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王氏若瑤
種田科舉兩不誤,二人攜手奔小康 作者:雎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山寺位於河州府城外十裏處的半山腰上,有台階數幾千,雖難行,但香火鼎盛。
馬車到了山下,便無法上去了。
“娘,我都打聽過了,青山寺的菩薩確實極為靈驗,咱們今兒個正好替爹他們拜拜,保佑咱們家三位都能考上舉人。”陳嬌娘笑眯眯的說著。
秦書笑著點頭,目光卻是一直觀察著四周。
陳嬌娘微微不解,昨兒個晚上忽然被告知來上香就有些懵,且今兒個還帶了老四出來。
“娘,今兒個到底是怎麽回事啊?”陳嬌娘掃了一眼許四郎問。
秦書壓低了聲,“今兒個是給四郎相看的。”
陳嬌娘心中詫矣,這麽突然?
不過老四年紀是不小了。
是該娶媳婦了。
“娘,是誰家的姑娘啊?”陳嬌娘扶著秦書慢慢往山上走去。
“知府夫人的侄女。”
陳嬌娘倒吸了口氣,官家千金啊。
四郎有福氣。
陳嬌娘此時心裏是既高興又有些難受。
畢竟她們妯娌三人都是普通人呢,如今老四娶了一個官家千金,身份比她們不知高了多少。
“太太,知府夫人家在前頭休息了。”清霧跑了過來,小聲稟報。
秦書笑道:“那感情好,正好一道去上香。”說著,她看了眼許四郎,不錯,打扮的人模狗樣的。
別說,許家的孩子皮囊還是沒話說的。
前頭,王氏也帶著人在等候了。
“哎吆,今兒個真是巧了,夫人也來上香啊。”王氏已經帶著人過來,見到秦書麵上掩不住的喜意。
秦書掃了一眼站在王氏身側的少女,“聽說青山寺菩薩靈驗,今兒個便想來拜拜,沒曾想遇到了知府夫人您。”說著,二人走近了些,親熱的攬住了胳膊。
“這是我家三兒媳婦。”秦書指著陳嬌娘給王氏介紹,陳嬌娘福了福身,喚了聲,“知府夫人好。”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道:“快快起來,不用這麽客氣。”說完,她的目光落在了許四郎身上,真是越看越滿意。
許四郎本就生的好,今兒個還穿著一身天青色的直綴,衣角處繡著翠竹,頭發用白玉簪子束著。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知府夫人此時腦海中隻有這幾個字。
許四郎趕忙行禮,“許亭楓見過夫人。”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道:“伯夫人啊,你家四郎真是年少有為啊。”長得也很俊。
秦書哈哈笑著,“哪有,哪有。”
知府夫人拉著她的手頗有深意的介紹著自己邊上的少女。
“這是我的侄女,阿瑤。”
秦書順著知府夫人的介紹看去,隻見少女生的白淨雅致,眉目如畫,梳著雙髻,發飾精致,上身穿著藕色袍子,下身著淺粉色百花裙,一舉一動溫婉有禮。
“王氏若瑤,見過伯夫人。”說完又給陳氏行禮,“見過三夫人。”
“四公子。”
秦書心中暗暗滿意,一舉一動,竟是大家閨秀的風采。
許四郎也趕緊回禮。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瞬間又移開了目光,跟在秦書和知府夫人後麵。
“夫人,咱們一道上去。”知府夫人笑著邀請。
秦書笑道:“那感情好。”
“那你可得跟我好好說說這青山寺。”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點頭,“那是必須的。”說著,二人結伴往上麵走去,陳嬌娘跟在邊上,許四郎跟王若瑤倒是慢了一步,規規矩矩的跟在後頭。
因著前後都有自家的小廝丫鬟開路,倒是少了很多避諱。
如今見過了麵,秦書也不管其他的了,隻讓他們自己接觸。
入了青山寺,各自拜了拜菩薩,捐了香油錢,又依著王氏的意思用了齋飯,後山賞了會花這才回了府裏。
一到家,秦書就帶著許四郎去見了許則川。
一進屋,茶水都來不及喝,就開始了問話。
“那王家姑娘你覺得怎麽樣?”秦書問許四郎。
剛剛一路上可把她憋壞了。
許則川給秦書倒了杯水遞給了她,“喝點水。”
秦書接過一飲而盡。
許四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王姑娘瞧著確實嫻靜溫柔,兒子覺得是個好相處的,婚姻大事,還是爹娘你們做主便好。”
秦書一聽,看向了許則川,那就是有戲了。
“成,我跟你爹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許四郎點了點頭,行禮後退出了房間。
“那王家姑娘怎麽樣?”許則川好奇問。
秦書將自己一日的觀察說給了他聽。
“不愧是世家閨女,一舉一動皆是嫻靜有禮,樣貌也不錯。”
“跟老四在顏值氣質這一塊,還是很搭配的。”
許則川點頭,“那便好。”
“既然老四也沒什麽意見了,那就接觸接觸吧。”
“等回京之後,我請先生幫忙打聽打聽。”
秦書,“也好,先生估計跟王家也認識,我也讓師娘幫著看看,若是合適,就定親吧。”
許則川頷首。
另外一邊的知府後院。
姑侄兩個坐在一起,說著話。
“阿瑤,你覺得那許四郎怎麽樣?”
王若瑤麵色微紅,輕聲細語的開了口,“許公子長的好,見我時眼神清正,一路上也頗為守禮。”
至於其他的,讀書好,家規好,出身也不錯,就不用說了。
知府夫人一聽這話,頓時樂了。
“我就說他家不錯,上次院試的時候我就想著把他介紹給你了,可是伯夫人不在。”
\"你可不知道,京城多少人家都盯著他了。\"
“年紀輕輕的就中了院試榜首,鄉試一個舉人是跑不了的,家裏人口也簡單,伯夫人也是個好相處的,你若是嫁過去,日子過的也一定順心。”
王若瑤看著這個一心為自己打算的姑姑,心裏感動不已。
早前,姑姑書信寫回去的時候,家中對這門婚事並不看好,即便封了伯爵也是農戶出身,誰料短短幾個月,家中變化如此之大,他家那個白身的老二竟然也做官了。
許家父子三人也繼續鄉試,瞧著確實頗有前途。
馬車到了山下,便無法上去了。
“娘,我都打聽過了,青山寺的菩薩確實極為靈驗,咱們今兒個正好替爹他們拜拜,保佑咱們家三位都能考上舉人。”陳嬌娘笑眯眯的說著。
秦書笑著點頭,目光卻是一直觀察著四周。
陳嬌娘微微不解,昨兒個晚上忽然被告知來上香就有些懵,且今兒個還帶了老四出來。
“娘,今兒個到底是怎麽回事啊?”陳嬌娘掃了一眼許四郎問。
秦書壓低了聲,“今兒個是給四郎相看的。”
陳嬌娘心中詫矣,這麽突然?
不過老四年紀是不小了。
是該娶媳婦了。
“娘,是誰家的姑娘啊?”陳嬌娘扶著秦書慢慢往山上走去。
“知府夫人的侄女。”
陳嬌娘倒吸了口氣,官家千金啊。
四郎有福氣。
陳嬌娘此時心裏是既高興又有些難受。
畢竟她們妯娌三人都是普通人呢,如今老四娶了一個官家千金,身份比她們不知高了多少。
“太太,知府夫人家在前頭休息了。”清霧跑了過來,小聲稟報。
秦書笑道:“那感情好,正好一道去上香。”說著,她看了眼許四郎,不錯,打扮的人模狗樣的。
別說,許家的孩子皮囊還是沒話說的。
前頭,王氏也帶著人在等候了。
“哎吆,今兒個真是巧了,夫人也來上香啊。”王氏已經帶著人過來,見到秦書麵上掩不住的喜意。
秦書掃了一眼站在王氏身側的少女,“聽說青山寺菩薩靈驗,今兒個便想來拜拜,沒曾想遇到了知府夫人您。”說著,二人走近了些,親熱的攬住了胳膊。
“這是我家三兒媳婦。”秦書指著陳嬌娘給王氏介紹,陳嬌娘福了福身,喚了聲,“知府夫人好。”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道:“快快起來,不用這麽客氣。”說完,她的目光落在了許四郎身上,真是越看越滿意。
許四郎本就生的好,今兒個還穿著一身天青色的直綴,衣角處繡著翠竹,頭發用白玉簪子束著。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知府夫人此時腦海中隻有這幾個字。
許四郎趕忙行禮,“許亭楓見過夫人。”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道:“伯夫人啊,你家四郎真是年少有為啊。”長得也很俊。
秦書哈哈笑著,“哪有,哪有。”
知府夫人拉著她的手頗有深意的介紹著自己邊上的少女。
“這是我的侄女,阿瑤。”
秦書順著知府夫人的介紹看去,隻見少女生的白淨雅致,眉目如畫,梳著雙髻,發飾精致,上身穿著藕色袍子,下身著淺粉色百花裙,一舉一動溫婉有禮。
“王氏若瑤,見過伯夫人。”說完又給陳氏行禮,“見過三夫人。”
“四公子。”
秦書心中暗暗滿意,一舉一動,竟是大家閨秀的風采。
許四郎也趕緊回禮。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瞬間又移開了目光,跟在秦書和知府夫人後麵。
“夫人,咱們一道上去。”知府夫人笑著邀請。
秦書笑道:“那感情好。”
“那你可得跟我好好說說這青山寺。”
知府夫人笑眯眯的點頭,“那是必須的。”說著,二人結伴往上麵走去,陳嬌娘跟在邊上,許四郎跟王若瑤倒是慢了一步,規規矩矩的跟在後頭。
因著前後都有自家的小廝丫鬟開路,倒是少了很多避諱。
如今見過了麵,秦書也不管其他的了,隻讓他們自己接觸。
入了青山寺,各自拜了拜菩薩,捐了香油錢,又依著王氏的意思用了齋飯,後山賞了會花這才回了府裏。
一到家,秦書就帶著許四郎去見了許則川。
一進屋,茶水都來不及喝,就開始了問話。
“那王家姑娘你覺得怎麽樣?”秦書問許四郎。
剛剛一路上可把她憋壞了。
許則川給秦書倒了杯水遞給了她,“喝點水。”
秦書接過一飲而盡。
許四郎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王姑娘瞧著確實嫻靜溫柔,兒子覺得是個好相處的,婚姻大事,還是爹娘你們做主便好。”
秦書一聽,看向了許則川,那就是有戲了。
“成,我跟你爹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許四郎點了點頭,行禮後退出了房間。
“那王家姑娘怎麽樣?”許則川好奇問。
秦書將自己一日的觀察說給了他聽。
“不愧是世家閨女,一舉一動皆是嫻靜有禮,樣貌也不錯。”
“跟老四在顏值氣質這一塊,還是很搭配的。”
許則川點頭,“那便好。”
“既然老四也沒什麽意見了,那就接觸接觸吧。”
“等回京之後,我請先生幫忙打聽打聽。”
秦書,“也好,先生估計跟王家也認識,我也讓師娘幫著看看,若是合適,就定親吧。”
許則川頷首。
另外一邊的知府後院。
姑侄兩個坐在一起,說著話。
“阿瑤,你覺得那許四郎怎麽樣?”
王若瑤麵色微紅,輕聲細語的開了口,“許公子長的好,見我時眼神清正,一路上也頗為守禮。”
至於其他的,讀書好,家規好,出身也不錯,就不用說了。
知府夫人一聽這話,頓時樂了。
“我就說他家不錯,上次院試的時候我就想著把他介紹給你了,可是伯夫人不在。”
\"你可不知道,京城多少人家都盯著他了。\"
“年紀輕輕的就中了院試榜首,鄉試一個舉人是跑不了的,家裏人口也簡單,伯夫人也是個好相處的,你若是嫁過去,日子過的也一定順心。”
王若瑤看著這個一心為自己打算的姑姑,心裏感動不已。
早前,姑姑書信寫回去的時候,家中對這門婚事並不看好,即便封了伯爵也是農戶出身,誰料短短幾個月,家中變化如此之大,他家那個白身的老二竟然也做官了。
許家父子三人也繼續鄉試,瞧著確實頗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