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裏的這幾名勝友,還真的各有不同?
那陶輝陶世兄,更像是一位隱逸者吧?
他,如果作為說客,是最後一個亮相的了。
哦,那已經是第四天夜裏的事情了……
那天夜裏,一身儒生打扮的陶輝,前來“遊說”。
這“遊說”,自然是我下意識的想法了。因為,此前的三個夜晚,孫複和陸嘉,司馬寧,蕭正濤,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而他們的結果,也都是一樣的,都是“铩羽而歸”。
於是,對於陶輝的到來,我甚至都有點厭煩了。
“柴桑陶輝,前來叩見趙姑娘……”他抱拳致意道。
這個開場白,也算中規中矩吧?
其實,在烏衣巷的這個深宅大院裏,我隻是一個囚徒,也沒必要說什麽叩不叩見的。當然,人家要怎樣說,我也管不了。
“陶世兄,請坐——”由於他說話頗為文雅,我也就客氣起來。
寒暄幾句之後,陶輝這樣說道:“陶某此次前來,一路上,倒是有點羨慕趙姑娘了……”
羨慕?我,一個囚徒,有什麽好“羨慕”的?
帶著幾分好奇與驚疑,我這樣回應道:“民女身陷囹圄,連這大院都走不出去,這‘羨慕’一詞,又從何說起呢?陶世兄,陶世兄說笑了……”
他淡淡一笑:“趙姑娘,別的且不說,你想想看,這幾天,不管是屋主孫複孫公子,公子手下的謀士陸嘉陸世兄、蕭正濤蕭世兄,還是帝胄之後司馬寧,都眼巴巴地跑過來,大費唇舌,隻想著如何說服你。即便是撇開結果不說,這種等著別人上門求請的事情,也不是哪個人都能夠體會到的吧?”
這個角度倒是頗為新穎、獨到,如此說來,就是在這囚居的日子裏,倒也不宜“妄自菲薄”了。
“陶世兄的意思是,”我試著這樣說道,“有朝一日,你也想找個地方,體會一下被囚禁的滋味?”
陶輝訕笑道:“趙姑娘,趙姑娘恐怕有所誤會。貧生的意思是,趙姑娘不為權勢、富貴所動,安穩如山,著實讓人欽佩不已。”
我暗自尋思道:孟夫子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雖說才識淺薄,這樣的幾句話,還是要銘記於心的。再說,置身於劉大將軍門下,也沒必要昧了本心,跟寧王子孫公子一夥,去做那些前景堪憂的事情了。不過,此次來做說客的陶輝,說起話來,倒是讓人別開生麵了。前麵的那幾個人,都無功而返,他也就放低了姿態?
“陶世兄過獎了,”我試著這樣回應道,“民女清閑自在慣了,對於那些風雲變幻的事情,也就懶得去想了。”
“是啊,權勢富貴終究隻是過眼雲煙。趙姑娘能夠不為所動,那是再好不過的了。”他感慨起來。
這一下,我倒是有點納悶了:陶世兄,你既然讚同我的看法,那麽,你此次前來,又為的是什麽呢?還有,回去之後,又該如何向孫公子交差呢?哦,對了,此前的三個夜晚,前麵的那四個人,都是敗興而歸,因此,對於同樣的結果,孫公子也是不能夠多說什麽的。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這位陶世兄說起話來,倒是沒必要再遮遮掩掩的了。
“再過一些時日,”我這樣說道,“如果一切都風平浪靜了,民女倒是想跟劉大將軍說一聲,然後就遠離這些風雲變遷,歸隱田園了。”
“歸隱田園?”陶輝接過話語,“其實,此時此刻,貧生心中所想的,也是如何歸隱田園?”
他會不會隻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呢?這世間,隨波逐流,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比比皆是啊!
“陶世兄,說到歸隱田園,民女尚有一事不明——”
“趙姑娘,你有何事不明,不妨直說。”
“陶世兄,”我斟酌著字句,“你說自己也想著歸隱田園,隻是,既有此意,當初為何又到這孫公子帳下,為其奔走效勞呢?”
皺了皺眉頭之後,他這樣說道:“貧生祖籍潯陽柴桑,屬於寒門。按照目前這種世風,想要出人頭地,多半是不可能的了。隻是,貧生自幼也讀過幾天詩書,也就想著找個地方,施展一下抱負。有了這種想法,從前幾年開始,貧生就到了京城一帶,想著做點幕僚什麽的。一來二去,機緣湊巧之下,就投至孫公子帳下。嗯,說來慚愧,當初,由於孫公子所開出的薪酬,甚是可觀,貧生也就投身其中了……”
我暗自思忖著:一個寒門士子,心有所想,想著如何改變現狀,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至於薪酬嘛,人家孫公子願意出,那也是無可厚非的。當然,如果真到了與社稷蒼生休戚相關的大事情上,就不能再含糊,就要仔細掂量一番的了。
這位陶輝陶世兄,直言自己隻為稻粱謀,也算坦誠了。
“以前的事情,”我沉吟道,“都已經過去了,也沒必要多想。為了薪酬而做事,也是人之常情。隻是,如今的局勢,變幻莫測的,恐怕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想當然了……”
“是啊,真要到了風大浪急之時,孫公子的這條船,又會怎樣呢?”陶輝喃喃低語起來。
他的事情,自然需要他自己去思索。這樣想著,我也就不願多開口了。
思忖良久,陶輝抱拳致意道:“趙姑娘,貧生告辭了。”
我點點頭:“這是孫公子的地盤,民女就不送了。”
陶輝走入甬道的那一刻,我不由得這樣想起來:這個夜裏,是陶世兄來遊說我,還是我在策反他呢?
接下來的幾天夜裏,這五個人,就再也沒來過了。
寧王子、孫公子一夥,為什麽不再輕易“造訪”了呢?
或許,這隻是因為,想到來了也沒什麽希望與收獲,他們就放棄了?
不來也好,省得我跟他們打招呼,接下來還得唇槍舌劍一番。
到了這樣一個夜晚,是該好好地回顧一番的了。
在這幾個人之中,寧王子身份最為高貴,對於清君側這件事情,也就最為熱衷的了。孫公子和陸嘉,盡管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過,對於權勢富貴,還是汲汲以求的。因此,這三個人,總想著要說服我。
相比之下,蕭正濤倒是有點貌合神離的意味了。或許,這位蕭世兄,也隻是更為隱忍而已。至於陶輝嘛,如果他真有歸隱田園之心,那麽,第一個改弦更張,遠離烏衣巷的,自然就是他了。
對於自己目前的這些對手,我也算是略微有所了解的了。隻是,我了解得再多,又有什麽用呢?
轉眼之間,七個夜晚,過去了。
陶輝亮相之後,我最大的收獲,似乎倒是,烏衣巷裏的這幾個人,確實不能夠一概而論。也就是說,需要有所區別。
嗯,還是先從陶輝說起吧。
陶輝說起自己要“歸隱田園”,似乎也不是一句違心話。他能夠看到權勢富貴不可久長,也算是很清醒的了。也就是說,對於仕途,他還是抱有較為冷靜、平和的態度。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施展抱負,固然是一件好事情。然而,這所謂的“出人頭地”,其實也沒那麽簡單的。這世上,有那麽多的讀書人,有那麽多的“有誌者”,最終能夠出人頭地的,又有多少呢?仔細想來,絕大多數的寒門學子,最終也隻能蹉跎歲月,難有所成。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這個世道,由於門第、出身、階層等方麵的原因,像陶輝這樣的底層士子,多半是要落落寡合的了?
當然,陶輝也曾努力過,也曾付出過,他並不是那種安於現狀之人。他的故鄉潯陽柴桑,離這京城,還是有著一段相當長的距離的。他能夠到這京城來,也要經過一番奔波跋涉。由此看來,他也算是一個有抱負之人了。一般的人,未必就能夠做到這一點。
如果說他有什麽錯,錯就錯在,他所投奔的主人,是孫複孫公子。
當然,一開始,他並沒有看清這一點。
一開始,由於能夠從孫公子那兒領到薪酬,他也相當滿意的了。不過,最近的一些日子裏,他的腦子,就沒那麽簡單了。
這一切,似乎要從他前麵的那幾名“說客”說起。
寧王子,孫公子和陸嘉,那一個人的地位,不遠高於他?既然這三個人都敗興而歸,自己能夠成功的幾率,還有多少呢?於是,走在前往遊說的路上,他就開始動搖了。
說起來,這倒不是他不自信,而是,他在懷疑,自己的使命,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是逆流而動,是逆天而行。
從我的角度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了。從中,我也可以洞悉,烏衣巷裏的這個陣營,未必就是鐵板一塊,未必就會堅不可摧。
當然,以後,以後如果還有機會,還是要記住這位陶輝陶世兄的。至少,他也是一個較為正直,甚至,頭腦也還是較為清醒的。
陶輝多半是要知難而退的了?說起來,在這烏衣巷裏,他排在最後,其重要性,還不如蕭正濤。扮演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魚兒小蝦米,確實沒多大意思。陶輝的歸隱之心,實屬正常。
對於烏衣巷的前途,蕭正濤也沒抱多大希望。
由此看來,以後,對於蕭正濤和陶輝,不必多作考慮。
烏衣巷的核心成員,就是寧王子,以及孫公子和陸嘉了。
烏衣巷的這個深宅大院,原本就是孫公子的地盤。因此,對於這孫公子,確實不能再等閑視之的了。
孫公子要和寧王子聯手,做出一些事情來。
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麽,這才是我最需要關注的。
事情的輪廓,我已經有所了解了。然而,相府裏的劉大將軍,知悉這件事情嗎?如果不曾知悉,那麽,屆時又會如何呢?
說起來,我最想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如何能夠走出這烏衣巷,盡早跟劉大將軍通報相關情況。這件事情,與社稷蒼生相關聯,事關重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隻可惜,現如今,我和青兒身陷囚籠,想溜也溜不了。
此刻想來,當初,確實是過於托大了。既沒有帶武器防身,也不曾想到,如果事情緊急,有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比如說,吩咐一個手下,如果多少天之內,不見我和青兒順利返回,就該如何如何。
這世上,那麽多的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是非恩怨、生殺予奪、勾心鬥角、腥風血雨,究竟又從何而來呢?
寧王子覺得,劉大將軍把持朝政,自己枉為大晉宗親,卻是鬱鬱不得誌。於是,他就想著“清君側”,以便讓自己上位。
孫公子認為,這江東之地,原本屬於東吳。你什麽大晉衣冠南渡,不過是說著好聽而已,我才是這兒的主人。這樣一來,他就想著,要把晉室趕下台去,自己取而代之。而要做到這一點,當世權臣劉大將軍,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除之而後快。
這樣一來,孫公子和寧王子沆瀣一氣,就沒什麽大驚小怪的了。
哦,劉大將軍怎麽想的,我倒是不太清楚。特別是,對於寧王子和孫公子的圖謀,他未必就知悉。
如果不是和生殺予奪、風雲變幻連在一起,這幾個年輕人,個個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都是如今的青年才俊啊!
隻可惜,一旦和權謀算計連在一起,就大異其趣了。
我最初遇見的是寧王子,此人自帶一種高貴優雅,在同齡人身上,是看不到的。然而,既然他隻是把我看做一個活口,想讓我為他們這夥人賣命,那種仰慕之情,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而那位蕭正濤蕭世兄呢,也是不容小覷。乍一看,他不怎麽顯山露水,甚至還不如陸嘉那樣引人矚目。不過,他的眉宇之間,卻自帶某種冷靜沉著,就算是一朵浪濤,他的回響,也自有動人之處。
隻是,如此重大的關頭,對這幾個年輕人,我還在想著如何品頭論足,還真有點不知輕重緩急了吧?
距離九天的期限,也就隻剩下兩天了。
那麽,兩天之後,在他們約定的攤牌時間裏,又會上演怎樣的一幕幕呢?
那陶輝陶世兄,更像是一位隱逸者吧?
他,如果作為說客,是最後一個亮相的了。
哦,那已經是第四天夜裏的事情了……
那天夜裏,一身儒生打扮的陶輝,前來“遊說”。
這“遊說”,自然是我下意識的想法了。因為,此前的三個夜晚,孫複和陸嘉,司馬寧,蕭正濤,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而他們的結果,也都是一樣的,都是“铩羽而歸”。
於是,對於陶輝的到來,我甚至都有點厭煩了。
“柴桑陶輝,前來叩見趙姑娘……”他抱拳致意道。
這個開場白,也算中規中矩吧?
其實,在烏衣巷的這個深宅大院裏,我隻是一個囚徒,也沒必要說什麽叩不叩見的。當然,人家要怎樣說,我也管不了。
“陶世兄,請坐——”由於他說話頗為文雅,我也就客氣起來。
寒暄幾句之後,陶輝這樣說道:“陶某此次前來,一路上,倒是有點羨慕趙姑娘了……”
羨慕?我,一個囚徒,有什麽好“羨慕”的?
帶著幾分好奇與驚疑,我這樣回應道:“民女身陷囹圄,連這大院都走不出去,這‘羨慕’一詞,又從何說起呢?陶世兄,陶世兄說笑了……”
他淡淡一笑:“趙姑娘,別的且不說,你想想看,這幾天,不管是屋主孫複孫公子,公子手下的謀士陸嘉陸世兄、蕭正濤蕭世兄,還是帝胄之後司馬寧,都眼巴巴地跑過來,大費唇舌,隻想著如何說服你。即便是撇開結果不說,這種等著別人上門求請的事情,也不是哪個人都能夠體會到的吧?”
這個角度倒是頗為新穎、獨到,如此說來,就是在這囚居的日子裏,倒也不宜“妄自菲薄”了。
“陶世兄的意思是,”我試著這樣說道,“有朝一日,你也想找個地方,體會一下被囚禁的滋味?”
陶輝訕笑道:“趙姑娘,趙姑娘恐怕有所誤會。貧生的意思是,趙姑娘不為權勢、富貴所動,安穩如山,著實讓人欽佩不已。”
我暗自尋思道:孟夫子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雖說才識淺薄,這樣的幾句話,還是要銘記於心的。再說,置身於劉大將軍門下,也沒必要昧了本心,跟寧王子孫公子一夥,去做那些前景堪憂的事情了。不過,此次來做說客的陶輝,說起話來,倒是讓人別開生麵了。前麵的那幾個人,都無功而返,他也就放低了姿態?
“陶世兄過獎了,”我試著這樣回應道,“民女清閑自在慣了,對於那些風雲變幻的事情,也就懶得去想了。”
“是啊,權勢富貴終究隻是過眼雲煙。趙姑娘能夠不為所動,那是再好不過的了。”他感慨起來。
這一下,我倒是有點納悶了:陶世兄,你既然讚同我的看法,那麽,你此次前來,又為的是什麽呢?還有,回去之後,又該如何向孫公子交差呢?哦,對了,此前的三個夜晚,前麵的那四個人,都是敗興而歸,因此,對於同樣的結果,孫公子也是不能夠多說什麽的。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這位陶世兄說起話來,倒是沒必要再遮遮掩掩的了。
“再過一些時日,”我這樣說道,“如果一切都風平浪靜了,民女倒是想跟劉大將軍說一聲,然後就遠離這些風雲變遷,歸隱田園了。”
“歸隱田園?”陶輝接過話語,“其實,此時此刻,貧生心中所想的,也是如何歸隱田園?”
他會不會隻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呢?這世間,隨波逐流,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人,比比皆是啊!
“陶世兄,說到歸隱田園,民女尚有一事不明——”
“趙姑娘,你有何事不明,不妨直說。”
“陶世兄,”我斟酌著字句,“你說自己也想著歸隱田園,隻是,既有此意,當初為何又到這孫公子帳下,為其奔走效勞呢?”
皺了皺眉頭之後,他這樣說道:“貧生祖籍潯陽柴桑,屬於寒門。按照目前這種世風,想要出人頭地,多半是不可能的了。隻是,貧生自幼也讀過幾天詩書,也就想著找個地方,施展一下抱負。有了這種想法,從前幾年開始,貧生就到了京城一帶,想著做點幕僚什麽的。一來二去,機緣湊巧之下,就投至孫公子帳下。嗯,說來慚愧,當初,由於孫公子所開出的薪酬,甚是可觀,貧生也就投身其中了……”
我暗自思忖著:一個寒門士子,心有所想,想著如何改變現狀,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至於薪酬嘛,人家孫公子願意出,那也是無可厚非的。當然,如果真到了與社稷蒼生休戚相關的大事情上,就不能再含糊,就要仔細掂量一番的了。
這位陶輝陶世兄,直言自己隻為稻粱謀,也算坦誠了。
“以前的事情,”我沉吟道,“都已經過去了,也沒必要多想。為了薪酬而做事,也是人之常情。隻是,如今的局勢,變幻莫測的,恐怕就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想當然了……”
“是啊,真要到了風大浪急之時,孫公子的這條船,又會怎樣呢?”陶輝喃喃低語起來。
他的事情,自然需要他自己去思索。這樣想著,我也就不願多開口了。
思忖良久,陶輝抱拳致意道:“趙姑娘,貧生告辭了。”
我點點頭:“這是孫公子的地盤,民女就不送了。”
陶輝走入甬道的那一刻,我不由得這樣想起來:這個夜裏,是陶世兄來遊說我,還是我在策反他呢?
接下來的幾天夜裏,這五個人,就再也沒來過了。
寧王子、孫公子一夥,為什麽不再輕易“造訪”了呢?
或許,這隻是因為,想到來了也沒什麽希望與收獲,他們就放棄了?
不來也好,省得我跟他們打招呼,接下來還得唇槍舌劍一番。
到了這樣一個夜晚,是該好好地回顧一番的了。
在這幾個人之中,寧王子身份最為高貴,對於清君側這件事情,也就最為熱衷的了。孫公子和陸嘉,盡管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過,對於權勢富貴,還是汲汲以求的。因此,這三個人,總想著要說服我。
相比之下,蕭正濤倒是有點貌合神離的意味了。或許,這位蕭世兄,也隻是更為隱忍而已。至於陶輝嘛,如果他真有歸隱田園之心,那麽,第一個改弦更張,遠離烏衣巷的,自然就是他了。
對於自己目前的這些對手,我也算是略微有所了解的了。隻是,我了解得再多,又有什麽用呢?
轉眼之間,七個夜晚,過去了。
陶輝亮相之後,我最大的收獲,似乎倒是,烏衣巷裏的這幾個人,確實不能夠一概而論。也就是說,需要有所區別。
嗯,還是先從陶輝說起吧。
陶輝說起自己要“歸隱田園”,似乎也不是一句違心話。他能夠看到權勢富貴不可久長,也算是很清醒的了。也就是說,對於仕途,他還是抱有較為冷靜、平和的態度。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施展抱負,固然是一件好事情。然而,這所謂的“出人頭地”,其實也沒那麽簡單的。這世上,有那麽多的讀書人,有那麽多的“有誌者”,最終能夠出人頭地的,又有多少呢?仔細想來,絕大多數的寒門學子,最終也隻能蹉跎歲月,難有所成。
也就是說,按照目前這個世道,由於門第、出身、階層等方麵的原因,像陶輝這樣的底層士子,多半是要落落寡合的了?
當然,陶輝也曾努力過,也曾付出過,他並不是那種安於現狀之人。他的故鄉潯陽柴桑,離這京城,還是有著一段相當長的距離的。他能夠到這京城來,也要經過一番奔波跋涉。由此看來,他也算是一個有抱負之人了。一般的人,未必就能夠做到這一點。
如果說他有什麽錯,錯就錯在,他所投奔的主人,是孫複孫公子。
當然,一開始,他並沒有看清這一點。
一開始,由於能夠從孫公子那兒領到薪酬,他也相當滿意的了。不過,最近的一些日子裏,他的腦子,就沒那麽簡單了。
這一切,似乎要從他前麵的那幾名“說客”說起。
寧王子,孫公子和陸嘉,那一個人的地位,不遠高於他?既然這三個人都敗興而歸,自己能夠成功的幾率,還有多少呢?於是,走在前往遊說的路上,他就開始動搖了。
說起來,這倒不是他不自信,而是,他在懷疑,自己的使命,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是逆流而動,是逆天而行。
從我的角度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好事情了。從中,我也可以洞悉,烏衣巷裏的這個陣營,未必就是鐵板一塊,未必就會堅不可摧。
當然,以後,以後如果還有機會,還是要記住這位陶輝陶世兄的。至少,他也是一個較為正直,甚至,頭腦也還是較為清醒的。
陶輝多半是要知難而退的了?說起來,在這烏衣巷裏,他排在最後,其重要性,還不如蕭正濤。扮演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魚兒小蝦米,確實沒多大意思。陶輝的歸隱之心,實屬正常。
對於烏衣巷的前途,蕭正濤也沒抱多大希望。
由此看來,以後,對於蕭正濤和陶輝,不必多作考慮。
烏衣巷的核心成員,就是寧王子,以及孫公子和陸嘉了。
烏衣巷的這個深宅大院,原本就是孫公子的地盤。因此,對於這孫公子,確實不能再等閑視之的了。
孫公子要和寧王子聯手,做出一些事情來。
他們到底要做些什麽,這才是我最需要關注的。
事情的輪廓,我已經有所了解了。然而,相府裏的劉大將軍,知悉這件事情嗎?如果不曾知悉,那麽,屆時又會如何呢?
說起來,我最想做的事情,首先就是,如何能夠走出這烏衣巷,盡早跟劉大將軍通報相關情況。這件事情,與社稷蒼生相關聯,事關重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隻可惜,現如今,我和青兒身陷囚籠,想溜也溜不了。
此刻想來,當初,確實是過於托大了。既沒有帶武器防身,也不曾想到,如果事情緊急,有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比如說,吩咐一個手下,如果多少天之內,不見我和青兒順利返回,就該如何如何。
這世上,那麽多的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是非恩怨、生殺予奪、勾心鬥角、腥風血雨,究竟又從何而來呢?
寧王子覺得,劉大將軍把持朝政,自己枉為大晉宗親,卻是鬱鬱不得誌。於是,他就想著“清君側”,以便讓自己上位。
孫公子認為,這江東之地,原本屬於東吳。你什麽大晉衣冠南渡,不過是說著好聽而已,我才是這兒的主人。這樣一來,他就想著,要把晉室趕下台去,自己取而代之。而要做到這一點,當世權臣劉大將軍,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除之而後快。
這樣一來,孫公子和寧王子沆瀣一氣,就沒什麽大驚小怪的了。
哦,劉大將軍怎麽想的,我倒是不太清楚。特別是,對於寧王子和孫公子的圖謀,他未必就知悉。
如果不是和生殺予奪、風雲變幻連在一起,這幾個年輕人,個個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都是如今的青年才俊啊!
隻可惜,一旦和權謀算計連在一起,就大異其趣了。
我最初遇見的是寧王子,此人自帶一種高貴優雅,在同齡人身上,是看不到的。然而,既然他隻是把我看做一個活口,想讓我為他們這夥人賣命,那種仰慕之情,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而那位蕭正濤蕭世兄呢,也是不容小覷。乍一看,他不怎麽顯山露水,甚至還不如陸嘉那樣引人矚目。不過,他的眉宇之間,卻自帶某種冷靜沉著,就算是一朵浪濤,他的回響,也自有動人之處。
隻是,如此重大的關頭,對這幾個年輕人,我還在想著如何品頭論足,還真有點不知輕重緩急了吧?
距離九天的期限,也就隻剩下兩天了。
那麽,兩天之後,在他們約定的攤牌時間裏,又會上演怎樣的一幕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