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輪回開始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和帝生前有兩個兒子,長子雖然年齡稍稍大一點,但是天生有厥疾,經常突然暈倒、氣血逆流,根本擔不起皇帝大任,且這個疾病也讓人懷疑他能否平安長大。】
【幼子出生不過百日,但其為皇後鄧綏之子,於是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新帝,和熹皇後攝政。】
【和熹皇後執政有方,鄧氏外戚也頗有有才幹之人,但幼帝早亡,不得不重新立一位新君——漢和帝已無其他子嗣,便隻能從宗室中挑選。】
【最終,和熹皇後和鄧氏選立了漢章帝之孫,即日後的漢安帝。】
【漢安帝長成後,同樣想要奪回權力,但鑒於和熹皇後的功績和威望,在其生前漢安帝未能動手;和熹皇後崩逝後,漢安帝親政。】
【他將和熹皇後兄長鄧騭逼死,其餘鄧氏子弟廢為庶人,但鄧氏一族一向同心憂國,知曉分寸,懂得功成身退,因此天下為之不平,漢安帝被迫將鄧氏子弟召回洛陽,又將鄧騭重新安葬。】
【漢安帝雖然不需要通過政變奪權,但是他在登基之後大肆任用外戚——其祖母宋氏的兄弟子侄,嫡母耿氏的兄弟子侄,妻子閻氏的兄弟子侄,還有乳母王氏和她的女兒。】
【有人評價,漢安帝親政後,東漢“內寵始盛”,如今外戚獲得的寵幸,自漢元帝以來,“未有等比”。】
【可以說漢安帝親手推動了外戚勢力的飛速膨脹——這不是在太後攝政時期的必需品,而是皇帝本人不知出於何種考慮而親手鑄就的結果。】
【本來,東漢皇帝大多英年早逝、幼主即位,就必將造成皇帝在幼年時期不得不依靠外戚的結果,也必然會壯大外戚的力量。可是漢安帝自己卻主動去推動了外戚的進一步壯大。】
【而另一個角度,漢安帝也是親手推動了朝堂爭鬥的人。】
【同為外戚,朝堂上的權力就那麽多,怎麽能和其他外戚家族分?】
【以往的漢朝皇帝,即使任用外戚,大多也隻是在一群外戚之中挑出一個放在第一位,剩餘的雖然也有恩遇,但決不能與第一位相比。】
【所以,漢安帝提拔起來這麽多外戚,難道是出於想要這些外戚彼此爭鬥來維持平衡的想法?】
【他可能認為,這幾家外戚的依靠都是他這個皇帝,所以受製於他、不可能對他不利,因此要比那些朝臣們好用;同時,多提拔幾家,他們內部就會爭鬥,就能維持住平衡。】
【以上隻是個人推測。】
【但坦白講,如果他真的是這麽想的話,那他這個做法可真夠糟糕。】
鄧綏確定了,自己和兄長之前覺得還不錯的劉祜確實不是一個好選擇。
如果說劉祜對鄧氏心懷不滿,甚至想要打壓鄧氏,那雖然讓鄧綏不太高興,可也算得上是一個皇帝的正常行為——自己這個太後掌權多年,又有鄧氏一族輔助,皇帝當然會不高興了。
可是劉祜居然在親政之後那麽任用外戚,濫發爵位和官職,從他的妻族母族,甚至是祖母一族都沒有落下……
哦,還有那個乳母。
這人的腦子到底是怎麽長的?竟然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雖然大漢一向不憚於任用皇後的父兄,還可以稱得上一句傳統;包括他們東漢,皇後大多出自高門大戶,天然就是一股支持幫助皇帝的力量——隻要皇帝能夠利用好。
可,任用也不是這麽個任用法啊!
她這個太後在提拔鄧氏子弟的時候,也沒有這麽不講究的一口氣來上這麽多官職爵位。
即使是先前的竇皇後,比自己縱容母族多了,也沒有這麽大批發一樣的封賞官職。
劉祜到底是怎麽想的?
他不會真的覺得自己拉起來這麽多家外戚是對自己的統治有利的吧?
鄧綏了解自己,如果真的選定了一個新君,那麽雖然她未必會願意放權,可也絕不會忽視對新君的教育——他們鄧家到底還是心懷天下的教育。
雖然確實並非那種不在乎功名利祿的人,可也不是那等為了個人私利就可以將江山社稷棄於不顧的人,不論是她,還是她的兄長鄧騭等鄧氏子弟。
端看她崩逝之後,兄長以外戚身份被逼死,卻依舊能夠引來天下人鳴不平就知道了。
所以,還是換個新君人選吧,宗室子弟有很多,也不是隻有劉祜這一個人。
再者,除了劉祜親政之後的神奇操作,他還逼死了鄧騭、打壓乃至覆滅了鄧氏一族。
【不過,漢安帝也沒有快樂多久。】
【他親政的時候是二十八歲,而在三十二歲這一年,他暴病而亡。】
【這時候,他有兒子嗎?有的,還是一個被和熹皇後看好、被和熹皇後立為太子的兒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過這個太子也是過去式了,漢安帝親政後,便因為“太子與東宮屬官打算弑父自立”,廢掉太子,改為濟陰王;並且將為太子求情的大臣也全部處置。】
【當然,這個罪名是誣陷的,當時太子不過十歲,而閻皇後一派向來視太子為眼中釘,聯合了同樣不滿太子的漢安帝乳母一派,共同做下此事——不過話說回來,皇後和乳母等人一說,漢安帝就立刻廢太子,他這個皇帝父親心裏麵對太子是個什麽想法也不好說。】
【總之,這麽一通操作後,漢安帝一定程度上等同於沒有兒子,至少沒有被皇後選中的兒子;而漢安帝本人早前覺得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就親自下詔征召了宗親之子入京。】
【他駕崩之後,閻皇後臨朝攝政,選擇了北鄉侯劉懿為帝。】
【閻皇後治理朝政也有些成果,幹掉了一大批漢安帝任用的宦官、奸臣、外戚,然後任用了一些忠直之臣,但她也沒能逃開扶植娘家的定律,閻氏一族開始威風赫赫。】
【不過,這一次奪權的主角卻並非劉懿——他死的太早了,在他稱帝的當年年底,便突發惡疾無法醫治,駕崩了。此外,由於後來的皇帝不承認劉懿的正當性,所以他並無帝號。】
【閻皇後等人打算繼續選一個宗室子為帝,可這個空檔被廢太子、現濟陰王的支持者抓住了。】
【濟陰王有一個乳母,名為宋娥,她並不甘心自己哺育的皇子失了帝位,在發覺劉懿病重之後,便聯絡了人手想要趁機擁立濟陰王。】
【她聯絡的人手叫做孫程,是一名武職宦官,日常任務是執兵器守衛帝後安全,而孫程當年是在和熹鄧皇後的長樂宮做事。】
【孫程非常有能力,也很有行動力,他與宋娥等人策劃後,便在宮中拉攏人手,直到最終行動的時候,他一共拉攏到了十八個人,總共十九人截單衣為誓,趁夜進入宮中殺死了閻皇後的心腹內侍。】
【隨後,一群人迎立濟陰王,是為漢順帝。】
【漢順帝入宮後,召集百官和軍隊,與閻氏所控製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混戰,最終獲勝,成功掌握了權力。】
【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均被封侯,史稱“十九侯”。】
【幼子出生不過百日,但其為皇後鄧綏之子,於是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新帝,和熹皇後攝政。】
【和熹皇後執政有方,鄧氏外戚也頗有有才幹之人,但幼帝早亡,不得不重新立一位新君——漢和帝已無其他子嗣,便隻能從宗室中挑選。】
【最終,和熹皇後和鄧氏選立了漢章帝之孫,即日後的漢安帝。】
【漢安帝長成後,同樣想要奪回權力,但鑒於和熹皇後的功績和威望,在其生前漢安帝未能動手;和熹皇後崩逝後,漢安帝親政。】
【他將和熹皇後兄長鄧騭逼死,其餘鄧氏子弟廢為庶人,但鄧氏一族一向同心憂國,知曉分寸,懂得功成身退,因此天下為之不平,漢安帝被迫將鄧氏子弟召回洛陽,又將鄧騭重新安葬。】
【漢安帝雖然不需要通過政變奪權,但是他在登基之後大肆任用外戚——其祖母宋氏的兄弟子侄,嫡母耿氏的兄弟子侄,妻子閻氏的兄弟子侄,還有乳母王氏和她的女兒。】
【有人評價,漢安帝親政後,東漢“內寵始盛”,如今外戚獲得的寵幸,自漢元帝以來,“未有等比”。】
【可以說漢安帝親手推動了外戚勢力的飛速膨脹——這不是在太後攝政時期的必需品,而是皇帝本人不知出於何種考慮而親手鑄就的結果。】
【本來,東漢皇帝大多英年早逝、幼主即位,就必將造成皇帝在幼年時期不得不依靠外戚的結果,也必然會壯大外戚的力量。可是漢安帝自己卻主動去推動了外戚的進一步壯大。】
【而另一個角度,漢安帝也是親手推動了朝堂爭鬥的人。】
【同為外戚,朝堂上的權力就那麽多,怎麽能和其他外戚家族分?】
【以往的漢朝皇帝,即使任用外戚,大多也隻是在一群外戚之中挑出一個放在第一位,剩餘的雖然也有恩遇,但決不能與第一位相比。】
【所以,漢安帝提拔起來這麽多外戚,難道是出於想要這些外戚彼此爭鬥來維持平衡的想法?】
【他可能認為,這幾家外戚的依靠都是他這個皇帝,所以受製於他、不可能對他不利,因此要比那些朝臣們好用;同時,多提拔幾家,他們內部就會爭鬥,就能維持住平衡。】
【以上隻是個人推測。】
【但坦白講,如果他真的是這麽想的話,那他這個做法可真夠糟糕。】
鄧綏確定了,自己和兄長之前覺得還不錯的劉祜確實不是一個好選擇。
如果說劉祜對鄧氏心懷不滿,甚至想要打壓鄧氏,那雖然讓鄧綏不太高興,可也算得上是一個皇帝的正常行為——自己這個太後掌權多年,又有鄧氏一族輔助,皇帝當然會不高興了。
可是劉祜居然在親政之後那麽任用外戚,濫發爵位和官職,從他的妻族母族,甚至是祖母一族都沒有落下……
哦,還有那個乳母。
這人的腦子到底是怎麽長的?竟然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雖然大漢一向不憚於任用皇後的父兄,還可以稱得上一句傳統;包括他們東漢,皇後大多出自高門大戶,天然就是一股支持幫助皇帝的力量——隻要皇帝能夠利用好。
可,任用也不是這麽個任用法啊!
她這個太後在提拔鄧氏子弟的時候,也沒有這麽不講究的一口氣來上這麽多官職爵位。
即使是先前的竇皇後,比自己縱容母族多了,也沒有這麽大批發一樣的封賞官職。
劉祜到底是怎麽想的?
他不會真的覺得自己拉起來這麽多家外戚是對自己的統治有利的吧?
鄧綏了解自己,如果真的選定了一個新君,那麽雖然她未必會願意放權,可也絕不會忽視對新君的教育——他們鄧家到底還是心懷天下的教育。
雖然確實並非那種不在乎功名利祿的人,可也不是那等為了個人私利就可以將江山社稷棄於不顧的人,不論是她,還是她的兄長鄧騭等鄧氏子弟。
端看她崩逝之後,兄長以外戚身份被逼死,卻依舊能夠引來天下人鳴不平就知道了。
所以,還是換個新君人選吧,宗室子弟有很多,也不是隻有劉祜這一個人。
再者,除了劉祜親政之後的神奇操作,他還逼死了鄧騭、打壓乃至覆滅了鄧氏一族。
【不過,漢安帝也沒有快樂多久。】
【他親政的時候是二十八歲,而在三十二歲這一年,他暴病而亡。】
【這時候,他有兒子嗎?有的,還是一個被和熹皇後看好、被和熹皇後立為太子的兒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不過這個太子也是過去式了,漢安帝親政後,便因為“太子與東宮屬官打算弑父自立”,廢掉太子,改為濟陰王;並且將為太子求情的大臣也全部處置。】
【當然,這個罪名是誣陷的,當時太子不過十歲,而閻皇後一派向來視太子為眼中釘,聯合了同樣不滿太子的漢安帝乳母一派,共同做下此事——不過話說回來,皇後和乳母等人一說,漢安帝就立刻廢太子,他這個皇帝父親心裏麵對太子是個什麽想法也不好說。】
【總之,這麽一通操作後,漢安帝一定程度上等同於沒有兒子,至少沒有被皇後選中的兒子;而漢安帝本人早前覺得自己身體不適的時候,就親自下詔征召了宗親之子入京。】
【他駕崩之後,閻皇後臨朝攝政,選擇了北鄉侯劉懿為帝。】
【閻皇後治理朝政也有些成果,幹掉了一大批漢安帝任用的宦官、奸臣、外戚,然後任用了一些忠直之臣,但她也沒能逃開扶植娘家的定律,閻氏一族開始威風赫赫。】
【不過,這一次奪權的主角卻並非劉懿——他死的太早了,在他稱帝的當年年底,便突發惡疾無法醫治,駕崩了。此外,由於後來的皇帝不承認劉懿的正當性,所以他並無帝號。】
【閻皇後等人打算繼續選一個宗室子為帝,可這個空檔被廢太子、現濟陰王的支持者抓住了。】
【濟陰王有一個乳母,名為宋娥,她並不甘心自己哺育的皇子失了帝位,在發覺劉懿病重之後,便聯絡了人手想要趁機擁立濟陰王。】
【她聯絡的人手叫做孫程,是一名武職宦官,日常任務是執兵器守衛帝後安全,而孫程當年是在和熹鄧皇後的長樂宮做事。】
【孫程非常有能力,也很有行動力,他與宋娥等人策劃後,便在宮中拉攏人手,直到最終行動的時候,他一共拉攏到了十八個人,總共十九人截單衣為誓,趁夜進入宮中殺死了閻皇後的心腹內侍。】
【隨後,一群人迎立濟陰王,是為漢順帝。】
【漢順帝入宮後,召集百官和軍隊,與閻氏所控製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混戰,最終獲勝,成功掌握了權力。】
【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均被封侯,史稱“十九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