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了,還你你我我……”眾人提醒,“還不快追,知州大人走遠了!”
錢老爺一拂袖,急忙轉身,追趕知州大人去了。
各府老爺對視一眼,互相招呼。
“咱們也去瞧瞧,看看能否幫上老錢的忙?”
話說得漂亮,可內裏意思……
“說得對,劉老爺,請。”
“哎,還是蔣老爺先請。”
“趙老爺,你年紀最大,你先請。”
“哎,大家一起,一起……”
冕州城裏有名有姓的幾位富家老爺,你推我請,終於相攜離去。
地上跪著的瘦小家丁一咕嚕爬起來。
“我去喊人,你們先跟著老爺去大門口,可千萬護著老爺,不能讓咱家老爺吃虧。”
其他家丁聞言,也追了過去。
瘦小家丁眼珠一轉,往後院跑去。
***********************
錢府大門外,左右各掛著數盞紅燈籠。
燭火透過紅色燈罩透出來,光線並不算亮。
細雨抬頭看看掛著的燈籠,對大白道,“大白,取一盞燈籠下來。”
“嘎——”
一聲鵝叫,圍觀的百姓,便看到一隻大白鵝飛了起來。
“哎,飛了飛了,真飛了。”
“喲,這是真打算去取燈籠?”
“邪乎,一隻鵝,還真能聽懂人話?”
“豈止聽懂人話,我咋瞅著,這鵝聰明得快成精了!”
“哈哈哈,一隻鵝會取燈籠,今兒個算開了眼了。”
“這鵝可真能幹。”
圍觀人群裏,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但大部分還是誇大白能幹的。
小紙坐在大白頭頂,被大白帶著飛了起來。
它揪著大白腦袋上的小絨毛,對著大白的耳朵喊。
“大白,你,你飛到簷柱上,每個燈籠都看看,找出裏頭蠟燭最長的,把那盞給細雨拿下去……”
細雨讓取燈籠,肯定是嫌紅燈籠照亮不行。
取下來一盞燈籠,把紅色燈罩拿掉,隻剩蠟燭,就會亮許多。
大白雖然能聽懂去取燈籠,但它肯定想不到比較一番,取一盞能用時間最長的燈籠下來。
它比大白想得多,還是它有用。
大白:“嘎——”
飛到房簷底下,大白張嘴就叼住了掛在最外沿的一盞紅燈籠。
小紙:……
“大白,你別急著取燈籠,都看一遍,大白……”
大白不聽它的。
就見大白咬住燈籠繩,脖子一伸一勾,便將燈籠繩從掛鉤上取了下來。
隨即,大白叼著燈籠,飛了回去。
小紙:……
細雨接過燈籠,摸摸大白的腦袋,誇了一句:“大白,做的好!”
“嘎!”大白挺起脖頸,歡快地拍打著翅膀。
小紙:……
怪不得細雨總說大白是呆鵝、笨鵝、傻鵝,真是教都教不會!
小紙正在憂愁,忽地感覺到大白又忽扇翅膀,飛了起來。
“大白,你做什麽?”沒做好準備的小紙,險些被風刮跑。
大白:“嘎——”
教都教不會的大白,又取下一盞燈籠,飛了回去。
得到了細雨的第二句誇獎,“哎喲,大白,做得好!”
大白:“嘎嘎嘎——”
小紙:……
直到大白又取下來兩盞燈籠,細雨發話了。
”行了,不要燈籠了,別再飛了。”
傻鵝,百姓們一誇,又飄了。
四根蠟燭,絕對夠照亮了。
小紙看著已經去掉燈籠罩,擺在地上,隻剩骨架的燈籠,陷入憂鬱中。
大白,難道比它聰明?
有了足夠的照亮,細雨把手中拿著的四方八鎮結繩以及玉葫蘆,湊近燭火,認真打量起來。
一個又一個的四方八鎮法結,編在一起,聚長成繩。
不過四方八鎮法結,編得並不算好。
有的緊,有的疏,編成的紅繩,也顯得粗細不勻。
況且,用於編法結的四股底繩,用的並不是浸過血的特製紅繩,更像是針線坊裏買回的普通紅繩。
細雨點點頭,這就對了。
手法不過關,編出的四方八鎮法結威力就大打折扣,用的又是普通紅繩,威力更是折上加折。
所以,又選了這個葫蘆法器?
細雨拎起葫蘆吊墜,細細打量。
葫蘆吊墜並不算大,做工也不算精致,甚至可稱得上粗疏。
葫蘆身上亂七八糟地刻畫著深深淺淺的刻痕,整個葫身都是。
細雨的目光在刻痕上停留許久,方才吐出一口氣。
這些刻痕,是鎮鬼符的紋路。
這個葫蘆,是鎮鬼用的。
她將紅繩拎起,葫蘆吊墜也懸在半空,搖搖晃晃。
葫蘆的大肚如黃豆大小,小肚如綠豆,中間狹細,小肚頂端還有根斜斜的葫蘆藤,斜伸下來,與中間的狹細部分,連成一體。
繩結的最尾端從葫蘆藤最頂端穿入,對著燭火,隱隱可看見一抹紅,順著藤條延伸至葫蘆的肚子裏。
細雨晃了晃手中的玉葫蘆,突然起身,一腳踹向地上的錢管家。
“哼,鎮鬼符?隨身佩戴鎮鬼葫蘆!錢大管家,你到底害了什麽人,讓你心虛至此,將其鎮壓在葫蘆裏,連片刻都不敢離身?”
此言一出,離細雨近的百姓聽得是清清楚楚,頓時嘩然。
離得遠的聽不清說了什麽的,也被及時傳過來的消息,震到失語。
錢府……錢管家,隨身佩戴著鎮鬼用的玉葫蘆……
嘶,眾人皆倒吸一口涼氣。
鬼呀,想一想就令人害怕,錢管家他……他……他竟然還敢佩戴在身上?
不對!他為何要隨身佩戴鎮鬼葫蘆?
嘶,方才那小子說啥來著?這姓錢的……他,他,他害死過人!
圍觀人群裏,到處是此起彼伏的倒抽涼氣聲。
錢管家躺在地上,臉色慘白得如同死人,卻仍在嘴硬。
“你,你個小賊,滿嘴胡說八道,汙人清名……我,我不會放過你的!”
“我要報官,報官!”
驀地,從錢府大門裏傳來一道男聲。
“本官在此,何人報官?”
錢老爺一拂袖,急忙轉身,追趕知州大人去了。
各府老爺對視一眼,互相招呼。
“咱們也去瞧瞧,看看能否幫上老錢的忙?”
話說得漂亮,可內裏意思……
“說得對,劉老爺,請。”
“哎,還是蔣老爺先請。”
“趙老爺,你年紀最大,你先請。”
“哎,大家一起,一起……”
冕州城裏有名有姓的幾位富家老爺,你推我請,終於相攜離去。
地上跪著的瘦小家丁一咕嚕爬起來。
“我去喊人,你們先跟著老爺去大門口,可千萬護著老爺,不能讓咱家老爺吃虧。”
其他家丁聞言,也追了過去。
瘦小家丁眼珠一轉,往後院跑去。
***********************
錢府大門外,左右各掛著數盞紅燈籠。
燭火透過紅色燈罩透出來,光線並不算亮。
細雨抬頭看看掛著的燈籠,對大白道,“大白,取一盞燈籠下來。”
“嘎——”
一聲鵝叫,圍觀的百姓,便看到一隻大白鵝飛了起來。
“哎,飛了飛了,真飛了。”
“喲,這是真打算去取燈籠?”
“邪乎,一隻鵝,還真能聽懂人話?”
“豈止聽懂人話,我咋瞅著,這鵝聰明得快成精了!”
“哈哈哈,一隻鵝會取燈籠,今兒個算開了眼了。”
“這鵝可真能幹。”
圍觀人群裏,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但大部分還是誇大白能幹的。
小紙坐在大白頭頂,被大白帶著飛了起來。
它揪著大白腦袋上的小絨毛,對著大白的耳朵喊。
“大白,你,你飛到簷柱上,每個燈籠都看看,找出裏頭蠟燭最長的,把那盞給細雨拿下去……”
細雨讓取燈籠,肯定是嫌紅燈籠照亮不行。
取下來一盞燈籠,把紅色燈罩拿掉,隻剩蠟燭,就會亮許多。
大白雖然能聽懂去取燈籠,但它肯定想不到比較一番,取一盞能用時間最長的燈籠下來。
它比大白想得多,還是它有用。
大白:“嘎——”
飛到房簷底下,大白張嘴就叼住了掛在最外沿的一盞紅燈籠。
小紙:……
“大白,你別急著取燈籠,都看一遍,大白……”
大白不聽它的。
就見大白咬住燈籠繩,脖子一伸一勾,便將燈籠繩從掛鉤上取了下來。
隨即,大白叼著燈籠,飛了回去。
小紙:……
細雨接過燈籠,摸摸大白的腦袋,誇了一句:“大白,做的好!”
“嘎!”大白挺起脖頸,歡快地拍打著翅膀。
小紙:……
怪不得細雨總說大白是呆鵝、笨鵝、傻鵝,真是教都教不會!
小紙正在憂愁,忽地感覺到大白又忽扇翅膀,飛了起來。
“大白,你做什麽?”沒做好準備的小紙,險些被風刮跑。
大白:“嘎——”
教都教不會的大白,又取下一盞燈籠,飛了回去。
得到了細雨的第二句誇獎,“哎喲,大白,做得好!”
大白:“嘎嘎嘎——”
小紙:……
直到大白又取下來兩盞燈籠,細雨發話了。
”行了,不要燈籠了,別再飛了。”
傻鵝,百姓們一誇,又飄了。
四根蠟燭,絕對夠照亮了。
小紙看著已經去掉燈籠罩,擺在地上,隻剩骨架的燈籠,陷入憂鬱中。
大白,難道比它聰明?
有了足夠的照亮,細雨把手中拿著的四方八鎮結繩以及玉葫蘆,湊近燭火,認真打量起來。
一個又一個的四方八鎮法結,編在一起,聚長成繩。
不過四方八鎮法結,編得並不算好。
有的緊,有的疏,編成的紅繩,也顯得粗細不勻。
況且,用於編法結的四股底繩,用的並不是浸過血的特製紅繩,更像是針線坊裏買回的普通紅繩。
細雨點點頭,這就對了。
手法不過關,編出的四方八鎮法結威力就大打折扣,用的又是普通紅繩,威力更是折上加折。
所以,又選了這個葫蘆法器?
細雨拎起葫蘆吊墜,細細打量。
葫蘆吊墜並不算大,做工也不算精致,甚至可稱得上粗疏。
葫蘆身上亂七八糟地刻畫著深深淺淺的刻痕,整個葫身都是。
細雨的目光在刻痕上停留許久,方才吐出一口氣。
這些刻痕,是鎮鬼符的紋路。
這個葫蘆,是鎮鬼用的。
她將紅繩拎起,葫蘆吊墜也懸在半空,搖搖晃晃。
葫蘆的大肚如黃豆大小,小肚如綠豆,中間狹細,小肚頂端還有根斜斜的葫蘆藤,斜伸下來,與中間的狹細部分,連成一體。
繩結的最尾端從葫蘆藤最頂端穿入,對著燭火,隱隱可看見一抹紅,順著藤條延伸至葫蘆的肚子裏。
細雨晃了晃手中的玉葫蘆,突然起身,一腳踹向地上的錢管家。
“哼,鎮鬼符?隨身佩戴鎮鬼葫蘆!錢大管家,你到底害了什麽人,讓你心虛至此,將其鎮壓在葫蘆裏,連片刻都不敢離身?”
此言一出,離細雨近的百姓聽得是清清楚楚,頓時嘩然。
離得遠的聽不清說了什麽的,也被及時傳過來的消息,震到失語。
錢府……錢管家,隨身佩戴著鎮鬼用的玉葫蘆……
嘶,眾人皆倒吸一口涼氣。
鬼呀,想一想就令人害怕,錢管家他……他……他竟然還敢佩戴在身上?
不對!他為何要隨身佩戴鎮鬼葫蘆?
嘶,方才那小子說啥來著?這姓錢的……他,他,他害死過人!
圍觀人群裏,到處是此起彼伏的倒抽涼氣聲。
錢管家躺在地上,臉色慘白得如同死人,卻仍在嘴硬。
“你,你個小賊,滿嘴胡說八道,汙人清名……我,我不會放過你的!”
“我要報官,報官!”
驀地,從錢府大門裏傳來一道男聲。
“本官在此,何人報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