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卷土重來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恩退入海中之後,朝廷上下鬆了一口氣,劉牢之回去鎮守京口(江蘇鎮江),謝琰留在會稽安定當地。】
【謝琰作為謝安之子,在會稽極有名望,地位崇高,當時朝野皆認為他必定能夠完成這個任務,謝琰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
【但,有了這個想法,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當事人越發兢兢業業,在“一定能完成”的基礎上追求完美,想要達成最好的結果;一種,當事人自恃自己沒有問題,覺得此事輕而易舉,並不如何重視。】
【很不幸,謝琰是第二種。】
【在來到會稽郡之後,謝琰既沒有安撫當地的士族和百姓,也沒有整頓當地的武備情況。】
【下麵的將領們勸說他,“孫恩既然在海中,就有可能隨時卷土重來,隻要有一個機會,他就有可能開辟一條新的襲擊路線”,但謝琰不以為然。】
【他是這麽認為的:“當年宣昭帝(苻堅)帶著百萬大軍,尚且死於淮南,更何況是倉皇逃竄到海中的孫恩?他根本不可能東山再起!就算他再來,那也完全是來送死,是上蒼想要他這個賊子早點死掉。”】
【說實話,謝琰的這個對比完全不正確。】
【首先,宣昭帝和孫恩的進攻就是兩回事兒,前者自覺自己必定能夠獲勝,完全不覺得東晉能有什麽還手之力;後者卻是自覺不敵劉牢之,邊打邊退,完全沒有那種“必勝”的預期。】
【這一點,就足以讓二者有著天差地別。】
【且孫恩兵力遠不如宣昭帝,在這時候也未必是什麽劣勢——他隨時可以跑;加上孫恩本身就是身在海中,他跑的會更加順暢自然。】
【如果一定要對比的話,如今有著“必勝”的預期的,反而是謝琰,而非孫恩——謝琰難道不覺得,自己會有可能步了宣昭帝的後塵嗎?】
【再者,將宣昭帝與孫恩進行類比,謝琰還忽視了——當然,或許也不是忽視——一個至關重要的點:當年與宣昭帝對壘之人,乃是謝安,領兵的也是謝玄,這二人都屬於超乎尋常之輩。】
【謝琰是如謝安謝玄一樣的人物嗎?】
【即使孫恩遠不如宣昭帝,謝琰在麵對孫恩的時候,也能夠起到如謝安謝玄一樣的效果嗎?】
【這些都是後話,實際情況就是,謝琰極為輕敵,完全不把孫恩放在眼裏,在會稽郡沒有做任何應該做的準備。】
“驕兵必敗啊!”劉邦搖頭,別的不好說,但是驕兵必敗,堪稱是絕對真理——即使一時未敗,但也遲早出事。
謝琰太過輕敵,哪怕不看後麵的故事,他也能猜出來接下來的發展。
更不要說,謝琰的輕敵都已經不是普普通通的輕敵了,他已經輕敵到了一定境界。
普通的輕敵,不至於不安撫士族百姓,不至於不整頓軍備,但是謝琰這兩者都做到了。
這樣的輕敵,等到孫恩再度進攻的時候,謝琰也會表現出來:他不會理會其他將領的建議,不會覺得需要提前布防,不會想要給孫恩來上個埋伏,不會謹慎小心隨時提防……
這樣下來,他不敗才怪!
不僅戰敗,甚至身死也未可知。
謝琰自覺孫恩不足為慮,但是猛虎搏兔亦用全力,萬一翻車了怎麽辦?況且孫恩確實不是什麽正規軍,但他的戰鬥力和東晉朝廷的對比,也沒有到了兔子和猛虎的地步。
再如這上麵所言,謝琰以淝水之戰為對照,覺得自己絕無可能戰敗——
但是,你是謝安謝玄嗎?孫恩是宣昭帝嗎?
如果謝安謝玄兩人真的那麽出類拔萃、遠超旁人,那劉邦必須說,這種人絕對不是常人能夠企及的,也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出現一個的,即便是同一家族的子弟、即便是兒子,也根本不能和這種人相比較。
如果謝安謝玄真是如此,那謝琰即便是謝安之子,他也絕沒有那樣的才能。
就像是,韓信。
【隆安四年,五月,孫恩卷土重來。】
【他從浹(jiā)口(浙江鎮海)出兵,直抵餘姚,攻破此地後,又攻破上虞縣,隨後抵達了山陰縣北麵;謝琰此時派了參軍劉宣之出兵,擊退了孫恩,卻沒有將其擊潰。】
【不久,孫恩再度抵達山陰縣北麵,進攻邢浦,此戰孫恩獲勝,上黨太守戰敗,孫恩一路前行,直逼會稽。】
【眼看著之前的敗績可能會再來一輪,人心惶惶,部將建議謝琰嚴加防備,不如在南湖布下水軍,同時在孫恩前來的道路上設下伏兵突襲孫恩,但這些建議謝琰都沒有理會。】
【他隻是鎮守在會稽郡。】
【直到孫恩兵臨會稽,謝琰直接領兵出戰。初次交鋒時,謝琰的前鋒軍殺敵甚眾,開了個好頭;但是隨後謝琰領兵在河塘之間的窄路行軍,沒有防備孫恩的水軍,結果被孫恩的艦船截斷了前後,在千秋亭中無力前行。】
【在此,不知道原本就是孫恩的間諜、還是這一戰才投了孫恩、還是自覺獲勝無望於是想要給孫恩遞交一份投名狀、還是與謝琰有著深仇大恨……謝琰的帳下都督張猛從後方直接砍了謝琰的馬,導致謝琰跌倒了地上,隨後被殺。】
【謝琰的兩個兒子也於此被殺。】
【孫恩大獲全勝,隨後轉攻臨海的諸郡縣。】
【謝琰戰死,朝野震驚,朝廷隨後緊急增兵,派遣桓不才、孫無終和高雅之前去鎮壓孫恩。】
【孫無終,與劉牢之一同入北府兵,他還是宋武帝最開始的上司,並舉薦其入劉牢之麾下;高雅之,渤海高氏,劉牢之的女婿。】
【雙方交戰,朝廷方麵再度大敗,死傷慘重,高雅之逃亡山陰。】
【見狀,十一月,劉牢之再度領兵親征,派兵戍守各個郡縣,孫恩退回海上。】
-----
劉裕先是在孫無終手下任事,其後可能是被孫無終舉薦,被劉牢之任命為自己的參軍;孫恩的這些戰事,劉裕都有參與
【謝琰作為謝安之子,在會稽極有名望,地位崇高,當時朝野皆認為他必定能夠完成這個任務,謝琰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
【但,有了這個想法,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當事人越發兢兢業業,在“一定能完成”的基礎上追求完美,想要達成最好的結果;一種,當事人自恃自己沒有問題,覺得此事輕而易舉,並不如何重視。】
【很不幸,謝琰是第二種。】
【在來到會稽郡之後,謝琰既沒有安撫當地的士族和百姓,也沒有整頓當地的武備情況。】
【下麵的將領們勸說他,“孫恩既然在海中,就有可能隨時卷土重來,隻要有一個機會,他就有可能開辟一條新的襲擊路線”,但謝琰不以為然。】
【他是這麽認為的:“當年宣昭帝(苻堅)帶著百萬大軍,尚且死於淮南,更何況是倉皇逃竄到海中的孫恩?他根本不可能東山再起!就算他再來,那也完全是來送死,是上蒼想要他這個賊子早點死掉。”】
【說實話,謝琰的這個對比完全不正確。】
【首先,宣昭帝和孫恩的進攻就是兩回事兒,前者自覺自己必定能夠獲勝,完全不覺得東晉能有什麽還手之力;後者卻是自覺不敵劉牢之,邊打邊退,完全沒有那種“必勝”的預期。】
【這一點,就足以讓二者有著天差地別。】
【且孫恩兵力遠不如宣昭帝,在這時候也未必是什麽劣勢——他隨時可以跑;加上孫恩本身就是身在海中,他跑的會更加順暢自然。】
【如果一定要對比的話,如今有著“必勝”的預期的,反而是謝琰,而非孫恩——謝琰難道不覺得,自己會有可能步了宣昭帝的後塵嗎?】
【再者,將宣昭帝與孫恩進行類比,謝琰還忽視了——當然,或許也不是忽視——一個至關重要的點:當年與宣昭帝對壘之人,乃是謝安,領兵的也是謝玄,這二人都屬於超乎尋常之輩。】
【謝琰是如謝安謝玄一樣的人物嗎?】
【即使孫恩遠不如宣昭帝,謝琰在麵對孫恩的時候,也能夠起到如謝安謝玄一樣的效果嗎?】
【這些都是後話,實際情況就是,謝琰極為輕敵,完全不把孫恩放在眼裏,在會稽郡沒有做任何應該做的準備。】
“驕兵必敗啊!”劉邦搖頭,別的不好說,但是驕兵必敗,堪稱是絕對真理——即使一時未敗,但也遲早出事。
謝琰太過輕敵,哪怕不看後麵的故事,他也能猜出來接下來的發展。
更不要說,謝琰的輕敵都已經不是普普通通的輕敵了,他已經輕敵到了一定境界。
普通的輕敵,不至於不安撫士族百姓,不至於不整頓軍備,但是謝琰這兩者都做到了。
這樣的輕敵,等到孫恩再度進攻的時候,謝琰也會表現出來:他不會理會其他將領的建議,不會覺得需要提前布防,不會想要給孫恩來上個埋伏,不會謹慎小心隨時提防……
這樣下來,他不敗才怪!
不僅戰敗,甚至身死也未可知。
謝琰自覺孫恩不足為慮,但是猛虎搏兔亦用全力,萬一翻車了怎麽辦?況且孫恩確實不是什麽正規軍,但他的戰鬥力和東晉朝廷的對比,也沒有到了兔子和猛虎的地步。
再如這上麵所言,謝琰以淝水之戰為對照,覺得自己絕無可能戰敗——
但是,你是謝安謝玄嗎?孫恩是宣昭帝嗎?
如果謝安謝玄兩人真的那麽出類拔萃、遠超旁人,那劉邦必須說,這種人絕對不是常人能夠企及的,也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出現一個的,即便是同一家族的子弟、即便是兒子,也根本不能和這種人相比較。
如果謝安謝玄真是如此,那謝琰即便是謝安之子,他也絕沒有那樣的才能。
就像是,韓信。
【隆安四年,五月,孫恩卷土重來。】
【他從浹(jiā)口(浙江鎮海)出兵,直抵餘姚,攻破此地後,又攻破上虞縣,隨後抵達了山陰縣北麵;謝琰此時派了參軍劉宣之出兵,擊退了孫恩,卻沒有將其擊潰。】
【不久,孫恩再度抵達山陰縣北麵,進攻邢浦,此戰孫恩獲勝,上黨太守戰敗,孫恩一路前行,直逼會稽。】
【眼看著之前的敗績可能會再來一輪,人心惶惶,部將建議謝琰嚴加防備,不如在南湖布下水軍,同時在孫恩前來的道路上設下伏兵突襲孫恩,但這些建議謝琰都沒有理會。】
【他隻是鎮守在會稽郡。】
【直到孫恩兵臨會稽,謝琰直接領兵出戰。初次交鋒時,謝琰的前鋒軍殺敵甚眾,開了個好頭;但是隨後謝琰領兵在河塘之間的窄路行軍,沒有防備孫恩的水軍,結果被孫恩的艦船截斷了前後,在千秋亭中無力前行。】
【在此,不知道原本就是孫恩的間諜、還是這一戰才投了孫恩、還是自覺獲勝無望於是想要給孫恩遞交一份投名狀、還是與謝琰有著深仇大恨……謝琰的帳下都督張猛從後方直接砍了謝琰的馬,導致謝琰跌倒了地上,隨後被殺。】
【謝琰的兩個兒子也於此被殺。】
【孫恩大獲全勝,隨後轉攻臨海的諸郡縣。】
【謝琰戰死,朝野震驚,朝廷隨後緊急增兵,派遣桓不才、孫無終和高雅之前去鎮壓孫恩。】
【孫無終,與劉牢之一同入北府兵,他還是宋武帝最開始的上司,並舉薦其入劉牢之麾下;高雅之,渤海高氏,劉牢之的女婿。】
【雙方交戰,朝廷方麵再度大敗,死傷慘重,高雅之逃亡山陰。】
【見狀,十一月,劉牢之再度領兵親征,派兵戍守各個郡縣,孫恩退回海上。】
-----
劉裕先是在孫無終手下任事,其後可能是被孫無終舉薦,被劉牢之任命為自己的參軍;孫恩的這些戰事,劉裕都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