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盧循·桓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恩死後,盧循接替了他的位置,並且沒有表示出就此停休的意思。】
【此時,是元興元年三月。】
【但是東晉朝廷卻也沒有對盧循進行討伐,而是選擇安撫他,將盧循任命為永嘉太守。】
【順帶一提,做出這個決定的,是太尉桓玄。】
桓玄?太尉?
司馬炎頓時有些愕然。
孫恩死亡,盧循接替上位,成為新的首領,是元興元年三月份——就在這個時候,桓玄竟然已經奪取了大晉的大部分權柄,成為了朝中真正說話算數的人了嗎?
怎麽這麽快?
孫恩起兵的時候,朝廷也隻是對西麵喪失了控製力,但還沒有被奪取到剩下的權力、也沒有被奪走正統的名分,朝中說話算數的還是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
雖然這倆也並不是皇帝,但起碼也是宗室,是他們司馬家的人。
皇帝不皇帝吧,皇帝沒有權力也屬於是常見的事情了——在東晉的時候,這種情況下,權力能握在宗室的手裏也算,至少也是肉爛在了鍋裏,沒有落到外人手中。
可是桓玄,桓玄,他不姓司馬,而是姓桓啊!
而且這個桓玄……司馬炎雖然沒有什麽了解,但是他就是有一種直覺:這個桓玄,與之前掌握朝政大權的王氏王導等人、謝氏謝安等人,不一樣!
那兩個門閥士族,他們掌握權力,但是卻沒想著說要幹掉他們司馬家的人。
換言之,至少在整個過程中,做的是權臣,也是名士,又要名聲,又要權力,卻沒有想著去篡奪皇位,把司馬家的大晉幹掉,自己上位成為皇帝。
可桓玄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提到的桓玄和司馬道子有深仇大恨,還是桓玄控製西部地區實際脫離朝廷的原因——總之,司馬炎覺得,桓玄不是王導和謝安的那樣的人。
他很有可能,最終的目標是奔著皇位來的!
而大晉,彼時的東晉,朝野的情況……
一旦失去了皇位,真正意義上的失去、連名分都沒有過一次,隻要一次,東晉就完全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司馬家,根本沒有重塑天下、奪回皇位、中興起複的能力。
天下的其他人,有這樣的意願的,沒有這樣的能力;而有這樣的能力的人……多半是沒有這樣的意願的。
所以——他即將就要看到大晉的實際意義上的滅亡。
桓玄,桓氏……
【之前,孫恩想要從海上直插京口,然後突襲京城建康,以此來滅亡東晉,但是他失敗了,被劉牢之和劉裕打得連連敗退,不得不退回海中,最終於元興元年三月身死。】
【但是,這個他畢生的夢想、最終的目標,在如今,已經有人替他達成了——】
【元興元年三月,桓玄率兵攻破建康。】
曹操一愣,頓感驚訝。
建康作為東晉的京城,本身的守備就要比別的地方嚴密許多——雖然從孫恩的情況來看,其他郡縣的守軍情況實在不如何,但至少孫恩沒能攻破建康,甚至他都沒有和建康守軍怎麽交手。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知難而退。
所以,至少,建康的守軍還是有那麽些兵力,也有那麽些水平的;以及,建康的城牆顯然也是較為堅固的。
所以,桓玄是怎麽在元興元年三月,孫恩那邊退去不久之後,攻破建康的?
要知道,東晉的朝廷別的不說,能夠調動的兵力和將領還是有的,願意效忠朝廷而非桓玄的門閥士族也還是有的。
以及,劉牢之呢?
作為統帥大軍的主帥,北府軍的首領,劉牢之在鎮壓孫恩的一係列作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晉朝廷派出的人,不管是地方長官,如太守王凝之、謝琰等人,還是緊急調動的高雅之等等,都不如何有作用,麵對孫恩的時候,不論手中兵力如何、之前的聲望如何,最終都落得個戰敗的下場;
而挽回大局、甚至在交戰中占據了絕對優勢、穩住了東晉朝廷的,是劉牢之及其手下的大軍。
劉牢之本人能夠帶兵親自鎮壓孫恩,到處奔襲作戰,在間隙鎮守山陰,在孫恩奇襲京口的時候帶領主力直奔京口,就說明了他對這支大軍的掌控力,也說明了他本人不是那種不上戰場的將領;
劉牢之的部下劉裕能夠帶著不足千人的兵力大敗孫恩的十萬部眾,除了證明了劉裕本人的高超軍事水平、孫恩及其部眾的軍事水平之低外,還能夠證明北府軍士卒們的整體軍事水平、訓練情況。
北府軍的戰鬥力,確實是可以肯定的。
這樣的情況下,有劉牢之在,東晉朝廷怎麽會被桓玄如此輕易的拿下?
甚至,隻要劉牢之在戰爭過程中稍稍出一出手,幫助一下東晉朝廷,東晉朝廷的戰敗速度都不會這麽快——最終很可能還是戰敗,但桓玄絕對做不到在元興元年三月份就攻入京城,並且還能夠直接行使權力。
“所以,這個劉牢之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就投了桓玄?”曹操頗有些疑惑。
此人究竟是怎麽想的?
他本人手握北府軍,隻要北府軍在一天、效忠於他一天,他的地位就無可動搖一天。他為什麽沒事兒就去投靠桓玄了?
他之前明明還幫助東晉朝廷鎮壓孫恩,也沒說他和桓玄有什麽交情啊——至少至少,如果他和桓玄關係匪淺,那東晉朝廷絕對不能在桓玄控製了西部郡縣的時候,還讓劉牢之手中握著北府軍。
所以,至少在桓玄發動進攻之前,在其他人眼中,在東晉朝廷眼中,劉牢之和桓玄根本不是一夥的。
那,到底是劉牢之原本就和桓玄暗中來往、隻不過表麵隱藏得太好、演技也太好呢;還是劉牢之確實原本和桓玄沒關係,但是在桓玄起兵之後,就莫名其妙飛速地投了桓玄?
——桓玄能夠給劉牢之什麽?
劉牢之手中有的權力已經夠大,他的地位也已經相當高,桓玄還能讓劉牢之得到什麽?名份上的最高軍事官職?但是桓玄自己當了太尉。
亦或者,不是桓玄給的太多,而是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這邊對劉牢之有什麽不妥當之處?
【此時,是元興元年三月。】
【但是東晉朝廷卻也沒有對盧循進行討伐,而是選擇安撫他,將盧循任命為永嘉太守。】
【順帶一提,做出這個決定的,是太尉桓玄。】
桓玄?太尉?
司馬炎頓時有些愕然。
孫恩死亡,盧循接替上位,成為新的首領,是元興元年三月份——就在這個時候,桓玄竟然已經奪取了大晉的大部分權柄,成為了朝中真正說話算數的人了嗎?
怎麽這麽快?
孫恩起兵的時候,朝廷也隻是對西麵喪失了控製力,但還沒有被奪取到剩下的權力、也沒有被奪走正統的名分,朝中說話算數的還是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
雖然這倆也並不是皇帝,但起碼也是宗室,是他們司馬家的人。
皇帝不皇帝吧,皇帝沒有權力也屬於是常見的事情了——在東晉的時候,這種情況下,權力能握在宗室的手裏也算,至少也是肉爛在了鍋裏,沒有落到外人手中。
可是桓玄,桓玄,他不姓司馬,而是姓桓啊!
而且這個桓玄……司馬炎雖然沒有什麽了解,但是他就是有一種直覺:這個桓玄,與之前掌握朝政大權的王氏王導等人、謝氏謝安等人,不一樣!
那兩個門閥士族,他們掌握權力,但是卻沒想著說要幹掉他們司馬家的人。
換言之,至少在整個過程中,做的是權臣,也是名士,又要名聲,又要權力,卻沒有想著去篡奪皇位,把司馬家的大晉幹掉,自己上位成為皇帝。
可桓玄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提到的桓玄和司馬道子有深仇大恨,還是桓玄控製西部地區實際脫離朝廷的原因——總之,司馬炎覺得,桓玄不是王導和謝安的那樣的人。
他很有可能,最終的目標是奔著皇位來的!
而大晉,彼時的東晉,朝野的情況……
一旦失去了皇位,真正意義上的失去、連名分都沒有過一次,隻要一次,東晉就完全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司馬家,根本沒有重塑天下、奪回皇位、中興起複的能力。
天下的其他人,有這樣的意願的,沒有這樣的能力;而有這樣的能力的人……多半是沒有這樣的意願的。
所以——他即將就要看到大晉的實際意義上的滅亡。
桓玄,桓氏……
【之前,孫恩想要從海上直插京口,然後突襲京城建康,以此來滅亡東晉,但是他失敗了,被劉牢之和劉裕打得連連敗退,不得不退回海中,最終於元興元年三月身死。】
【但是,這個他畢生的夢想、最終的目標,在如今,已經有人替他達成了——】
【元興元年三月,桓玄率兵攻破建康。】
曹操一愣,頓感驚訝。
建康作為東晉的京城,本身的守備就要比別的地方嚴密許多——雖然從孫恩的情況來看,其他郡縣的守軍情況實在不如何,但至少孫恩沒能攻破建康,甚至他都沒有和建康守軍怎麽交手。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知難而退。
所以,至少,建康的守軍還是有那麽些兵力,也有那麽些水平的;以及,建康的城牆顯然也是較為堅固的。
所以,桓玄是怎麽在元興元年三月,孫恩那邊退去不久之後,攻破建康的?
要知道,東晉的朝廷別的不說,能夠調動的兵力和將領還是有的,願意效忠朝廷而非桓玄的門閥士族也還是有的。
以及,劉牢之呢?
作為統帥大軍的主帥,北府軍的首領,劉牢之在鎮壓孫恩的一係列作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東晉朝廷派出的人,不管是地方長官,如太守王凝之、謝琰等人,還是緊急調動的高雅之等等,都不如何有作用,麵對孫恩的時候,不論手中兵力如何、之前的聲望如何,最終都落得個戰敗的下場;
而挽回大局、甚至在交戰中占據了絕對優勢、穩住了東晉朝廷的,是劉牢之及其手下的大軍。
劉牢之本人能夠帶兵親自鎮壓孫恩,到處奔襲作戰,在間隙鎮守山陰,在孫恩奇襲京口的時候帶領主力直奔京口,就說明了他對這支大軍的掌控力,也說明了他本人不是那種不上戰場的將領;
劉牢之的部下劉裕能夠帶著不足千人的兵力大敗孫恩的十萬部眾,除了證明了劉裕本人的高超軍事水平、孫恩及其部眾的軍事水平之低外,還能夠證明北府軍士卒們的整體軍事水平、訓練情況。
北府軍的戰鬥力,確實是可以肯定的。
這樣的情況下,有劉牢之在,東晉朝廷怎麽會被桓玄如此輕易的拿下?
甚至,隻要劉牢之在戰爭過程中稍稍出一出手,幫助一下東晉朝廷,東晉朝廷的戰敗速度都不會這麽快——最終很可能還是戰敗,但桓玄絕對做不到在元興元年三月份就攻入京城,並且還能夠直接行使權力。
“所以,這個劉牢之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就投了桓玄?”曹操頗有些疑惑。
此人究竟是怎麽想的?
他本人手握北府軍,隻要北府軍在一天、效忠於他一天,他的地位就無可動搖一天。他為什麽沒事兒就去投靠桓玄了?
他之前明明還幫助東晉朝廷鎮壓孫恩,也沒說他和桓玄有什麽交情啊——至少至少,如果他和桓玄關係匪淺,那東晉朝廷絕對不能在桓玄控製了西部郡縣的時候,還讓劉牢之手中握著北府軍。
所以,至少在桓玄發動進攻之前,在其他人眼中,在東晉朝廷眼中,劉牢之和桓玄根本不是一夥的。
那,到底是劉牢之原本就和桓玄暗中來往、隻不過表麵隱藏得太好、演技也太好呢;還是劉牢之確實原本和桓玄沒關係,但是在桓玄起兵之後,就莫名其妙飛速地投了桓玄?
——桓玄能夠給劉牢之什麽?
劉牢之手中有的權力已經夠大,他的地位也已經相當高,桓玄還能讓劉牢之得到什麽?名份上的最高軍事官職?但是桓玄自己當了太尉。
亦或者,不是桓玄給的太多,而是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這邊對劉牢之有什麽不妥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