英看在聖旨的份上,也跪倒在地,心中暗罵一聲:“死太監!”田英是穿越過來的現代人,自然對宦官黃皓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
此人善於溜須拍馬,將蜀主劉禪哄得龍心大悅,視其為心腹。但時任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的董允卻看不慣此人,多次責備他,於是黃皓懷恨在心。
董允在世時,黃皓被其壓製,鬱鬱不得誌。由於董允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負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正好管著黃皓。
俗話說:不怕官,就怕管。黃皓就算再怎麽恨董允,也隻能夾著尾巴做人,在董允麵前低眉順耳,言聽計從。
蜀漢延熙九年,也就是公元246年,距今11年後,董允因年老體衰而去世,黃皓才有機會跳出來禍害蜀漢,具體包括勾結侍中陳祗,幹預朝政,以及勾結右大將軍閻宇,陷害大將軍薑維等。
不過此時的黃皓不過是劉禪身邊一位得寵的宦官而已,有蜀漢四相在,這四相是指“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黃皓翻不起什麽大浪。
田英也暗下決心,隻要有自己在,絕不能讓黃皓這個禍害危害朝綱,危及蜀漢的政權穩定。
田英想到這裏,忙用心聆聽黃皓宣讀聖旨。
聖旨中提到蜀主劉禪對潘昌翔、謝峰和姚維三人的冊封令,不僅冊封潘昌翔為巴東郡太守,謝峰為都尉,姚維為副都尉,還明確了都尉謝峰和副都尉姚維歸屬於太守潘昌翔節製。
這一消息如同一股暖流,瞬間溫暖了潘府每一個人的心田。
潘昌翔,這位曾經的黑風寨寨主,後來的偵騎統領,此刻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感激。
他連忙磕頭謝恩,動作之標準、態度之恭敬,無不顯示出他對皇恩浩蕩的深深敬畏。
當他伸出顫抖的雙手接過聖旨時,眼眶不禁濕潤了,那是喜悅與責任交織的淚水。
隨後,潘府上下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他們為潘昌翔的榮耀而自豪,也為家族的未來而充滿期待。
為了慶祝這一喜事,潘府特意準備了一場豐盛的酒宴。
宴席上,佳肴美酒琳琅滿目,賓客們舉杯共慶,歡聲笑語不斷。潘昌翔更是頻頻舉杯,首先向坐在主位的欽差大臣黃皓表示感謝,其次向妹夫田英和妹妹潘雅芸表示感謝,再次向母親和其他親朋好友表達謝意。
隨著潘昌翔的話語落下,酒宴達到了高潮。賓客們紛紛舉杯,共祝潘府未來更加輝煌。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酒宴緩緩落下了帷幕。而潘昌翔並未停歇,他親自護送欽差大臣黃皓前往驛館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