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哀帝巨變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沒有成功。”在一處山坳之中,有人沉悶道。
與他狀態相似的人有不少,他們的鬥誌在這一瞬間都仿佛丟失了大半,希望和精氣神也沒了大半。
——他們糾集的人已經不算很少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甚至都沒能延續多長時間。
此時,一名看起來比較像是頭領的男子沉聲道:“我們成功占有了四個縣!這難道不算成功嗎?我們的隊伍擴張到了萬餘人!”
“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大家都是願意支持我們的!有了這個經驗,難道我們不能更進一步?況且皇帝也沒幾年好活了,等到皇位更替,說不定就是我們的機會!”
他看了一圈周圍的人,又道:“況且,如今有這樣的存在向官府昭示了我們的存在,等到他們找到我們,難道我們還能有除了死之外的結果嗎?”
除了死,我們別無可能。
“既如此,為什麽要就此放棄?即使我們最終真的要死,為什麽不帶上那些官員地主們一起?”
“天下會知道我們,史書上會記住我們!”
-
劉啟陷入了沉默。
這個繼位之君是個什麽情況,都不用細講,從這個諡號他就能明白一二。
哀,哀帝。
這是大漢的最後的皇帝了嗎?
【漢哀帝倒不是因為什麽非常手段登上皇位的,他是經過了被漢成帝本人立為太子的正常流程,因為漢成帝無子。】
【而在他即位之後,西漢的情況進一步惡化——首先是朝堂內部。】
【外戚外戚,總也有個時限,漢成帝時期王氏是皇帝的舅舅,自然高貴;漢哀帝時期,雖然太後王政君依舊健在、並且變成了太皇太後,王氏依舊是實打實的外戚,但是漢哀帝本人有妻族母族和祖母。】
【其母族、也是舅家丁氏,以及祖母和現任皇後的娘家傅氏,在此時,才是真正的外戚。】
【這在朝堂內部,自然引發了一定的風波。】
【而對於民間百姓們而言,雖然王氏的地位有所衰退,但是他們占有的土地等等也不會被歸還到百姓們手中;同時,還有新的外戚頂了上來,這些外戚又會繼續占有新的土地。】
【因此,朝堂上的變故,對於民間而言,並沒有什麽益處,而是一如既往。】
對於王氏就此衰退,被傅氏和丁氏頂替的事情,老劉家倒是非常認同的。
本來,老劉家的天下就是如此,新帝即位,自然有新的外戚成為榮耀的對象,舊的外戚理所當然要退場——對於老劉家而言,外戚不僅僅是親戚,同樣也是皇帝攫取權柄的方法之一。
雖然前麵漢成帝對王氏家族的待遇讓他們詬病,但那並不是因為他給了王氏官爵,而是因為榮寵太過。
現在,因新帝即位,順理成章地扶植起新的外戚,還是兩家,來頂替掉王氏,讓王氏就此退場——如果他們識相能夠老老實實退掉的話,這就是非常合適的處理方式。
從這裏來看,漢哀帝能夠這麽收攏住權力,好像也不是什麽非常無能之輩?
至少目前來看,比那漢成帝要好上一點。
【一定要說的話,漢哀帝還是一個比較有雄心的皇帝——能力先不論,能夠有這樣的心氣,在西漢後期的這些個皇帝之中,就已經不錯了。】
【他先是從王氏手中收回了權力,同時清理朝堂,用史書記載來說,是“婁誅大臣”,幹掉了丞相朱傅等人,不斷地嚐試收回皇權,重塑威嚴。】
【此外,他又禁止官員子弟因為父輩的原因被保舉為郎,後來又廢除了大司空,恢複了丞相和禦史大夫的官職。】
【而鑒於之前民間四起的反抗浪潮,朝堂中又進行了商議:能不能來個限田限奴?】
【有官員表示,如今富裕之人能夠連田阡陌,而貧苦之人卻無立錐之地。君子執政,雖然也講求遵循舊法,但是同樣要重視改變,這樣才能適應情況的發展。】
【那麽如何改變呢?】
【首先是限製貴族們能夠擁有的田地數量,不管是王侯公主,還是官員平民,能夠擁有的土地都不能超過三千畝;其次是限製奴婢數量,諸侯王們可以擁有不超過兩百人,公主和列侯們的奴婢數量不能超過一百人,至於關內侯和官吏們的奴婢,則不能超過三十人。】
【這個提議雖然被提了出來,卻沒能通過朝議,漢哀帝對此也沒有表示明確支持。】
【因此,王侯貴族、豪強地主們,依舊可以肆無忌憚地擴張名下的土地數量,並且擁有更多的奴婢——以及找到各種方式來培養私兵。】
劉啟看了半天,覺得看出點不對來。
“這個哀帝,雖然說確實是有著改革收權的想法,但怎麽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麽長久的心性?”他對劉徹道。
目前來看,還不能完全判斷出來此人的執政水平究竟如何,但是這個心性吧……多多少少他是看出來了點。
前麵壓製王氏,誅殺大臣,收攏權力,看起來好像都還可以,確實是一個想要重振朝堂的皇帝;但是後麵這些個政令吧,限田限奴,雖然短時間內不可能達到這個提議的成果,但是也不能一點點改動都沒有吧?
劉徹點頭,他年紀尚小,倒還沒有後來的對政治的絕對敏銳和經驗,但是他也覺得漢哀帝不太行——反正如果是自己,想要做什麽,覺得應該做什麽,就絕對不會放棄。
-
土地兼並啊……這個問題,可不僅僅是西漢的問題。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幼年時的生活,自己全家都為地主勞作,繳納租子……如果他們家能夠有屬於自己的土地的話,日子是不是會好過一點?
至少,有了自己家的土地,心裏就能多一分底氣,麵對災禍的時候多那麽一點點選擇。
朱元璋過往是這樣想的,現在,成為這個天下之主的他,同樣清楚土地的重要性。
——天子也是需要廣袤的土地的,如此才能稱得上是天子。
但是土地兼並這個問題……雖然朱元璋依舊不怎麽喜歡大戶去擴張土地,但是此時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跟隨他一同打天下的老臣們,如何不能有個爵位和相關的土地?
而既然有了財富和權力,老臣們再經營一段時間,有了餘錢,如何不能去購置新的田地?
土地兼並當然不好,即使不出於普通的農人思想,就是出於天子的角度,百姓們的土地消失之後,朝廷的賦稅誰來承擔?
但是……縱然強硬狠辣如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相當之棘手。
再者,他自己的兒子們……
“雖然確實是些不成器的東西,但是咱這個爹難道還真能不管他們?”他感歎,雖然他最看重和心愛的兒子當然是自己的好大兒,但是其他的兒子也不能說就不是他的兒子了啊!
即使知道有些兒子能力不行,還奢靡享樂,甚至魚肉鄉裏、橫行霸市……那他也不能不管啊。
-
隋唐時期,凡是對朝政對天下有點了解的人,都對後麵那個私兵問題相當清楚。
可不是嘛!
雖然有些人堅稱自己家裏麵沒有什麽私兵,但是那不過是換個名號而已——沒有“私兵”,那有沒有家丁?有沒有力夫?有沒有仆從……
反正換個名字而已,實際上是個什麽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
這不正是自漢末以來,世家大族發展壯大,占有大量土地然後發展自己的力量的結果之一?
雖然北方的這些個大族,更多是與軍中起家有關,但說來說去也還是大族占有大量土地的結果。
【隻不過,漢哀帝有一個致命問題。】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麽,但是這個致命問題不是他的斷袖之癖。說真的,老劉家不喜歡男人的才是極少數吧?】
【漢哀帝會喜歡董賢,隻能說是他確實是老劉家的人。】
【他的致命問題是,極度信任天命之說,又寵愛董賢,最終,偏偏又死的太早。】
【當然,以上這一句話,最關鍵的是,漢哀帝死的太早。】
【如果他活上一個皇帝的正常壽數,那麽西漢雖然多半還是會完蛋,但是完蛋的方式可能就會換一個。】
【他死的太早,導致皇權出現了絕對真空——而他偏偏還沒有一個足以服眾的安排。】
劉邦起先還不以為意。
喜歡男人而已,確實不是什麽大問題。
君王嘛,喜好喜好男色又有何妨?隻要不妨礙繁衍子嗣、傳承皇位,不就可以了?
倒是若是寵愛太過以至於失了分寸的話,那確實是個問題——但這不僅僅是什麽男寵的問題,而是麵向所有人的問題。
不論男女,不論前朝後宮,隻要君王失了心態榮寵太過,那都會出現問題。
他想到了之前隱約有所體現的漢哀帝本人的心性問題,嘀咕道:“這小子不會在朝堂上吃癟堅持不下去了,然後就一心放在這什麽董賢身上了吧?”
那這可就真是個問題了。
而漢哀帝死的太早——那多半是沒有留下子嗣;過度寵愛董賢,那可能給了董賢不小的權力,甚至包括他的後事的處理權力;但是董賢或者其他的安排又不能服眾。
劉邦歎氣。
若是漢哀帝真的想要把自己的大事交托給董賢,倒也不是一定不行,隻要能夠滿足兩點——一是董賢願意護持大漢天下,二是董賢能夠做到護持大漢天下。
可問題在於,漢哀帝早逝,那能夠受到他的寵愛的董賢多半年齡也不大……應該不大吧?
通常這樣一個年歲的人,除非真的是上天賞飯吃,否則在朝堂上的手腕和勢力都不會強橫到足以壓服眾人。
況且,董賢不過男寵出身,比之正兒八經的皇後、皇子之母之類的出身還是要名不正言不順。
而漢哀帝時期的外戚勢力,又有丁氏,又有傅氏,那個好像都不是什麽知足省油的燈。
再加上一個太皇太後的王氏……
他喃喃道:“這可真是要完蛋了啊……”
不怕皇帝寵愛男寵,也不怕皇帝隨便搞,還不怕皇帝扶持外戚。最怕的,是皇權出現徹徹底底的空檔,而沒有任何忠於大漢、又名正言順或者足夠強勢的人穩住這個檔口。
劉邦目光與呂雉一碰,兩人都明白了彼此心中的看法。
走到這個地步,大漢危矣。
“但是那個天命之說是什麽情況?”呂雉道。
-
更有西漢的百姓們看著這一切,這部分內容倒是與民間沒有直接關聯,而朝堂上的權力爭鬥,什麽真空不真空,他們也看不明白。
於是能夠看到的,就是關於皇帝家的八卦。
“喜好男人……這確實不是一個皇帝,”一名經曆過先代的老者肯定道,“但是原來這是一直都存在的事情嗎?”
他雖然經曆過先代時期,但是再往前的皇帝們是個什麽情況,他就一無所知了。
因而此時,老者對於那個“老劉家都喜歡男人”的說辭,才感到了驚訝。
其他百姓同樣聚在一起,悄悄議論著這件事情:原來,皇帝和貴族們是這樣的……
也有些人從這段內容中察覺到了一些問題,關於漢哀帝信任天命的問題——
“相信天命,難道有什麽不對的嗎?”
“天命天命,如何能夠懷疑?”
在天人感應被推行數十年之後的西漢,天命論早已成為了思想的主流,不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百姓們基本上都相信這一點——大漢皇室是因為天命在身,因而才能成為皇帝,治理天下。
這是天命!
昔年秦朝滅亡而漢朝建立,同樣是因為天命所歸。
這一觀點在經過秦末農民起義的故事之後,確實受到了些許影響,但到底不能真正動搖這個根植於人們心底的堪稱是世界觀的思想。
【說到西漢的天命觀,我們要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西漢的天命觀不僅僅是天命觀,還與王朝的合法性緊密關聯。】
【雖然早在漢初時期,有不少人認為劉邦能夠稱帝建國,原因在於其能力出眾,所謂“秦失其鹿”,而漢有能力,因而得到了這隻“鹿”。】
【但是,即使是在漢初,有著用能力來逐鹿的想法時期,人們對於天命同樣在意。而貫穿西漢的天命觀——不論是在武帝天人感應之前還是之後——都是一個內容:五德終始說。】
與他狀態相似的人有不少,他們的鬥誌在這一瞬間都仿佛丟失了大半,希望和精氣神也沒了大半。
——他們糾集的人已經不算很少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甚至都沒能延續多長時間。
此時,一名看起來比較像是頭領的男子沉聲道:“我們成功占有了四個縣!這難道不算成功嗎?我們的隊伍擴張到了萬餘人!”
“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大家都是願意支持我們的!有了這個經驗,難道我們不能更進一步?況且皇帝也沒幾年好活了,等到皇位更替,說不定就是我們的機會!”
他看了一圈周圍的人,又道:“況且,如今有這樣的存在向官府昭示了我們的存在,等到他們找到我們,難道我們還能有除了死之外的結果嗎?”
除了死,我們別無可能。
“既如此,為什麽要就此放棄?即使我們最終真的要死,為什麽不帶上那些官員地主們一起?”
“天下會知道我們,史書上會記住我們!”
-
劉啟陷入了沉默。
這個繼位之君是個什麽情況,都不用細講,從這個諡號他就能明白一二。
哀,哀帝。
這是大漢的最後的皇帝了嗎?
【漢哀帝倒不是因為什麽非常手段登上皇位的,他是經過了被漢成帝本人立為太子的正常流程,因為漢成帝無子。】
【而在他即位之後,西漢的情況進一步惡化——首先是朝堂內部。】
【外戚外戚,總也有個時限,漢成帝時期王氏是皇帝的舅舅,自然高貴;漢哀帝時期,雖然太後王政君依舊健在、並且變成了太皇太後,王氏依舊是實打實的外戚,但是漢哀帝本人有妻族母族和祖母。】
【其母族、也是舅家丁氏,以及祖母和現任皇後的娘家傅氏,在此時,才是真正的外戚。】
【這在朝堂內部,自然引發了一定的風波。】
【而對於民間百姓們而言,雖然王氏的地位有所衰退,但是他們占有的土地等等也不會被歸還到百姓們手中;同時,還有新的外戚頂了上來,這些外戚又會繼續占有新的土地。】
【因此,朝堂上的變故,對於民間而言,並沒有什麽益處,而是一如既往。】
對於王氏就此衰退,被傅氏和丁氏頂替的事情,老劉家倒是非常認同的。
本來,老劉家的天下就是如此,新帝即位,自然有新的外戚成為榮耀的對象,舊的外戚理所當然要退場——對於老劉家而言,外戚不僅僅是親戚,同樣也是皇帝攫取權柄的方法之一。
雖然前麵漢成帝對王氏家族的待遇讓他們詬病,但那並不是因為他給了王氏官爵,而是因為榮寵太過。
現在,因新帝即位,順理成章地扶植起新的外戚,還是兩家,來頂替掉王氏,讓王氏就此退場——如果他們識相能夠老老實實退掉的話,這就是非常合適的處理方式。
從這裏來看,漢哀帝能夠這麽收攏住權力,好像也不是什麽非常無能之輩?
至少目前來看,比那漢成帝要好上一點。
【一定要說的話,漢哀帝還是一個比較有雄心的皇帝——能力先不論,能夠有這樣的心氣,在西漢後期的這些個皇帝之中,就已經不錯了。】
【他先是從王氏手中收回了權力,同時清理朝堂,用史書記載來說,是“婁誅大臣”,幹掉了丞相朱傅等人,不斷地嚐試收回皇權,重塑威嚴。】
【此外,他又禁止官員子弟因為父輩的原因被保舉為郎,後來又廢除了大司空,恢複了丞相和禦史大夫的官職。】
【而鑒於之前民間四起的反抗浪潮,朝堂中又進行了商議:能不能來個限田限奴?】
【有官員表示,如今富裕之人能夠連田阡陌,而貧苦之人卻無立錐之地。君子執政,雖然也講求遵循舊法,但是同樣要重視改變,這樣才能適應情況的發展。】
【那麽如何改變呢?】
【首先是限製貴族們能夠擁有的田地數量,不管是王侯公主,還是官員平民,能夠擁有的土地都不能超過三千畝;其次是限製奴婢數量,諸侯王們可以擁有不超過兩百人,公主和列侯們的奴婢數量不能超過一百人,至於關內侯和官吏們的奴婢,則不能超過三十人。】
【這個提議雖然被提了出來,卻沒能通過朝議,漢哀帝對此也沒有表示明確支持。】
【因此,王侯貴族、豪強地主們,依舊可以肆無忌憚地擴張名下的土地數量,並且擁有更多的奴婢——以及找到各種方式來培養私兵。】
劉啟看了半天,覺得看出點不對來。
“這個哀帝,雖然說確實是有著改革收權的想法,但怎麽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麽長久的心性?”他對劉徹道。
目前來看,還不能完全判斷出來此人的執政水平究竟如何,但是這個心性吧……多多少少他是看出來了點。
前麵壓製王氏,誅殺大臣,收攏權力,看起來好像都還可以,確實是一個想要重振朝堂的皇帝;但是後麵這些個政令吧,限田限奴,雖然短時間內不可能達到這個提議的成果,但是也不能一點點改動都沒有吧?
劉徹點頭,他年紀尚小,倒還沒有後來的對政治的絕對敏銳和經驗,但是他也覺得漢哀帝不太行——反正如果是自己,想要做什麽,覺得應該做什麽,就絕對不會放棄。
-
土地兼並啊……這個問題,可不僅僅是西漢的問題。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幼年時的生活,自己全家都為地主勞作,繳納租子……如果他們家能夠有屬於自己的土地的話,日子是不是會好過一點?
至少,有了自己家的土地,心裏就能多一分底氣,麵對災禍的時候多那麽一點點選擇。
朱元璋過往是這樣想的,現在,成為這個天下之主的他,同樣清楚土地的重要性。
——天子也是需要廣袤的土地的,如此才能稱得上是天子。
但是土地兼並這個問題……雖然朱元璋依舊不怎麽喜歡大戶去擴張土地,但是此時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跟隨他一同打天下的老臣們,如何不能有個爵位和相關的土地?
而既然有了財富和權力,老臣們再經營一段時間,有了餘錢,如何不能去購置新的田地?
土地兼並當然不好,即使不出於普通的農人思想,就是出於天子的角度,百姓們的土地消失之後,朝廷的賦稅誰來承擔?
但是……縱然強硬狠辣如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相當之棘手。
再者,他自己的兒子們……
“雖然確實是些不成器的東西,但是咱這個爹難道還真能不管他們?”他感歎,雖然他最看重和心愛的兒子當然是自己的好大兒,但是其他的兒子也不能說就不是他的兒子了啊!
即使知道有些兒子能力不行,還奢靡享樂,甚至魚肉鄉裏、橫行霸市……那他也不能不管啊。
-
隋唐時期,凡是對朝政對天下有點了解的人,都對後麵那個私兵問題相當清楚。
可不是嘛!
雖然有些人堅稱自己家裏麵沒有什麽私兵,但是那不過是換個名號而已——沒有“私兵”,那有沒有家丁?有沒有力夫?有沒有仆從……
反正換個名字而已,實際上是個什麽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
這不正是自漢末以來,世家大族發展壯大,占有大量土地然後發展自己的力量的結果之一?
雖然北方的這些個大族,更多是與軍中起家有關,但說來說去也還是大族占有大量土地的結果。
【隻不過,漢哀帝有一個致命問題。】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麽,但是這個致命問題不是他的斷袖之癖。說真的,老劉家不喜歡男人的才是極少數吧?】
【漢哀帝會喜歡董賢,隻能說是他確實是老劉家的人。】
【他的致命問題是,極度信任天命之說,又寵愛董賢,最終,偏偏又死的太早。】
【當然,以上這一句話,最關鍵的是,漢哀帝死的太早。】
【如果他活上一個皇帝的正常壽數,那麽西漢雖然多半還是會完蛋,但是完蛋的方式可能就會換一個。】
【他死的太早,導致皇權出現了絕對真空——而他偏偏還沒有一個足以服眾的安排。】
劉邦起先還不以為意。
喜歡男人而已,確實不是什麽大問題。
君王嘛,喜好喜好男色又有何妨?隻要不妨礙繁衍子嗣、傳承皇位,不就可以了?
倒是若是寵愛太過以至於失了分寸的話,那確實是個問題——但這不僅僅是什麽男寵的問題,而是麵向所有人的問題。
不論男女,不論前朝後宮,隻要君王失了心態榮寵太過,那都會出現問題。
他想到了之前隱約有所體現的漢哀帝本人的心性問題,嘀咕道:“這小子不會在朝堂上吃癟堅持不下去了,然後就一心放在這什麽董賢身上了吧?”
那這可就真是個問題了。
而漢哀帝死的太早——那多半是沒有留下子嗣;過度寵愛董賢,那可能給了董賢不小的權力,甚至包括他的後事的處理權力;但是董賢或者其他的安排又不能服眾。
劉邦歎氣。
若是漢哀帝真的想要把自己的大事交托給董賢,倒也不是一定不行,隻要能夠滿足兩點——一是董賢願意護持大漢天下,二是董賢能夠做到護持大漢天下。
可問題在於,漢哀帝早逝,那能夠受到他的寵愛的董賢多半年齡也不大……應該不大吧?
通常這樣一個年歲的人,除非真的是上天賞飯吃,否則在朝堂上的手腕和勢力都不會強橫到足以壓服眾人。
況且,董賢不過男寵出身,比之正兒八經的皇後、皇子之母之類的出身還是要名不正言不順。
而漢哀帝時期的外戚勢力,又有丁氏,又有傅氏,那個好像都不是什麽知足省油的燈。
再加上一個太皇太後的王氏……
他喃喃道:“這可真是要完蛋了啊……”
不怕皇帝寵愛男寵,也不怕皇帝隨便搞,還不怕皇帝扶持外戚。最怕的,是皇權出現徹徹底底的空檔,而沒有任何忠於大漢、又名正言順或者足夠強勢的人穩住這個檔口。
劉邦目光與呂雉一碰,兩人都明白了彼此心中的看法。
走到這個地步,大漢危矣。
“但是那個天命之說是什麽情況?”呂雉道。
-
更有西漢的百姓們看著這一切,這部分內容倒是與民間沒有直接關聯,而朝堂上的權力爭鬥,什麽真空不真空,他們也看不明白。
於是能夠看到的,就是關於皇帝家的八卦。
“喜好男人……這確實不是一個皇帝,”一名經曆過先代的老者肯定道,“但是原來這是一直都存在的事情嗎?”
他雖然經曆過先代時期,但是再往前的皇帝們是個什麽情況,他就一無所知了。
因而此時,老者對於那個“老劉家都喜歡男人”的說辭,才感到了驚訝。
其他百姓同樣聚在一起,悄悄議論著這件事情:原來,皇帝和貴族們是這樣的……
也有些人從這段內容中察覺到了一些問題,關於漢哀帝信任天命的問題——
“相信天命,難道有什麽不對的嗎?”
“天命天命,如何能夠懷疑?”
在天人感應被推行數十年之後的西漢,天命論早已成為了思想的主流,不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百姓們基本上都相信這一點——大漢皇室是因為天命在身,因而才能成為皇帝,治理天下。
這是天命!
昔年秦朝滅亡而漢朝建立,同樣是因為天命所歸。
這一觀點在經過秦末農民起義的故事之後,確實受到了些許影響,但到底不能真正動搖這個根植於人們心底的堪稱是世界觀的思想。
【說到西漢的天命觀,我們要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西漢的天命觀不僅僅是天命觀,還與王朝的合法性緊密關聯。】
【雖然早在漢初時期,有不少人認為劉邦能夠稱帝建國,原因在於其能力出眾,所謂“秦失其鹿”,而漢有能力,因而得到了這隻“鹿”。】
【但是,即使是在漢初,有著用能力來逐鹿的想法時期,人們對於天命同樣在意。而貫穿西漢的天命觀——不論是在武帝天人感應之前還是之後——都是一個內容:五德終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