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舔狗必贏
種田科舉兩不誤,二人攜手奔小康 作者:雎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
勤政殿內,皇帝召見了左右丞相,戶部尚書三人。
“蒼山縣知縣上的折子,幾位愛卿也看了,都說說這事。”皇帝說著端起一側的茶盞,拿起杯蓋不急不躁的撇著上麵的浮沫,低著頭等著幾人回話。
下方,左右丞相心中各自有了計較。
他們身側的戶部尚書曹之維心裏懸著的大石終於是落下了。
這折子上去了那麽久,終於有了動靜。
杯蓋落在杯盞上麵的摩擦聲仿佛皇帝的催命符一般在眾人耳畔徘徊,左丞相最先受不住,行了一禮,“陛下,此事事關重大,若是真實,便是利國利民之良策,臣建議,先派遣官員親自前去探查,若是為真,可取其法交由戶部試驗種植。.”
皇帝聽著緩緩點頭,“愛卿說的不錯。”
右丞相低頭站在一旁,大腦飛快運轉,他心知肚明,自己這右丞相的位置就是皇帝提拔上來專門製衡左丞相的,所以陛下才是他的主子,他的存在就是為了主子分憂,如今朝中,內右先帝爺的幾位皇子賊心不死,外有北涼蠢蠢欲動,若是這事落在了其他人手上,陛下勢必不會放心。
其次,這事若是真的,那可真是大功德一件啊。
想到這裏,右丞相滑跪在地,行禮高呼,“吾皇萬歲,老臣恭賀陛下,天佑大瑜......”
左丞相,“......”
一直看戲默默等待的戶部尚書曹之維一怔,還得是朱大人啊。
朱大人能夠穩坐右丞相之位多年,靠的絕對是他這跪舔陛下的能力 。
想著,他又滿是疼惜的看了眼無語凝噎的左丞相。
皇帝聽完,放下手中的茶盞,內心非常舒爽,麵上卻還是裝作一副冷淡的樣子,說道:“朱愛卿這是做什麽,快快起身。”
右丞相緩緩起來,邊道:“謝陛下。”
左丞相,呸!舔狗!簡直不忍直視!
“陛下,老臣自薦,此事老臣親自去督辦,必定不負陛下聖恩!”右丞相搶先請旨。
左丞相剛張開的嘴合上了,但是,他回頭默默地看了一眼戶部尚書。
曹之維接到眼神,趕忙上前,行禮道:“陛下,農業之事隸屬戶部,此事應由戶部主管。”曹之維話沒有說的太死,畢竟右丞相也是上司啊,雖然他是左丞相的鐵杆,可是得罪了這位也不行啊。
大瑜朝共有兩位一品丞相。
左丞相胡邕出自清流門第,翰林院出身,下麵一連串的文人官員追隨。
右丞相則是皇帝親自提拔的,乃是出自勳貴門庭,其父是伯爵,其母按著輩分是皇帝陛下的表姑母,所以同皇家也是有血緣關係的。
自從二十年前,大瑜同北涼簽下了和平條款,兩朝便開始了修生養息,以往朝中的文武官員製衡就變成了文官勢大,麵對此格局,皇帝心中擔憂不已,故提拔這位勳爵門庭出身的朱大人,以此製衡左丞相一黨。
多年來,雖然小摩擦不斷,但朝中局勢皇帝很是滿意。
這位朱大人啊,是愛舔,但是實力自然也是有的。
他就算沒有,大瑜的那些勳爵門戶也會讓他有。
因為他,那些國公侯爵們,也下意識的成為了最忠誠的保皇黨。
在皇帝同他的那些兄弟中,皇帝自然是最受擁護的。
右丞相一聽曹之維這麽說,立刻就不樂意了,“曹大人此言差矣,本官乃是陛下親封的右丞相,丞相有協助陛下處理朝政的權利,六部職權皆在丞相之下,如此本官為陛下分憂,有何不可?”說完,右丞相還吹了吹胡子,瞪了一眼曹之維。
曹之維,“......”
以往曆朝,幾乎都是一位丞相,他們這位陛下,真是人才,直接設了兩位,他們下麵的這些官員,伺候一位還不行,還得伺候兩位。
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曹之維,“這,這...”
左丞相,“.......”他接收到了曹之維的目光,又同皇帝道:“陛下,朱大人從未處理過此事,老臣覺得還是派遣戶部熟悉農事的官員前去為好。”
右丞相,“胡大人,本相親自督查,又不是不帶擅長農事的官員。”
左丞相,“朱大人出身勳爵門戶,怕是連稻子麥子都分不清,如此怎能負責此事!”
右丞相哼哼兩聲,“合著胡大人就認識了,據我所知,胡大人雖是出身清流門第,可你家祖上乃是世家,那家底說不定比我們伯府還厚了。”
左丞相,“......”此人簡直就是厚顏無恥。
右丞相撫了撫胡子,爽快。
皇帝看戲也夠了,目前形勢已經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況,“好了,好了,這裏是勤政殿,吵吵的像什麽樣子。”
“不過朱愛卿說的是,他隻是去督查,實際情況還得是戶部負責農事的官員去做。”
右丞相點頭,“陛下英明。”
左丞相剛要反駁,嘴裏的話瞬間又止住了,等等不對,剛剛不是商量誰去嗎?
這廝,又被繞進去了。
左丞相這才反應過來,他心中知道皇帝有心偏向於右丞相,但身為臣子又豈敢腹誹皇帝,對他不敬,所以這口怨氣還得怪在右丞相身上。
曹之維,“......”
.......................
翌日,太極殿上。
皇帝親口宣布了此事,滿朝震驚,後右丞相請旨,親自下去督查,左丞相一黨無人反駁。
沒幾日,右丞相帶著一隊人馬趕去了蒼山縣。
許家村外的田埂上,許則川跟著範太傅一前一後的走著,遠遠瞧著,像是舅甥倆飯後正在散步。
“亭樟那孩子雖然也是童生,可若是論書本知識可沒你牢固。”
許則川道:“外甥我是父親,畢竟比他多讀書了很多年。”
範太傅有些唏噓。
他一開始真是看走眼了。
許則川這水平,是個童生真是冤了。
以他的水平,舉人也是能考上的。
一開始他也疑惑,許則川怎麽會蹉跎到今日,可是當知道許則川那黴運纏身的經曆後,範太傅沉默了。
他是讀聖賢書的,向來不信這些鬼神之說,可是如今他是信了。
這便宜外甥啊,真是倒黴啊。
科舉一事,一命二運三本事,在他身上真是活生生的形象說明了運這個字。
真是太倒黴了。
勤政殿內,皇帝召見了左右丞相,戶部尚書三人。
“蒼山縣知縣上的折子,幾位愛卿也看了,都說說這事。”皇帝說著端起一側的茶盞,拿起杯蓋不急不躁的撇著上麵的浮沫,低著頭等著幾人回話。
下方,左右丞相心中各自有了計較。
他們身側的戶部尚書曹之維心裏懸著的大石終於是落下了。
這折子上去了那麽久,終於有了動靜。
杯蓋落在杯盞上麵的摩擦聲仿佛皇帝的催命符一般在眾人耳畔徘徊,左丞相最先受不住,行了一禮,“陛下,此事事關重大,若是真實,便是利國利民之良策,臣建議,先派遣官員親自前去探查,若是為真,可取其法交由戶部試驗種植。.”
皇帝聽著緩緩點頭,“愛卿說的不錯。”
右丞相低頭站在一旁,大腦飛快運轉,他心知肚明,自己這右丞相的位置就是皇帝提拔上來專門製衡左丞相的,所以陛下才是他的主子,他的存在就是為了主子分憂,如今朝中,內右先帝爺的幾位皇子賊心不死,外有北涼蠢蠢欲動,若是這事落在了其他人手上,陛下勢必不會放心。
其次,這事若是真的,那可真是大功德一件啊。
想到這裏,右丞相滑跪在地,行禮高呼,“吾皇萬歲,老臣恭賀陛下,天佑大瑜......”
左丞相,“......”
一直看戲默默等待的戶部尚書曹之維一怔,還得是朱大人啊。
朱大人能夠穩坐右丞相之位多年,靠的絕對是他這跪舔陛下的能力 。
想著,他又滿是疼惜的看了眼無語凝噎的左丞相。
皇帝聽完,放下手中的茶盞,內心非常舒爽,麵上卻還是裝作一副冷淡的樣子,說道:“朱愛卿這是做什麽,快快起身。”
右丞相緩緩起來,邊道:“謝陛下。”
左丞相,呸!舔狗!簡直不忍直視!
“陛下,老臣自薦,此事老臣親自去督辦,必定不負陛下聖恩!”右丞相搶先請旨。
左丞相剛張開的嘴合上了,但是,他回頭默默地看了一眼戶部尚書。
曹之維接到眼神,趕忙上前,行禮道:“陛下,農業之事隸屬戶部,此事應由戶部主管。”曹之維話沒有說的太死,畢竟右丞相也是上司啊,雖然他是左丞相的鐵杆,可是得罪了這位也不行啊。
大瑜朝共有兩位一品丞相。
左丞相胡邕出自清流門第,翰林院出身,下麵一連串的文人官員追隨。
右丞相則是皇帝親自提拔的,乃是出自勳貴門庭,其父是伯爵,其母按著輩分是皇帝陛下的表姑母,所以同皇家也是有血緣關係的。
自從二十年前,大瑜同北涼簽下了和平條款,兩朝便開始了修生養息,以往朝中的文武官員製衡就變成了文官勢大,麵對此格局,皇帝心中擔憂不已,故提拔這位勳爵門庭出身的朱大人,以此製衡左丞相一黨。
多年來,雖然小摩擦不斷,但朝中局勢皇帝很是滿意。
這位朱大人啊,是愛舔,但是實力自然也是有的。
他就算沒有,大瑜的那些勳爵門戶也會讓他有。
因為他,那些國公侯爵們,也下意識的成為了最忠誠的保皇黨。
在皇帝同他的那些兄弟中,皇帝自然是最受擁護的。
右丞相一聽曹之維這麽說,立刻就不樂意了,“曹大人此言差矣,本官乃是陛下親封的右丞相,丞相有協助陛下處理朝政的權利,六部職權皆在丞相之下,如此本官為陛下分憂,有何不可?”說完,右丞相還吹了吹胡子,瞪了一眼曹之維。
曹之維,“......”
以往曆朝,幾乎都是一位丞相,他們這位陛下,真是人才,直接設了兩位,他們下麵的這些官員,伺候一位還不行,還得伺候兩位。
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曹之維,“這,這...”
左丞相,“.......”他接收到了曹之維的目光,又同皇帝道:“陛下,朱大人從未處理過此事,老臣覺得還是派遣戶部熟悉農事的官員前去為好。”
右丞相,“胡大人,本相親自督查,又不是不帶擅長農事的官員。”
左丞相,“朱大人出身勳爵門戶,怕是連稻子麥子都分不清,如此怎能負責此事!”
右丞相哼哼兩聲,“合著胡大人就認識了,據我所知,胡大人雖是出身清流門第,可你家祖上乃是世家,那家底說不定比我們伯府還厚了。”
左丞相,“......”此人簡直就是厚顏無恥。
右丞相撫了撫胡子,爽快。
皇帝看戲也夠了,目前形勢已經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況,“好了,好了,這裏是勤政殿,吵吵的像什麽樣子。”
“不過朱愛卿說的是,他隻是去督查,實際情況還得是戶部負責農事的官員去做。”
右丞相點頭,“陛下英明。”
左丞相剛要反駁,嘴裏的話瞬間又止住了,等等不對,剛剛不是商量誰去嗎?
這廝,又被繞進去了。
左丞相這才反應過來,他心中知道皇帝有心偏向於右丞相,但身為臣子又豈敢腹誹皇帝,對他不敬,所以這口怨氣還得怪在右丞相身上。
曹之維,“......”
.......................
翌日,太極殿上。
皇帝親口宣布了此事,滿朝震驚,後右丞相請旨,親自下去督查,左丞相一黨無人反駁。
沒幾日,右丞相帶著一隊人馬趕去了蒼山縣。
許家村外的田埂上,許則川跟著範太傅一前一後的走著,遠遠瞧著,像是舅甥倆飯後正在散步。
“亭樟那孩子雖然也是童生,可若是論書本知識可沒你牢固。”
許則川道:“外甥我是父親,畢竟比他多讀書了很多年。”
範太傅有些唏噓。
他一開始真是看走眼了。
許則川這水平,是個童生真是冤了。
以他的水平,舉人也是能考上的。
一開始他也疑惑,許則川怎麽會蹉跎到今日,可是當知道許則川那黴運纏身的經曆後,範太傅沉默了。
他是讀聖賢書的,向來不信這些鬼神之說,可是如今他是信了。
這便宜外甥啊,真是倒黴啊。
科舉一事,一命二運三本事,在他身上真是活生生的形象說明了運這個字。
真是太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