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宦官登場(正式)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順烈皇後已經駕崩,但是梁氏一族依舊不知收斂,導致漢桓帝的怨憤越來越深。】
【但是鑒於先前漢質帝的遭遇,漢桓帝並不敢再明麵上直接表露對梁氏一族的恨意——即使順烈皇後此時已經崩逝。】
【漢桓帝想要解決梁氏一族,但此時梁氏勢大,並不能輕易撼動。且漢桓帝並沒有什麽朝堂上的勢力,想要在朝堂上解決梁氏相當艱難。】
【當然,比起在朝堂上搞政治鬥爭慢慢弄垮梁氏,更簡單一點的方法是直接動兵,幹掉梁氏此時的首領、順烈皇後的兄長梁冀,再順勢殺掉其他梁氏中人。】
【可這種動武,同樣需要人手,還得是敢於冒死的人手——漢桓帝沒有接觸朝政,又是宗室出身,從哪兒去找這樣的願意為他效命的人?】
【要是朝堂上冒出來幾個大臣說願意為他效勞,漢桓帝也不敢信任,這畢竟是徹底撕破臉、不死不休的大事,萬一這些大臣轉投梁氏、或者口風不嚴,那死的就是皇帝自己了。】
【妻族外戚,通常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助手,可是此時漢桓帝的皇後同樣是梁氏女,根本不可能幫助他。】
【所以,找來找去,漢桓帝隻有一個選擇:宮中宦官。】
在“曆代·君主”之中,一群皇帝聊得熱火朝天。
[宋太宗:沒錯,就是漢桓帝,他可是拉了一大群宦官來著]
[漢和帝:之前的天子不是也任用了一些宦官麽?]
[唐太宗:那不一樣,那完全不是一個程度的,就說漢順帝也用了宦官,但也就那麽幾個人,但是漢桓帝這裏已經直接把整個宦官群體都拉上來了]
[宋真宗:而且漢朝的宦官是可以封侯的……關鍵宦官收養的養子可以繼承他們的爵位,一直傳承下去,就像**就是這個出身]
[明孝宗:總而言之,漢桓帝時期確實宦官勢力出現了大發展,而且在他搞了黨錮之禍之後,世家官員的風向也發生了大轉折,整個局勢都急轉直下]
[宋高宗:其實也算是無奈之舉,畢竟漢桓帝最初是真的沒有什麽可靠可用之人,隻有陪在深宮之中的宦官還算可靠,而朝堂上他也沒有什麽官員可以倚仗]
[宋太祖:即使是無奈之舉,但桓帝在即位之後的舉措也稱不上什麽合格]
[漢光武帝:他即位之後幹了多少?]
[唐高祖:桓帝在位期間一直沒有停止對宦官的任用和倚重,最多是換掉一批宦官,朝堂黨爭不斷,地方混亂無序]
[唐高祖:隻能說,東漢的衰頹根源早已存在,經過數任幼帝外戚和其餘官員之間的鬥爭後已經難以挽回,而桓帝加速了這一發展]
[明太宗\/成祖:地方的問題當然要解決,在朝堂上扶植其他力量壓製世家官員也不是錯誤,可是桓帝沒有真正抓到核心要點——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有心無力,即使知道關鍵也無法解決]
[漢文帝:那桓帝是最後一個幼帝嗎?]
[隋文帝:不是,漢桓帝死的也挺早,然後依舊是幼主即位……再然後還是幼主]
-
劉秀梳理著這一段講述,以及曆代皇帝聊天中透露出來的訊息。
首先,漢桓帝要親政,要掌權,這不僅是出於皇帝天然的對權力的渴望,更是出於保證個人性命的需求。
當年漢質帝能夠被堂而皇之的毒死,焉知漢桓帝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倒黴蛋?
而漢桓帝沒有人手。
他沒有得力的外戚幫助,強大的外戚依舊是梁氏;他沒有朝堂官員幫助,即使有些官員出於種種原因不滿梁氏,但同樣也有大量的官員依附於梁氏。
所以,他唯一可信的,隻有宮中宦官——他必然要依靠宦官。
而任用了宦官,在這樣生死存亡麵前,日後他也不可能直接將宦官一腳踢開,加之對世家官員羽翼膨脹的不滿,宦官的勢力必然會擴大。
且,做了這一切的漢桓帝,依舊是一個早亡的皇帝,下一任皇帝,依舊是一個幼主。
所以,一手拉開了宦官大權的漢桓帝並不能真正控製住宦官群體——當然不是指宦官不聽皇帝的話,而是這種力量的膨脹並不被漢桓帝完全掌控;
同理,既然能夠爆發牽連極廣的黨錮之禍,並且聽名字就覺得這是指責皇帝的行事不妥,那麽說明漢桓帝也不能控製住他想要壓製的世家官員群體。
兩方都有力量,並且成為死敵,但沒有一個在皇帝的控製之下……
完了。
即使沒有農民起義,大漢也要完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爆發農民起義簡直就是無可避免的發展。
【漢桓帝找了一個宦官,叫做唐衡,一次他假裝自己要上廁所,帶著唐衡進去服侍。】
【就在這一次,漢桓帝問唐衡:“周邊的宦官,有哪些與梁冀不和?”】
【唐衡給他列了個名單,總共四個人,分別是徐璜、具瑗、單超、左悺,這四人都是宦官。】
【漢桓帝聽後,將單超和左悺兩人叫到了自己的密室中,試探了一下兩人的想法,確定了對方確實想要除掉梁氏,並且支持和聽從自己的命令後,放下心來。】
【他緊接著直接將具瑗和徐璜也叫到了密室,四名宦官,加上他和唐衡,總計六人,歃血為盟,商量好了幹掉梁氏的計劃。】
【最終,經過一番亂戰,漢桓帝成功地幹掉了梁氏集團,除了梁氏家族的人外,與梁氏有牽連的官員——門生故吏賓客,共計三百餘人,盡數罷免。】
【隨後,漢桓帝便將五名宦官全部封侯,並且將大量的權力都下放給了他們。】
【這不能說不算一個無奈之下的選擇,但是這個選擇顯然不怎麽正確。】
【但是鑒於先前漢質帝的遭遇,漢桓帝並不敢再明麵上直接表露對梁氏一族的恨意——即使順烈皇後此時已經崩逝。】
【漢桓帝想要解決梁氏一族,但此時梁氏勢大,並不能輕易撼動。且漢桓帝並沒有什麽朝堂上的勢力,想要在朝堂上解決梁氏相當艱難。】
【當然,比起在朝堂上搞政治鬥爭慢慢弄垮梁氏,更簡單一點的方法是直接動兵,幹掉梁氏此時的首領、順烈皇後的兄長梁冀,再順勢殺掉其他梁氏中人。】
【可這種動武,同樣需要人手,還得是敢於冒死的人手——漢桓帝沒有接觸朝政,又是宗室出身,從哪兒去找這樣的願意為他效命的人?】
【要是朝堂上冒出來幾個大臣說願意為他效勞,漢桓帝也不敢信任,這畢竟是徹底撕破臉、不死不休的大事,萬一這些大臣轉投梁氏、或者口風不嚴,那死的就是皇帝自己了。】
【妻族外戚,通常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助手,可是此時漢桓帝的皇後同樣是梁氏女,根本不可能幫助他。】
【所以,找來找去,漢桓帝隻有一個選擇:宮中宦官。】
在“曆代·君主”之中,一群皇帝聊得熱火朝天。
[宋太宗:沒錯,就是漢桓帝,他可是拉了一大群宦官來著]
[漢和帝:之前的天子不是也任用了一些宦官麽?]
[唐太宗:那不一樣,那完全不是一個程度的,就說漢順帝也用了宦官,但也就那麽幾個人,但是漢桓帝這裏已經直接把整個宦官群體都拉上來了]
[宋真宗:而且漢朝的宦官是可以封侯的……關鍵宦官收養的養子可以繼承他們的爵位,一直傳承下去,就像**就是這個出身]
[明孝宗:總而言之,漢桓帝時期確實宦官勢力出現了大發展,而且在他搞了黨錮之禍之後,世家官員的風向也發生了大轉折,整個局勢都急轉直下]
[宋高宗:其實也算是無奈之舉,畢竟漢桓帝最初是真的沒有什麽可靠可用之人,隻有陪在深宮之中的宦官還算可靠,而朝堂上他也沒有什麽官員可以倚仗]
[宋太祖:即使是無奈之舉,但桓帝在即位之後的舉措也稱不上什麽合格]
[漢光武帝:他即位之後幹了多少?]
[唐高祖:桓帝在位期間一直沒有停止對宦官的任用和倚重,最多是換掉一批宦官,朝堂黨爭不斷,地方混亂無序]
[唐高祖:隻能說,東漢的衰頹根源早已存在,經過數任幼帝外戚和其餘官員之間的鬥爭後已經難以挽回,而桓帝加速了這一發展]
[明太宗\/成祖:地方的問題當然要解決,在朝堂上扶植其他力量壓製世家官員也不是錯誤,可是桓帝沒有真正抓到核心要點——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有心無力,即使知道關鍵也無法解決]
[漢文帝:那桓帝是最後一個幼帝嗎?]
[隋文帝:不是,漢桓帝死的也挺早,然後依舊是幼主即位……再然後還是幼主]
-
劉秀梳理著這一段講述,以及曆代皇帝聊天中透露出來的訊息。
首先,漢桓帝要親政,要掌權,這不僅是出於皇帝天然的對權力的渴望,更是出於保證個人性命的需求。
當年漢質帝能夠被堂而皇之的毒死,焉知漢桓帝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倒黴蛋?
而漢桓帝沒有人手。
他沒有得力的外戚幫助,強大的外戚依舊是梁氏;他沒有朝堂官員幫助,即使有些官員出於種種原因不滿梁氏,但同樣也有大量的官員依附於梁氏。
所以,他唯一可信的,隻有宮中宦官——他必然要依靠宦官。
而任用了宦官,在這樣生死存亡麵前,日後他也不可能直接將宦官一腳踢開,加之對世家官員羽翼膨脹的不滿,宦官的勢力必然會擴大。
且,做了這一切的漢桓帝,依舊是一個早亡的皇帝,下一任皇帝,依舊是一個幼主。
所以,一手拉開了宦官大權的漢桓帝並不能真正控製住宦官群體——當然不是指宦官不聽皇帝的話,而是這種力量的膨脹並不被漢桓帝完全掌控;
同理,既然能夠爆發牽連極廣的黨錮之禍,並且聽名字就覺得這是指責皇帝的行事不妥,那麽說明漢桓帝也不能控製住他想要壓製的世家官員群體。
兩方都有力量,並且成為死敵,但沒有一個在皇帝的控製之下……
完了。
即使沒有農民起義,大漢也要完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爆發農民起義簡直就是無可避免的發展。
【漢桓帝找了一個宦官,叫做唐衡,一次他假裝自己要上廁所,帶著唐衡進去服侍。】
【就在這一次,漢桓帝問唐衡:“周邊的宦官,有哪些與梁冀不和?”】
【唐衡給他列了個名單,總共四個人,分別是徐璜、具瑗、單超、左悺,這四人都是宦官。】
【漢桓帝聽後,將單超和左悺兩人叫到了自己的密室中,試探了一下兩人的想法,確定了對方確實想要除掉梁氏,並且支持和聽從自己的命令後,放下心來。】
【他緊接著直接將具瑗和徐璜也叫到了密室,四名宦官,加上他和唐衡,總計六人,歃血為盟,商量好了幹掉梁氏的計劃。】
【最終,經過一番亂戰,漢桓帝成功地幹掉了梁氏集團,除了梁氏家族的人外,與梁氏有牽連的官員——門生故吏賓客,共計三百餘人,盡數罷免。】
【隨後,漢桓帝便將五名宦官全部封侯,並且將大量的權力都下放給了他們。】
【這不能說不算一個無奈之下的選擇,但是這個選擇顯然不怎麽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