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65 回:風雲變幻與乾坤之變》


    (一)《七律·周易哲思觀〈三國〉第六十五回》


    風雲際會戰葭萌,亂世紛爭計迭呈。


    周易乾坤藏變幻,英雄智勇顯威名。


    馬超勇悍張飛猛,諸葛謀深局勢明。


    史冊留痕書壯烈,興衰演繹道人生。


    (二)詮釋:


    首聯“風雲際會戰葭萌,亂世紛爭計迭呈”,描繪了在葭萌關發生的激烈戰鬥以及三國亂世中各種計謀層出不窮的情景。


    頷聯“周易乾坤藏變幻,英雄智勇顯威名”,指出《周易》哲學中的乾坤變化之道在這一回中有所體現,同時英雄們憑借智勇展現出赫赫威名。


    頸聯“馬超勇悍張飛猛,諸葛謀深局勢明”,具體描述了馬超的勇猛、張飛的威猛以及諸葛亮智謀深遠,對局勢洞察分明。


    尾聯“史冊留痕書壯烈,興衰演繹道人生”,強調了這段曆史在史冊上留下了壯烈的篇章,其中的興衰變化也蘊含著人生的道理。


    整首詩以周易哲學為視角,深入剖析了《三國演義》第 65 回所展現的風雲變幻和乾坤之變,同時也表達了對這段曆史的感慨與思考。


    (三)《三國演義》第 65回的回目,梗概,主題,情節,主要人物,經典詩句和典故:


    回目:《三國演義》第 65 回回目為“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梗概:


    劉備的軍隊在雒城,法正差人回報說鄭度勸劉璋盡燒野穀、倉廩,率巴西之民避於涪水西,深溝高壘而不戰。但劉璋不肯遷動百姓,未從鄭度之言,劉備這才放心。隨後,劉備派黃忠、魏延進軍,與費觀派出的李嚴交戰。李嚴與黃忠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後中了諸葛亮的詐敗之計,被魏延伏兵所圍,最終下馬卸甲投降。李嚴又說服費觀開城投降,劉備遂入綿竹。


    此時,葭萌關被東川張魯遣馬超與楊柏、馬岱領兵攻打甚急。劉備大驚,諸葛亮認為隻有張飛、趙雲可敵馬超。張飛聽聞馬超攻關,主動請戰。魏延先到關下與楊柏交戰,楊柏敗走,魏延乘勢追趕,中了馬岱一箭。隨後張飛趕到,喝退馬岱。次日,張飛與馬超正式交戰,兩人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午後,劉備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讓張飛率五百騎衝下關去,二人又鬥百餘合。天黑後,二人點起火把夜戰,馬超詐敗用銅錘偷襲張飛,張飛則拈弓搭箭回射馬超,二將各自回陣。


    諸葛亮用計,差人用金銀結好張魯的謀士楊鬆,讓楊鬆在張魯麵前進讒言,使張魯對馬超產生懷疑,並令其撤回馬超兵。馬超進退不得,諸葛亮趁機派人勸降,馬超歸降劉備。最後,劉璋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


    主題:


    展現人物的英勇與智慧:此回中,張飛與馬超的大戰,凸顯了兩人的英勇無畏,而諸葛亮的用計收降馬超以及此前的詐敗計收服李嚴,則展現了他的足智多謀。通過這些情節,強調了在戰爭中英勇和智慧的重要性。


    權力的更迭與勢力的擴張:劉備通過一係列的戰鬥和謀略,成功占據益州,實現了勢力的擴張,這是他在三國亂世中逐步崛起的重要一步,標誌著他的勢力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情節:


    諸葛亮計收李嚴:諸葛亮看出李嚴武藝高超不可力取,讓黃忠、魏延用詐敗之計將李嚴引入山峪,再以伏兵相逼,李嚴無奈投降。之後李嚴又說服費觀一同投降劉備,劉備得以進入綿竹。


    張飛戰馬超:馬超攻打葭萌關,張飛請戰。兩人初次交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午後再戰百餘合,精神倍加。夜晚又點起火把夜戰,馬超詐敗用銅錘偷襲,張飛回射,各自回陣。這一係列的戰鬥場景描寫精彩,將兩人的勇猛展現得淋漓盡致。


    諸葛亮離間張魯與馬超:諸葛亮得知張魯手下謀士楊鬆極貪賄賂,便差人用金銀結好楊鬆,讓他在張魯麵前說馬超的壞話,導致張魯對馬超產生懷疑並下令撤兵,使得馬超進退兩難,為劉備勸降馬超創造了機會。


    主要人物:


    劉備:作為此回故事的主角之一,他展現出了領導者的風範。在取得一係列勝利後,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最終自領益州牧,實現了事業上的重要突破。他對人才的重視,如厚待李嚴、接納馬超等,也體現了他的用人之道。


    諸葛亮:依然是劉備陣營的核心謀士,智慧超群。用計收服李嚴,又巧妙地利用張魯與馬超之間的矛盾,成功勸降馬超,為劉備奪取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再次證明了他在謀略方麵的卓越才能。


    張飛:性格魯莽但勇猛無比,聽聞馬超攻關便急於出戰,與馬超大戰數場不分勝負,展現出了他的超強武力和戰鬥精神。


    馬超:英勇善戰,為張魯攻打葭萌關,給劉備陣營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但在張魯對他產生懷疑後,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被劉備勸降,成為劉備陣營的一員猛將。


    經典詩句和典故:


    經典詩句:本回中描述馬超的詩句“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形象地描繪了馬超的英武形象和非凡氣質。


    典故:此回情節中沒有特別典型的獨立典故,但涉及到一些曆史背景和相關事件的呼應。例如,馬超與曹操的渭橋之戰,馬超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這一事件在本回中被提及,以突出馬超的勇猛。同時,諸葛亮用計離間張魯與馬超,利用了楊鬆的貪婪,這種利用敵方內部矛盾的策略在曆史上的戰爭中也經常被使用,可視為一種戰爭策略方麵的借鑒和呼應。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65 回:風雲變幻與乾坤之變》


    《三國演義》第 65 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在周易哲學的映照下,更顯其深邃與玄妙。


    本回開篇,劉備的軍隊在雒城,麵對法正傳來的消息,劉璋不肯聽從鄭度之言,這一決策反映了劉璋性格中的優柔寡斷和缺乏果斷。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剛健、進取,而坤卦則代表柔順、包容。劉璋的表現,恰如坤卦中過於柔順的一麵,未能順應時勢,做出果斷的決策,從而導致局勢的進一步惡化。


    隨後,劉備派黃忠、魏延進軍,與費觀派出的李嚴交戰。李嚴與黃忠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展現出了李嚴的武藝高強。在這場戰鬥中,雙方的進退攻守,猶如陰陽的相互轉化。周易強調陰陽的動態平衡,戰鬥中的攻守轉換,正是這種平衡的體現。李嚴的武藝與智謀,使其在戰鬥中占據一定優勢,但最終還是被諸葛亮的計策所破。這也說明了在戰爭中,智謀的重要性,正如周易中所說的“變則通,通則久”。


    李嚴的戰敗與投降,是局勢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的選擇,既受到外部形勢的影響,也與他自身的性格和價值觀有關。在周易中,每一卦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象征,而李嚴的選擇,或許可以從卦象的變化中找到一些啟示。他從與劉備為敵,到最終選擇投降,這種轉變,體現了事物發展的無常和變化。


    而張飛與馬超的大戰,則是本回中的重頭戲。張飛的勇猛無畏,與馬超的英勇善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人的戰鬥,激烈而持久,猶如天雷地火的碰撞。在周易中,雷與火都代表著強大的力量和激情。張飛與馬超的戰鬥,正是這種力量與激情的迸發,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活力和不屈的精神。


    兩人大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午後又戰百餘合,精神倍加。夜晚又點起火把夜戰,馬超詐敗用銅錘偷襲張飛,張飛則拈弓搭箭回射馬超,二將各自回陣。這場戰鬥的過程,充滿了變化和懸念。在周易中,變化是永恒的主題,而戰鬥中的每一個轉折,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張飛與馬超的戰鬥,不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智慧與勇氣的交鋒。他們在戰鬥中不斷調整策略,應對對方的變化,這種應變能力,正是周易哲學所強調的。


    諸葛亮用計,差人用金銀結好張魯的謀士楊鬆,讓楊鬆在張魯麵前進讒言,使張魯對馬超產生懷疑,並令其撤回馬超兵。這一計策的運用,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智謀和洞察力。在周易中,坤卦代表柔順、順應,而諸葛亮正是順應了張魯與楊鬆之間的矛盾,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矛盾,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種順勢而為的策略,使他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占據主動,為劉備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馬超進退不得,諸葛亮趁機派人勸降,馬超歸降劉備。馬超的歸降,是本回的又一個重要事件。在周易中,坎卦代表險難、阻礙,而馬超在此時正處於困境之中。他的歸降,既是對自身命運的選擇,也是對劉備實力的認可。這一事件的發生,使劉備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最後,劉璋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這一結果,標誌著劉備在三國亂世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在周易中,乾卦代表天,而劉備自領益州牧,意味著他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權力和地位,向著自己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這一過程中,劉備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不斷努力奮鬥,最終取得了成功。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第 65 回通過一係列精彩的情節和人物的塑造,展現了三國時期的風雲變幻和曆史的滄桑。在周易哲學的視角下,這一回更顯其深刻的內涵和哲理。它告訴我們,在麵對複雜的局勢和困難時,我們要學會順應時勢,運用智謀,勇敢地迎接挑戰。同時,也要明白事物的發展是無常的,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不斷適應變化,才能在曆史的長河中立足和發展。這一回不僅是文學的經典,更是人生的智慧之書,值得我們反複品味和思考。


    三、從周易哲學幾個方麵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第 65 回“馬超大戰葭萌關 劉備自領益州牧”:


    1. 陰陽對立與統一:人物特點的陰陽對立:在這一情節中,馬超和張飛是主要的對陣將領。張飛勇猛剛直,代表著陽剛之氣,他性如烈火,作戰時勇往直前,毫不畏懼。而馬超同樣英勇善戰,但他在經曆了諸多變故後,內心或許有著更為複雜的情感和思考,這種內斂和經曆的滄桑可視為一種陰柔的特質。兩人在葭萌關前的大戰,是陽剛與陰柔兩種特質的碰撞與較量,但他們的戰鬥又共同構成了這一精彩的曆史場景,體現了陰陽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係。


    局勢的陰陽變化:從局勢上看,馬超攻打葭萌關,給劉備一方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是一種“陰”的壓力和威脅;而劉備陣營積極應對,調兵遣將,展現出積極進取的態勢,這是“陽”的應對和反抗。隨著戰鬥的進行和局勢的發展,雙方的力量此消彼長,最終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就像陰陽相互轉化、相互製約一樣。


    2. 物極必反: 馬超的境遇:馬超原本是一方諸侯,英勇無敵,但在與曹操的爭鬥中失利,輾轉投靠張魯。在張魯處,他雖被委以攻打葭萌關的重任,但也遭到了張魯手下的猜忌和陷害,陷入了困境。這是馬超人生的低穀,也是他命運的一個轉折點。然而,正是這種困境,使得馬超有機會接觸到劉備陣營,為他後來歸降劉備、重新崛起創造了條件。這體現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即事物發展到極端後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劉備的發展:劉備在前期一直顛沛流離,曆經無數挫折和失敗,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斷地招攬人才、積累實力。在攻打益州的過程中,他也麵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最終成功占領益州並自領益州牧,實現了自己事業的一個重要突破。這也是物極必反的體現,劉備長期的積累和堅持,在達到一定程度後迎來了成功的轉機。


    3. 變易: 局勢的不斷變化:這一情節中,局勢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馬超攻打葭萌關,打破了劉備陣營原本的戰略布局,使得劉備不得不應對這一突發情況。而在戰鬥過程中,雙方的戰術、策略也在不斷調整和變化。例如,張飛與馬超從白天激戰到夜晚,戰鬥方式和節奏都在不斷變化。這種局勢的變易是《周易》中變易思想的體現,強調了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永恒的。


    人物命運的變化:馬超和劉備的命運都在這一情節中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馬超從張魯的部下逐漸轉變為劉備的得力將領,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轉折;劉備則從一個四處奔波的流浪諸侯,成為了擁有益州之地的一方霸主,他的地位和影響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些人物命運的變化,反映了《周易》中“唯變所適”的思想,即人們需要根據局勢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決策,以適應變化的環境。


    4. 簡易: 戰略決策的簡易性:劉備在麵對馬超的進攻和益州的局勢時,采取了相對簡單明了的戰略決策。他派遣張飛出戰馬超,以武力對抗馬超的進攻,同時利用諸葛亮的智謀進行斡旋和勸降。這種戰略決策沒有過於複雜的謀劃,而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即通過武力和智謀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馬超的問題並占領益州。這體現了《周易》中簡易的思想,即在複雜的局勢中,能夠抓住核心問題,采取簡單有效的策略。


    人物形象的簡易刻畫: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對馬超和張飛的刻畫也體現了簡易的思想。馬超的勇猛和張飛的剛直都被鮮明地表現出來,讀者能夠很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這兩位將領的性格特點。這種簡易的人物刻畫,使得讀者能夠快速地進入故事情節,並且對人物產生深刻的印象,也符合《周易》中化繁為簡、抓住重點的理念。


    5. 乾坤定位與君子之德:乾坤定位與領導角色:在《周易》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乾為陽,坤為陰,乾主剛健,坤主柔順。在這一情節中,劉備作為領導者,具有乾的特質,他誌向遠大、胸懷天下,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領導才能,能夠帶領眾人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他的部下,如張飛、諸葛亮等,則在不同的方麵輔助他,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如同坤的柔順和承載。劉備自領益州牧,標誌著他在益州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就像乾在天地之間的主導地位一樣。


    君子之德與行為準則:《周易》強調君子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為準則。劉備在占領益州後,采取了安撫民心的措施,展現出了他的仁政理念和君子之德。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注重與百姓的關係,努力為百姓創造一個穩定、繁榮的生活環境。這種行為符合《周易》中君子的行為標準,也為他在益州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四、用不同詞牌名來解析《三國演義》第 65 回:


    《水龍吟·〈三國演義〉第 65 回》


    葭萌關上風雲起,亂世豪傑奮戟。馬超驍勇,張飛威猛,戰火紛飛際。乾坤變幻,智謀層出,英雄豪氣。看曆史長河,興衰演繹,留青史,千秋記。


    《滿江紅·〈三國演義〉第 65 回》


    戰鼓雷鳴,葭萌處、硝煙彌漫。乾坤轉、英雄輩出,智謀無限。馬超張飛展雄風,亂世紛爭計頻獻。歎興亡、史冊載豪情,心潮卷。


    《念奴嬌·〈三國演義〉第 65 回》


    三國亂世,望葭萌、烽火連天燃烈。周易哲學觀變幻,豪傑英姿映月。勇馬超狂,猛張飛悍,諸葛謀深徹。風雲激蕩,興衰榮辱難說。


    詮釋:


    《水龍吟·〈三國演義〉第 65 回》詮釋:本詞描繪了在葭萌關發生的激烈戰鬥場景,展現了亂世中豪傑們揮動兵器奮勇作戰的英姿。“乾坤變幻”一句體現了周易哲學中事物變化的規律,而“智謀層出”則突出了各方勢力運用智謀的精彩。最後,“看曆史長河,興衰演繹,留青史,千秋記”表達了對這段曆史的感慨,以及它在曆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


    《滿江紅·〈三國演義〉第 65 回》詮釋:此詞開篇通過“戰鼓雷鳴”“硝煙彌漫”等詞語,營造出緊張激烈的戰爭氛圍。“乾坤轉”強調了局勢的變化無常,“智謀無限”則突出了各方的計策運用。“馬超張飛展雄風”描述了兩位英雄的勇猛,“歎興亡、史冊載豪情”則表達了對曆史興衰的感歎和對英雄豪情的銘記。


    《念奴嬌·〈三國演義〉第 65 回》詮釋:這首詞首先展現了三國亂世的背景,“望葭萌、烽火連天燃烈”描繪了戰爭的慘烈。“周易哲學觀變幻”體現了從周易角度對局勢變化的理解。“勇馬超狂,猛張飛悍,諸葛謀深徹”分別描述了三位主要人物的特點。“風雲激蕩,興衰榮辱難說”則再次強調了曆史的變幻莫測和難以言說的興衰榮辱。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深度解析三國演義經典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