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所獲成效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最開始的發展信眾,以給百姓免費治病作為手段,用宗教作為組織的形式和掩護,做好整個起義的準備和發起的計劃。】
【最終,就形成了數十萬信徒的太平道,形成了官府朝廷不以為然毫不在意的太平道,形成了八州並舉、三十六方的起義規模和起義速度。】
【有了周密的組織,詳細的計劃,周全的準備,即使在發動起義的前夕,出現了內部人員向朝廷告密的事情,張角也能以比較從容的狀態、極為迅速的速度提前起義,有餘地有時間來補上這個缺口。】
【並且,這種緊急行動補足缺口的選擇下發動的起義,還依舊能夠產生非常廣大的影響。】
“這倒沒錯,這種已經有了基礎的組織和準備的反賊還是要更麻煩一些。”乾隆對此表示讚同。
張角的這一次黃巾起義,所造成的風浪和影響,遠超一個常規的農民起義活動。
原因就在於他們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
當時漢靈帝和東漢朝中的公卿確實是太過輕視農民起義,以至於在接到告密消息之後,還不以為然,沒有采取全麵措施;
但即使他們采取了全麵措施,比如詔州郡,通告天下,讓各地官府做好準備……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就遏製住黃巾軍。
黃巾軍多半還是可以做到八州並舉,做到甫一起事就攻克郡城,因為他們的組織早就已經完成,具體的起兵計劃也早已定下,唯一的區別不過是舉事時間而已。
在猝不及防之下,倉促起兵,也不會影響太多。
而朝廷——朝廷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各個地方的黃巾軍的核心人員到底在哪裏,不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員有多少,不知道和黃巾軍有牽涉、參與黃巾軍的人有誰……
啥啥都不知道,堪稱是兩眼一抹黑,一問三不知。
這種什麽都不知道的狀況,就算朝廷有了通知,他們也占據不了最大的主動權。
更不要說,黃巾軍本身其實是有具體的起兵計劃的——雖然時間不太對,但針對的地方、當地官員大族之類的,還是一樣的;因此,稍稍調整一下,照著用就可以了。
組織、計劃、準備,這些黃巾軍都有了,朝廷早就錯失了最好的解決時間,能夠做到的也就是在他們起兵之後盡快鎮壓下去而已。
所以,對民間的有計劃的監管還是不能放鬆。
特別是那些個教派,小規模的大規模的,這都是可能掌握當地權力的組織。
-
而這段內容,以及整個黃巾起義的過程,對各個時空有意向選擇起義的人影響最大。
尤其是那些個原本屬於被情勢所逼、打算直接起兵的人。
這些人就屬於是那種臨時起意、沒有前期準備、沒有具體計劃,打算走一步看一步,還沒有完善的組織。
而這時候,他們也開始思考起了自己的組織問題,以及起兵的計劃、準備問題。
一個坐在中央的中年男子思考了半天,最終對圍坐在自己身邊的人道:“我們的打算可以稍稍往後推一推,我們還有餘地和時間……趁這個空檔,能多組織一些人就多組織一些人,多一個人就能多一分勝算。”
周圍的人點點頭,其實在看到他思考了半天的時候,大家就有了預感——可能要推遲原本的打算了。
“內部的組織也要再完善一點,我們的人沒有黃巾軍那麽多,但是也能稍微劃分上一下子……要把具體的計劃都大致確定下來……**,你到時候看能不能搞到更多的消息……”
他們既然能夠推遲“打算”,就是說他們也不算是全無計劃,但這個計劃目前也隻不過是關於什麽時候起兵、起兵之後進攻哪裏、然後大家一起落腳到什麽地方。
並且,這個計劃還非常粗糙、非常省略。
簡而言之,雖然有計劃,但這個計劃並不能全然用來當做行動的指南,而隻能充當一個大概的方向。
這個計劃放在倉促起兵的情況下,大概還能用;但他們現在既然決定稍微放緩一下腳步,那麽這個計劃就不夠用了,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
——比如,萬一遭到官府的發現,那麽他們該如何應對?如果不得不提前行動、或者繼續拖後,那具體的行動又該怎麽做?
-
有一些沒有詳細計劃的人打算暫時推後,但也有一些人原本就是處在懸崖之上,絕無任何暫時後退的可能。
但這些內容對他們也不是沒有幫助。
雖然不能推遲,但是短時間內讓計劃更加全麵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或者說,他們必須得想好發展不順可以走哪條路;如果最終真的起事不成,那怎麽做才能給整個天下帶來盡可能大的影響。
-
皇帝們隻覺得這種說法讓他們頭皮發麻。
他們確實不是那麽擔憂普通的農民起義,但是麵對這種足夠全麵、足夠有組織有計劃的起義,那還是多多少少要擔心一些的。
雖然這些農民即使這麽籌劃了,最終也很難做到直接顛覆朝廷——就如同東漢已經中央地方混亂至如此,黃巾起義的規模有那樣龐大,最終也還是在一年之內被鎮壓下去了。
可他們在四處攪和半天帶來的負麵影響,也足以導致朝廷混亂上一陣子了。
如果再不幸一點,碰上東漢朝廷這樣的天下局勢,最終就會跑到天下四分五裂、群雄爭霸之類的地步,那種情況下皇室的苟延殘喘,和已經直接被那幫子農民滅掉有多大區別?
——這個認知,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們就已經擁有。
而唐朝之後的皇帝,更是深深覺得,如果天下已經進入了分裂的進程,地方已經接近於獨立,那中央基本上是真的沒有回天之力。
這個東西每次都在宣揚誘導百姓反叛,還一次次地給這些人支招,這一次還這麽講到了組織和計劃,還利用了宗教……
宗教是什麽好管理的存在嗎?
地方上,隨隨便便一個村鎮裏麵,就有可能冒出來一個獨有的、全新的、有人自己設想出來的或者是糅雜了多方教義的宗教,然後讓當地人相信。
這朝廷好管嗎?
一個地方官府下麵有多少個村鎮?治所所在的城池距離這些村鎮的距離有多遠?治所裏麵有幾個人手?
每年下去收稅或者核對人口,有時候都不能做到全部,還要給他們加上一個核查地方上的種種宗教……
【最終,就形成了數十萬信徒的太平道,形成了官府朝廷不以為然毫不在意的太平道,形成了八州並舉、三十六方的起義規模和起義速度。】
【有了周密的組織,詳細的計劃,周全的準備,即使在發動起義的前夕,出現了內部人員向朝廷告密的事情,張角也能以比較從容的狀態、極為迅速的速度提前起義,有餘地有時間來補上這個缺口。】
【並且,這種緊急行動補足缺口的選擇下發動的起義,還依舊能夠產生非常廣大的影響。】
“這倒沒錯,這種已經有了基礎的組織和準備的反賊還是要更麻煩一些。”乾隆對此表示讚同。
張角的這一次黃巾起義,所造成的風浪和影響,遠超一個常規的農民起義活動。
原因就在於他們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
當時漢靈帝和東漢朝中的公卿確實是太過輕視農民起義,以至於在接到告密消息之後,還不以為然,沒有采取全麵措施;
但即使他們采取了全麵措施,比如詔州郡,通告天下,讓各地官府做好準備……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就遏製住黃巾軍。
黃巾軍多半還是可以做到八州並舉,做到甫一起事就攻克郡城,因為他們的組織早就已經完成,具體的起兵計劃也早已定下,唯一的區別不過是舉事時間而已。
在猝不及防之下,倉促起兵,也不會影響太多。
而朝廷——朝廷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各個地方的黃巾軍的核心人員到底在哪裏,不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員有多少,不知道和黃巾軍有牽涉、參與黃巾軍的人有誰……
啥啥都不知道,堪稱是兩眼一抹黑,一問三不知。
這種什麽都不知道的狀況,就算朝廷有了通知,他們也占據不了最大的主動權。
更不要說,黃巾軍本身其實是有具體的起兵計劃的——雖然時間不太對,但針對的地方、當地官員大族之類的,還是一樣的;因此,稍稍調整一下,照著用就可以了。
組織、計劃、準備,這些黃巾軍都有了,朝廷早就錯失了最好的解決時間,能夠做到的也就是在他們起兵之後盡快鎮壓下去而已。
所以,對民間的有計劃的監管還是不能放鬆。
特別是那些個教派,小規模的大規模的,這都是可能掌握當地權力的組織。
-
而這段內容,以及整個黃巾起義的過程,對各個時空有意向選擇起義的人影響最大。
尤其是那些個原本屬於被情勢所逼、打算直接起兵的人。
這些人就屬於是那種臨時起意、沒有前期準備、沒有具體計劃,打算走一步看一步,還沒有完善的組織。
而這時候,他們也開始思考起了自己的組織問題,以及起兵的計劃、準備問題。
一個坐在中央的中年男子思考了半天,最終對圍坐在自己身邊的人道:“我們的打算可以稍稍往後推一推,我們還有餘地和時間……趁這個空檔,能多組織一些人就多組織一些人,多一個人就能多一分勝算。”
周圍的人點點頭,其實在看到他思考了半天的時候,大家就有了預感——可能要推遲原本的打算了。
“內部的組織也要再完善一點,我們的人沒有黃巾軍那麽多,但是也能稍微劃分上一下子……要把具體的計劃都大致確定下來……**,你到時候看能不能搞到更多的消息……”
他們既然能夠推遲“打算”,就是說他們也不算是全無計劃,但這個計劃目前也隻不過是關於什麽時候起兵、起兵之後進攻哪裏、然後大家一起落腳到什麽地方。
並且,這個計劃還非常粗糙、非常省略。
簡而言之,雖然有計劃,但這個計劃並不能全然用來當做行動的指南,而隻能充當一個大概的方向。
這個計劃放在倉促起兵的情況下,大概還能用;但他們現在既然決定稍微放緩一下腳步,那麽這個計劃就不夠用了,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
——比如,萬一遭到官府的發現,那麽他們該如何應對?如果不得不提前行動、或者繼續拖後,那具體的行動又該怎麽做?
-
有一些沒有詳細計劃的人打算暫時推後,但也有一些人原本就是處在懸崖之上,絕無任何暫時後退的可能。
但這些內容對他們也不是沒有幫助。
雖然不能推遲,但是短時間內讓計劃更加全麵一些也不是不可以。
或者說,他們必須得想好發展不順可以走哪條路;如果最終真的起事不成,那怎麽做才能給整個天下帶來盡可能大的影響。
-
皇帝們隻覺得這種說法讓他們頭皮發麻。
他們確實不是那麽擔憂普通的農民起義,但是麵對這種足夠全麵、足夠有組織有計劃的起義,那還是多多少少要擔心一些的。
雖然這些農民即使這麽籌劃了,最終也很難做到直接顛覆朝廷——就如同東漢已經中央地方混亂至如此,黃巾起義的規模有那樣龐大,最終也還是在一年之內被鎮壓下去了。
可他們在四處攪和半天帶來的負麵影響,也足以導致朝廷混亂上一陣子了。
如果再不幸一點,碰上東漢朝廷這樣的天下局勢,最終就會跑到天下四分五裂、群雄爭霸之類的地步,那種情況下皇室的苟延殘喘,和已經直接被那幫子農民滅掉有多大區別?
——這個認知,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們就已經擁有。
而唐朝之後的皇帝,更是深深覺得,如果天下已經進入了分裂的進程,地方已經接近於獨立,那中央基本上是真的沒有回天之力。
這個東西每次都在宣揚誘導百姓反叛,還一次次地給這些人支招,這一次還這麽講到了組織和計劃,還利用了宗教……
宗教是什麽好管理的存在嗎?
地方上,隨隨便便一個村鎮裏麵,就有可能冒出來一個獨有的、全新的、有人自己設想出來的或者是糅雜了多方教義的宗教,然後讓當地人相信。
這朝廷好管嗎?
一個地方官府下麵有多少個村鎮?治所所在的城池距離這些村鎮的距離有多遠?治所裏麵有幾個人手?
每年下去收稅或者核對人口,有時候都不能做到全部,還要給他們加上一個核查地方上的種種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