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東漢·評論3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黨爭!此為國害,必將禍及天下!”朱由檢對於各種朋黨都厭惡至極——皇帝都討厭朋黨,這沒問題,但是朱由檢這個皇帝對朋黨的憎惡程度還要遠高於一般皇帝。
這當然是因為朱由檢本人登基之後所處的天下環境。
天下雖未大亂,但也頻頻四處示警,不論是西麵南麵東麵一直沒有斷絕的農民起義,還是北麵分裂的蒙古、崛起的女真、投靠了女真的蒙古以及剩下的四處亂竄的蒙古人……
以及,朝中收不上來的賦稅,空虛的國庫,已經非常沉重的賦稅,不知道有多少錢的大族和官員,內外勾結結成朋黨的太監和官員,彼此連城一塊自成一派的官員,內部分出來了無數派係的士人黨派……
就在這大明內憂外患之際,在正需要全天下團結一致的時候,這群人——這群亂七八糟的朋黨,還在朝堂上爭來鬥去,不放過任何一個攻訐對方的機會,然後一點子正事兒都不幹!
凡是朝廷決議要做什麽事情,或者商討對某件事情、某個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等等,這些人就開始了——一個個都牢牢地立足於自己的門戶黨派上,以門戶黨派劃分立場,而完全不在乎國家利益,不在乎天下大義,丁點不為大明考慮!
什麽憂國憂民,沒有的事兒!
就算是有什麽憂國憂民的事情——那也得把敵對的黨派幹掉再說。
這叫什麽東西?朱由檢作為這個天下的主人,作為皇帝,作為所有人的君主,他對於這種行為真真是充滿了厭惡之情。
而憤怒和厭惡之外,他也感覺到了些許憂慮:九千歲,他的大明現在就有一個九千歲,而眾正盈朝……東林黨倒是很喜歡這個詞。
所以,這最後一個充滿了嘲諷的例子,不會是說的他的大明吧?
這話可完全不是什麽好話——而恰巧恰巧,在自己之後,大明就沒有皇帝了,自己就是最後一個大明天子!
所有的跡象,都讓朱由檢不得不往最壞的情況去想,這也讓他這些天以來愈發的焦躁了。
不光是他身邊的太監,就連大臣們都敏銳地察覺到了皇帝近些日子以來越發飄忽不定的脾氣。
而不少人也都已經從中意識到了問題:如果一切正常,那麽皇帝的脾氣不會如此;如果日後一片光明,那皇帝更不會這樣;隻有當情況不妙,一切並不順利,甚至走向惡劣的時候,皇帝才會……
雖然他們不知道皇帝自己有幾個“君主”列表,可這不妨礙他們進行推測,並且覺得皇帝極有可能會從這畫布上獲得什麽單獨的待遇。
-
“啥?兩派一起被敵軍抓走了?”劉徹懵逼,這在他身上可謂是難得一見。
他不能理解,完全不能。
這叫什麽事兒?朝堂爭鬥,出現朋黨不算什麽奇怪之事——雖然他肯定不太樂意見到——但隻要皇帝腦子清醒手腕正常,那麽總也能把各種朋黨的規模控製在一定限度之內,也能把黨爭控製在一個範圍。
這種情況下,朋黨的成員之間聯係並不十分緊密,皇帝想要分化並不算困難;而朋黨之間的敵對也完全是關乎朝堂利益,不至於到生死大仇完全不可調和的地步。
可是,要是能夠讓兩派一起被敵軍抓走……這可就是天大的事兒了。
兩個黨派都被敵軍抓走,在哪裏被抓的?
通常而言,這種黨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朝堂之上,地方上當然也有幾方各自的布置,但並不會如中央朝堂那般重要。
兩個黨派的官員,正常來說,也就是在朝堂之中,或者說,在京城之中;也因此,他們被抓時候所處的地點,同樣是京城之中的概率最大。
但是好好的身處京城的中央官員,怎麽會突然被敵軍給全部都給抓走了?
難道是敵軍都打到京城裏麵來了?可這些敵軍究竟是怎麽做到的,能夠打到京城並且突破京城的防禦?
如果說他們是在前線戰場附近被俘虜的,那堂堂朝廷官員,好好的京官不當,怎麽就跑去戰場之中晃悠?
劉徹想了半天,都覺得實在是不合邏輯,不管是第一種走向還是第二種,反正這都超出了劉徹之前的各種想法。
他像,自己大概還是年齡大了,不能接觸上當下的文化情況,所以對後來的官員皇帝的的想法到底能夠有多“超越尋常”都想象不到,更不要說理解了。
不過,有一件事情倒是可以確定的: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變成俘虜的情況下,這些黨人還在互相鬥爭,不忘抓住每一個機會——如果這個評論內容屬實,沒有什麽過於誇大的情況的話。
-
也有人開始嚐試在“曆代”之中發送各種消息,讓前朝之人知道這些個黨爭對應的大致時間是多會兒。
[甲朝··某地·某某某:第一個那個一起被敵軍抓走的事情,是在**朝後麵,是當年和遼、金都曾經****的朝代……]
[某朝·甲地·某某:這還是不能仔細說,就是那個有著外敵的朝代,還要時刻預防外敵入侵的朝代啊,而且,當時這些大臣們還不是被俘之人中身份最高的,還有身份遠高於他們的人也被俘了來著]
[某朝·某地·甲:這件事情之後天下格局發生了大變,朝堂情況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乙朝·甲地·甲某:那我就不說第一個了,第二個,這個造成的危害可不小,這一次黨爭衰退也不是什麽好事兒……哦,這件事情的朝廷本來也沒有多麽良好的繼承法規定,大家都是各憑實力,直到有人實力不足卻想要繼位……]
[甲朝·某地·丙:也不能算是實力不足吧,應該還是玩兒脫了]
[某朝·甲地·乙:沒錯,那時候的繼承方式,主要還是皇帝他們一家,完全不符合常人的常規理念,然後這時候中央進一步發展了,地方上也不聽朝廷的話了]
[甲朝·甲地·丙:那第三個呢?那什麽九千歲還挺稀奇的]
[丙朝·乙地·某某:這我知道,這個事情發生的時候比較晚了,但到底也沒個好結果,最後也進一步影響到了整個天下,不過這個黨爭也涉及到太監了,就是那個九千歲]
[……]
這當然是因為朱由檢本人登基之後所處的天下環境。
天下雖未大亂,但也頻頻四處示警,不論是西麵南麵東麵一直沒有斷絕的農民起義,還是北麵分裂的蒙古、崛起的女真、投靠了女真的蒙古以及剩下的四處亂竄的蒙古人……
以及,朝中收不上來的賦稅,空虛的國庫,已經非常沉重的賦稅,不知道有多少錢的大族和官員,內外勾結結成朋黨的太監和官員,彼此連城一塊自成一派的官員,內部分出來了無數派係的士人黨派……
就在這大明內憂外患之際,在正需要全天下團結一致的時候,這群人——這群亂七八糟的朋黨,還在朝堂上爭來鬥去,不放過任何一個攻訐對方的機會,然後一點子正事兒都不幹!
凡是朝廷決議要做什麽事情,或者商討對某件事情、某個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等等,這些人就開始了——一個個都牢牢地立足於自己的門戶黨派上,以門戶黨派劃分立場,而完全不在乎國家利益,不在乎天下大義,丁點不為大明考慮!
什麽憂國憂民,沒有的事兒!
就算是有什麽憂國憂民的事情——那也得把敵對的黨派幹掉再說。
這叫什麽東西?朱由檢作為這個天下的主人,作為皇帝,作為所有人的君主,他對於這種行為真真是充滿了厭惡之情。
而憤怒和厭惡之外,他也感覺到了些許憂慮:九千歲,他的大明現在就有一個九千歲,而眾正盈朝……東林黨倒是很喜歡這個詞。
所以,這最後一個充滿了嘲諷的例子,不會是說的他的大明吧?
這話可完全不是什麽好話——而恰巧恰巧,在自己之後,大明就沒有皇帝了,自己就是最後一個大明天子!
所有的跡象,都讓朱由檢不得不往最壞的情況去想,這也讓他這些天以來愈發的焦躁了。
不光是他身邊的太監,就連大臣們都敏銳地察覺到了皇帝近些日子以來越發飄忽不定的脾氣。
而不少人也都已經從中意識到了問題:如果一切正常,那麽皇帝的脾氣不會如此;如果日後一片光明,那皇帝更不會這樣;隻有當情況不妙,一切並不順利,甚至走向惡劣的時候,皇帝才會……
雖然他們不知道皇帝自己有幾個“君主”列表,可這不妨礙他們進行推測,並且覺得皇帝極有可能會從這畫布上獲得什麽單獨的待遇。
-
“啥?兩派一起被敵軍抓走了?”劉徹懵逼,這在他身上可謂是難得一見。
他不能理解,完全不能。
這叫什麽事兒?朝堂爭鬥,出現朋黨不算什麽奇怪之事——雖然他肯定不太樂意見到——但隻要皇帝腦子清醒手腕正常,那麽總也能把各種朋黨的規模控製在一定限度之內,也能把黨爭控製在一個範圍。
這種情況下,朋黨的成員之間聯係並不十分緊密,皇帝想要分化並不算困難;而朋黨之間的敵對也完全是關乎朝堂利益,不至於到生死大仇完全不可調和的地步。
可是,要是能夠讓兩派一起被敵軍抓走……這可就是天大的事兒了。
兩個黨派都被敵軍抓走,在哪裏被抓的?
通常而言,這種黨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朝堂之上,地方上當然也有幾方各自的布置,但並不會如中央朝堂那般重要。
兩個黨派的官員,正常來說,也就是在朝堂之中,或者說,在京城之中;也因此,他們被抓時候所處的地點,同樣是京城之中的概率最大。
但是好好的身處京城的中央官員,怎麽會突然被敵軍給全部都給抓走了?
難道是敵軍都打到京城裏麵來了?可這些敵軍究竟是怎麽做到的,能夠打到京城並且突破京城的防禦?
如果說他們是在前線戰場附近被俘虜的,那堂堂朝廷官員,好好的京官不當,怎麽就跑去戰場之中晃悠?
劉徹想了半天,都覺得實在是不合邏輯,不管是第一種走向還是第二種,反正這都超出了劉徹之前的各種想法。
他像,自己大概還是年齡大了,不能接觸上當下的文化情況,所以對後來的官員皇帝的的想法到底能夠有多“超越尋常”都想象不到,更不要說理解了。
不過,有一件事情倒是可以確定的: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變成俘虜的情況下,這些黨人還在互相鬥爭,不忘抓住每一個機會——如果這個評論內容屬實,沒有什麽過於誇大的情況的話。
-
也有人開始嚐試在“曆代”之中發送各種消息,讓前朝之人知道這些個黨爭對應的大致時間是多會兒。
[甲朝··某地·某某某:第一個那個一起被敵軍抓走的事情,是在**朝後麵,是當年和遼、金都曾經****的朝代……]
[某朝·甲地·某某:這還是不能仔細說,就是那個有著外敵的朝代,還要時刻預防外敵入侵的朝代啊,而且,當時這些大臣們還不是被俘之人中身份最高的,還有身份遠高於他們的人也被俘了來著]
[某朝·某地·甲:這件事情之後天下格局發生了大變,朝堂情況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乙朝·甲地·甲某:那我就不說第一個了,第二個,這個造成的危害可不小,這一次黨爭衰退也不是什麽好事兒……哦,這件事情的朝廷本來也沒有多麽良好的繼承法規定,大家都是各憑實力,直到有人實力不足卻想要繼位……]
[甲朝·某地·丙:也不能算是實力不足吧,應該還是玩兒脫了]
[某朝·甲地·乙:沒錯,那時候的繼承方式,主要還是皇帝他們一家,完全不符合常人的常規理念,然後這時候中央進一步發展了,地方上也不聽朝廷的話了]
[甲朝·甲地·丙:那第三個呢?那什麽九千歲還挺稀奇的]
[丙朝·乙地·某某:這我知道,這個事情發生的時候比較晚了,但到底也沒個好結果,最後也進一步影響到了整個天下,不過這個黨爭也涉及到太監了,就是那個九千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