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東漢·評論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這裏,農民起義的第三部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就結束了。】
【我們的下一個故事,所處時期正在兩晉,準確來講是東晉——這個起義的講述篇幅不長,但其對於東晉,或者說魏晉時期整體的社會製度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是門閥衰落寒門興起的重要轉折之一。】
【這個故事,正是本篇中提到過的孫恩、盧循起義。】
【另,雖然故事的篇幅較短,但實際上這一次起義的時間相當之長。】
“哈?”正處在頂峰時期的門閥士族們對此感到了萬分意外。
雖然由於外敵入侵,以及皇室內部的亂戰,導致朝廷連帶著大量的世家門閥不得不南遷,由此定都建康(南京),北方的大族還需要與當地的士族競爭以站穩腳跟……
但是,這一次南遷並沒有動搖他們這些門閥士族的地位。
相反,由於皇室衰落、聲望驟跌,頂級的門閥士族的權力和地位反而迎來了一次不小的提升,原本根本算不上頂尖的王氏以及謝氏,抓住機會,一躍成為最頂尖的兩大家族。
這樣的躍升,讓所有家族都看得格外眼紅,每個家族都想著找到一個,或者製造一個能夠讓自己飛升的機會。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麽會迎來一個大規模的衰落?僅僅因為農民起義?
理論上,他們的衰落隻能源自一個原因:政治鬥爭的失敗。
農民起義或許是因素之一,但不應該成為一個單獨的原因。
孫恩和盧循的起義,好像是摻雜進去了宗教的因素,但這也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地位——難不成是這一次的起義規模,可以等同於黃巾之亂之於東漢?
黃巾之亂的主體不到一年就被鎮壓下去了,這孫恩盧循時間比較長,最多不過三五年罷了,難道還能長到八、九年?
-
比起東晉的門閥士族們,後來朝代中的不少起義將領眼前一亮。
他們已經大致了解了一些門閥士族在魏晉時期的地位,至少,這群家夥是要比東漢的豪強地主還要強大的、掌握更多的人口糧食武器等資源的存在。
能夠成為這樣的存在走向衰落的轉折之一,並且持續的時間還很長,這個孫恩盧循的起義故事非常值得一聽!
【評論:】
【有個問題,士人和宦官,究竟哪一個更好?】
【回複:難評。(我是說你這個問題)
那不是廢話嗎?雖然你這兩個選項都不怎麽樣,但一定要選一個,那還是士人相對好一點啊
宦官,雖然大家知道有好宦官,可這種存在在整個有點權力的宦官中占比簡直低到不能再低,大部分宦官可都是撈錢攬權栽贓陷害坑人全家的一把好手,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就東漢的時候,有個太監追求一個太守的女兒不成,惱羞成怒,轉頭就濫用職權派人到太守家裏麵,直接把那姑娘帶走射殺,然後屍體也沒給李家人
?太守的女兒都不能幸免?
你以為呢?以及,糾正一下3樓,不是太監,是太監的侄子瞧上了太守的女兒,這個侄子托他太監叔叔的福,當時是縣令來著。
哦哦,我寫錯了。這件事情事發以後,這個侄子的上司是個秉公執法的人,把這個侄子殺了棄市,但是他的太監叔叔還在宮裏麵,於是就跟皇帝告狀,皇帝就把這個上司送去勞改了,應該是漢桓帝
……太慘了,能當太守或者縣令上司的人怎麽著家裏麵都有點力量,自己也有點人脈,結果卻是這麽個下場,老百姓過得有多慘簡直不敢想
要不然大家能願意起義?普通百姓能活著其實就不會願意打破現有局麵的,哪怕是那種苟延殘喘地活著
那要是東漢的這一係列政鬥裏麵士人獲勝了會怎麽樣?
你是說朝堂上嗎?朝堂上的話,要不就是後來的門閥士族,要不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唄,士人當然是不可能放棄掌權的
那老百姓呢?
那不知道,更好或者更壞都有可能。本來地主豪強就已經讓一部分百姓反抗了,變成門閥士族以後,他們肯定有更多的地,到時候老百姓的空間就更小了;至於說變好,那就是看看他們爭鬥完了之後能不能讓百姓喝上一點湯
反正士人整體還是要比太監要臉麵的。要臉的話,有時候就能對百姓好一點,當然他們也可能暗中把一切其他聲音都處理掉,然後麵子上就又是幹幹淨淨的了。但到底應該還是要比太監(大部分太監)要好吧
……】
“太監果然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有人憤憤道。
小城鎮裏麵,當然接觸不到什麽太監不太監,不論是普通的還是有權有勢的,但是關於太監的惡名卻是流傳已久。
——這個惡名沒有什麽特別具體的內容,大都是大而化之的“太監胡作非為”“太監滅人滿門”“太監殘害忠良,當年某某官員忠心耿耿一心為民,結果就被囂張跋扈一手遮天的大太監給搞死了”……
但這些,已經足夠在百姓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並且根深蒂固。
此時此刻,這些“神跡”中對太監的評述,則是進一步讓百姓們覺得自己的認知果然是正確的!
“那什麽好太監你有聽說過嗎?”一個男子問自己的朋友,他這個朋友是一個消息靈通見識廣泛的人——至少比他消息靈通。
他的同伴搖頭晃腦,作讀書人模樣:“還是有的吧,比如那個蔡倫——我知道你不知道,漢朝的時候,這個太監改良了造紙術呢!”
更多的,這個同伴其實也不知道,但這一個內容就已經足以讓他在自己朋友麵前說上幾句了。
“造紙術!”果不其然,這個消息深深震驚到了男子。
那可是紙,那麽昂貴的、富有意義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讀書人在用——而一個東西,隻要牽扯上讀書人,就會完全不同,身價翻倍不說,還能夠變得非常有格調。
而紙,這個讀書人必不可缺的東西,其價值更是不同於尋常之物;關於造紙的技術,也都被朝廷和一些權貴所壟斷,根本不是大部分人能夠接觸到的。
而一個太監,居然能夠和造紙術聯係到一起——這如何不讓人驚訝?
“這可和一般的太監不一樣啊……”男子喃喃。
他的同伴笑道:“那可是造紙術,這種太監怎麽可能和一般的太監一樣?”
【我們的下一個故事,所處時期正在兩晉,準確來講是東晉——這個起義的講述篇幅不長,但其對於東晉,或者說魏晉時期整體的社會製度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是門閥衰落寒門興起的重要轉折之一。】
【這個故事,正是本篇中提到過的孫恩、盧循起義。】
【另,雖然故事的篇幅較短,但實際上這一次起義的時間相當之長。】
“哈?”正處在頂峰時期的門閥士族們對此感到了萬分意外。
雖然由於外敵入侵,以及皇室內部的亂戰,導致朝廷連帶著大量的世家門閥不得不南遷,由此定都建康(南京),北方的大族還需要與當地的士族競爭以站穩腳跟……
但是,這一次南遷並沒有動搖他們這些門閥士族的地位。
相反,由於皇室衰落、聲望驟跌,頂級的門閥士族的權力和地位反而迎來了一次不小的提升,原本根本算不上頂尖的王氏以及謝氏,抓住機會,一躍成為最頂尖的兩大家族。
這樣的躍升,讓所有家族都看得格外眼紅,每個家族都想著找到一個,或者製造一個能夠讓自己飛升的機會。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怎麽會迎來一個大規模的衰落?僅僅因為農民起義?
理論上,他們的衰落隻能源自一個原因:政治鬥爭的失敗。
農民起義或許是因素之一,但不應該成為一個單獨的原因。
孫恩和盧循的起義,好像是摻雜進去了宗教的因素,但這也不至於影響到他們的地位——難不成是這一次的起義規模,可以等同於黃巾之亂之於東漢?
黃巾之亂的主體不到一年就被鎮壓下去了,這孫恩盧循時間比較長,最多不過三五年罷了,難道還能長到八、九年?
-
比起東晉的門閥士族們,後來朝代中的不少起義將領眼前一亮。
他們已經大致了解了一些門閥士族在魏晉時期的地位,至少,這群家夥是要比東漢的豪強地主還要強大的、掌握更多的人口糧食武器等資源的存在。
能夠成為這樣的存在走向衰落的轉折之一,並且持續的時間還很長,這個孫恩盧循的起義故事非常值得一聽!
【評論:】
【有個問題,士人和宦官,究竟哪一個更好?】
【回複:難評。(我是說你這個問題)
那不是廢話嗎?雖然你這兩個選項都不怎麽樣,但一定要選一個,那還是士人相對好一點啊
宦官,雖然大家知道有好宦官,可這種存在在整個有點權力的宦官中占比簡直低到不能再低,大部分宦官可都是撈錢攬權栽贓陷害坑人全家的一把好手,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就東漢的時候,有個太監追求一個太守的女兒不成,惱羞成怒,轉頭就濫用職權派人到太守家裏麵,直接把那姑娘帶走射殺,然後屍體也沒給李家人
?太守的女兒都不能幸免?
你以為呢?以及,糾正一下3樓,不是太監,是太監的侄子瞧上了太守的女兒,這個侄子托他太監叔叔的福,當時是縣令來著。
哦哦,我寫錯了。這件事情事發以後,這個侄子的上司是個秉公執法的人,把這個侄子殺了棄市,但是他的太監叔叔還在宮裏麵,於是就跟皇帝告狀,皇帝就把這個上司送去勞改了,應該是漢桓帝
……太慘了,能當太守或者縣令上司的人怎麽著家裏麵都有點力量,自己也有點人脈,結果卻是這麽個下場,老百姓過得有多慘簡直不敢想
要不然大家能願意起義?普通百姓能活著其實就不會願意打破現有局麵的,哪怕是那種苟延殘喘地活著
那要是東漢的這一係列政鬥裏麵士人獲勝了會怎麽樣?
你是說朝堂上嗎?朝堂上的話,要不就是後來的門閥士族,要不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唄,士人當然是不可能放棄掌權的
那老百姓呢?
那不知道,更好或者更壞都有可能。本來地主豪強就已經讓一部分百姓反抗了,變成門閥士族以後,他們肯定有更多的地,到時候老百姓的空間就更小了;至於說變好,那就是看看他們爭鬥完了之後能不能讓百姓喝上一點湯
反正士人整體還是要比太監要臉麵的。要臉的話,有時候就能對百姓好一點,當然他們也可能暗中把一切其他聲音都處理掉,然後麵子上就又是幹幹淨淨的了。但到底應該還是要比太監(大部分太監)要好吧
……】
“太監果然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有人憤憤道。
小城鎮裏麵,當然接觸不到什麽太監不太監,不論是普通的還是有權有勢的,但是關於太監的惡名卻是流傳已久。
——這個惡名沒有什麽特別具體的內容,大都是大而化之的“太監胡作非為”“太監滅人滿門”“太監殘害忠良,當年某某官員忠心耿耿一心為民,結果就被囂張跋扈一手遮天的大太監給搞死了”……
但這些,已經足夠在百姓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並且根深蒂固。
此時此刻,這些“神跡”中對太監的評述,則是進一步讓百姓們覺得自己的認知果然是正確的!
“那什麽好太監你有聽說過嗎?”一個男子問自己的朋友,他這個朋友是一個消息靈通見識廣泛的人——至少比他消息靈通。
他的同伴搖頭晃腦,作讀書人模樣:“還是有的吧,比如那個蔡倫——我知道你不知道,漢朝的時候,這個太監改良了造紙術呢!”
更多的,這個同伴其實也不知道,但這一個內容就已經足以讓他在自己朋友麵前說上幾句了。
“造紙術!”果不其然,這個消息深深震驚到了男子。
那可是紙,那麽昂貴的、富有意義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讀書人在用——而一個東西,隻要牽扯上讀書人,就會完全不同,身價翻倍不說,還能夠變得非常有格調。
而紙,這個讀書人必不可缺的東西,其價值更是不同於尋常之物;關於造紙的技術,也都被朝廷和一些權貴所壟斷,根本不是大部分人能夠接觸到的。
而一個太監,居然能夠和造紙術聯係到一起——這如何不讓人驚訝?
“這可和一般的太監不一樣啊……”男子喃喃。
他的同伴笑道:“那可是造紙術,這種太監怎麽可能和一般的太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