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用人製度改革。土地改革使國君的土地分給了大家,但作為國君,一定要弄清楚如何將土地科學分配給公卿大夫。
按照周製,土地是封給公族子弟或功臣的,即公卿大夫們。
郭偃認為,除公卿大夫外,如果一個人德行足夠高尚,也應該得到土地。
也就是說,作為晉國國君,一定要在考慮“用人唯親”的同時,還要考慮“用人兼賢”。
這是一種先進的思想,因為春秋時期,無論是天子還是各諸侯國,用人主要用的是“自己人”,如兄弟或公族中人,這叫“用人唯親”。
所謂用人兼賢,而不是用人唯賢,則是將用人唯親與用人唯賢結合起來,對賢者也要用,必要時要優先考慮是否夠賢,要破格提拔使用。
這便是郭偃改革中的又一核心思想:尚賢!
這個思想後來被晉文公作為重要的人才使用政策,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最早論賢用人的諸侯國之一,也使大量人才在晉國得到重用,並吸收了許多國家的人才前來。
晉國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於春秋江湖一百多年,其尚賢的用人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依法治國。在郭偃看來,國君必須牢牢把控權力,隻要認定是對的,便一定要去做,而不能過多考慮公卿大夫們的意見。
也就是說,必要時,你國君要有高度重視權力集中,而且隻能是集中到你國君一個人身上。
當然,一定的集權,並不是說你國君想要做什麽便可以隨便亂來,這需要定下一些規矩,這便是法。
郭偃對晉文公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大功者不謀於眾。”
什麽意思呢?真正擁有崇高品德的人是不會與庸俗的人合流的,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也不需要與眾人謀劃。
這個貌似帶有點家長製,但郭偃的意思就是,隻要法度嚴明,大家依法來辦事即可,而不能依大多數人的意見辦。
這便是依法執政的思想。
隻要法度嚴明,那國君治理國家便有了依據,有了依據後,執法必嚴。
郭偃告誡晉文公,要注意夫人、嬪妃、世子、寵臣等“身邊人”,他認為這些國君身邊最親近的人就如同“桑雍”。
什麽是桑雍?即桑樹上長的瘤子。
國君如果能力低下,那這些人將會危害國家,甚至害死國君。
也就是說,國君治理國家的基礎是法度,在法度麵前,這些“身邊人”也是平等的,不能讓他們仗著國君的關係而破壞法度。
別看這些思想在現在看來是非常普通的,但在當時那是非常重大的創新。
所以郭偃的思想以及提出的改革措施被晉文公立即采納後,不但快速促進晉國社會的蓬勃發展,更為將來三晉法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應該說,郭偃是當時晉國一位改革家、政治家、預言家,也是一位法家的先驅,其思想甚至影響到了後來戰國時期法家代表商鞅以及韓非。
郭偃的改革措施可以說是迅速改變了晉國,後世偉大的法家代表韓非說“管仲毋易齊,郭偃毋更晉,則桓、文不霸矣。”
什麽意思?就是如果齊桓公沒有管仲通過改革讓齊國發生變化,晉文公時沒有通過郭偃改革讓晉國發生變化,那齊國和晉國是不可能稱霸中原的。
但要把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必須配套強有力的執法手段。
這個執法必嚴的思想,使晉國的軍政麵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到後來晉文公對違反軍紀的人實施嚴厲處置,便是執法必嚴的思想。
在郭偃的影響下,晉文公全麵實行了用人尚賢、依法治國、執法必嚴。
我們在後麵會講到,他破格提拔了一些後來影響整個春秋江湖的牛人,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往往拍板決定采納由個別人提出的建議並取得成功。
在執法上,對違反法度的人哪怕是自己的親信也絕不偏袒。這使得晉國迅速實現國家意誌的統一和自己強有力的領導,這些都是晉文公能夠稱霸中原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史料記載,“齊桓染於管仲、鮑叔。晉文染於舅犯、高偃。”
這個染,是影響的意思。管仲、鮑叔牙影響了齊桓公,使齊桓公稱霸中原。狐偃、高偃影響了晉文公,使晉文公稱霸中原。
此外,還有鬥子文影響了楚莊王,伍子胥影響了吳王闔閭,範蠡、文種影響了越王勾踐,所以這些國家都能稱霸中原。
也就是說,郭偃是與管仲齊名的改革家!
我們讀曆史時,課本往往給我們提供的是一個結果,比如晉國是一個強大的春秋諸侯。但晉國為何強大,憑什麽在幾乎整個春秋中後期一直傲視列國?
後來的秦國,為何從一個弱小的諸侯不斷強大,最終吞並六國統一天下?
其根本的因素便在於創新精神,而用當時的話來講,這個創新就叫變法。
晉文公在短短幾年間,便實現了晉國的強盛並稱霸中原,甚至讓晉國在接下來的一代代裏,繼續強大,關鍵就在於改革,在於變法,在於這種創新精神。
晉國的強大,一直到稱雄春秋江湖數百年,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這位叫郭偃的改革家!
按照周製,土地是封給公族子弟或功臣的,即公卿大夫們。
郭偃認為,除公卿大夫外,如果一個人德行足夠高尚,也應該得到土地。
也就是說,作為晉國國君,一定要在考慮“用人唯親”的同時,還要考慮“用人兼賢”。
這是一種先進的思想,因為春秋時期,無論是天子還是各諸侯國,用人主要用的是“自己人”,如兄弟或公族中人,這叫“用人唯親”。
所謂用人兼賢,而不是用人唯賢,則是將用人唯親與用人唯賢結合起來,對賢者也要用,必要時要優先考慮是否夠賢,要破格提拔使用。
這便是郭偃改革中的又一核心思想:尚賢!
這個思想後來被晉文公作為重要的人才使用政策,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最早論賢用人的諸侯國之一,也使大量人才在晉國得到重用,並吸收了許多國家的人才前來。
晉國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於春秋江湖一百多年,其尚賢的用人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依法治國。在郭偃看來,國君必須牢牢把控權力,隻要認定是對的,便一定要去做,而不能過多考慮公卿大夫們的意見。
也就是說,必要時,你國君要有高度重視權力集中,而且隻能是集中到你國君一個人身上。
當然,一定的集權,並不是說你國君想要做什麽便可以隨便亂來,這需要定下一些規矩,這便是法。
郭偃對晉文公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大功者不謀於眾。”
什麽意思呢?真正擁有崇高品德的人是不會與庸俗的人合流的,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也不需要與眾人謀劃。
這個貌似帶有點家長製,但郭偃的意思就是,隻要法度嚴明,大家依法來辦事即可,而不能依大多數人的意見辦。
這便是依法執政的思想。
隻要法度嚴明,那國君治理國家便有了依據,有了依據後,執法必嚴。
郭偃告誡晉文公,要注意夫人、嬪妃、世子、寵臣等“身邊人”,他認為這些國君身邊最親近的人就如同“桑雍”。
什麽是桑雍?即桑樹上長的瘤子。
國君如果能力低下,那這些人將會危害國家,甚至害死國君。
也就是說,國君治理國家的基礎是法度,在法度麵前,這些“身邊人”也是平等的,不能讓他們仗著國君的關係而破壞法度。
別看這些思想在現在看來是非常普通的,但在當時那是非常重大的創新。
所以郭偃的思想以及提出的改革措施被晉文公立即采納後,不但快速促進晉國社會的蓬勃發展,更為將來三晉法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應該說,郭偃是當時晉國一位改革家、政治家、預言家,也是一位法家的先驅,其思想甚至影響到了後來戰國時期法家代表商鞅以及韓非。
郭偃的改革措施可以說是迅速改變了晉國,後世偉大的法家代表韓非說“管仲毋易齊,郭偃毋更晉,則桓、文不霸矣。”
什麽意思?就是如果齊桓公沒有管仲通過改革讓齊國發生變化,晉文公時沒有通過郭偃改革讓晉國發生變化,那齊國和晉國是不可能稱霸中原的。
但要把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必須配套強有力的執法手段。
這個執法必嚴的思想,使晉國的軍政麵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到後來晉文公對違反軍紀的人實施嚴厲處置,便是執法必嚴的思想。
在郭偃的影響下,晉文公全麵實行了用人尚賢、依法治國、執法必嚴。
我們在後麵會講到,他破格提拔了一些後來影響整個春秋江湖的牛人,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往往拍板決定采納由個別人提出的建議並取得成功。
在執法上,對違反法度的人哪怕是自己的親信也絕不偏袒。這使得晉國迅速實現國家意誌的統一和自己強有力的領導,這些都是晉文公能夠稱霸中原的重要原因。
所以,有史料記載,“齊桓染於管仲、鮑叔。晉文染於舅犯、高偃。”
這個染,是影響的意思。管仲、鮑叔牙影響了齊桓公,使齊桓公稱霸中原。狐偃、高偃影響了晉文公,使晉文公稱霸中原。
此外,還有鬥子文影響了楚莊王,伍子胥影響了吳王闔閭,範蠡、文種影響了越王勾踐,所以這些國家都能稱霸中原。
也就是說,郭偃是與管仲齊名的改革家!
我們讀曆史時,課本往往給我們提供的是一個結果,比如晉國是一個強大的春秋諸侯。但晉國為何強大,憑什麽在幾乎整個春秋中後期一直傲視列國?
後來的秦國,為何從一個弱小的諸侯不斷強大,最終吞並六國統一天下?
其根本的因素便在於創新精神,而用當時的話來講,這個創新就叫變法。
晉文公在短短幾年間,便實現了晉國的強盛並稱霸中原,甚至讓晉國在接下來的一代代裏,繼續強大,關鍵就在於改革,在於變法,在於這種創新精神。
晉國的強大,一直到稱雄春秋江湖數百年,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這位叫郭偃的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