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亭一戰,周文兵敗,不得不退出函穀關,駐紮於曹陽(河南三門峽西南)。】


    【在此地停留了兩三個月之後,章邯率軍追擊而至,周文再敗。】


    【隨後,周文帶兵逃至澠池,停留十餘日後,又一次被章邯帶兵追上,而這一次,周文未能帶兵逃離,在軍隊被擊潰後,周文自盡,其殘部選擇投降章邯。】


    【而周文的敗亡,還引發了連鎖效應。】


    胡亥眼睛一亮:“什麽連鎖效應?莫不是這賊人身死,讓那些盜賊明白他們絕非大秦的對手,最終都老老實實地歸降了?”


    先前得知周文竟然一路突入函穀關、甚至深入到了戲亭一地之時,胡亥不是不驚恐和憤怒的。


    但是,周文的威脅並沒有維持多久,他都還沒有怎麽發泄怒火和不安,周文就來了個兵敗如山倒——他的軍隊,甚至都沒能敵得過那些刑徒和人奴產子。


    這樣的軍隊有什麽威脅力?


    胡亥一掃之前的陰霾,此時甚至哈哈大笑起來。


    就這樣的軍隊,能有什麽用?就這樣的“起義”,對大秦能有什麽威脅?對他這個皇帝又能有什麽威脅?!


    說是什麽各地紛紛響應,但要是像周文這樣的響應,什麽用都沒有!


    他還擔心什麽?分明應該保持愉快的心情,看這些人走向末路才是。


    胡亥再度笑了起來。


    【此時,滎陽,吳廣依舊在帶兵與李由對峙。】


    【多日以來未有寸進,已經讓吳廣軍中的一些人心思浮動了——他們對一直進攻滎陽的意義產生了疑問,對於吳廣的計劃產生了質疑,對於大軍接下來該怎麽做與吳廣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我們是進攻的一方,如今死守在滎陽這裏,有什麽作用嗎?我們不應該盡快剿滅秦朝的力量嗎?】


    【而就在這時候,率軍西進甚至進入了函穀關的周文的死訊,傳到了滎陽一帶。】


    已經收拾包袱在離開鹹陽的路上的叔孫通默默地看著事情的發展。


    他在心中下了一個判斷:有二世這樣的皇帝在,大秦幾無來日;而陳勝所部,雖有首唱之能,但是實則也無來日。


    陳勝起兵,但其後卻堪稱是毫無經營之意,剛剛在陳縣坐定,便四散兵馬,全然不管這些作戰計劃是否合適,也不關注這些被分派出去的將領們是否可靠——不管是能力,還是忠心。


    周文戰敗身死,所部投降少府章邯;那章邯的下一個目標多半就是滎陽。


    滎陽城外的吳廣……他有能力扛住章邯大軍嗎?


    更關鍵的是,從陳勝吳廣的經曆來看,他們未必能壓服手下之人。那麽,在敵軍即將壓境的時刻,不能服眾的吳廣又會麵臨什麽?控製不了各地將領的陳勝又會麵臨什麽?


    而若是繼周文之後,吳廣再敗,收到這一連串消息的陳勝及其部下,又會有什麽反應?陳勝之前派遣出去的軍隊,會有人願意前來援救嗎?


    想到這裏,叔孫通不禁歎氣。


    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他好不容易在一統六國的秦朝朝堂中立足下來,結果突然皇帝就駕崩了,然後換上來的還是二世這麽個皇帝,眼瞅著就要將秦朝徹底玩兒完;


    這樣一來,他就不得不放棄自己之前在朝堂中的所有經營,並且盡快逃離鹹陽,投奔一個新的明主;


    但是,帶頭造反,啊不,起義的陳勝,也同樣是一個不太能扶得上牆的,這什麽張楚政權也眼看著就要走向結束,同樣不是什麽好的投奔對象。


    可,陳勝雖然不行了,但是被他指派出去的將領們,以及其他各個受到了他的號召而出現的豪傑王侯們,可還在呢。


    ——如此一來,他還得花費大量心力不斷地分析判斷各方勢力,以求能夠找到一個不錯的明主,避免自己的努力再度打水漂的可能。


    唉!


    但是這天下風雲動蕩,他如何能夠判定出誰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呢?


    【周文敗了,滎陽的張楚軍隊中不少人認為,章邯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滎陽。】


    【既然有了這樣的認識,那麽他們就需要展開應對章邯軍隊的準備。但是問題在於,這群人的應戰思路與主帥吳廣並不一致。】


    【其中,對吳廣最不滿的一名將領名叫田臧,他直接對其他人表示,周文已經戰敗,秦軍恐怕很快就會抵達滎陽,而我們包圍了滎陽這麽多天都沒能取得戰果,一旦秦軍到來,必然大敗。】


    【對此,田臧的計劃是:將軍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隻有少量兵力,隻要夠守住滎陽就可以了;另一部分則占據主要兵力,且多為精兵,這部分軍隊將主動出擊,迎戰將要前來的章邯大軍。】


    【但是,這是田臧的計劃,而田臧並非主帥。】


    【對於這個問題,田臧也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如今假王驕橫不已,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又不懂真正的用兵之法,想要我們的計劃能夠順利執行不被破壞,就隻能殺了他!”】


    【這個方案雖然聽起來不是很符合常規認知,但是其他人卻選擇了支持。】


    【於是,田臧等人假借陳勝之命,直接殺掉了吳廣,砍下了他的頭顱,並且將之獻給了陳勝。】


    【麵對這樣的既定事實,陳勝選擇了認下來——他派遣使者賜給了田臧楚國令尹,也就是宰相的大印,並讓田臧擔任如今的滎陽軍隊的上將。】


    【田臧在成為上將之後,倒也沒有改變主意,而是堅決執行了自己的計劃。】


    【他讓李歸等將領帶著一部分軍隊繼續包圍滎陽城,自己則帶著主力精兵去迎擊前來的章邯軍隊。】


    【雙方在敖倉(河南鄭州西北)展開了戰鬥,田臧並沒有獲勝,在章邯大軍的攻勢下,田臧戰死,這一部分軍隊也或潰逃或投降;章邯所部繼續進軍,抵達滎陽,將留守在這裏的張楚軍隊也擊潰,李歸等將領亦是身死。】


    【當然,田臧此人選擇殺掉吳廣,究竟是因為單純的意見不合無法溝通,還是有著篡奪權力的目的,不少人對此並沒有達成一致。】


    劉邦看著陳勝的逐步敗亡,眼神中帶著幾分回憶之色。


    作為第一個舉旗反秦的人,陳勝的動向是當時所有有心之人都在關注的重點。


    他們或是想要看看陳勝是否值得投效,或是想要看看秦朝會做出什麽反應,或是想要評估評估陳勝的威脅度。


    劉邦也同樣關注陳勝,雖然受限於自身勢力和客觀上消息傳遞的時間問題,他得到消息的速度並不十分快,但他也得承認,陳勝實在是給他做了一個不錯的例子。


    ——雖然在當時,並沒有什麽打仗經驗、也沒有什麽聯合團結各方勢力經驗、還沒有什麽處理政治政務經驗的劉邦,就已經本能地覺得陳勝的行為不太妥當,他本人也不怎麽可靠。


    陳勝啊,入主陳縣之後,幾乎沒有任何經營措施,隻一味的想要對秦進攻,並且將手中的大部分兵力都派了出去,完全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預備手段。


    難道秦朝不會反擊嗎?難道陳勝就能保證自己一定萬無一失嗎?


    這樣毫無準備的結果,就是周文所部戰敗退出函穀關之後,章邯趁此機會迅速組織調整訓練軍隊,而陳勝一方卻毫無作為,沒有兵力或者糧草的支援——因為陳勝沒有——最終坐等秦軍進攻。


    除此之外,在派出作戰的將領這件事上,陳勝也是徹底的撒手不管,對他們毫無統一管控和調動的意思,當然,也可能是他做不到。


    但是不管是什麽原因,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所有人一盤散沙,各自為戰,沒有絲毫的配合協作,一方有難,其餘人馬不動如山。


    周文所部也好,吳廣、田臧所部也罷,都體現了這一情況。


    知曉周文戰敗,在其身死之前無人支援;在吳廣田臧將要麵對章邯大軍的時候,其他將領也毫無動靜,沒有分毫協作。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和陳勝本人沒有很好地管理、引導、聯合手下將領以及其他地方的勢力也有關係。


    【而就在周文率兵由勝轉敗乃至身死、在吳廣被殺直至田臧身死期間,身在陳縣的陳勝又麵對了一連串的關鍵問題。】


    【這件事說回源頭有兩點,一是陳勝堅定選擇立即稱王,而沒有采納張耳和陳餘讓他暫且不要稱王等建議。】


    【二是陳勝直接殺掉了自作主張擁立楚人襄強為楚王的葛嬰。】


    【葛嬰這件事情已經講過了,所以這裏講一下張耳和陳餘這兩人的事情。】


    【張耳和陳餘,就是之前被陳勝派出去和武臣一同進攻趙國地區的人,而這兩人原本就是認識的。他們早年同為魏國名士,還結為了刎頸之交,在魏國滅亡之後還被秦朝重金懸賞。】


    【被懸賞之後,兩人一同逃到了陳縣;在陳勝進入陳縣之時,兩人迅速投奔而來。】


    【而陳勝也將兩人封為了校尉,並且在自立為王之前詢問過二人的意見。】


    【但,張耳也好,陳餘也罷,對於陳勝在此時選擇稱王都是不讚成的。】


    【二人的建議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勸說陳勝不要在此時稱王。】


    【將軍您之所以反抗秦朝,百姓們之所以願意跟隨您一同,是因為秦朝無道,占領別的國家,還斷絕他人的後代,還要掠奪百姓的財物、用盡百姓的力量。所以將軍您在此時不為自己安危顧慮,不顧九死一生反抗秦朝,是為了替天下人除去這樣殘暴的朝廷啊!】


    【——您這麵旗幟,是為了天下人,是為了道義,可不能忘了這一點。】


    【第二,建議陳勝引導出更多的反秦力量。】


    【將軍您現在最應該做的,一方麵是率軍西進,一方麵是派人去六國故地擁立六國後人,以他們為自己的黨羽,讓他們同樣拉起隊伍反抗秦朝。這樣一來,反秦的勢力就越來越多,秦朝想要應對就越來越難,我們的機會和力量也就能夠越來越大。】


    【——現在您直接稱王,不僅將自己的私心暴露,還可能難以聯合其他的反秦勢力,得不償失啊。】


    【第三,推想可能的結果。】


    【如果將軍您能夠按照我們說的這樣做,讓各國諸侯得以重現,用恩德感召他們,讓他們聽從您的話,那您的大業最終才能成功。而若是您隻在陳縣就自立為王,那恐怕就難以擁有天下了。】


    【整體來看,張耳和陳餘的建議不能說沒有道理,也不能說沒有可行性。】


    【哪怕是那個“重現各國諸侯”“用恩德感召他們”都不能說完全不能采納——畢竟,重現各國諸侯,那究竟是怎麽個重現法?用恩德感召……這話就更虛了,若是陳勝成就帝業,那什麽才是皇帝的恩德?】


    【但不管兩人的建議到底如何,陳勝還是沒有采納。】


    【而這件事情在陳餘和張耳兩人心中留下了影子。】


    李淵,包括李世民、李建成等人都對陳勝最初的選擇搖頭。


    悶聲發大財這句話,雖然樸實,但是確實非常具有哲理。


    發財都不能太過張揚,更何況是謀求天下這樣的大業?


    雖然不能排除有一些特殊情況,讓人不得不率先亮明自己的目標,明確擺出自己的意願,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先保持低調比較好。


    再說了,陳勝即使不去稱王,他也已經很高調了,自他於大澤鄉起義開始,他的名號就傳遍了整個秦朝,他根本不需要擔心自己因為藉藉無名而無法招攬到有才之人。


    此時此刻,他最需要的,反而正如同張耳和陳餘所言那樣,分散秦朝的注意力,或者分散秦朝的兵力,讓秦朝不能一直盯著自己進攻,從而減輕自身壓力,搏得更充裕的發展時間。


    以及,若是講求臉麵的話……哦,秦朝的時候還是比較講求臉麵這種事情的——當然,這不是說大唐就不講究了,但是終歸是沒有那個時候那樣講究了。


    講求臉麵,那就不能自己扔掉自己起義的正當性和法理。


    陳勝就應該牢牢地抓住這個“秦無道,是以反秦”的絕對道義製高點,樹立一個為天下的無私的形象才是,複立諸侯也同樣是為了樹立這一形象而服務;


    至於說什麽時候稱王……反正隻要樹立好形象,等到秦朝完蛋了之後,陳勝直接找一個六國諸侯無道昏庸暴虐嗜殺的事情,再以此為理由決定自己稱王、還天下一個清明不就行了?


    現在早早稱王,還將這麽一個製高點拱手讓了出去。


    而那什麽見鬼的用道德感召——李家的幾個人都用極為隱蔽的眼神看了眼彼此。


    皇帝乃是天子,天子說是用道德感召了,就是用道德感召了,隻要皇帝權利穩固,誰能說一句不?


    當時劉邦幹掉那一群異姓王的時候,他若是說自己這是在以德服人,誰能說不是?後來的文帝如此,景帝也是如此;甚至武帝搞出來那麽一個明晃晃的陽謀,他也能說自己是在以德服人。


    ——而若是自己成功即位\/自己的計劃實行順利,那大唐同樣是在以德服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