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一波又起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邦大怒。
這些人是想要幹什麽?私自任命官員,還是司隸校尉,以及河南尹和雒陽令?
東漢的京城是洛陽,這三個官員的任命,完全就是衝著掌控京畿地區去的。而兩個官員,沒事兒幹什麽要掌控京畿?
當然,還是那個問題:私、自、任、命!
這種行為,與謀逆何異?!
要說之前的外戚家族也在不遺餘力地擴大自己的羽翼,但那些行為與竇武和陳蕃的行為依舊是兩回事兒。
畢竟,之前的外戚家族的行為,還是得到了太後的許可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於太後在擴充自己的力量;但是這一回,竇太後可沒有認可竇武陳蕃的計劃,自然也沒有許可二人。
所以,這就不是外戚家族擴張,而是官員權臣擴張。
竇武和陳蕃……就算他們自認為有正當理由,但他們的行為也是絕對不能被許可的。
還有那什麽“望太平”——誰望太平?天下之士。
宦官得到懲罰,被欺壓的百姓們當然高興;但是太後不願意處置其他宦官,就直接成了放縱、不清明,這又是誰的理論?“天下之士”的?
“看來日後的天下,皇帝還是得在這些儒生士人身上費心啊。”劉邦斷言。
雖然他的大漢天下還沒有這麽多的、形成如此影響力的“天下之士”,可從東漢這一係列的情況來看,日後,在沒有了地方藩王的事情之後,對皇帝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就是這些士人。
如何壓製士人,如何削弱士人,如何掌控士人,將會成為一個合格皇帝的必修課。
【朱瑀看到了竇武的奏折內容,頓時大怒:“有罪的不守規矩的宦官自然可以誅殺,但是我們這些沒有過錯的宦官又為什麽要遭受滅族之災?!”】
【——竇武的奏折裏麵,牽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並不隻是那些個罪大惡極的宦官,也確確實實牽連到了不少目前還沒有幹什麽壞事兒的宦官。】
【沒事兒被牽扯,朱瑀等人自然不願意。】
【而作為能夠在宮中脫穎而出的宦官,朱瑀腦子轉得非常快,他直接高呼:“陳蕃和竇武竟然上奏要求太後廢帝,這是大逆不道!”】
【隨後,就在當天夜晚,朱瑀召集了長樂宮的十七個宦官,歃血為盟,決意殺掉竇武陳蕃等人,朱瑀還聯係上了曹節和王甫,一同勸說漢靈帝將黃門令改為王甫。】
【——說起來,有觀點認為朱瑀等人是劫持了漢靈帝,但個人認為應當並非劫持,還是勸說誘導居多;但他們後來劫持竇太後是真的。】
【因為漢靈帝沒有親政,所以沒有天子璽綬,無法讓尚書台官員認可,宦官們幹脆直接持刀逼迫尚書台製作詔書,任命王甫為黃門令,有了詔令,宦官便又去逮捕竇武任命的黃門令。】
【關於持刀威脅這件事情,也有說法是漢靈帝本人親自過去威脅的。】
【隨後,他們放出了被竇武抓走、關在獄中的長樂宮的宦官,又劫持了竇太後,將天子璽綬從她手中奪走,交給了漢靈帝。】
【接著,漢靈帝下詔,表示竇武謀反,要求逮捕。】
【竇武拒不奉詔,與侄子一同射殺了傳旨的宦官,並且召集禁軍數千人,表示宦官謀反,大家跟我一起去阻止他們;聽聞消息的陳蕃也帶著屬官打到了尚書台,“竇氏有功,黃門作亂”。】
【陳蕃被逮捕處死,竇武率兵激戰一夜,不敵——中郎將張奐不知內情,隻知竇氏謀反,領兵平亂——兵敗自殺。】
【至此,宦官逃脫了被誅殺的可能,而漢靈帝得以親政,年十三。】
【此時,距離漢靈帝稱帝不過一年。】
劉秀懂了,這個漢靈帝也是一個稱帝早,死的也早的皇帝。
就是不知道漢靈帝到底有沒有自己的子嗣了,雖然有沒有好像影響也不大的樣子。
-
明朝的皇帝們此時正在熱火朝天地聊著關於陳蕃和竇武的事情。
[明太宗\/成祖:竇武和陳蕃動作有點太慢了,要處置宦官,逼迫太後,竟然還磨磨唧唧,拖了這麽長的時間,還讓宮中的宦官直接知道了關鍵。]
[明世宗:確實,比起那些宦官的行動力來說,士族官員這邊確實有點太慢了]
看看那些宦官吧,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竇武和陳蕃的謀劃,當天就找到了對士族官員動手的理由;也就在同一天,就聯絡好了宮中的宦官,歃血為盟;當夜,就聯絡好了皇帝,讓皇帝更換了黃門令的人選。
也就在當天夜晚,宦官群體就殺掉了竇武安插的黃門令,救出了被抓走的宦官,挾持了太後,搶到了天子璽綬並交給了漢靈帝;
還是在這一夜,皇帝宣布竇氏謀逆,宦官宣旨,隨後帶兵、聯絡不知情的將領,擊敗了竇武及其下屬,獲得了勝利;同一夜,還處理掉了陳蕃。
這是什麽樣的行動力?!
想要謀劃政事,想要獲得成功,在能夠完成基本布置的前提下,就應該有這樣的果決,有這樣的行動力!
比起宦官們,陳蕃和竇武實在是太慢了,當然,也或許是他們實際上並沒有把宦官看在眼裏,並不覺得他們真的能夠做出什麽事情來——除了巧言令色蠱惑皇帝。
但這個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宦官們也是人,旁人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們也能夠做;人所可能擁有的果斷、冷靜、機變,他們也可能會擁有。
特別是長樂宮的主要宦官們,宮中的宦官不知凡幾,能夠爬出來、脫穎而出的,都不能輕視。
況且,對於朱瑀這些宦官而言,這一場政變,不僅是政治上的鬥爭,還是關乎他們生死存亡的最後機會。
[明神宗: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麽陳蕃竇武會打算把所有宦官都處理幹淨。如果他們不是這個打算,那麽他們或許還可以迂回達到自己的一部分目的。]
[明神宗:以及,既然決定對所有宦官動手,並且他們已經自己私自任命了官員,竇武為什麽還要將自己的打算寫在奏折中上呈竇太後,他不知道奏折要由宦官轉呈嗎?]
[明神宗:再者,雖然此時確實是太後臨朝稱製,但是他們就沒有考慮過漢靈帝的看法嗎?]
以上這幾點,朱翊鈞是真的不明白。
這些人是想要幹什麽?私自任命官員,還是司隸校尉,以及河南尹和雒陽令?
東漢的京城是洛陽,這三個官員的任命,完全就是衝著掌控京畿地區去的。而兩個官員,沒事兒幹什麽要掌控京畿?
當然,還是那個問題:私、自、任、命!
這種行為,與謀逆何異?!
要說之前的外戚家族也在不遺餘力地擴大自己的羽翼,但那些行為與竇武和陳蕃的行為依舊是兩回事兒。
畢竟,之前的外戚家族的行為,還是得到了太後的許可的,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於太後在擴充自己的力量;但是這一回,竇太後可沒有認可竇武陳蕃的計劃,自然也沒有許可二人。
所以,這就不是外戚家族擴張,而是官員權臣擴張。
竇武和陳蕃……就算他們自認為有正當理由,但他們的行為也是絕對不能被許可的。
還有那什麽“望太平”——誰望太平?天下之士。
宦官得到懲罰,被欺壓的百姓們當然高興;但是太後不願意處置其他宦官,就直接成了放縱、不清明,這又是誰的理論?“天下之士”的?
“看來日後的天下,皇帝還是得在這些儒生士人身上費心啊。”劉邦斷言。
雖然他的大漢天下還沒有這麽多的、形成如此影響力的“天下之士”,可從東漢這一係列的情況來看,日後,在沒有了地方藩王的事情之後,對皇帝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就是這些士人。
如何壓製士人,如何削弱士人,如何掌控士人,將會成為一個合格皇帝的必修課。
【朱瑀看到了竇武的奏折內容,頓時大怒:“有罪的不守規矩的宦官自然可以誅殺,但是我們這些沒有過錯的宦官又為什麽要遭受滅族之災?!”】
【——竇武的奏折裏麵,牽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並不隻是那些個罪大惡極的宦官,也確確實實牽連到了不少目前還沒有幹什麽壞事兒的宦官。】
【沒事兒被牽扯,朱瑀等人自然不願意。】
【而作為能夠在宮中脫穎而出的宦官,朱瑀腦子轉得非常快,他直接高呼:“陳蕃和竇武竟然上奏要求太後廢帝,這是大逆不道!”】
【隨後,就在當天夜晚,朱瑀召集了長樂宮的十七個宦官,歃血為盟,決意殺掉竇武陳蕃等人,朱瑀還聯係上了曹節和王甫,一同勸說漢靈帝將黃門令改為王甫。】
【——說起來,有觀點認為朱瑀等人是劫持了漢靈帝,但個人認為應當並非劫持,還是勸說誘導居多;但他們後來劫持竇太後是真的。】
【因為漢靈帝沒有親政,所以沒有天子璽綬,無法讓尚書台官員認可,宦官們幹脆直接持刀逼迫尚書台製作詔書,任命王甫為黃門令,有了詔令,宦官便又去逮捕竇武任命的黃門令。】
【關於持刀威脅這件事情,也有說法是漢靈帝本人親自過去威脅的。】
【隨後,他們放出了被竇武抓走、關在獄中的長樂宮的宦官,又劫持了竇太後,將天子璽綬從她手中奪走,交給了漢靈帝。】
【接著,漢靈帝下詔,表示竇武謀反,要求逮捕。】
【竇武拒不奉詔,與侄子一同射殺了傳旨的宦官,並且召集禁軍數千人,表示宦官謀反,大家跟我一起去阻止他們;聽聞消息的陳蕃也帶著屬官打到了尚書台,“竇氏有功,黃門作亂”。】
【陳蕃被逮捕處死,竇武率兵激戰一夜,不敵——中郎將張奐不知內情,隻知竇氏謀反,領兵平亂——兵敗自殺。】
【至此,宦官逃脫了被誅殺的可能,而漢靈帝得以親政,年十三。】
【此時,距離漢靈帝稱帝不過一年。】
劉秀懂了,這個漢靈帝也是一個稱帝早,死的也早的皇帝。
就是不知道漢靈帝到底有沒有自己的子嗣了,雖然有沒有好像影響也不大的樣子。
-
明朝的皇帝們此時正在熱火朝天地聊著關於陳蕃和竇武的事情。
[明太宗\/成祖:竇武和陳蕃動作有點太慢了,要處置宦官,逼迫太後,竟然還磨磨唧唧,拖了這麽長的時間,還讓宮中的宦官直接知道了關鍵。]
[明世宗:確實,比起那些宦官的行動力來說,士族官員這邊確實有點太慢了]
看看那些宦官吧,機緣巧合之下得知了竇武和陳蕃的謀劃,當天就找到了對士族官員動手的理由;也就在同一天,就聯絡好了宮中的宦官,歃血為盟;當夜,就聯絡好了皇帝,讓皇帝更換了黃門令的人選。
也就在當天夜晚,宦官群體就殺掉了竇武安插的黃門令,救出了被抓走的宦官,挾持了太後,搶到了天子璽綬並交給了漢靈帝;
還是在這一夜,皇帝宣布竇氏謀逆,宦官宣旨,隨後帶兵、聯絡不知情的將領,擊敗了竇武及其下屬,獲得了勝利;同一夜,還處理掉了陳蕃。
這是什麽樣的行動力?!
想要謀劃政事,想要獲得成功,在能夠完成基本布置的前提下,就應該有這樣的果決,有這樣的行動力!
比起宦官們,陳蕃和竇武實在是太慢了,當然,也或許是他們實際上並沒有把宦官看在眼裏,並不覺得他們真的能夠做出什麽事情來——除了巧言令色蠱惑皇帝。
但這個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宦官們也是人,旁人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們也能夠做;人所可能擁有的果斷、冷靜、機變,他們也可能會擁有。
特別是長樂宮的主要宦官們,宮中的宦官不知凡幾,能夠爬出來、脫穎而出的,都不能輕視。
況且,對於朱瑀這些宦官而言,這一場政變,不僅是政治上的鬥爭,還是關乎他們生死存亡的最後機會。
[明神宗: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麽陳蕃竇武會打算把所有宦官都處理幹淨。如果他們不是這個打算,那麽他們或許還可以迂回達到自己的一部分目的。]
[明神宗:以及,既然決定對所有宦官動手,並且他們已經自己私自任命了官員,竇武為什麽還要將自己的打算寫在奏折中上呈竇太後,他不知道奏折要由宦官轉呈嗎?]
[明神宗:再者,雖然此時確實是太後臨朝稱製,但是他們就沒有考慮過漢靈帝的看法嗎?]
以上這幾點,朱翊鈞是真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