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浮出水麵
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橫掃六合! 作者:菊花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當他聽聞有關韓境的消息時,那張威嚴無比的麵龐上竟瞬間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之色。緊接著,他毫不猶豫地開口說道。
自從知曉了陸塵此次所施展的謀略之後,嬴政對於韓境那邊的動靜便格外關注起來。
他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能早日得到確切的消息,因為韓境如今的局勢,直接關係到大秦未來統一天下的進程與時間表。
“諾!”一旁侍立著的寺人趙高聞聲而動,隻見他迅速移步至大殿中央,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幅卷軸狀的捷報,然後畢恭畢敬地朝著嬴政所在之處走去。
待到行至近前,趙高躬身將手中之物呈上。
嬴政見狀,一把接過那份被視為關鍵情報的捷報,眼中流露出急切而又期盼的光芒。
他幾乎是有些迫不及待地展開來觀瞧,然而僅僅隻是第一眼掃過去,他原本還算平靜的麵容便驟然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先是一陣狂喜湧上心頭,使得他那雙深邃如淵的眼眸都不禁微微睜大,緊接著又是深深的震撼,仿佛看到了什麽難以置信之事一般。
一時間,各種複雜至極的表情在這位千古一帝的臉上交替閃現,令人難以捉摸其內心真正所想。
他瞪大雙眼,滿臉驚愕地看著那份戰報,心中掀起驚濤駭浪,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竟會是這般結果!
滿朝文武大臣們則一臉肅穆地凝視著高高在上的嬴政,盡管那冤旈遮擋住了部分視線,使得他們無法清晰地看到嬴政的麵容,但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好奇和祈禱之情。
“哼,好一個陸塵!我就不信你能次次獲勝,總有一天,我定要將你狠狠地踩在腳下!”
李斯暗自咬牙切齒道,他那雙狹長的眼睛裏閃爍著冰冷的寒光,死死地盯著嬴政手中緊握著的捷報,仿佛要透過紙張看穿那背後的一切。
此時,隻見嬴政猛地站起身來,由於過於激動,他的身體甚至微微顫抖著。
“哈哈哈哈哈……好啊,陸將軍果然沒有令孤王失望,更是沒有辜負我大秦的期望!”
嬴政的笑聲如雷貫耳,宛如洪鍾大呂一般在整個大殿內回蕩開來。
僅僅從這爽朗豪邁的聲音之中,眾人便能感受到此刻嬴政內心的喜悅已經到達了何種程度。
很顯然,韓境這邊的布局極其精妙且相當成功,再瞧那嬴政臉上的神情和舉動,便知此次南陽之戰恐怕並非表麵看上去那般簡單。
“這一切都多虧了陸將軍,從今往後,咱們韓境算是徹底安穩了!”
嬴政滿麵春風地笑著,同時高高舉起手中那份象征著勝利的捷報,聲音低沉而有力地向著滿朝文武宣告道。
此話剛落,群臣們頓時麵露疑惑之色,心中對這份軍報的具體內容愈發好奇起來。
隻見丞相王綰按捺不住性子,率先從人群之中跨步而出,對著嬴政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禮,緊接著開口詢問道:“大王,不知如今韓境局勢究竟如何?怎會讓您如此欣喜若狂?莫非我大秦軍隊取得了大捷,將趙國與魏國的聯軍給一舉擊退了不成?”
隨著王綰這番話語落地,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到了嬴政身上。
“哈哈哈哈,遠不止於此呢!”嬴政仰頭大笑起來,笑聲響徹整個朝堂。此時的他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悅當中,心情久久難以平複。
“此次戰役中,魏國那位魏太,已然被我鎮守韓境的主將陸塵,用一支利箭當場射殺了。”嬴政一邊說著,臉上一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魏太?”聽到這個名字,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魏太可是魏國魏無忌的傳人,被譽為魏國未來的守護者,沒想到竟然就這樣命喪黃泉了。
那位號稱魏國最為傑出的年輕人啊,一直以來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他不僅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更難得的是得到了信陵君魏無忌的青睞與悉心教導,可以說是被魏無忌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的不二人選,承載著整個魏國未來的希望之光。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竟然也慘死在了陸將軍的手下!
當這個消息傳到宮中時,就連一向沉穩的大王都忍不住喜形於色。
要知道,這對於魏國而言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使其元氣大傷,恐怕再難有力量抵禦我大秦那如同雷霆萬鈞般的赫赫天威了。
隨著魏太死訊的傳來,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們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畢竟魏太在魏國的地位舉足輕重,被視為國家的未來守護者,寄托了無數人的期望。如今他突然隕落,怎能不讓人感到震驚和惋惜呢?
就在這時,嬴政目光如炬地掃視了一眼朝堂,然後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還有一事要告知你們。趙國的上將龐煖,同樣也命喪於陸塵之手。”
話音剛落,原本喧鬧的朝堂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滿朝文武大臣皆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甚至連呼吸都忘記了,整個世界仿佛在此刻凝固住了一般。
魏太雖然優秀,但說到底還隻是魏國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罷了,其名聲和威望自然無法與龐煖相提並論。
而上將龐煖則完全不同,他縱橫沙場多年,威名遠揚,在各國之間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尤其是他卓越的領軍才能更是舉世公認,堪稱天下一絕。
作為趙國的上將軍,他的地位絲毫不遜色於廉頗,兩人一同被譽為趙國的頂梁柱,共同支撐起了趙國的半壁江山。
天下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言:隻要廉頗,龐煖這兩位大將在世,再加上李牧安然無恙,那麽趙魏兩國便決然不會走向覆滅之路。
此言論廣為傳播,眾人皆深信不疑。
可如今,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趙國那赫赫有名的三大上將之一,龐煖竟然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更讓人震驚的是,他竟是命喪於大秦那位最為年輕的主將之手。
想當初,每當龐煖決定出兵之時,何人來擔任主將根本無需多慮。
即便是麵對趙魏兩國聯合大軍的主將,魏國的太也全然無法與這位身經百戰的老牌上將相提並論。
畢竟,以他一人之力足以統領四位統帥。
然而,隨著龐煖的離去,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意味著兩國精心組建的聯軍,已經被陸塵率領的秦軍徹底擊潰。
朝堂之上,滿朝文武聽聞這個消息後,頓時炸開了鍋,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有人驚歎道:“龐煖竟然會敗於陸將軍手下,無怪乎大王會這般欣喜若狂啊!”
另有人附和道:“的確如此,趙國失去了龐煖,無異於痛失國寶。他的離世,對趙國而言簡直就是斬斷了一條有力的臂膀啊!”
還有人斷言:“如此一來,趙國的國力必然會大幅削弱。”
一時間,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嘩然之中,眾人皆被陸塵所取得的輝煌戰績驚得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然而,真正令人振奮不已的捷報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不僅成功斬殺了趙國的上將龐煖,更是除掉了魏國未來的守護者魏太。
這一係列戰果固然值得欣喜若狂,但令嬴政如此情緒激昂,難以自抑的關鍵因素,實則在於雙方陣亡士兵的具體數目。
隻見嬴政麵色潮紅,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猛地一揮手臂,將手中緊緊握著的捷報朝著趙高遞了過去。
並以威嚴無比的聲音高聲喝令道:“趙高,速速將這份捷報向眾人宣讀出來!”
趙高聞言,心中一凜,深知此時不可有半分懈怠和遲疑。
他連忙恭恭敬敬地彎下腰來,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伸出雙手,畢恭畢敬地從嬴政手中接過那份至關重要的捷報。
緊接著,他緩緩直起身子,動作輕柔而又謹慎地展開了軍報。
就在他定睛看清上麵所書文字的那一刹那,他那原本就略顯蒼白的麵容瞬間變得煞白,雙眼瞪得渾圓,嘴巴也不自覺地張成了一個大大的“o”形。
顯然被其中所記載的內容深深地震驚到了。
但很快,他便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扯著嗓子,用盡可能洪亮且清晰的聲音大聲宣讀起來。
“微臣馮去疾叩見吾王陛下,今日特呈上關於在韓國境內南陽一帶成功抵禦趙魏兩國聯軍進攻的捷報!”
“我鎮守韓國的主將擁有超乎常人的先見之明,巧妙設局引誘敵軍一步步踏入我方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此次戰役中,陸塵將軍親自率領軍隊在南陽城與敵軍展開激烈交鋒。起初,南陽城緊閉城門,固若金湯,給敵方造成了一種大秦兵力薄弱,無力抵抗的假象。”
“此後連續六天時間裏,我方逐漸減少防禦力量,使得敵軍誤以為我軍已經窮途末路,不堪一擊,終於,在第七日,敵軍按捺不住,貿然攻入南陽城內……”
“南陽守軍撤離之時,也提前撤走了南陽城內的百姓,而後於城內四周澆灌無數火油以及引火之物,敵軍入城之時便如同甕中之鱉,麵對火海無法逃離。”
“此戰,趙魏兩國合軍共十九萬,五萬騎兵,十四萬步兵,大秦共殲滅敵軍近十萬,俘虜人數將近八萬之眾。”
“我軍陣亡人數近兩千,傷亡不到三千 ,乃是大捷!”
“此戰多虧陸塵將軍未卜先知,統兵之能天下罕見,陸將軍之功舉世至偉,臣親見數十萬降卒,因陸將軍之法心係大秦 此番趙魏來襲,韓卒無一人動搖感恩大秦之心。”
“臣馮去疾,請奏大王,為陸塵將軍恩澤!”
趙高那高亢而洪亮的聲音在大殿之上回蕩開來,仿佛要衝破雲霄一般,其語氣之中帶著深深的震撼與欽佩之情。
眾人皆知,這完完全全是馮去疾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啊!
甚至可以想象得到,當馮去疾親自伏案書寫這份奏報之時,他的內心該是何等的洶湧澎湃、激動萬分。
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對陸塵將軍赫赫戰功的敬仰和讚歎。
隨著趙高將這封捷報宣讀完畢,整個大殿之內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的臣子們全都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愣愣地望著高高在上的嬴政,滿臉的難以置信之色。
倘若這封捷報並非出自馮去疾之手,恐怕這些大臣們根本就不敢相信其中所描述的驚人戰況。
“陣亡兩千,傷兵三千,誅殺敵軍十萬……這……這還是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嗎?”
終於,一名大臣打破了沉默,喃喃自語道,聲音顫抖得厲害,顯然被這個數字給驚呆了。
“是啊!他難道真的擁有仙神之能不成?否則怎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另一名大臣附和著說道,臉上同樣寫滿了驚愕與疑惑。
“上將龐煖,魏國太師皆命喪於陸將軍之手,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又有一位大臣搖頭歎息道,似乎仍然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這般戰果,莫說是我大秦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就算是縱觀諸國曆史,也未曾出現過如此懸殊且慘烈的戰爭啊!”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感慨萬千地說道。
“無怪乎大王會如此激動!此次陸塵將軍所設下的焚城之局,當真是精妙絕倫、完美無瑕,實乃可怖至極啊!”
眾大臣紛紛議論起來,言語之間盡是對陸塵將軍的驚歎與讚賞。
當陸塵在韓境所立戰功的消息傳至朝堂時,猶如一道驚雷炸響,整個朝堂瞬間陷入一片嘩然之中,群臣們麵麵相覷,繼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要知道,此次戰役陸塵自身折損的兵力竟然不過區區兩千人,而換來的卻是趙魏兩國整整十萬大軍的慘重損失。
不僅如此,還有將近八萬的敵軍被俘獲。這般輝煌戰績,簡直堪稱奇跡,意味著趙魏聯軍近乎全軍覆沒。
如此震撼人心的戰果,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呢?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啊!”李斯忍不住心中驚歎,語氣中充滿難以置信。
“趙魏兩國的將領難道都是酒囊飯袋不成?尤其是那龐煖,居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
此時此刻,不少人的心思都開始飛速轉動起來。
李斯暗自思忖。
“以陸塵這番功績而論,晉升至上將之位可謂實至名歸。倘若他當真受封上將,手握一方重權,那以後想要再對付他恐怕就難於登天了。”想到此處,李斯不禁眉頭緊皺,憂心忡忡。
“更為棘手的是,韓非和馮去疾二人乃是陸塵的副手,他們之間關係匪淺,毫無疑問會堅定地站在陸塵一邊。”
“經此一役,韓非或許也能獲得助力,從而在朝廷之上擁有更多與我抗衡的資本。看來往後的日子不好過嘍……”
李斯麵色陰沉地喃喃自語著,心中已然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正悄然襲來。
李斯心中暗暗想著,對於他們的殺心也愈發的強烈。
在最初便是因為他的狹隘,自私心在作祟,也因為在稷下學宮之時,常年被李壓製而產生了恨意。
若他本人的心性不是這般,這一切或許還有緩和的餘地,可現在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陸塵不會放過他,韓非也不會放過他,他自己更不會放過陸塵和韓非。
“如今韓境已然平定,而趙、魏兩國的國本亦遭受重創,依寡人所見,大秦出兵的時機已然成熟!”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視著下方的一眾大臣,其聲線雖不高昂,但卻透著一股令人膽寒的冷漠之意。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瞬間陷入一片沉寂。
嬴政的話語看似像是在與諸位大臣商議對策,然而那冰冷至極的語調,
卻早已清晰地表明他心中已拿定主意——大秦再次興兵的時刻已然來臨。
此番趙、魏兩國可謂是吃了大虧,上將軍龐煖慘死於大秦猛將陸塵之手,魏國更是痛失大將魏太。
此等變故,對於這兩個國家而言,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致使其元氣大傷。
無論是兩國的軍隊還是朝廷,都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此時此刻,嬴政果斷決定出兵,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明智之舉。正所謂趁敵之危,一舉將其擊潰。
如此難得一遇的絕佳戰機,又怎能輕易錯失?
待到嬴政的話音完全落下,台下的大臣們紛紛頷首表示讚同。
眾人皆心知肚明,眼下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據最新戰報顯示,趙國此次折損兵力多達十萬之眾,魏國的傷亡亦是逼近九萬之數。
麵對這般慘重的損失,趙,魏兩國短時間內勢必難以恢複元氣。
此時若大秦揮師東進,必能勢如破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不僅如此,如今他們正緊鑼密鼓地調集著龐大的軍隊,源源不斷地向著邊境進發。
那王翦老將軍威名赫赫,猶如一座巍峨山嶽般屹立於邊境之上,僅僅隻是他的存在便足以令敵軍膽寒心驚,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局勢緊迫,在此關鍵時刻,隻需再迅速調遣一支精銳之師趕赴前線增援,便能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可以想見,在這樣強大的兵力部署之下,必定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給予趙魏兩國以沉重且淩厲的打擊。
若一切進展順利無阻,或許還能夠一舉滅掉其中一個國家呢!
畢竟,秦軍素來勇猛善戰,其戰鬥力堪稱舉世無雙。
此時此刻,嬴政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心中已然有著明確的戰略目標——首先集中全力剿滅趙國,隨後乘勝追擊消滅魏國。
待將三晉之地盡數納入大秦版圖之後,便可揮師東進,席卷天下,完成統一大業。
此乃他長久以來夢寐以求之事,亦是大秦曆代帝王傳承不息的宏偉誌向。
“我王聖明啊!”
朝堂之上,群臣們紛紛恭敬地躬身一拜,齊聲高呼道。
在這片風起雲湧、紛爭不斷的亂世之中,唯有大秦擁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來終結這漫長的戰亂,開創太平盛世。
就在此時,蒙毅挺身而出,朗聲道:“大王,陸將軍於南陽一戰中立下了曠古絕倫的偉大功勳,即便拿昔日滅韓之戰的功績與之相較,亦顯得黯然失色。”
“微臣認為,應當對陸將軍予以重賞,以彰顯其卓越戰功。”
要知道,蒙毅乃是蒙武之子,對於自家父親對陸塵的器重程度,他自是心知肚明。
此番言語,既是出於公心對陸塵功績的肯定,同時也是借此機會向陸塵表達善意與友好之意。
“臣,附議!”隻聞一聲高呼,馮劫此時亦挺身而出,這個時候表態正好順了嬴政的意思。
隻見他恭敬地躬身一拜,朗聲道:“大王,臣讚同馮去疾大人的觀點,願為陸塵將軍進言。”
要知道,他的親兄弟馮去疾不僅親自為陸塵上奏,而且據那奏報所言,此二人之間的關係似是非同一般,馮去疾甚至用上了懇求之語。
這般情形之下,無疑表明了馮家對待此事的明確態度,馮劫又怎能不隨聲附和呢?
嬴政凝望著這兩位臣子的提議,其臉頰之上緩緩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笑意在龍顏之上蕩漾開來,猶如春風拂麵,令人倍感親切與溫暖。
就在蒙毅,馮劫二人率先站出之後,那些備受器重的大臣們——如王綰,尉繚等人,亦是紛紛響應。
隻見他們一個個麵容肅穆,神色凝重,雙眼之中閃爍著堅定不移的光芒,整齊劃一地高聲呼喊:“臣等附議!”
……
其聲如洪鍾大呂,響徹整個朝堂。
刹那間,朝堂之上眾人情緒高漲,群情洶湧澎湃,氣氛熱烈到極點,仿佛能將這宮殿都點燃一般。
自從知曉了陸塵此次所施展的謀略之後,嬴政對於韓境那邊的動靜便格外關注起來。
他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能早日得到確切的消息,因為韓境如今的局勢,直接關係到大秦未來統一天下的進程與時間表。
“諾!”一旁侍立著的寺人趙高聞聲而動,隻見他迅速移步至大殿中央,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幅卷軸狀的捷報,然後畢恭畢敬地朝著嬴政所在之處走去。
待到行至近前,趙高躬身將手中之物呈上。
嬴政見狀,一把接過那份被視為關鍵情報的捷報,眼中流露出急切而又期盼的光芒。
他幾乎是有些迫不及待地展開來觀瞧,然而僅僅隻是第一眼掃過去,他原本還算平靜的麵容便驟然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先是一陣狂喜湧上心頭,使得他那雙深邃如淵的眼眸都不禁微微睜大,緊接著又是深深的震撼,仿佛看到了什麽難以置信之事一般。
一時間,各種複雜至極的表情在這位千古一帝的臉上交替閃現,令人難以捉摸其內心真正所想。
他瞪大雙眼,滿臉驚愕地看著那份戰報,心中掀起驚濤駭浪,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竟會是這般結果!
滿朝文武大臣們則一臉肅穆地凝視著高高在上的嬴政,盡管那冤旈遮擋住了部分視線,使得他們無法清晰地看到嬴政的麵容,但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了好奇和祈禱之情。
“哼,好一個陸塵!我就不信你能次次獲勝,總有一天,我定要將你狠狠地踩在腳下!”
李斯暗自咬牙切齒道,他那雙狹長的眼睛裏閃爍著冰冷的寒光,死死地盯著嬴政手中緊握著的捷報,仿佛要透過紙張看穿那背後的一切。
此時,隻見嬴政猛地站起身來,由於過於激動,他的身體甚至微微顫抖著。
“哈哈哈哈哈……好啊,陸將軍果然沒有令孤王失望,更是沒有辜負我大秦的期望!”
嬴政的笑聲如雷貫耳,宛如洪鍾大呂一般在整個大殿內回蕩開來。
僅僅從這爽朗豪邁的聲音之中,眾人便能感受到此刻嬴政內心的喜悅已經到達了何種程度。
很顯然,韓境這邊的布局極其精妙且相當成功,再瞧那嬴政臉上的神情和舉動,便知此次南陽之戰恐怕並非表麵看上去那般簡單。
“這一切都多虧了陸將軍,從今往後,咱們韓境算是徹底安穩了!”
嬴政滿麵春風地笑著,同時高高舉起手中那份象征著勝利的捷報,聲音低沉而有力地向著滿朝文武宣告道。
此話剛落,群臣們頓時麵露疑惑之色,心中對這份軍報的具體內容愈發好奇起來。
隻見丞相王綰按捺不住性子,率先從人群之中跨步而出,對著嬴政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禮,緊接著開口詢問道:“大王,不知如今韓境局勢究竟如何?怎會讓您如此欣喜若狂?莫非我大秦軍隊取得了大捷,將趙國與魏國的聯軍給一舉擊退了不成?”
隨著王綰這番話語落地,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到了嬴政身上。
“哈哈哈哈,遠不止於此呢!”嬴政仰頭大笑起來,笑聲響徹整個朝堂。此時的他仍沉浸在巨大的喜悅當中,心情久久難以平複。
“此次戰役中,魏國那位魏太,已然被我鎮守韓境的主將陸塵,用一支利箭當場射殺了。”嬴政一邊說著,臉上一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魏太?”聽到這個名字,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要知道,魏太可是魏國魏無忌的傳人,被譽為魏國未來的守護者,沒想到竟然就這樣命喪黃泉了。
那位號稱魏國最為傑出的年輕人啊,一直以來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他不僅天賦異稟,才華橫溢,更難得的是得到了信陵君魏無忌的青睞與悉心教導,可以說是被魏無忌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的不二人選,承載著整個魏國未來的希望之光。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竟然也慘死在了陸將軍的手下!
當這個消息傳到宮中時,就連一向沉穩的大王都忍不住喜形於色。
要知道,這對於魏國而言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使其元氣大傷,恐怕再難有力量抵禦我大秦那如同雷霆萬鈞般的赫赫天威了。
隨著魏太死訊的傳來,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們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畢竟魏太在魏國的地位舉足輕重,被視為國家的未來守護者,寄托了無數人的期望。如今他突然隕落,怎能不讓人感到震驚和惋惜呢?
就在這時,嬴政目光如炬地掃視了一眼朝堂,然後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還有一事要告知你們。趙國的上將龐煖,同樣也命喪於陸塵之手。”
話音剛落,原本喧鬧的朝堂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滿朝文武大臣皆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甚至連呼吸都忘記了,整個世界仿佛在此刻凝固住了一般。
魏太雖然優秀,但說到底還隻是魏國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罷了,其名聲和威望自然無法與龐煖相提並論。
而上將龐煖則完全不同,他縱橫沙場多年,威名遠揚,在各國之間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尤其是他卓越的領軍才能更是舉世公認,堪稱天下一絕。
作為趙國的上將軍,他的地位絲毫不遜色於廉頗,兩人一同被譽為趙國的頂梁柱,共同支撐起了趙國的半壁江山。
天下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言:隻要廉頗,龐煖這兩位大將在世,再加上李牧安然無恙,那麽趙魏兩國便決然不會走向覆滅之路。
此言論廣為傳播,眾人皆深信不疑。
可如今,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趙國那赫赫有名的三大上將之一,龐煖竟然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更讓人震驚的是,他竟是命喪於大秦那位最為年輕的主將之手。
想當初,每當龐煖決定出兵之時,何人來擔任主將根本無需多慮。
即便是麵對趙魏兩國聯合大軍的主將,魏國的太也全然無法與這位身經百戰的老牌上將相提並論。
畢竟,以他一人之力足以統領四位統帥。
然而,隨著龐煖的離去,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意味著兩國精心組建的聯軍,已經被陸塵率領的秦軍徹底擊潰。
朝堂之上,滿朝文武聽聞這個消息後,頓時炸開了鍋,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有人驚歎道:“龐煖竟然會敗於陸將軍手下,無怪乎大王會這般欣喜若狂啊!”
另有人附和道:“的確如此,趙國失去了龐煖,無異於痛失國寶。他的離世,對趙國而言簡直就是斬斷了一條有力的臂膀啊!”
還有人斷言:“如此一來,趙國的國力必然會大幅削弱。”
一時間,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嘩然之中,眾人皆被陸塵所取得的輝煌戰績驚得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然而,真正令人振奮不已的捷報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不僅成功斬殺了趙國的上將龐煖,更是除掉了魏國未來的守護者魏太。
這一係列戰果固然值得欣喜若狂,但令嬴政如此情緒激昂,難以自抑的關鍵因素,實則在於雙方陣亡士兵的具體數目。
隻見嬴政麵色潮紅,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猛地一揮手臂,將手中緊緊握著的捷報朝著趙高遞了過去。
並以威嚴無比的聲音高聲喝令道:“趙高,速速將這份捷報向眾人宣讀出來!”
趙高聞言,心中一凜,深知此時不可有半分懈怠和遲疑。
他連忙恭恭敬敬地彎下腰來,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地伸出雙手,畢恭畢敬地從嬴政手中接過那份至關重要的捷報。
緊接著,他緩緩直起身子,動作輕柔而又謹慎地展開了軍報。
就在他定睛看清上麵所書文字的那一刹那,他那原本就略顯蒼白的麵容瞬間變得煞白,雙眼瞪得渾圓,嘴巴也不自覺地張成了一個大大的“o”形。
顯然被其中所記載的內容深深地震驚到了。
但很快,他便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扯著嗓子,用盡可能洪亮且清晰的聲音大聲宣讀起來。
“微臣馮去疾叩見吾王陛下,今日特呈上關於在韓國境內南陽一帶成功抵禦趙魏兩國聯軍進攻的捷報!”
“我鎮守韓國的主將擁有超乎常人的先見之明,巧妙設局引誘敵軍一步步踏入我方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此次戰役中,陸塵將軍親自率領軍隊在南陽城與敵軍展開激烈交鋒。起初,南陽城緊閉城門,固若金湯,給敵方造成了一種大秦兵力薄弱,無力抵抗的假象。”
“此後連續六天時間裏,我方逐漸減少防禦力量,使得敵軍誤以為我軍已經窮途末路,不堪一擊,終於,在第七日,敵軍按捺不住,貿然攻入南陽城內……”
“南陽守軍撤離之時,也提前撤走了南陽城內的百姓,而後於城內四周澆灌無數火油以及引火之物,敵軍入城之時便如同甕中之鱉,麵對火海無法逃離。”
“此戰,趙魏兩國合軍共十九萬,五萬騎兵,十四萬步兵,大秦共殲滅敵軍近十萬,俘虜人數將近八萬之眾。”
“我軍陣亡人數近兩千,傷亡不到三千 ,乃是大捷!”
“此戰多虧陸塵將軍未卜先知,統兵之能天下罕見,陸將軍之功舉世至偉,臣親見數十萬降卒,因陸將軍之法心係大秦 此番趙魏來襲,韓卒無一人動搖感恩大秦之心。”
“臣馮去疾,請奏大王,為陸塵將軍恩澤!”
趙高那高亢而洪亮的聲音在大殿之上回蕩開來,仿佛要衝破雲霄一般,其語氣之中帶著深深的震撼與欽佩之情。
眾人皆知,這完完全全是馮去疾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啊!
甚至可以想象得到,當馮去疾親自伏案書寫這份奏報之時,他的內心該是何等的洶湧澎湃、激動萬分。
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對陸塵將軍赫赫戰功的敬仰和讚歎。
隨著趙高將這封捷報宣讀完畢,整個大殿之內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的臣子們全都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愣愣地望著高高在上的嬴政,滿臉的難以置信之色。
倘若這封捷報並非出自馮去疾之手,恐怕這些大臣們根本就不敢相信其中所描述的驚人戰況。
“陣亡兩千,傷兵三千,誅殺敵軍十萬……這……這還是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嗎?”
終於,一名大臣打破了沉默,喃喃自語道,聲音顫抖得厲害,顯然被這個數字給驚呆了。
“是啊!他難道真的擁有仙神之能不成?否則怎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另一名大臣附和著說道,臉上同樣寫滿了驚愕與疑惑。
“上將龐煖,魏國太師皆命喪於陸將軍之手,這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又有一位大臣搖頭歎息道,似乎仍然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這般戰果,莫說是我大秦立國以來從未有過,就算是縱觀諸國曆史,也未曾出現過如此懸殊且慘烈的戰爭啊!”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感慨萬千地說道。
“無怪乎大王會如此激動!此次陸塵將軍所設下的焚城之局,當真是精妙絕倫、完美無瑕,實乃可怖至極啊!”
眾大臣紛紛議論起來,言語之間盡是對陸塵將軍的驚歎與讚賞。
當陸塵在韓境所立戰功的消息傳至朝堂時,猶如一道驚雷炸響,整個朝堂瞬間陷入一片嘩然之中,群臣們麵麵相覷,繼而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要知道,此次戰役陸塵自身折損的兵力竟然不過區區兩千人,而換來的卻是趙魏兩國整整十萬大軍的慘重損失。
不僅如此,還有將近八萬的敵軍被俘獲。這般輝煌戰績,簡直堪稱奇跡,意味著趙魏聯軍近乎全軍覆沒。
如此震撼人心的戰果,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呢?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啊!”李斯忍不住心中驚歎,語氣中充滿難以置信。
“趙魏兩國的將領難道都是酒囊飯袋不成?尤其是那龐煖,居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
此時此刻,不少人的心思都開始飛速轉動起來。
李斯暗自思忖。
“以陸塵這番功績而論,晉升至上將之位可謂實至名歸。倘若他當真受封上將,手握一方重權,那以後想要再對付他恐怕就難於登天了。”想到此處,李斯不禁眉頭緊皺,憂心忡忡。
“更為棘手的是,韓非和馮去疾二人乃是陸塵的副手,他們之間關係匪淺,毫無疑問會堅定地站在陸塵一邊。”
“經此一役,韓非或許也能獲得助力,從而在朝廷之上擁有更多與我抗衡的資本。看來往後的日子不好過嘍……”
李斯麵色陰沉地喃喃自語著,心中已然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壓力正悄然襲來。
李斯心中暗暗想著,對於他們的殺心也愈發的強烈。
在最初便是因為他的狹隘,自私心在作祟,也因為在稷下學宮之時,常年被李壓製而產生了恨意。
若他本人的心性不是這般,這一切或許還有緩和的餘地,可現在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陸塵不會放過他,韓非也不會放過他,他自己更不會放過陸塵和韓非。
“如今韓境已然平定,而趙、魏兩國的國本亦遭受重創,依寡人所見,大秦出兵的時機已然成熟!”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如炬地凝視著下方的一眾大臣,其聲線雖不高昂,但卻透著一股令人膽寒的冷漠之意。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瞬間陷入一片沉寂。
嬴政的話語看似像是在與諸位大臣商議對策,然而那冰冷至極的語調,
卻早已清晰地表明他心中已拿定主意——大秦再次興兵的時刻已然來臨。
此番趙、魏兩國可謂是吃了大虧,上將軍龐煖慘死於大秦猛將陸塵之手,魏國更是痛失大將魏太。
此等變故,對於這兩個國家而言,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致使其元氣大傷。
無論是兩國的軍隊還是朝廷,都因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此時此刻,嬴政果斷決定出兵,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明智之舉。正所謂趁敵之危,一舉將其擊潰。
如此難得一遇的絕佳戰機,又怎能輕易錯失?
待到嬴政的話音完全落下,台下的大臣們紛紛頷首表示讚同。
眾人皆心知肚明,眼下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據最新戰報顯示,趙國此次折損兵力多達十萬之眾,魏國的傷亡亦是逼近九萬之數。
麵對這般慘重的損失,趙,魏兩國短時間內勢必難以恢複元氣。
此時若大秦揮師東進,必能勢如破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不僅如此,如今他們正緊鑼密鼓地調集著龐大的軍隊,源源不斷地向著邊境進發。
那王翦老將軍威名赫赫,猶如一座巍峨山嶽般屹立於邊境之上,僅僅隻是他的存在便足以令敵軍膽寒心驚,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局勢緊迫,在此關鍵時刻,隻需再迅速調遣一支精銳之師趕赴前線增援,便能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可以想見,在這樣強大的兵力部署之下,必定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給予趙魏兩國以沉重且淩厲的打擊。
若一切進展順利無阻,或許還能夠一舉滅掉其中一個國家呢!
畢竟,秦軍素來勇猛善戰,其戰鬥力堪稱舉世無雙。
此時此刻,嬴政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心中已然有著明確的戰略目標——首先集中全力剿滅趙國,隨後乘勝追擊消滅魏國。
待將三晉之地盡數納入大秦版圖之後,便可揮師東進,席卷天下,完成統一大業。
此乃他長久以來夢寐以求之事,亦是大秦曆代帝王傳承不息的宏偉誌向。
“我王聖明啊!”
朝堂之上,群臣們紛紛恭敬地躬身一拜,齊聲高呼道。
在這片風起雲湧、紛爭不斷的亂世之中,唯有大秦擁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來終結這漫長的戰亂,開創太平盛世。
就在此時,蒙毅挺身而出,朗聲道:“大王,陸將軍於南陽一戰中立下了曠古絕倫的偉大功勳,即便拿昔日滅韓之戰的功績與之相較,亦顯得黯然失色。”
“微臣認為,應當對陸將軍予以重賞,以彰顯其卓越戰功。”
要知道,蒙毅乃是蒙武之子,對於自家父親對陸塵的器重程度,他自是心知肚明。
此番言語,既是出於公心對陸塵功績的肯定,同時也是借此機會向陸塵表達善意與友好之意。
“臣,附議!”隻聞一聲高呼,馮劫此時亦挺身而出,這個時候表態正好順了嬴政的意思。
隻見他恭敬地躬身一拜,朗聲道:“大王,臣讚同馮去疾大人的觀點,願為陸塵將軍進言。”
要知道,他的親兄弟馮去疾不僅親自為陸塵上奏,而且據那奏報所言,此二人之間的關係似是非同一般,馮去疾甚至用上了懇求之語。
這般情形之下,無疑表明了馮家對待此事的明確態度,馮劫又怎能不隨聲附和呢?
嬴政凝望著這兩位臣子的提議,其臉頰之上緩緩浮現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笑意在龍顏之上蕩漾開來,猶如春風拂麵,令人倍感親切與溫暖。
就在蒙毅,馮劫二人率先站出之後,那些備受器重的大臣們——如王綰,尉繚等人,亦是紛紛響應。
隻見他們一個個麵容肅穆,神色凝重,雙眼之中閃爍著堅定不移的光芒,整齊劃一地高聲呼喊:“臣等附議!”
……
其聲如洪鍾大呂,響徹整個朝堂。
刹那間,朝堂之上眾人情緒高漲,群情洶湧澎湃,氣氛熱烈到極點,仿佛能將這宮殿都點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