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缺陷·根基不足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先就是信息的問題。
想要打好這種作戰方式,就必須及時掌握敵軍的一舉一動——他們行軍到哪裏了?駐紮在哪裏?是繼續行軍,還是停駐某地了?是堅守原地還是退兵了?退兵的話是真心退兵還是假意以圖引誘?
所有信息,都需要保證能夠及時獲取,這就需要分出一部分專門的兵力去做這件事情,且這對於士兵的軍事素養要求相當高;同時,在獲取到消息之後,還必須要足夠及時地回傳給主將,不能變成消息傳回去了、敵軍也改變動向了。
當然——如果敵軍附近有百姓,而百姓願意為了你們冒這樣的性命之危、去向你們通報消息的話……那大軍確實能夠省不少事兒。
但想要讓百姓願意付出這樣的犧牲,願意賭上性命,這事兒的難度甚至要比訓練出一批合格的可以探知消息的士兵的難度,還要高。
因為如果百姓都願意這樣做的話,那這支大軍就已經不是什麽隨隨便便的某個勢力的大軍了,而可以直接成為“王師”——王師啊!
即使後來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勝利者將史書寫的有利於自己,但這樣的存在的痕跡卻並不能夠完全抹除。
其次,就是對將領的要求。
在獲得到前線探知的消息之後,將領能否在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到底是前進、還是後退?是襲擊,還是襲擾?是追擊,還是見好就收?
很多時候,前線的各種情報傳了回來,全麵到時也算全麵,但種種具體細節卻需要將領自己根據自己的能力、綜合各類情報進行分析——包括敵軍的意圖、可能的動向、如今的狀態……
如果說前麵把消息傳回來了,可卻在將領分析判斷這裏出了大岔子,那對於普通士卒而言,簡直是不能更冤。
最後,就是上麵提到的對士卒水平的要求。
將領方向和判斷沒問題,前線的情報沒問題,那麽士卒們能不能執行好將領的命令?
比如,在襲擾成功,應該堅決迅速撤退的時候,他們能不能做到不拖泥帶水、迅速退兵?會不會有士卒貪功冒進,或者想要多逗留一下?
“大道至簡,但卻更為難得。”最終,李世積這樣總結道。
【糧草問題,就是第四個問題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和之前的綠林、赤眉基本相同。】
【黃巾軍雖然經過了長久的籌劃,但他們依舊沒能建立起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穩定可靠的、可以長期提供糧草等保障的基地。】
【他們確實起兵便成功攻克了郡縣,但這郡縣卻稱不上他們的基地,隻能算是占領地區。】
【而除了攻克的郡縣外,他們沒有別的經營得非常牢固可靠的基地,沒有其他的穩定的糧草來源——這樣一來,他們也就很難放棄城池。】
【這是他們除了心理上不願意放棄城池外,客觀中重視城池的一個原因。】
【沒有基地,當然也影響了黃巾軍的作戰選擇,使得黃巾軍難以做出更多的戰鬥部署,很難玩兒出太多花樣——不論他們是否知道這些花樣。】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最初的起兵經過,感歎:“從零開始是最難的一步,想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可靠的並且能夠保持供給的根基……”
如果一個勢力已經有了自己的根基,或者說據點——是指那些絕對屬於這一個勢力的、能夠穩定長期地提供糧草輜重等、防守堅固一時半刻並不會被攻破的、城中的百姓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這個勢力的支持者甚至是家眷……
這裏的糧草輜重並不需要極度豐富,但至少能夠保證大軍的常規供給,而且能夠長期持續,也就是這個城池可以穩定地耕種。
有了這樣的根基,那麽這個勢力想要擴張的時候,隻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不犯下什麽驚天大誤、也沒有遇到那種上蒼絕對偏愛的對手,那麽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大問題的。
能不能打下來整個江山不好說,但是保住自己已經攻下的領土沒什麽問題。
當年,自己有了根基之後,高築牆,廣積糧,完成了紮實的積累,也避過了最初的風頭,得以厚積薄發,最終奪取天下。
——這其中,自己最初的根基、以及後續對根基的積累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可是,對於絕大部分勢力而言,最困難的就是這第一步:建立一個真正的根基據點。
怎麽建立?這可不是打下來一個城池就完事兒了。
打下來以後要守住;守住的同時,要恢複城中的正常秩序——最少要讓百姓們回去繼續耕種糧食,還要壓製清理掉城中可能暗中破壞的家夥;在百姓們耕種收獲的期間,要繼續保證城池的穩定,不僅不能被攻破,最好連戰事都沒有;等到新一批糧食入庫,還要計算好糧草、百姓各自的需求……
當然,有時候也可以用軍墾代替百姓的耕種,但這並不能全部替代。
因此,地方上的民生問題非常重要,對外戰爭的獲勝同樣重要。
而縱觀曆史上的大部分起義,很多都隻能做到一點:對外作戰,獲得勝利。
至於民生,城中的秩序,百姓的耕種問題……他們大部分都要不是根本不在意,要不是有心無力。
這也造就了最終起義軍沒有真正的根基,一旦有幾次戰敗便難以挽回、無法重整旗鼓,最終連戰連敗,一敗塗地,走向覆滅。
-
朱棣同樣非常讚同根基的問題。
當年他起兵靖難,也多虧了自己對燕地的多年經營,才使得自己有了一個堅實可靠的立足之地,在自己的兵權兵力被削減、本人還被監視的情況下,得以迅速掌控局勢;在後來的幾次出兵的時候,有後路可退、不用過於擔憂自己會被突然偷家。
當然,還要感謝老父親!
爹愛我,我愛爹啊!
想要打好這種作戰方式,就必須及時掌握敵軍的一舉一動——他們行軍到哪裏了?駐紮在哪裏?是繼續行軍,還是停駐某地了?是堅守原地還是退兵了?退兵的話是真心退兵還是假意以圖引誘?
所有信息,都需要保證能夠及時獲取,這就需要分出一部分專門的兵力去做這件事情,且這對於士兵的軍事素養要求相當高;同時,在獲取到消息之後,還必須要足夠及時地回傳給主將,不能變成消息傳回去了、敵軍也改變動向了。
當然——如果敵軍附近有百姓,而百姓願意為了你們冒這樣的性命之危、去向你們通報消息的話……那大軍確實能夠省不少事兒。
但想要讓百姓願意付出這樣的犧牲,願意賭上性命,這事兒的難度甚至要比訓練出一批合格的可以探知消息的士兵的難度,還要高。
因為如果百姓都願意這樣做的話,那這支大軍就已經不是什麽隨隨便便的某個勢力的大軍了,而可以直接成為“王師”——王師啊!
即使後來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勝利者將史書寫的有利於自己,但這樣的存在的痕跡卻並不能夠完全抹除。
其次,就是對將領的要求。
在獲得到前線探知的消息之後,將領能否在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到底是前進、還是後退?是襲擊,還是襲擾?是追擊,還是見好就收?
很多時候,前線的各種情報傳了回來,全麵到時也算全麵,但種種具體細節卻需要將領自己根據自己的能力、綜合各類情報進行分析——包括敵軍的意圖、可能的動向、如今的狀態……
如果說前麵把消息傳回來了,可卻在將領分析判斷這裏出了大岔子,那對於普通士卒而言,簡直是不能更冤。
最後,就是上麵提到的對士卒水平的要求。
將領方向和判斷沒問題,前線的情報沒問題,那麽士卒們能不能執行好將領的命令?
比如,在襲擾成功,應該堅決迅速撤退的時候,他們能不能做到不拖泥帶水、迅速退兵?會不會有士卒貪功冒進,或者想要多逗留一下?
“大道至簡,但卻更為難得。”最終,李世積這樣總結道。
【糧草問題,就是第四個問題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和之前的綠林、赤眉基本相同。】
【黃巾軍雖然經過了長久的籌劃,但他們依舊沒能建立起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穩定可靠的、可以長期提供糧草等保障的基地。】
【他們確實起兵便成功攻克了郡縣,但這郡縣卻稱不上他們的基地,隻能算是占領地區。】
【而除了攻克的郡縣外,他們沒有別的經營得非常牢固可靠的基地,沒有其他的穩定的糧草來源——這樣一來,他們也就很難放棄城池。】
【這是他們除了心理上不願意放棄城池外,客觀中重視城池的一個原因。】
【沒有基地,當然也影響了黃巾軍的作戰選擇,使得黃巾軍難以做出更多的戰鬥部署,很難玩兒出太多花樣——不論他們是否知道這些花樣。】
朱元璋回想起自己最初的起兵經過,感歎:“從零開始是最難的一步,想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可靠的並且能夠保持供給的根基……”
如果一個勢力已經有了自己的根基,或者說據點——是指那些絕對屬於這一個勢力的、能夠穩定長期地提供糧草輜重等、防守堅固一時半刻並不會被攻破的、城中的百姓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這個勢力的支持者甚至是家眷……
這裏的糧草輜重並不需要極度豐富,但至少能夠保證大軍的常規供給,而且能夠長期持續,也就是這個城池可以穩定地耕種。
有了這樣的根基,那麽這個勢力想要擴張的時候,隻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不犯下什麽驚天大誤、也沒有遇到那種上蒼絕對偏愛的對手,那麽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大問題的。
能不能打下來整個江山不好說,但是保住自己已經攻下的領土沒什麽問題。
當年,自己有了根基之後,高築牆,廣積糧,完成了紮實的積累,也避過了最初的風頭,得以厚積薄發,最終奪取天下。
——這其中,自己最初的根基、以及後續對根基的積累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可是,對於絕大部分勢力而言,最困難的就是這第一步:建立一個真正的根基據點。
怎麽建立?這可不是打下來一個城池就完事兒了。
打下來以後要守住;守住的同時,要恢複城中的正常秩序——最少要讓百姓們回去繼續耕種糧食,還要壓製清理掉城中可能暗中破壞的家夥;在百姓們耕種收獲的期間,要繼續保證城池的穩定,不僅不能被攻破,最好連戰事都沒有;等到新一批糧食入庫,還要計算好糧草、百姓各自的需求……
當然,有時候也可以用軍墾代替百姓的耕種,但這並不能全部替代。
因此,地方上的民生問題非常重要,對外戰爭的獲勝同樣重要。
而縱觀曆史上的大部分起義,很多都隻能做到一點:對外作戰,獲得勝利。
至於民生,城中的秩序,百姓的耕種問題……他們大部分都要不是根本不在意,要不是有心無力。
這也造就了最終起義軍沒有真正的根基,一旦有幾次戰敗便難以挽回、無法重整旗鼓,最終連戰連敗,一敗塗地,走向覆滅。
-
朱棣同樣非常讚同根基的問題。
當年他起兵靖難,也多虧了自己對燕地的多年經營,才使得自己有了一個堅實可靠的立足之地,在自己的兵權兵力被削減、本人還被監視的情況下,得以迅速掌控局勢;在後來的幾次出兵的時候,有後路可退、不用過於擔憂自己會被突然偷家。
當然,還要感謝老父親!
爹愛我,我愛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