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古琴化女、修月人
我點高香敬神明,神明說我香不行 作者:清純萌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要說還真有點關係,我聽過蘇軾跟我講過這事。”
“這個應該是屬於器物化妖,還帶了點人類的怨念,你說是鬼其實也沒錯。”
“俗名叫做古琴化女。”
【所以本體是古琴咯?】
【這還不明顯啊?】
【主播怎麽像個古代名人打卡收集器。】
“蘇軾跟我講過這個故事,後麵有流傳開來一點,不過被人記載的時間最早在1864年張鶴撰輯的《琴學入門》琴譜中。”
“曾經,蘇軾在瓊州紅佛寺借住山房。
那山房坐落在一片清幽之地,四周山林環繞。
一日半夜,蘇軾忽然被一陣女子幽怨的歌聲所吸引。
那歌聲如泣如訴,極其悲切。
蘇軾被這歌聲深深觸動,他不由自主地起身,循著聲音的方向緩緩走去。
那歌聲時斷時續,似有若無,他穿過曲折的小徑,來到一處照壁處,那歌聲卻在此處戛然而止,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
蘇軾站在照壁前,滿心疑惑,他環顧四周,卻不見任何人影,隻有清冷的月光灑在地上。
次日早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給山林帶來一絲溫暖。
蘇軾心中對昨夜的歌聲念念不忘,他決定在那聲音消逝的地方挖掘一番,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線索。
隨著一鍬一鍬的土被翻開,竟然是一床古琴。
蘇軾輕輕地將古琴抱起,仔細端詳。
他決定將昨天聽到的歌聲譜寫成一張曲譜,最終《古琴吟》的曲子誕生了。
而從他口中傳出的故事也經過後麵改編成為了一個名為古琴化女的妖怪。
(可以搜一下龔琳娜的古琴吟,應該能聽出那種感覺。)”
【估計是為情所傷。】
【多半還是書生。】
【為啥?】
【古代誌怪小說都這麽寫的,無一例外。】
【有沒有可能寫古代誌怪小說的就是書生,因為書生才識字能寫書,所以為了代入感。】
就在林清歌準備出去詢問的時候,一名穿著潔白布衣的女人宛如仙女下凡般從天而降。
她的身姿輕盈,落地時悄然無聲,仿佛與夜色融為一體。
她的身後背著個布包,布包的材質看上去有些陳舊。
女子將布包放下,從裏麵拿出兩個飯團。
此時,直播的攝像頭恰好拍到了布包裏麵的斧頭跟鑿子,這些工具在月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冷光,讓人不禁好奇女子的身份。
女人拿著飯團,無奈地說道:“我的大小姐誒,不要再唱啦,再唱他也回不來了,很影響我的工作的。”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卻帶著一絲疲憊和無奈。
古琴化女停下了自己的歌唱,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女子。
她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到現代早就沒有修月這個說法了,你工作什麽?”
她的聲音如同天籟,卻帶著一絲憂傷。
“修電燈,當電工。”女子簡短地回答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接受。她看著古琴化女,眼神中充滿了關切。
“修電燈還要帶斧頭跟鑿子?”古琴化女疑惑。
“這是我的習慣,時代變了,我們也要適應新的生活。不要再執著於過去的事情了,好嗎?”
“他說過他會回來的。”
“唉,死腦筋,他是凡人誒,幾百年過去,早死球了。”
“他的轉世也會回來的!”
“沒救了,戀愛腦救不了,wdnmd,早知道就不救那個王八蛋了!。”
【原來我真的沒猜錯,古琴化女真的在等人啊。】
【被人放鴿子那麽多年,已經形成執念了吧。】
【可憐人....不對,可憐妖啊。】
【話說白衣服是什麽妖怪,剛剛聽好像挺高端的啊。】
林清歌看著彈幕解釋道:“白衣服的應該是古代一種叫做修月人的妖怪。
身穿潔白布衣,自稱是在月亮上雕刻的八萬二千戶人家之一,包裹裏有數把斧頭和鑿子,還有兩裹吃了可以不生病的玉屑飯。
當然了,到了現代不需要這種傳說了,因為人們已經登上月球了。
修月人就轉行開始修電燈了。
最早的傳說出自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天尺》,這個傳說中,白衣人對月亮的描述十分超前。
他說月亮是個巨大的球體,表麵凹凸不平,本身不發光,月光是太陽光反射形成的。
原文記載是: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
雖然跟現在得認知和表達有點出入,但是大體上意思是對的。”
【臥槽,唐代就有這個意識了?】
【主播你沒框我吧?古代人能有這種意識?】
【古代人真不傻,他們隻是眼界上沒現代人那麽高而已。】
【不過這個傳說具體是什麽內容啊,你這一下給我整好奇了。】
“原文是這樣的,在唐朝大和年間。
鄭仁本的表弟與王秀才相約一同遊覽聞名遐邇的嵩山。
兩人沉醉於嵩山的壯美景色之中,不知不覺間迷失了方向。
隨著時間的流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夜幕籠罩下的嵩山,顯得格外神秘而幽靜。
正當兩人心中充滿焦慮與不安時,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輕微的呼嚕聲。
他們順著聲音的方向走去,隻見一個身著潔白如雪的長袍之人,正枕著一個布包,在一片茂密的樹蔭下酣然入睡。
此人的氣質超凡脫俗,仿佛不屬於這個塵世。
鄭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心中又驚又喜,他們連忙走上前去,輕聲呼喚著白衣人,希望能向他問路。
然而,白衣人睡得十分深沉,他們再三叫喚,白衣人才慢悠悠地睜開眼睛。
鄭表弟好奇地問道:“敢問閣下是何方神聖?姓甚名誰?為何在此睡覺呢?”
白衣人看著他們說道:“到這裏來。”
兩人隨著白衣人在附近的石頭上坐下。
白衣人緩緩說道:“你知道月亮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嗎?月亮的形狀如同圓球,它的影子,是太陽照耀它凸起的地方形成的。常常有八萬二千戶人家修理它,我就是其中一戶。”
【這個傳說文風太生硬了吧?】
【沒錯,確實很生硬。】
【有沒有可能原文比主播說的版本銜接更生硬。】
兩人聽後,震驚得瞪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從未想過,月亮之上竟然還有人在勞作,而且眼前的這位白衣人竟然就是其中之一。
白衣人似乎看出了他們的疑惑,他輕輕打開枕著的布包,裏麵露出了斧頭、鋤子等工具。
接著,白衣人又取出兩包玉屑飯,遞給他們,說道:“這玉屑飯吃了可以終身無疾病。”
兩人小心翼翼地接過玉屑飯吃下。
隨後,白衣人站起身來,為他們指了一條下山的路。
那條路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清晰。
鄭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連連道謝,目送著白衣人。
隻見白衣人轉身離去,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
“這個應該是屬於器物化妖,還帶了點人類的怨念,你說是鬼其實也沒錯。”
“俗名叫做古琴化女。”
【所以本體是古琴咯?】
【這還不明顯啊?】
【主播怎麽像個古代名人打卡收集器。】
“蘇軾跟我講過這個故事,後麵有流傳開來一點,不過被人記載的時間最早在1864年張鶴撰輯的《琴學入門》琴譜中。”
“曾經,蘇軾在瓊州紅佛寺借住山房。
那山房坐落在一片清幽之地,四周山林環繞。
一日半夜,蘇軾忽然被一陣女子幽怨的歌聲所吸引。
那歌聲如泣如訴,極其悲切。
蘇軾被這歌聲深深觸動,他不由自主地起身,循著聲音的方向緩緩走去。
那歌聲時斷時續,似有若無,他穿過曲折的小徑,來到一處照壁處,那歌聲卻在此處戛然而止,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
蘇軾站在照壁前,滿心疑惑,他環顧四周,卻不見任何人影,隻有清冷的月光灑在地上。
次日早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給山林帶來一絲溫暖。
蘇軾心中對昨夜的歌聲念念不忘,他決定在那聲音消逝的地方挖掘一番,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線索。
隨著一鍬一鍬的土被翻開,竟然是一床古琴。
蘇軾輕輕地將古琴抱起,仔細端詳。
他決定將昨天聽到的歌聲譜寫成一張曲譜,最終《古琴吟》的曲子誕生了。
而從他口中傳出的故事也經過後麵改編成為了一個名為古琴化女的妖怪。
(可以搜一下龔琳娜的古琴吟,應該能聽出那種感覺。)”
【估計是為情所傷。】
【多半還是書生。】
【為啥?】
【古代誌怪小說都這麽寫的,無一例外。】
【有沒有可能寫古代誌怪小說的就是書生,因為書生才識字能寫書,所以為了代入感。】
就在林清歌準備出去詢問的時候,一名穿著潔白布衣的女人宛如仙女下凡般從天而降。
她的身姿輕盈,落地時悄然無聲,仿佛與夜色融為一體。
她的身後背著個布包,布包的材質看上去有些陳舊。
女子將布包放下,從裏麵拿出兩個飯團。
此時,直播的攝像頭恰好拍到了布包裏麵的斧頭跟鑿子,這些工具在月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冷光,讓人不禁好奇女子的身份。
女人拿著飯團,無奈地說道:“我的大小姐誒,不要再唱啦,再唱他也回不來了,很影響我的工作的。”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卻帶著一絲疲憊和無奈。
古琴化女停下了自己的歌唱,靜靜地看著眼前的女子。
她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到現代早就沒有修月這個說法了,你工作什麽?”
她的聲音如同天籟,卻帶著一絲憂傷。
“修電燈,當電工。”女子簡短地回答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和接受。她看著古琴化女,眼神中充滿了關切。
“修電燈還要帶斧頭跟鑿子?”古琴化女疑惑。
“這是我的習慣,時代變了,我們也要適應新的生活。不要再執著於過去的事情了,好嗎?”
“他說過他會回來的。”
“唉,死腦筋,他是凡人誒,幾百年過去,早死球了。”
“他的轉世也會回來的!”
“沒救了,戀愛腦救不了,wdnmd,早知道就不救那個王八蛋了!。”
【原來我真的沒猜錯,古琴化女真的在等人啊。】
【被人放鴿子那麽多年,已經形成執念了吧。】
【可憐人....不對,可憐妖啊。】
【話說白衣服是什麽妖怪,剛剛聽好像挺高端的啊。】
林清歌看著彈幕解釋道:“白衣服的應該是古代一種叫做修月人的妖怪。
身穿潔白布衣,自稱是在月亮上雕刻的八萬二千戶人家之一,包裹裏有數把斧頭和鑿子,還有兩裹吃了可以不生病的玉屑飯。
當然了,到了現代不需要這種傳說了,因為人們已經登上月球了。
修月人就轉行開始修電燈了。
最早的傳說出自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天尺》,這個傳說中,白衣人對月亮的描述十分超前。
他說月亮是個巨大的球體,表麵凹凸不平,本身不發光,月光是太陽光反射形成的。
原文記載是: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
雖然跟現在得認知和表達有點出入,但是大體上意思是對的。”
【臥槽,唐代就有這個意識了?】
【主播你沒框我吧?古代人能有這種意識?】
【古代人真不傻,他們隻是眼界上沒現代人那麽高而已。】
【不過這個傳說具體是什麽內容啊,你這一下給我整好奇了。】
“原文是這樣的,在唐朝大和年間。
鄭仁本的表弟與王秀才相約一同遊覽聞名遐邇的嵩山。
兩人沉醉於嵩山的壯美景色之中,不知不覺間迷失了方向。
隨著時間的流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夜幕籠罩下的嵩山,顯得格外神秘而幽靜。
正當兩人心中充滿焦慮與不安時,忽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輕微的呼嚕聲。
他們順著聲音的方向走去,隻見一個身著潔白如雪的長袍之人,正枕著一個布包,在一片茂密的樹蔭下酣然入睡。
此人的氣質超凡脫俗,仿佛不屬於這個塵世。
鄭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心中又驚又喜,他們連忙走上前去,輕聲呼喚著白衣人,希望能向他問路。
然而,白衣人睡得十分深沉,他們再三叫喚,白衣人才慢悠悠地睜開眼睛。
鄭表弟好奇地問道:“敢問閣下是何方神聖?姓甚名誰?為何在此睡覺呢?”
白衣人看著他們說道:“到這裏來。”
兩人隨著白衣人在附近的石頭上坐下。
白衣人緩緩說道:“你知道月亮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嗎?月亮的形狀如同圓球,它的影子,是太陽照耀它凸起的地方形成的。常常有八萬二千戶人家修理它,我就是其中一戶。”
【這個傳說文風太生硬了吧?】
【沒錯,確實很生硬。】
【有沒有可能原文比主播說的版本銜接更生硬。】
兩人聽後,震驚得瞪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們從未想過,月亮之上竟然還有人在勞作,而且眼前的這位白衣人竟然就是其中之一。
白衣人似乎看出了他們的疑惑,他輕輕打開枕著的布包,裏麵露出了斧頭、鋤子等工具。
接著,白衣人又取出兩包玉屑飯,遞給他們,說道:“這玉屑飯吃了可以終身無疾病。”
兩人小心翼翼地接過玉屑飯吃下。
隨後,白衣人站起身來,為他們指了一條下山的路。
那條路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清晰。
鄭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連連道謝,目送著白衣人。
隻見白衣人轉身離去,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