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靜靜地矗立於夕陽的餘暉之下,似乎在默默見證著這場曆史性的轉折。


    隨著蜀主劉禪與丞相諸葛亮率領的雄師,如同鐵流般湧入這戰略要地,函穀關之戰的硝煙終於緩緩散去,留下的是滿地的狼藉與無數英魂的歎息。


    此役,魏軍主將徐蓋的命運被無情地定格在了戰敗的恥辱柱上,他的身影被生擒的恥辱所籠罩。


    二十四萬大軍,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四萬英魂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二萬壯士選擇了放下武器,以求一線生機。


    餘下十八萬大軍,在燕王曹宇、大都督司馬懿及冠軍將軍文欽的帶領下,倉皇逃向洛陽,企圖在帝都的堅固城牆下尋求庇護。


    反觀蜀軍,僅以一萬人馬犧牲的代價,便換來了這場輝煌的勝利,勝利的喜悅在每一位士兵的心中激蕩,卻也掩不住對未來征途的期待與不安。


    函穀關內,密道狹窄而幽深,對於急於逃生的魏軍而言,它既是希望也是絕望。在生死存亡之際,燕王曹宇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下令打開東門,那是通往洛陽的唯一出路,也是他們逃離此地的最後機會。


    十八萬大軍,帶著對勝利的渴望與失敗的苦澀,從東門魚貫而出,留下的是一地的狼藉與無盡的歎息。


    丞相諸葛亮,早已洞察了魏軍的動向。他的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仿佛能穿透未來的迷霧。


    田英,作為他麾下的一名得力幹將,從投降的魏軍士兵口中得到了十八萬魏軍已經逃向洛陽的情報,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將這一消息呈報給了丞相。


    諸葛亮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隨即下令全軍整裝待發,八萬精銳騎軍在前開道,十萬步軍與弓箭手緊隨其後,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直指洛陽,誓要在這場追擊戰中,徹底擊垮魏軍的鬥誌。


    同時,諸葛亮下令留下薑維率領二萬人馬鎮守函穀關,另外一萬人馬趕緊拆除函穀關外的柵欄和高台,將所有材料用馬車運往洛陽城外。


    臨行前,諸葛亮特意召見了騎軍統領魏延、段旭、彭軒三人。他的目光在他們身上一一掃過,語重心長地叮囑道:“爾等追擊之時,務必與魏軍斷後之人保持距離,萬勿貪功冒進,否則恐遭不測。”


    魏延聞言,雖心有不甘,卻也知丞相所言非虛,隻得抱拳領命。段旭和彭軒也都紛紛抱拳應諾。


    諸葛亮轉身望向田英,正色道:“雲德,函穀關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必須由信得過的大將來鎮守。”


    “你趕緊派人去長安的馮翊郡,將鎮守馮翊郡的趙雲之子趙統調過來,擔任函穀關的守將,並從馮翊郡及周邊的北地郡、扶風郡、新平郡、安定郡和廣魏郡這六郡中,每郡抽調一萬精兵強將來到函穀關,交給趙統來鎮守函穀關。”


    “另外,你還要派人告知鎮守長安的馬岱和鎮守潼關的關索,派軍指揮四十萬民夫盡快拆除長安城和潼關外的所有柵欄和高台,將材料全部用馬車運到函穀關來。”


    “同時你派人趕緊拆除函穀關外的柵欄和高台,待我們在洛陽城外安營紮寨後,將所有的這些修築柵欄和高台的材料盡快運到洛陽城外,我們要抓緊修築新的柵欄和高台,不得有誤!”


    “得令!”田英抱拳應諾,領命而去。


    戰鼓擂響,號角齊鳴,蜀軍如同出籠的猛虎,勢不可擋。魏延親率四萬騎軍,一馬當先,誓要立下不世之功。


    段旭的兩萬鷹軍與彭軒的兩萬龍軍緊隨其後,氣勢恢宏。


    而魏軍這邊,司馬懿作為大都督,展現出了他超凡的軍事才能,他深知蜀軍必會乘勝追擊,於是將十四萬兵馬化整為零,分作七路,由七位得力將領各領一路,層層設伏,企圖以逸待勞,給蜀軍以重創。


    而冠軍將軍文欽則負責保護燕王曹宇,向洛陽城疾馳。


    司馬懿的計策環環相扣,每一步都算計得恰到好處。


    他親自率領其子司馬昭,以及兩萬精銳兵馬作為誘餌,引誘魏延深入伏擊圈內。魏延立功心切,哪裏顧得上丞相的叮囑,一心隻想生擒司馬懿,揚名立萬。於是,他率領騎軍窮追不舍,一步步踏入了司馬懿布下的陷阱。


    當魏延的人馬衝入司馬懿預設的伏擊圈時,一場慘烈的戰鬥瞬間爆發。


    司馬懿下令放箭,萬箭齊發,如同雨點般傾瀉而下,魏延的騎軍瞬間陷入了死亡的旋渦。


    魏延見狀,怒不可遏,正欲下令強行追擊時,兩側鼓聲大作,曹震與曹楷的兩路人馬如同兩道閃電,從道路兩側殺出,對魏延的騎軍發起了猛烈的夾擊。


    戰鬥愈演愈烈,魏延的人馬在敵人的三麵夾攻下,漸漸不支。他深知大勢已去,隻得忍痛下令撤退。


    然而,司馬懿並未就此罷休,他見魏延敗退,立即下令三路人馬乘勝追擊。魏延的大軍在敗退的過程中,又遭遇到曹爽與夏侯玄的攔截。


    五路人馬將魏延團團圍住,他隻能在親衛隊的拚死護衛下,勉強殺出重圍,但此時的他,已是從雲端跌落至塵埃,身邊僅剩下殘兵敗將,士氣低落。


    然而,當他率軍逃至下一處埋伏點時,文健與夏侯衡的四萬兵馬再次截斷了他的退路。


    七路人馬將魏延大軍團團圍住,殺聲震天,魏延的心中充滿了絕望與不甘。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段旭與彭軒的兩支騎軍如同天降神兵,及時趕到,他們奮勇衝殺,終於將魏延救出重圍。


    但此時的魏延大軍,已損失過半,僅剩萬餘殘兵跟隨他逃回了蜀軍的中軍內。此時的魏延,滿身的塵土與血跡,眼中既有不甘也有深刻的反省。


    他跪在丞相諸葛亮的麵前,低垂著頭顱,聲音沙啞地請罪:“丞相,末將貪功冒進,以致損兵折將,罪該萬死。”


    諸葛亮望著眼前這位曾經勇猛無敵的將領,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魏延雖有過失,但其勇猛與忠誠亦是蜀軍不可或缺的。


    諸葛亮的眼神中既有責備也有惋惜,他沉聲道:“文長啊文長,我雖知你勇猛,卻也擔心你衝動誤事。此戰你損兵折將,責任重大。”


    “但念你往日之功,我且給你將功折罪的機會。你率這一萬人馬,與段旭、彭軒的四萬騎軍一同追擊魏軍,此次無須顧忌,全力追殺便是!”


    魏延聞言,心中感激涕零,他深知這是丞相對自己的信任與寬恕。他鄭重地抱拳應諾,帶著滿腔的怒火與決心,再次踏上了征途。


    這一次,他吸取了前次的教訓,謹慎行事,與段旭、彭軒並肩作戰,三支騎軍配合得天衣無縫,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


    隨著蜀軍的深入追擊,魏延驚訝地發現,這一路上竟然再未遭遇魏軍的埋伏。他不禁心中疑惑,卻也暗自慶幸,以為魏軍已經無心戀戰,隻能倉皇逃竄。


    段旭與彭軒更是意氣風發,他們率領的鷹軍與龍軍,如同兩把鋒利的刀刃,在魏軍之中肆意切割,所到之處,魏軍無不望風而逃,或跪地乞降。


    魏延的心情逐漸由緊張轉為輕鬆,他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他再次展現出了自己勇猛無畏的一麵,率軍一馬當先,勢如破竹,重創魏軍。


    沿途之上,魏軍的旗幟紛紛倒下,而蜀軍的戰歌卻越唱越響,響徹雲霄。


    當蜀軍追至距離洛陽城外三裏地時,魏延停下了腳步。


    他環顧四周,隻見洛陽城城高池深,城樓上魏軍的旗幟隨風飄揚,仿佛在向蜀軍宣告著這座魏國曾經的帝都是多麽的堅不可摧。


    但魏延的心中並無畏懼,他知道,經過這一路的追擊,魏軍已是強弩之末,並不敢出城迎戰蜀軍。


    於是,他立即下令全軍在此安營紮寨,準備迎接十萬大軍主力的到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鋒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鋒陳並收藏開局救了諸葛亮,劉禪愛死我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