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這樣的天下,如此理想太過遙遠,沒有可以實現的機會。隻是望著宜蓁充滿希望的雙眼,小丫歎了口氣,輕聲說:“你原本就可以做女先生,至少,可以做我的先生!”


    宜蓁聽著她的話,露出了真誠的笑容,小丫從未見過她笑得如此燦爛,在這一刻,她好像又成為了多年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與詩書作伴。


    平日裏白日所有的時光都要用來處理樓裏的事,到了晚間還要和其他人去學武,能夠讀書的時光很少,即便有,也已經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其他人都在休息。


    小丫不好意思麻煩宜蓁,隻是自己躲在角落裏就著蠟燭悄悄看,月色緩緩地流淌,淡淡的光芒在書上流動,那些字也顯得熠熠生輝。


    宜蓁已經做了很清晰的批注,小丫如今自己看著,雖然有很多地方還是不太明白,但是已經大致可以清楚這是在說什麽。


    隻是過了幾日,宜蓁就發現她在自己悄悄做什麽,便不顧她的反對,也過來一起陪著。兩個姑娘就這樣靠著,在無人可知的角落裏,靜靜地看著這些經書。


    對於那些想要參加科舉的男人來說,這是進入仕途的辦法,無論喜歡不喜歡,都要把這裏的內容記下來。但是對於兩個姑娘來說,這卻是她們單調而悲哀的人生中唯一的光明,通過經書,她們第一次知道,原來這世上還有人過著那樣的生活,原來,即便是最普通的人,都可以通過修養心性變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在宜蓁的幫助下,不過是幾個月的功夫,小丫就把這三本書看到了底。宜蓁很會講故事,即便是最單調的文字,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解釋講出來。


    其中,宜蓁最喜歡的是《詩》裏的《氓》,她一直記得那句:“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和“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每每讀到這幾句話的時候,她就會想起自己曾經的經曆,想起自己曾經愛過的少年郎。


    有時候她自己重複著這兩句話,會忍不住哭出來,小丫就輕輕地拍著她的背,這是兩個小姑娘之間甜蜜又心酸的秘密。


    在書的世界裏,一切的情緒都有所表征,也都有可以發泄的地方,讀了書,或許沒有辦法成為聖賢,但總有一日,可以明白自己的生命絕對不是如眼前所見的一般渺茫,就算是命如草芥,也可以在塵埃中活出自己獨有的尊嚴。


    若是沒有遇到這兩位愛讀書的姑娘,小丫大約還是不會識字,也不知道如同自己一樣卑微的人也能和聖賢產生關聯。宜蓁總是,說其實真正的聖穴是絕對不排除那些平民百姓的,就像曆史上有個叫孔子的人收弟子,收的很多都是普通人。


    孔子的意圖原本是複興周禮,用愛有差等的表達方式回歸階梯狀的社會結構,但他開啟私學的方式卻給了很多平凡人一個機會,一個打破門第,重獲新生的機會。


    宜蓁一直說自己也想像孔子一樣走遍大江南北,將聖學的思想傳遞,她會返璞歸真,展現出聖學原本的麵貌,而不是像如今一樣,被別人的欲望蒙上塵埃,成為上位者的工具。


    她說著說著,便拿出紙,開始記下自己的想法。她說,或許自己沒有機會走出去,但若有一日小丫可以離開這裏,就可以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將希望的種子埋下,靜待來人。


    小丫望著紙上那娟秀的小字,也蠢蠢欲動地跟著一起寫,她起著凍瘡的手是很粗笨的,卻還是小心翼翼的跟著,認真的描畫。她白日已經累了很久但是如今見著,這些書,見著這些字,卻忘記了所有的疲憊。


    蠟燭的光是冷的,但在兩個孩子的心裏,卻是暖融融的。在書裏,她們忘卻了自己此刻卑微的處境,忘卻了那些客人醜陋的嘴臉,忘卻了如今黑暗的天下,她們的心裏,依然是那個人人平等的上古盛世,是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夙願。


    小丫在看典籍的時候有些迷茫,很奇怪為什麽沒有女子的身影,她問宜蓁,宜蓁說因為女子身體的所限,在打仗方麵並不占優勢,便沒有記錄曆史的主動權,以至於很多優秀的女子都被忽視了,就像周出十公裏麵是有女子的,但孔子卻並不認為這是重要的角色。


    兩個人都暗自希望有一日女子也可以加入修煉的隊伍,畢竟女子和男子一樣,在本性中都有著善的種子。


    一日兩個人又在像往常一樣讀書時,門口忽然傳來了嘻嘻嗦嗦的聲音。小丫躡手躡腳的走出去,卻看到門口站著兩位姑娘。


    其中一人生的端莊秀美,臉上帶著禮貌的微笑;另一人身姿高挑,生著鵝蛋臉,生得清瘦。


    這兩個姑娘小丫見過,端莊豐潤的姑娘喚作湘竹,另一位病怏怏的則喚作瀟菊。


    湘竹見到被兩個人發現了,急忙上來賠著笑:“我和阿菊路過的時候聽到這裏書聲琅琅,就過來看看,沒想到你們兩個人竟然這樣風雅!”


    湘竹和瀟菊都是小時候被人賣到這裏來的,一直在樓裏長大。當時這裏流行文人狎妓,這些文人經常吟風弄月,也喜歡有文采的姑娘,於是老鴇便專門選出有才情的姑娘學習詩書,以此討好文人雅士。


    湘竹圓滑伶俐,瀟菊敏感細膩,兩個人喜歡讀書也乖巧,就由此跟著學了書,習了詩,算是樓裏的文人。


    平素宜蓁和兩個人的交情並不深,湘竹這姑娘雖說是個聰慧的,為人處事也很有門路,但卻過於圓滑,並不好深交,而瀟菊心地倒算善良,平常有機會也會幫助其他的姑娘,更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嘲笑宜蓁,但也是個心氣高傲的,不願意同旁人過多打交道,在她的眼裏,自己絕不是普通的青樓女子。


    隻是如今狹路相逢,又同樣對詩書感興趣,她便對兩個姑娘招了招手,於是四個人便坐在一起,圍成一個圈。


    湘竹也拿出一根蠟燭,緩緩點燃,放在中間的位置,湊過去,小聲的跟著一起念。


    四個人的聲音都很小,但是聲音裏的激動卻是遮掩不住的。風的聲音從耳畔呼嘯而過,天氣陰冷而潮濕,身上的衣裳單薄而粗陋,但心裏卻是溫暖的。


    瀟菊平日裏並不屑於說太多的話,她總是覺得自己曲高和寡,就連和關係最好的湘竹都很淡漠。但如今,她卻一反常態地說了很多話。


    瀟菊最喜歡詩,特別是裏麵寫情情愛愛的部分,她是個愛幻想,而且很愛動腦子的姑娘,看到那些詩的內容,就忍不住出口問道:“為何所有人認為這些一定是寫女子的呢?他們都說隻有女子才在意小情小愛,但我看,情愛是很重要的,周禮重視的就是家天下,若是沒有情愛,怎麽還有家?”


    其他人聽了她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無奈幾個人並不了解旁的知識,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沒有找出來答案。


    瀟菊讀著讀著,便覺得心情甚好,和大家分享自己曾經作的詩。她並不懂韻律或者是煉字,但寫的詩都天真自然,別有一番趣味。


    湘竹覺得很有意思,便在旁邊跟著清唱。上古時候的詩都是可以吟誦出來的,隻是後來有很多旋律都失了。


    幾個姑娘就這樣歡笑打趣,也約定好之後有時間就一同來讀書。瀟菊還把自己精心挑選來的詩選找來,給大家讀著聽。


    小丫的底子是這些人裏最薄弱的,但是大家見到她懵懵懂懂的,一點也不嫌棄,反而跟著她的理解一起分析。另外兩個姑娘不知道她的底細,甚至平日裏還被她吼過,但因為有相同的愛好,因為這種高山流水會知音的雅趣,曾經的恩怨糾葛也就煙消雲散了。


    無論是備受欺淩的大茶壺,還是嚐盡人間冷暖心酸的青樓女子,麵對著這些文字,都是一樣的,並沒有高低貴賤。


    湘竹喜歡琴,但是因為苦於沒有知音,所以平日裏麵對著那些大老粗,就隻彈一些歡快的曲調,其實她最喜歡的,還是優雅而帶著心酸的古樂。


    宜蓁喜歡塤,瀟菊喜歡簫,小丫什麽也不會,但她喜歡聽。四個技能和喜好各異的姑娘聚在一起,卻可以一同品詩論道。


    在幾個人的幫助之下,小丫也不像之前一樣粗俗,反倒是逐漸變得沉穩起來,口中的髒話也變少了。她本以為這樣其他人會覺得自己娘們兮兮的,沒成想其他的兄弟見了她,都覺得她如今相比於之前好得多,不僅出口成章,而且也很懂得禮數,更加受人歡迎。


    有些兄弟見她女人緣這樣好,還來求教,她便故作高深的說應該多讀書,寫了些字教大家認。這樣一來,兄弟們教她習武,她教兄弟們練字,大家都各得其所,關係也越來越好。或許是因為很忙的緣故,酗酒的兄弟也越來越少,約著打架的事情也不再頻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誰說女主有人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佚名的佚名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佚名的佚名君並收藏誰說女主有人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