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失陷
權傾天下:吾乃督公九千歲 作者:甜大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豐二十八年,農曆六月後旬。
泰山派掌門賀拔嶽勾結白蓮教,糾集弟子親信,舉兵造反,於六月二十六日夜殺害朝廷官兵,在濟南城內趁機作亂。
後白蓮教與其泰山派裏應外合,舉兵萬餘,攻克濟南府後殘殺朝廷官員,大肆捕殺忠於朝廷的忠貞之士。
自此,登州、青州、東昌、及濟南數州府皆落入反賊之手,淪陷州府連成了一片。
山東總兵方大慶生死不知,濟南新任知府、通判等文武官員皆被處死。
山東衛所軍監軍王昊攜一眾親信狼狽出逃,退守淮安府。
白蓮教號稱麾下十萬大軍,以濟南為跳板。
左護法龍朔任督軍兼軍師一職,新任右護法墨清秋為大統領總領全軍軍務。
下轄五大堂主為大將軍。
由濟南兵分五路,各率領號稱兩萬大軍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撲向山東其餘州縣。
時至七月中旬。
金堂與木堂兩名堂主舉兵四萬之眾,合力攻克萊州。
萊州知府被處死,全家悉數被殺,滿城文武官員全部被殺害。
後四萬大軍又分為十餘路,向萊州府尚存抵抗的縣殺掠而去。
土堂、火堂、水堂這三名堂主都是被提拔的新任堂主,三人都想好好表現一番。
三路大軍合攻兗州,督軍兼軍師的左護法龍朔遣細作混入城中,用巨額錢財提前收買了守城參將與麾下兵卒。
後引兵來攻,細作在城中放火作勢,趁機奪取城門。
被收買的的兵將倒戈相向,守城兵卒倉皇失措潰敗逃亡,兗州被輕而易舉拿下。
兗州城破,兗州知府被處死,全家悉數被殺,滿城文武官員除提前投靠白蓮教的兵將,其餘全部被殺害。
而城中百姓反抗白蓮教激烈,打死打傷白蓮教步卒百餘,惹得龍朔大怒。
遂督軍龍朔倒行逆施,下令屠城,七日內城中百姓無論老幼、不論男女,悉數被屠淨。
一時間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坤河貫穿大眀朝九個省,更是經過山東數州府,而此時無數密密麻麻屍首漂浮於坤河之上,澄黃的河水被染得血紅。
隨後土堂堂主與龍朔留守兗州,再次分兵數路向其餘零星抵抗的縣殺去。
至於火堂、水堂兩名堂主,則穿過兗州地界馬不停蹄整軍殺奔徐州。
徐州守將不戰而逃,徐州知府見白蓮匪軍勢如破竹,其勢不可擋,便獻城來投,隻望白蓮神教保全城中百姓一條性命。
卻不料白蓮教兩名堂主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奪城後大肆屠掠。
城中包括知府在內的文武官員以及低層胥吏全部被殺害。
青壯男子被強拉壯丁入匪軍,城中老幼婦孺被肆意奸淫擄掠,供白蓮兵卒淫樂,十不存一。
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白蓮教竟幾近橫掃整個山東。
這驚天噩耗如一方巨石砸入一譚小池,朝野震駭,舉國皆驚。
皇帝龍顏大怒,本欲下旨將王昊與方大慶二人罷官免職,捉拿下獄問責。
但王昊他爹王二河,堂堂大權在握的二品大員,官場混跡幾十年的老油子,消息如何靈通?
他乃是兩朝老臣,最是了解當朝皇帝的心性。
這位皇帝生性良善,卻優柔寡斷不喜政事。
一有大事最喜聽人勸諫,自己卻拿不定主意,火氣一上來便對其人恨之入骨,火氣消散後卻又自覺魯莽。
他當即給皇帝的近臣太監曹太清寫信表明心意,後獻上萬兩金銀,望那太監能在聖上耳邊說兩句好話。
其精髓便隻一句:
“山東失陷之責不在官兵,而在消息不靈上下不通,民生凋零而為匪,文官中飽私囊不顧百姓,不報朝堂放之任之,實乃山東布政使陳光之過也。”
同時王二河私下拜見了諸多言官禦史,請他們為王昊說幾句好話,以求聖上從輕發落。
不出數日,皇帝果真下旨。
罷免山東布政使陳光官職,將其下獄問責。
同時讓王昊、方大慶及其手下朋黨戴罪立功,一個月之內平定山東白蓮教匪亂,否則治其罪。
後經內閣商議,兵部草擬方案,皇帝批紅。
即遣遼東五萬大軍火速開拔,趕赴河間府布置防務,以防白蓮匪軍侵犯京師。
同時嚴令山東其周圍州府,其衛所兵將文武官員務必同仇敵愾,做好防務,以防白蓮匪軍趁虛而入,若有遺漏則去官下獄問責。
河間府西北部接壤順天府,而順天府北部環繞京師。
一旦河間府失守,順天府又無堅城天險,京師便危在旦夕。
.......
山東之境悉數掌控於反賊之手,忠於朝廷的武裝反抗零星不斷,最後總是被白蓮教殘酷鎮壓。
此時的濟南風雲變幻,往日輝煌不再。
時隔半個多月。
白蓮教已經收編了全部饑民,算上之前派出去攻打其他州縣的,總兵力已然有十萬之眾。
白蓮教明麵上以泰山派馬首是瞻,但自從二者一同據濟南後便是小摩擦不斷。
城中百姓被饑民大軍屠去一半,原本熱鬧繁華的街道酒肆,妓院賭館變得冷冷清清,路上行人不見幾個。
若不是賀拔嶽及時喝止,恐怕濟南城要悉數被饑民屠淨淪為一座死城。
隻因賀拔嶽與白蓮教聖女的意見相左。
白蓮教聖女主張屠城,她認為隻有殺光城中青壯才能使得大後方徹底穩定下來,同時以此減小軍需,騰出田宅分配兵士,以拉攏軍心。
而賀拔嶽所圖非小,他認為空城死城毫無用處,主張“與民修養”,拉攏民心與權貴豪紳,將山東打造為反抗眀朝的大本營。
但畢竟整個白蓮教都是由賀拔嶽所支持起來的。
且不說五大堂主中有多少是他的人,就連左護法龍朔這個義子都對幹爹畢恭畢敬馬首是瞻。
水堂、火堂、金堂三位堂主,再加上左護法龍朔,這四人都是賀拔嶽派來的耳目。
木堂堂主林駿傑卻無派係,隻是盡心盡力為教內做事。
如今水堂、火堂的蘭氏姐妹被官兵殺死,聖女表麵悲傷,心中卻頗為高興。
這意味著賀拔嶽對白蓮教的掌控力逐漸減弱。
而新任的三位堂主都是自己的人,又提拔墨清秋為右護法。
經此一戰,白蓮教聖女的直係心腹與賀拔嶽派來的耳目有了製衡之力。
即便如此,白蓮教在泰山派這個龐然大物麵前實力依舊不夠看。
最後終究是白蓮教聖女退讓一步。
她放縱饑民屠光半個城池後及時收手,卻是殺了一半放了一半,更是惹得幸存的百姓怨氣衝天。
整個繁華都城半數淪為了廢墟,橫屍遍野,死者安息,生者悲痛,幸存下來的百姓有些親屬被殺,而己身未死,因此都對白蓮教恨之入骨。
這與賀拔嶽自身的想法大為不同。
他對饑民屠城一事大為不悅。
但又不能即刻將那聖女拉下台,否則白蓮教隨時有失控之險。
再加上他的三徒弟,兩個義女都被官兵殺害,二徒弟淪為一個廢人。
這其中倒是有大半責任歸之白蓮教聖女,賀拔嶽將此事默默埋在心底。
qq交流群:!!!
泰山派掌門賀拔嶽勾結白蓮教,糾集弟子親信,舉兵造反,於六月二十六日夜殺害朝廷官兵,在濟南城內趁機作亂。
後白蓮教與其泰山派裏應外合,舉兵萬餘,攻克濟南府後殘殺朝廷官員,大肆捕殺忠於朝廷的忠貞之士。
自此,登州、青州、東昌、及濟南數州府皆落入反賊之手,淪陷州府連成了一片。
山東總兵方大慶生死不知,濟南新任知府、通判等文武官員皆被處死。
山東衛所軍監軍王昊攜一眾親信狼狽出逃,退守淮安府。
白蓮教號稱麾下十萬大軍,以濟南為跳板。
左護法龍朔任督軍兼軍師一職,新任右護法墨清秋為大統領總領全軍軍務。
下轄五大堂主為大將軍。
由濟南兵分五路,各率領號稱兩萬大軍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撲向山東其餘州縣。
時至七月中旬。
金堂與木堂兩名堂主舉兵四萬之眾,合力攻克萊州。
萊州知府被處死,全家悉數被殺,滿城文武官員全部被殺害。
後四萬大軍又分為十餘路,向萊州府尚存抵抗的縣殺掠而去。
土堂、火堂、水堂這三名堂主都是被提拔的新任堂主,三人都想好好表現一番。
三路大軍合攻兗州,督軍兼軍師的左護法龍朔遣細作混入城中,用巨額錢財提前收買了守城參將與麾下兵卒。
後引兵來攻,細作在城中放火作勢,趁機奪取城門。
被收買的的兵將倒戈相向,守城兵卒倉皇失措潰敗逃亡,兗州被輕而易舉拿下。
兗州城破,兗州知府被處死,全家悉數被殺,滿城文武官員除提前投靠白蓮教的兵將,其餘全部被殺害。
而城中百姓反抗白蓮教激烈,打死打傷白蓮教步卒百餘,惹得龍朔大怒。
遂督軍龍朔倒行逆施,下令屠城,七日內城中百姓無論老幼、不論男女,悉數被屠淨。
一時間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坤河貫穿大眀朝九個省,更是經過山東數州府,而此時無數密密麻麻屍首漂浮於坤河之上,澄黃的河水被染得血紅。
隨後土堂堂主與龍朔留守兗州,再次分兵數路向其餘零星抵抗的縣殺去。
至於火堂、水堂兩名堂主,則穿過兗州地界馬不停蹄整軍殺奔徐州。
徐州守將不戰而逃,徐州知府見白蓮匪軍勢如破竹,其勢不可擋,便獻城來投,隻望白蓮神教保全城中百姓一條性命。
卻不料白蓮教兩名堂主言而無信出爾反爾,奪城後大肆屠掠。
城中包括知府在內的文武官員以及低層胥吏全部被殺害。
青壯男子被強拉壯丁入匪軍,城中老幼婦孺被肆意奸淫擄掠,供白蓮兵卒淫樂,十不存一。
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白蓮教竟幾近橫掃整個山東。
這驚天噩耗如一方巨石砸入一譚小池,朝野震駭,舉國皆驚。
皇帝龍顏大怒,本欲下旨將王昊與方大慶二人罷官免職,捉拿下獄問責。
但王昊他爹王二河,堂堂大權在握的二品大員,官場混跡幾十年的老油子,消息如何靈通?
他乃是兩朝老臣,最是了解當朝皇帝的心性。
這位皇帝生性良善,卻優柔寡斷不喜政事。
一有大事最喜聽人勸諫,自己卻拿不定主意,火氣一上來便對其人恨之入骨,火氣消散後卻又自覺魯莽。
他當即給皇帝的近臣太監曹太清寫信表明心意,後獻上萬兩金銀,望那太監能在聖上耳邊說兩句好話。
其精髓便隻一句:
“山東失陷之責不在官兵,而在消息不靈上下不通,民生凋零而為匪,文官中飽私囊不顧百姓,不報朝堂放之任之,實乃山東布政使陳光之過也。”
同時王二河私下拜見了諸多言官禦史,請他們為王昊說幾句好話,以求聖上從輕發落。
不出數日,皇帝果真下旨。
罷免山東布政使陳光官職,將其下獄問責。
同時讓王昊、方大慶及其手下朋黨戴罪立功,一個月之內平定山東白蓮教匪亂,否則治其罪。
後經內閣商議,兵部草擬方案,皇帝批紅。
即遣遼東五萬大軍火速開拔,趕赴河間府布置防務,以防白蓮匪軍侵犯京師。
同時嚴令山東其周圍州府,其衛所兵將文武官員務必同仇敵愾,做好防務,以防白蓮匪軍趁虛而入,若有遺漏則去官下獄問責。
河間府西北部接壤順天府,而順天府北部環繞京師。
一旦河間府失守,順天府又無堅城天險,京師便危在旦夕。
.......
山東之境悉數掌控於反賊之手,忠於朝廷的武裝反抗零星不斷,最後總是被白蓮教殘酷鎮壓。
此時的濟南風雲變幻,往日輝煌不再。
時隔半個多月。
白蓮教已經收編了全部饑民,算上之前派出去攻打其他州縣的,總兵力已然有十萬之眾。
白蓮教明麵上以泰山派馬首是瞻,但自從二者一同據濟南後便是小摩擦不斷。
城中百姓被饑民大軍屠去一半,原本熱鬧繁華的街道酒肆,妓院賭館變得冷冷清清,路上行人不見幾個。
若不是賀拔嶽及時喝止,恐怕濟南城要悉數被饑民屠淨淪為一座死城。
隻因賀拔嶽與白蓮教聖女的意見相左。
白蓮教聖女主張屠城,她認為隻有殺光城中青壯才能使得大後方徹底穩定下來,同時以此減小軍需,騰出田宅分配兵士,以拉攏軍心。
而賀拔嶽所圖非小,他認為空城死城毫無用處,主張“與民修養”,拉攏民心與權貴豪紳,將山東打造為反抗眀朝的大本營。
但畢竟整個白蓮教都是由賀拔嶽所支持起來的。
且不說五大堂主中有多少是他的人,就連左護法龍朔這個義子都對幹爹畢恭畢敬馬首是瞻。
水堂、火堂、金堂三位堂主,再加上左護法龍朔,這四人都是賀拔嶽派來的耳目。
木堂堂主林駿傑卻無派係,隻是盡心盡力為教內做事。
如今水堂、火堂的蘭氏姐妹被官兵殺死,聖女表麵悲傷,心中卻頗為高興。
這意味著賀拔嶽對白蓮教的掌控力逐漸減弱。
而新任的三位堂主都是自己的人,又提拔墨清秋為右護法。
經此一戰,白蓮教聖女的直係心腹與賀拔嶽派來的耳目有了製衡之力。
即便如此,白蓮教在泰山派這個龐然大物麵前實力依舊不夠看。
最後終究是白蓮教聖女退讓一步。
她放縱饑民屠光半個城池後及時收手,卻是殺了一半放了一半,更是惹得幸存的百姓怨氣衝天。
整個繁華都城半數淪為了廢墟,橫屍遍野,死者安息,生者悲痛,幸存下來的百姓有些親屬被殺,而己身未死,因此都對白蓮教恨之入骨。
這與賀拔嶽自身的想法大為不同。
他對饑民屠城一事大為不悅。
但又不能即刻將那聖女拉下台,否則白蓮教隨時有失控之險。
再加上他的三徒弟,兩個義女都被官兵殺害,二徒弟淪為一個廢人。
這其中倒是有大半責任歸之白蓮教聖女,賀拔嶽將此事默默埋在心底。
qq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