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會合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 作者:鋒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懿的營寨中,夜色如墨,深沉而壓抑,仿佛連星辰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與帳內凝重的氣氛相得益彰。
燭火搖曳,映照出司馬懿那張布滿愁雲的臉龐,他端坐於中軍帳的正中央,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無奈。
四周,司馬昭、文健、徐蓋等將領或立或坐,皆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戰敗後的沉重與迷茫。
司馬懿終於打破了這死寂般的沉默,他緩緩抬起頭,目光穿透營帳的布幔,投向了遠方那片被夜色籠罩的戰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將胸中的鬱悶與挫敗感一並吐出,然後緩緩開口:“諸位,我們麵臨的敵人,是蜀軍,是那位智計無雙的諸葛亮。我軍雖英勇善戰,但奈何敵眾我寡,加之諸葛亮詭計多端,我軍難以抵擋。此刻,我們需要的不是自責與懊悔,而是找出破敵之策,共渡難關。”
名將徐晃之子徐蓋聞言,連忙上前一步,拱手道:“大都督言之有理,末將以為,我軍此次雖遭慘敗,但士氣尚在,若能及時調整策略,未必沒有反擊之機。眼下,我軍兵力不足,而蜀軍勢大,若繼續在此堅守,隻怕會全軍覆沒。”
“因此,末將建議,我們應立即拔營起寨,向後行進十裏,與燕王曹宇的人馬會合,共同對付蜀軍。這樣,我們既能避免孤軍奮戰的危局,又能借助燕王的力量,增強我軍的實力。”
徐蓋的話如同一劑強心針,讓原本沉寂的營帳內頓時有了一絲生機。眾將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片刻之後,他們紛紛點頭示意,目光中透露出對徐蓋建議的認可與期待。
司馬懿見狀,心中暗自讚許徐蓋的機智與果斷,他輕撫胡須,歎道:“徐將軍所言極是,事已至此,我們唯有團結協作,方能有一線生機。眾將聽令!”
“在!”眾人齊聲應和,聲音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
“即日起,我軍立即拔營起寨,全軍前往燕王的營寨,與燕王大軍會合。在此期間,務必保持軍紀嚴明,不得有誤!”司馬懿沉聲道。
“得令!”眾將紛紛抱拳應諾,隨即轉身離去,各自忙碌起來。
隨著司馬懿的一聲令下,營寨內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迅速收拾行裝,準備撤離。二萬人馬在夜色中悄然啟程,他們垂頭喪氣卻又不失秩序地向後行進十裏,來到了燕王曹宇的營寨外。
燕王曹宇聞訊後,親自率領眾將出寨迎接。
他望著司馬懿那略顯滄桑的麵容,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深知司馬懿此次戰敗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但更明白此刻的安慰與鼓勵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
“大都督,勝敗乃兵家常事,諸葛亮詭計多端,你已盡力而為,無須再自責。”曹宇上前幾步,緊緊握住司馬懿的手,語氣誠懇而堅定,“我們趕緊商議下一步的對策,如何共同應對蜀軍的進攻,才是當務之急。”
司馬懿點頭表示讚同,與曹宇並肩步入中軍帳內。帳內燭光通明,兩人相對而坐,開始商討應對蜀軍的策略。
而司馬懿帶來的人馬則在燕王營寨附近迅速安營紮寨,並積極修築防禦工事,以防備蜀軍可能發起的攻擊。
與此同時,在蜀軍的中軍帳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劉禪麵帶微笑,端坐於主位之上,他的心情如同春日裏的暖陽一般明媚。身旁,丞相諸葛亮手持羽扇,氣定神閑,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田英、魏延、薑維等將領則站立於兩旁,個個精神抖擻,躍躍欲試。
劉禪首先發言道:“此戰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全賴相父的錦囊妙計以及諸位的英勇奮戰。相父居功至偉,而諸位將領也功不可沒。朕在此承諾,待戰事平息後,定當論功行賞,絕不偏私。”
劉禪轉頭望向諸葛亮道:“相父,探馬來報,司馬懿大軍已拔營起寨,後撤十裏與燕王曹宇會合。接下來的戰鬥,還需仰仗相父的智謀來指揮。”
諸葛亮微微一笑,頷首道:“陛下放心,我軍兵力雄厚,士氣高昂,又有陛下與諸位將領的支持與信任,何愁蜀軍不破?”
他接著詳細匯報了戰況:“我軍目前擁有二十二萬人馬,經過此番戰役,雖死傷三千餘勇士,但亦收降了一萬魏軍精銳,我已下令將降卒打散後重新編入各營,以增強我軍戰力。”
“此外,魏軍名將樂進之子樂綝,我已派人押送至成都軍事學校,任命其為教官,一來可削弱敵軍實力,二來也為我國培養更多軍事人才,為下一步攻打吳國積蓄力量。”
說到這裏,諸葛亮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繼續說道:“至於下一步的戰術部署,我已胸有成竹。”
“田將軍將率領前軍,繼續保持兵分三路的態勢,從左、中、右三路穩步向前推進,中軍與後軍則緊隨其後,確保戰線穩固,步步為營。我們不僅要擊潰敵軍,更要徹底摧毀他們的士氣,讓魏軍知道,與我大漢為敵,唯有敗亡一途。”
魏延聞言,眉頭微皺,似乎仍有疑慮:“丞相,若曹宇與司馬懿真的不顧一切,率軍衝出營寨與我軍決戰,又當如何?”
諸葛亮微微一笑,仿佛一切盡在預料之中:“文長多慮了。若真如此,那便是天助我也。田將軍可如上次一般,率軍撤回中軍帳後埋伏,靜待時機。”
“而文長與伯約,各率五萬大軍,在中軍帳周圍嚴密布防,形成兩道堅實的防線。一旦魏軍貿然深入,文長可率部截斷其歸路,伯約則從兩側發起突襲,雲德則率本部精銳正麵衝鋒,四麵合圍,定能將魏軍全殲於此。”
“記住,《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們不僅要勝在戰場,更要勝在智謀。”
諸葛亮的言語間充滿了自信與決心,他的戰略布局周密而精妙,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劉禪聞言更是大喜過望,拍手稱讚道:“好!就依相父之計行事。各位愛卿,速速下去準備,即日大軍開拔,與魏軍決一死戰!”
“得令!”眾將齊聲應諾,紛紛退出中軍帳,各自忙碌起來。
整個蜀軍營寨頓時變得繁忙而有序,士兵們士氣高昂,戰意正濃。他們知道,在丞相諸葛亮的帶領下,勝利已經向他們敞開了大門。
而與此同時,在司馬懿與曹宇的中軍帳內,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司馬懿雖然認可了與燕王聯合抗敵的策略,但內心深處仍對即將到來的決戰充滿了憂慮。
他深知諸葛亮的智謀與蜀軍的強大,更清楚這場戰爭對於魏國乃至整個天下的重大意義。
“大都督,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曹宇見狀,出言安慰道,“無論敵人多麽強大,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司馬懿點了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堅定:“燕王所言極是。我們必須盡快調整狀態,製定出一套有效的防禦與反擊策略。此戰關乎魏國興衰,我們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於是,兩人繼續商討著對策,直到深夜。而營寨之外,夜色已深,星辰點點,仿佛也在靜靜地注視著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
燭火搖曳,映照出司馬懿那張布滿愁雲的臉龐,他端坐於中軍帳的正中央,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無奈。
四周,司馬昭、文健、徐蓋等將領或立或坐,皆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戰敗後的沉重與迷茫。
司馬懿終於打破了這死寂般的沉默,他緩緩抬起頭,目光穿透營帳的布幔,投向了遠方那片被夜色籠罩的戰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將胸中的鬱悶與挫敗感一並吐出,然後緩緩開口:“諸位,我們麵臨的敵人,是蜀軍,是那位智計無雙的諸葛亮。我軍雖英勇善戰,但奈何敵眾我寡,加之諸葛亮詭計多端,我軍難以抵擋。此刻,我們需要的不是自責與懊悔,而是找出破敵之策,共渡難關。”
名將徐晃之子徐蓋聞言,連忙上前一步,拱手道:“大都督言之有理,末將以為,我軍此次雖遭慘敗,但士氣尚在,若能及時調整策略,未必沒有反擊之機。眼下,我軍兵力不足,而蜀軍勢大,若繼續在此堅守,隻怕會全軍覆沒。”
“因此,末將建議,我們應立即拔營起寨,向後行進十裏,與燕王曹宇的人馬會合,共同對付蜀軍。這樣,我們既能避免孤軍奮戰的危局,又能借助燕王的力量,增強我軍的實力。”
徐蓋的話如同一劑強心針,讓原本沉寂的營帳內頓時有了一絲生機。眾將紛紛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片刻之後,他們紛紛點頭示意,目光中透露出對徐蓋建議的認可與期待。
司馬懿見狀,心中暗自讚許徐蓋的機智與果斷,他輕撫胡須,歎道:“徐將軍所言極是,事已至此,我們唯有團結協作,方能有一線生機。眾將聽令!”
“在!”眾人齊聲應和,聲音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
“即日起,我軍立即拔營起寨,全軍前往燕王的營寨,與燕王大軍會合。在此期間,務必保持軍紀嚴明,不得有誤!”司馬懿沉聲道。
“得令!”眾將紛紛抱拳應諾,隨即轉身離去,各自忙碌起來。
隨著司馬懿的一聲令下,營寨內頓時忙碌起來,士兵們迅速收拾行裝,準備撤離。二萬人馬在夜色中悄然啟程,他們垂頭喪氣卻又不失秩序地向後行進十裏,來到了燕王曹宇的營寨外。
燕王曹宇聞訊後,親自率領眾將出寨迎接。
他望著司馬懿那略顯滄桑的麵容,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深知司馬懿此次戰敗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但更明白此刻的安慰與鼓勵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
“大都督,勝敗乃兵家常事,諸葛亮詭計多端,你已盡力而為,無須再自責。”曹宇上前幾步,緊緊握住司馬懿的手,語氣誠懇而堅定,“我們趕緊商議下一步的對策,如何共同應對蜀軍的進攻,才是當務之急。”
司馬懿點頭表示讚同,與曹宇並肩步入中軍帳內。帳內燭光通明,兩人相對而坐,開始商討應對蜀軍的策略。
而司馬懿帶來的人馬則在燕王營寨附近迅速安營紮寨,並積極修築防禦工事,以防備蜀軍可能發起的攻擊。
與此同時,在蜀軍的中軍帳內,卻是另一番景象。
劉禪麵帶微笑,端坐於主位之上,他的心情如同春日裏的暖陽一般明媚。身旁,丞相諸葛亮手持羽扇,氣定神閑,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田英、魏延、薑維等將領則站立於兩旁,個個精神抖擻,躍躍欲試。
劉禪首先發言道:“此戰之所以能夠大獲全勝,全賴相父的錦囊妙計以及諸位的英勇奮戰。相父居功至偉,而諸位將領也功不可沒。朕在此承諾,待戰事平息後,定當論功行賞,絕不偏私。”
劉禪轉頭望向諸葛亮道:“相父,探馬來報,司馬懿大軍已拔營起寨,後撤十裏與燕王曹宇會合。接下來的戰鬥,還需仰仗相父的智謀來指揮。”
諸葛亮微微一笑,頷首道:“陛下放心,我軍兵力雄厚,士氣高昂,又有陛下與諸位將領的支持與信任,何愁蜀軍不破?”
他接著詳細匯報了戰況:“我軍目前擁有二十二萬人馬,經過此番戰役,雖死傷三千餘勇士,但亦收降了一萬魏軍精銳,我已下令將降卒打散後重新編入各營,以增強我軍戰力。”
“此外,魏軍名將樂進之子樂綝,我已派人押送至成都軍事學校,任命其為教官,一來可削弱敵軍實力,二來也為我國培養更多軍事人才,為下一步攻打吳國積蓄力量。”
說到這裏,諸葛亮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繼續說道:“至於下一步的戰術部署,我已胸有成竹。”
“田將軍將率領前軍,繼續保持兵分三路的態勢,從左、中、右三路穩步向前推進,中軍與後軍則緊隨其後,確保戰線穩固,步步為營。我們不僅要擊潰敵軍,更要徹底摧毀他們的士氣,讓魏軍知道,與我大漢為敵,唯有敗亡一途。”
魏延聞言,眉頭微皺,似乎仍有疑慮:“丞相,若曹宇與司馬懿真的不顧一切,率軍衝出營寨與我軍決戰,又當如何?”
諸葛亮微微一笑,仿佛一切盡在預料之中:“文長多慮了。若真如此,那便是天助我也。田將軍可如上次一般,率軍撤回中軍帳後埋伏,靜待時機。”
“而文長與伯約,各率五萬大軍,在中軍帳周圍嚴密布防,形成兩道堅實的防線。一旦魏軍貿然深入,文長可率部截斷其歸路,伯約則從兩側發起突襲,雲德則率本部精銳正麵衝鋒,四麵合圍,定能將魏軍全殲於此。”
“記住,《孫子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們不僅要勝在戰場,更要勝在智謀。”
諸葛亮的言語間充滿了自信與決心,他的戰略布局周密而精妙,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劉禪聞言更是大喜過望,拍手稱讚道:“好!就依相父之計行事。各位愛卿,速速下去準備,即日大軍開拔,與魏軍決一死戰!”
“得令!”眾將齊聲應諾,紛紛退出中軍帳,各自忙碌起來。
整個蜀軍營寨頓時變得繁忙而有序,士兵們士氣高昂,戰意正濃。他們知道,在丞相諸葛亮的帶領下,勝利已經向他們敞開了大門。
而與此同時,在司馬懿與曹宇的中軍帳內,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司馬懿雖然認可了與燕王聯合抗敵的策略,但內心深處仍對即將到來的決戰充滿了憂慮。
他深知諸葛亮的智謀與蜀軍的強大,更清楚這場戰爭對於魏國乃至整個天下的重大意義。
“大都督,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曹宇見狀,出言安慰道,“無論敵人多麽強大,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司馬懿點了點頭,目光中閃過一絲堅定:“燕王所言極是。我們必須盡快調整狀態,製定出一套有效的防禦與反擊策略。此戰關乎魏國興衰,我們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於是,兩人繼續商討著對策,直到深夜。而營寨之外,夜色已深,星辰點點,仿佛也在靜靜地注視著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