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隻見一名太監神色匆匆地帶著三位太醫疾步來到了莊嚴的慈寧宮。這三位太醫皆是皇宮中醫術最為精湛之人,他們麵容凝重,小心翼翼地走到皇後榻前。
依次為皇後把過脈後,為首的太醫誠惶誠恐地跪地說道:“陛下,臣等三人仔細為皇後娘娘把脈,反複斟酌,卻並未查出病因所在。臣等有罪,請陛下贖罪!”朱元璋一聽這話,頓時怒目圓睜,龍顏大怒道:“查不出病因,朕要你們有何用!來人!”皇宮護衛們聞聲齊聲回應道:“在!
”朱元璋怒喝道:“把這三人給我拉出去砍了!”侍衛們得令,立刻上前,如狼似虎般就要將太醫們拉走。太醫們一聽,頓時嚇得麵如土色,連忙磕頭求饒道:“陛下、娘娘饒命啊!並非我等不願醫治太後娘娘,實在是臣等用盡所學,也實在無從下手啊!陛下!”就在侍衛們把太醫拉到門口的時候,
躺在床上神色疲憊的馬皇後微微睜開雙眼,輕聲說道:“慢。”然後緩緩地對侍衛揮了揮手。侍衛們麵麵相覷,看向朱元璋,見朱元璋並未有其他指示,隻好心有不甘地放開太醫。
此時的慈寧宮,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朱元璋滿臉怒容,來回踱步,心中既為皇後的病情擔憂,又對太醫們的無能感到憤怒。
而那三位太醫則癱坐在地,冷汗淋漓,心中充滿了恐懼與無奈。馬皇後看著朱元璋,眼中滿是溫柔與理解,她虛弱地說道:“陛下,莫要動怒。太醫們也是盡了力,這病症或許太過疑難,不能全怪他們。
”朱元璋聽了皇後的話,怒氣稍減,但仍是眉頭緊鎖,說道:“妹子,你的病情讓咱憂心忡忡,這些太醫若不能找出病因,如何能讓你康複。
”馬皇後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放心,或許隻是暫時查不出病因,再給太醫們一些時間,說不定會有轉機。”朱元璋無奈地歎了口氣,揮揮手讓太醫們起來,說道:“既然皇後為你們求情,朕暫且饒你們一命。
但你們必須竭盡全力,盡快找出皇後的病因,否則定不輕饒。”太醫們如蒙大赦,連忙磕頭謝恩。
朱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馬皇後難受的樣子,心中猶如壓著一塊巨石般沉重。
他那溫潤的眼眸中滿是擔憂與心疼,看著平日裏慈愛溫和的母後如今這般虛弱地躺在榻上,朱標的心裏實在不好受。他緊緊地皺著眉頭,在殿內來回踱步,苦苦思索著能為母後緩解病痛的辦法。
突然,朱標像是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一般,眼神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他急忙走到朱元璋身前,微微躬身,恭敬地對朱元璋說道:“父皇,兒臣聽說浙江有位名醫名叫樓英,如今就在這京城之內。
此人名為樓英,字全善,號全齋,乃是浙江蕭山樓塔人。他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幼便跟隨父親學習醫術以及陰陽五行之術。
隨著年歲稍長,他便開始行醫鄉間,救助了無數的百姓。由於樓英精通黃老之學和陰陽五行,在醫術上更是有著極高的造詣,常常能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身懷起死回生的高明醫術,因此被當地百姓尊稱為‘神仙太公’。
父皇,何不把他請來為母後診治?兒臣想,以他的醫術,必定能讓母後的病情有所好轉。”
朱元璋一聽,眼中也燃起了一絲希望,急切地問道:“當真?”朱標用力地點點頭,神色堅定。
朱元璋立刻大聲說道:“來人!”一名太監急忙小步快走進來,彎腰低頭,等候著朱元璋的吩咐。朱元璋威嚴地說道:“馬上去請樓英來皇宮為皇後診治,不得有誤!”
太監連忙應道:“喏!”隨後轉身急匆匆地向宮外走去,去請那位傳說中的名醫樓英。此刻的皇宮中,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禱著樓英的到來能為馬皇後帶來康複的希望。
半個時辰後,隻聽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太監帶著樓英終於來到了慈寧宮。
樓英身著一襲樸素的青色長袍,長袍雖不華麗,卻整潔幹淨,隱隱透出一股儒雅之氣。他身材頎長,腰杆筆直,仿佛一棵蒼勁的青鬆,給人一種沉穩可靠之感。一頭烏黑的長發整齊地束於頭頂,用一根木簪固定,幾縷發絲在微風中輕輕飄動。
他的麵龐清瘦,輪廓分明,劍眉斜飛入鬢,一雙眼睛深邃而明亮,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透著睿智與從容。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上揚,似乎總是帶著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
他的膚色略顯黝黑,那是常年在外行醫,曆經風吹日曬的見證。他的雙手修長而有力,手指骨節分明,一看便知是經常為病人把脈施針之人。
他的身上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草藥香氣,仿佛整個人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站在那裏,不卑不亢,自有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讓人一眼望去,便覺此人定非尋常醫者。
樓英跟隨太監來到慈寧宮,他神色恭敬地對朱元璋、朱標和馬皇後行了禮。朱元璋微微抬手,讓樓英起身,急切地說道:“樓先生,快為皇後診治。
”樓英不敢怠慢,走到馬皇後榻前,輕輕伸出手指搭在皇後的脈搏上,全神貫注地感受著脈象的變化。片刻之後,他又詢問太醫以前給馬皇後用的什麽藥。
太醫們誠惶誠恐地將藥方遞給樓英,樓英仔細查看,隻見藥方中盡是人參、鹿茸、靈芝之類的貴重補藥。樓英心中滿是疑惑,在為馬皇後直接診視中,他看到臉色青黃的馬皇後其實隻是多食引起的脾胃不和、痰濁陰滯之症,隻需服用大黃、萊菔子之類的普通藥物就可治愈。
可為什麽太醫院的禦醫,用了如此多的貴重藥材卻毫無療效呢?樓英此刻深深領會了貴人難醫的道理,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這些禦醫或許是礙於皇後的尊貴身份,不敢使用普通藥物,隻敢用貴重藥材,以免承擔風險。但這樣一來,卻延誤了病情。樓英左思右想,始終拿不定主意。
突然,樓英偷眼看見朱元璋皇袍上一塊玉佩晶瑩剔透、閃閃發光。樓英靈機一動,心中想到玉石具有“除中熱,解煩懣,助聲喉,滋毛發,養五髒,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諸多功效。
如果用皇帝的寶玉為藥引子,不僅可以抬高大黃、萊菔子等普通藥物的身價,也定能讓皇後安心服用,從而治療好貴人的疾病。
原來,這藥引子是引藥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的作用。另外,“藥引子”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樓英這下心裏安穩了,於是,他提起筆,在紙上寫下藥方:萊菔子三錢,皇上隨身玉佩做藥引。
朱元璋看後,毫不猶豫地當即解下玉佩,連同藥方一起遞給太監,吩咐道:“即刻配藥,煎藥,小心伺候皇後。”太監領命而去,整個慈寧宮都彌漫著緊張而期待的氣氛。
沒想到,樓英這一副藥物就讓馬皇後大便通暢、睡眠安穩。樓英又仔細地交代了幾句,說道:“皇後娘娘此後幾日需以淡粥素菜為主,方能使病體痊愈。”
朱元璋聽後,心中大喜,對樓英的醫術更是讚歎不已。看完病後,朱元璋讓太監把樓英送出宮去,又賞了他一百兩銀子。樓英謝恩後,隨著太監離開了皇宮。
他的心中感慨萬千,此次為皇後診治,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醫術的重要性以及為貴人治病的艱難。但他也為自己能夠成功治愈皇後的病而感到欣慰,他知道,自己的醫術又一次為百姓帶來了希望。
依次為皇後把過脈後,為首的太醫誠惶誠恐地跪地說道:“陛下,臣等三人仔細為皇後娘娘把脈,反複斟酌,卻並未查出病因所在。臣等有罪,請陛下贖罪!”朱元璋一聽這話,頓時怒目圓睜,龍顏大怒道:“查不出病因,朕要你們有何用!來人!”皇宮護衛們聞聲齊聲回應道:“在!
”朱元璋怒喝道:“把這三人給我拉出去砍了!”侍衛們得令,立刻上前,如狼似虎般就要將太醫們拉走。太醫們一聽,頓時嚇得麵如土色,連忙磕頭求饒道:“陛下、娘娘饒命啊!並非我等不願醫治太後娘娘,實在是臣等用盡所學,也實在無從下手啊!陛下!”就在侍衛們把太醫拉到門口的時候,
躺在床上神色疲憊的馬皇後微微睜開雙眼,輕聲說道:“慢。”然後緩緩地對侍衛揮了揮手。侍衛們麵麵相覷,看向朱元璋,見朱元璋並未有其他指示,隻好心有不甘地放開太醫。
此時的慈寧宮,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朱元璋滿臉怒容,來回踱步,心中既為皇後的病情擔憂,又對太醫們的無能感到憤怒。
而那三位太醫則癱坐在地,冷汗淋漓,心中充滿了恐懼與無奈。馬皇後看著朱元璋,眼中滿是溫柔與理解,她虛弱地說道:“陛下,莫要動怒。太醫們也是盡了力,這病症或許太過疑難,不能全怪他們。
”朱元璋聽了皇後的話,怒氣稍減,但仍是眉頭緊鎖,說道:“妹子,你的病情讓咱憂心忡忡,這些太醫若不能找出病因,如何能讓你康複。
”馬皇後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放心,或許隻是暫時查不出病因,再給太醫們一些時間,說不定會有轉機。”朱元璋無奈地歎了口氣,揮揮手讓太醫們起來,說道:“既然皇後為你們求情,朕暫且饒你們一命。
但你們必須竭盡全力,盡快找出皇後的病因,否則定不輕饒。”太醫們如蒙大赦,連忙磕頭謝恩。
朱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馬皇後難受的樣子,心中猶如壓著一塊巨石般沉重。
他那溫潤的眼眸中滿是擔憂與心疼,看著平日裏慈愛溫和的母後如今這般虛弱地躺在榻上,朱標的心裏實在不好受。他緊緊地皺著眉頭,在殿內來回踱步,苦苦思索著能為母後緩解病痛的辦法。
突然,朱標像是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一般,眼神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他急忙走到朱元璋身前,微微躬身,恭敬地對朱元璋說道:“父皇,兒臣聽說浙江有位名醫名叫樓英,如今就在這京城之內。
此人名為樓英,字全善,號全齋,乃是浙江蕭山樓塔人。他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幼便跟隨父親學習醫術以及陰陽五行之術。
隨著年歲稍長,他便開始行醫鄉間,救助了無數的百姓。由於樓英精通黃老之學和陰陽五行,在醫術上更是有著極高的造詣,常常能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身懷起死回生的高明醫術,因此被當地百姓尊稱為‘神仙太公’。
父皇,何不把他請來為母後診治?兒臣想,以他的醫術,必定能讓母後的病情有所好轉。”
朱元璋一聽,眼中也燃起了一絲希望,急切地問道:“當真?”朱標用力地點點頭,神色堅定。
朱元璋立刻大聲說道:“來人!”一名太監急忙小步快走進來,彎腰低頭,等候著朱元璋的吩咐。朱元璋威嚴地說道:“馬上去請樓英來皇宮為皇後診治,不得有誤!”
太監連忙應道:“喏!”隨後轉身急匆匆地向宮外走去,去請那位傳說中的名醫樓英。此刻的皇宮中,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禱著樓英的到來能為馬皇後帶來康複的希望。
半個時辰後,隻聽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太監帶著樓英終於來到了慈寧宮。
樓英身著一襲樸素的青色長袍,長袍雖不華麗,卻整潔幹淨,隱隱透出一股儒雅之氣。他身材頎長,腰杆筆直,仿佛一棵蒼勁的青鬆,給人一種沉穩可靠之感。一頭烏黑的長發整齊地束於頭頂,用一根木簪固定,幾縷發絲在微風中輕輕飄動。
他的麵龐清瘦,輪廓分明,劍眉斜飛入鬢,一雙眼睛深邃而明亮,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透著睿智與從容。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上揚,似乎總是帶著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
他的膚色略顯黝黑,那是常年在外行醫,曆經風吹日曬的見證。他的雙手修長而有力,手指骨節分明,一看便知是經常為病人把脈施針之人。
他的身上散發著一種淡淡的草藥香氣,仿佛整個人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站在那裏,不卑不亢,自有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讓人一眼望去,便覺此人定非尋常醫者。
樓英跟隨太監來到慈寧宮,他神色恭敬地對朱元璋、朱標和馬皇後行了禮。朱元璋微微抬手,讓樓英起身,急切地說道:“樓先生,快為皇後診治。
”樓英不敢怠慢,走到馬皇後榻前,輕輕伸出手指搭在皇後的脈搏上,全神貫注地感受著脈象的變化。片刻之後,他又詢問太醫以前給馬皇後用的什麽藥。
太醫們誠惶誠恐地將藥方遞給樓英,樓英仔細查看,隻見藥方中盡是人參、鹿茸、靈芝之類的貴重補藥。樓英心中滿是疑惑,在為馬皇後直接診視中,他看到臉色青黃的馬皇後其實隻是多食引起的脾胃不和、痰濁陰滯之症,隻需服用大黃、萊菔子之類的普通藥物就可治愈。
可為什麽太醫院的禦醫,用了如此多的貴重藥材卻毫無療效呢?樓英此刻深深領會了貴人難醫的道理,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這些禦醫或許是礙於皇後的尊貴身份,不敢使用普通藥物,隻敢用貴重藥材,以免承擔風險。但這樣一來,卻延誤了病情。樓英左思右想,始終拿不定主意。
突然,樓英偷眼看見朱元璋皇袍上一塊玉佩晶瑩剔透、閃閃發光。樓英靈機一動,心中想到玉石具有“除中熱,解煩懣,助聲喉,滋毛發,養五髒,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等諸多功效。
如果用皇帝的寶玉為藥引子,不僅可以抬高大黃、萊菔子等普通藥物的身價,也定能讓皇後安心服用,從而治療好貴人的疾病。
原來,這藥引子是引藥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的作用。另外,“藥引子”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樓英這下心裏安穩了,於是,他提起筆,在紙上寫下藥方:萊菔子三錢,皇上隨身玉佩做藥引。
朱元璋看後,毫不猶豫地當即解下玉佩,連同藥方一起遞給太監,吩咐道:“即刻配藥,煎藥,小心伺候皇後。”太監領命而去,整個慈寧宮都彌漫著緊張而期待的氣氛。
沒想到,樓英這一副藥物就讓馬皇後大便通暢、睡眠安穩。樓英又仔細地交代了幾句,說道:“皇後娘娘此後幾日需以淡粥素菜為主,方能使病體痊愈。”
朱元璋聽後,心中大喜,對樓英的醫術更是讚歎不已。看完病後,朱元璋讓太監把樓英送出宮去,又賞了他一百兩銀子。樓英謝恩後,隨著太監離開了皇宮。
他的心中感慨萬千,此次為皇後診治,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醫術的重要性以及為貴人治病的艱難。但他也為自己能夠成功治愈皇後的病而感到欣慰,他知道,自己的醫術又一次為百姓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