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知青故友
重生79,從讓前妻後悔開始 作者:煜煜吃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傅,您怎麽了?”
感覺方林情緒有些不對頭,謝雲偉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
這位叫王莫愁的女同誌,不會是師傅以前的對象吧?
“沒什麽,你去忙吧。”
方林揮手打發謝雲偉去擦車,一個人來到僻靜的位置。
左右看看,撕開了這封信。
看著信紙上娟秀的筆跡,方林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王莫愁。
方林曾經的“戰友”,知青點唯二的女知青。
不論是性格,長相,還是學識。
放在後世,絕對稱得上是美女學霸。
可惜,命運多舛。
母親是名門大小姐,父親是資本家。
1955年,一場打擊資本家的狂風暴雨驟然而來。
王莫愁的父親帶著兩個兒子逃往港城。
將王莫愁和母親扔在津門老家。
頂著逃亡資本家家屬的帽子,王莫愁母女的日子可想而知。
當兵入伍,進廠工作,自然不可能有她們這類人的份。
唯一的出路,也就剩下下鄉。
多年前。
方林,李秋月,王莫愁三人一塊被分到鄉下的知青點。
後來方林的父母殉職,方林接到回城調令,帶著李秋月離開知青點。
自那以後,方林和曾經的知青戰友再無聯係。
算算時間,已經有三年了。
信裏的內容不算多。
方林走後差不多一年,上麵下發了知青回城政策,王莫愁和另外幾個知青先後返回原籍。
從同行知青口中得知。
方林接父母的班,成了燕京農機廠的一名司機。
除了述說當年的知青往事。
王莫愁還在信中詢問,方林這兩年的生活過得怎麽樣。
夫妻之間是否和睦,有沒有孩子。
“師傅,這位王莫愁同誌,恐怕遇了難。”
“嗯!”
方林回頭一瞧,謝雲偉這家夥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後麵。
“雲偉,是不是覺得師傅不會發火?”
方林不快道。
“師傅你別生氣,如果王同誌沒有遇到麻煩,幹嗎要給您寄掛號信?”
知道方林不滿自己偷看信件內容,謝雲偉急忙轉移話題。
相比於平信,掛號信的速度更快,價格自然也更貴。
如果僅是詢問近況,聊一聊當年下鄉的往事,沒必要寄掛號信。
津門和燕京相隔一百多公裏,平信再慢也瞞不了幾天。
這年頭唯有遇到急事,才會寄掛號信。
或者是發電報。
“師傅,你看這封信的最後麵沒有此致敬禮,我估計是沒寫完,或者寫完了,但是第二頁的信被人抽走了。”
聽到謝雲偉這麽說,方林重新讀了一遍信。
內容看上去是詢問方林的近況和夫妻生活。
一張信紙寫得滿滿當當。
下麵既沒有此致敬禮,也沒有應有的年月日,落款名字。
王莫愁的母親是名門閨秀,念過洋學堂,並且出過國。
學貫中西,妥妥的才女。
被母親拉扯大的王莫愁,同樣也是才女。
縱然隻有初中學曆,學問不比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差不多。
懂外語,知典籍,寫得一手好字。
信函應有的格式,王莫愁不可能遺忘。
唯一解釋是。
這封信沒寫完。
第二頁的內容被人抽走了。
“師傅,您看。”
謝雲偉像是發現了什麽,抓過方林手中的信紙,指著信紙末端,說道:“王莫愁好像是哭得寫的這封信。”
此話一出,方林看到信紙上有水漬幹過的痕跡。
不確定是不是淚水痕跡,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
王莫愁肯定是遇到了事情。
“師傅,明天就是禮拜天,要不咱們去一趟津門。”
“咱們?”
方林皺眉說道:“這事和你有什麽關係?”
“師傅,您別忘了津門現在對您來說,那可是龍潭虎穴,萬一遇到麻煩,多帶幾個人有備無患嘛。”
謝雲偉大聰明沒有,卻有著一身的小聰明。
方林和王莫愁之間,肯定有著複雜的關係。
不然。
聽到王莫愁遇到麻煩,方林的臉色不會這麽凝重。
方林聽後不置可否,掏出一支煙點燃。
對於王莫愁,方林確實有著複雜的感情。
隻不過不是愛情。
更多是同情,欣賞和一絲絲的複雜情愫
第一眼看到王莫愁,方林想到了書裏的林黛玉。
一身才學卻又命運多舛。
一根煙抽煙。
方林讓謝雲偉下班去修車鋪叫上徐良,明日三天一塊去津門。
謝雲偉說得不無道理。
如今的津門對方林而言,確實不是什麽安全的地方。
一旦被胡春麗發現,方林孤身抵達津門。
天知道這個瘋婆子會不會找人綁了自己。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多帶幾個人也是必要的。
晚上。
方林前往八廠找陸思睿。
由於還不清楚,王莫愁是不是遇到麻煩。
方林打算事情有了眉目再告訴陸思睿。
隻說自己明天要去津門看望一位朋友。
吃飯的事情,推到下個禮拜天。
一大早。
方林三人早早來到火車站,買了最近一班前往津門的火車票。
上午十一點,火車抵達津門火車站。
按照信上地址,方林等人來到一處胡同口。
街道狹窄,環境更是一言難盡。
私搭亂建的房屋比比皆是。
整體情況和燕京相同,大量知青返城,導致住房問題極為嚴重。
走到胡同盡頭,眾人眼前赫然是一棟頗為氣派的小樓。
謝雲偉說道:“師傅,這位王同誌家裏,以前應該是地主,資本家吧?”
方林點點頭,抬手敲響了院門。
相比於燕京大戶人家的四合院,
津門這邊的有錢人,一般都喜歡修建小洋樓。
小樓高三層,青磚紅瓦。
縱然外表殘破,依舊能夠看出當年的風采。
“你們找誰?”
不一會。
一名上了年紀的大爺將門打開,口中帶著濃濃的津門口音。
“大爺您好,請問王莫愁是不是住在這裏?”
方林禮貌地自報家門。
表明和王莫愁是一同下鄉的知青。
“原來是莫愁的朋友,她去廠裏加班,還要一會才能回來,要不你們進來等一會?”
大爺熱情地拉開門,邀請三人進去等著。
閑聊過程中,方林得知這棟樓確實是王莫愁家的。
五十年代末被收歸國有。
分給七戶人家居住。
王家住在三樓左邊。
去年王莫愁的母親去世,家裏隻剩她一個人。
得知王莫愁的母親去年去世,方林隱約猜到,王莫愁可能遇到的麻煩。
退還私房的工作,燕京可以開始進行了。
估計津門這邊,也在執行當中。
王家隻剩王莫愁一個人。
一旦政策落到王家,恐怕會有無數人惦記這棟樓。
畢竟。
吃絕戶這種事情不是一城一地的專利。
感覺方林情緒有些不對頭,謝雲偉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
這位叫王莫愁的女同誌,不會是師傅以前的對象吧?
“沒什麽,你去忙吧。”
方林揮手打發謝雲偉去擦車,一個人來到僻靜的位置。
左右看看,撕開了這封信。
看著信紙上娟秀的筆跡,方林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王莫愁。
方林曾經的“戰友”,知青點唯二的女知青。
不論是性格,長相,還是學識。
放在後世,絕對稱得上是美女學霸。
可惜,命運多舛。
母親是名門大小姐,父親是資本家。
1955年,一場打擊資本家的狂風暴雨驟然而來。
王莫愁的父親帶著兩個兒子逃往港城。
將王莫愁和母親扔在津門老家。
頂著逃亡資本家家屬的帽子,王莫愁母女的日子可想而知。
當兵入伍,進廠工作,自然不可能有她們這類人的份。
唯一的出路,也就剩下下鄉。
多年前。
方林,李秋月,王莫愁三人一塊被分到鄉下的知青點。
後來方林的父母殉職,方林接到回城調令,帶著李秋月離開知青點。
自那以後,方林和曾經的知青戰友再無聯係。
算算時間,已經有三年了。
信裏的內容不算多。
方林走後差不多一年,上麵下發了知青回城政策,王莫愁和另外幾個知青先後返回原籍。
從同行知青口中得知。
方林接父母的班,成了燕京農機廠的一名司機。
除了述說當年的知青往事。
王莫愁還在信中詢問,方林這兩年的生活過得怎麽樣。
夫妻之間是否和睦,有沒有孩子。
“師傅,這位王莫愁同誌,恐怕遇了難。”
“嗯!”
方林回頭一瞧,謝雲偉這家夥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後麵。
“雲偉,是不是覺得師傅不會發火?”
方林不快道。
“師傅你別生氣,如果王同誌沒有遇到麻煩,幹嗎要給您寄掛號信?”
知道方林不滿自己偷看信件內容,謝雲偉急忙轉移話題。
相比於平信,掛號信的速度更快,價格自然也更貴。
如果僅是詢問近況,聊一聊當年下鄉的往事,沒必要寄掛號信。
津門和燕京相隔一百多公裏,平信再慢也瞞不了幾天。
這年頭唯有遇到急事,才會寄掛號信。
或者是發電報。
“師傅,你看這封信的最後麵沒有此致敬禮,我估計是沒寫完,或者寫完了,但是第二頁的信被人抽走了。”
聽到謝雲偉這麽說,方林重新讀了一遍信。
內容看上去是詢問方林的近況和夫妻生活。
一張信紙寫得滿滿當當。
下麵既沒有此致敬禮,也沒有應有的年月日,落款名字。
王莫愁的母親是名門閨秀,念過洋學堂,並且出過國。
學貫中西,妥妥的才女。
被母親拉扯大的王莫愁,同樣也是才女。
縱然隻有初中學曆,學問不比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差不多。
懂外語,知典籍,寫得一手好字。
信函應有的格式,王莫愁不可能遺忘。
唯一解釋是。
這封信沒寫完。
第二頁的內容被人抽走了。
“師傅,您看。”
謝雲偉像是發現了什麽,抓過方林手中的信紙,指著信紙末端,說道:“王莫愁好像是哭得寫的這封信。”
此話一出,方林看到信紙上有水漬幹過的痕跡。
不確定是不是淚水痕跡,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
王莫愁肯定是遇到了事情。
“師傅,明天就是禮拜天,要不咱們去一趟津門。”
“咱們?”
方林皺眉說道:“這事和你有什麽關係?”
“師傅,您別忘了津門現在對您來說,那可是龍潭虎穴,萬一遇到麻煩,多帶幾個人有備無患嘛。”
謝雲偉大聰明沒有,卻有著一身的小聰明。
方林和王莫愁之間,肯定有著複雜的關係。
不然。
聽到王莫愁遇到麻煩,方林的臉色不會這麽凝重。
方林聽後不置可否,掏出一支煙點燃。
對於王莫愁,方林確實有著複雜的感情。
隻不過不是愛情。
更多是同情,欣賞和一絲絲的複雜情愫
第一眼看到王莫愁,方林想到了書裏的林黛玉。
一身才學卻又命運多舛。
一根煙抽煙。
方林讓謝雲偉下班去修車鋪叫上徐良,明日三天一塊去津門。
謝雲偉說得不無道理。
如今的津門對方林而言,確實不是什麽安全的地方。
一旦被胡春麗發現,方林孤身抵達津門。
天知道這個瘋婆子會不會找人綁了自己。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多帶幾個人也是必要的。
晚上。
方林前往八廠找陸思睿。
由於還不清楚,王莫愁是不是遇到麻煩。
方林打算事情有了眉目再告訴陸思睿。
隻說自己明天要去津門看望一位朋友。
吃飯的事情,推到下個禮拜天。
一大早。
方林三人早早來到火車站,買了最近一班前往津門的火車票。
上午十一點,火車抵達津門火車站。
按照信上地址,方林等人來到一處胡同口。
街道狹窄,環境更是一言難盡。
私搭亂建的房屋比比皆是。
整體情況和燕京相同,大量知青返城,導致住房問題極為嚴重。
走到胡同盡頭,眾人眼前赫然是一棟頗為氣派的小樓。
謝雲偉說道:“師傅,這位王同誌家裏,以前應該是地主,資本家吧?”
方林點點頭,抬手敲響了院門。
相比於燕京大戶人家的四合院,
津門這邊的有錢人,一般都喜歡修建小洋樓。
小樓高三層,青磚紅瓦。
縱然外表殘破,依舊能夠看出當年的風采。
“你們找誰?”
不一會。
一名上了年紀的大爺將門打開,口中帶著濃濃的津門口音。
“大爺您好,請問王莫愁是不是住在這裏?”
方林禮貌地自報家門。
表明和王莫愁是一同下鄉的知青。
“原來是莫愁的朋友,她去廠裏加班,還要一會才能回來,要不你們進來等一會?”
大爺熱情地拉開門,邀請三人進去等著。
閑聊過程中,方林得知這棟樓確實是王莫愁家的。
五十年代末被收歸國有。
分給七戶人家居住。
王家住在三樓左邊。
去年王莫愁的母親去世,家裏隻剩她一個人。
得知王莫愁的母親去年去世,方林隱約猜到,王莫愁可能遇到的麻煩。
退還私房的工作,燕京可以開始進行了。
估計津門這邊,也在執行當中。
王家隻剩王莫愁一個人。
一旦政策落到王家,恐怕會有無數人惦記這棟樓。
畢竟。
吃絕戶這種事情不是一城一地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