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新的生活


    這幾個月來,江心島上雇傭了4000多名的流民,除了江州城外的2000多名流民外,附近縣城的流民也聞訊而來,經過甄別,上島工作的流民又多了2000多人。流民轉為民工,從事開荒、修路、建廠房等工作。不止如此,還招收了當地空餘的勞力600多人進四個廠子工作,張家村的所有勞力都得到了安置。


    張家村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個個都進了紡紗廠或是織布廠,每個月工錢一貫,收入比家裏的男人還要高。要知道,那些在江州貨運場做幫工的壯勞力,每天最多也是30文,還不是每天都會接到活,一個月下來,每個月通常也就700文左右。時下還沒有兵亂,糧價為250文一石,那些大姑娘小媳婦每個月的工錢就可買4石的糧食,約為480斤,單單從糧食來說就可以養活一家5口人了。


    張家村一個家庭最少也有一人上江心島工作,多的有一家有4、5人進江心島廠子,村民的生活一下子就好了起來,以前一家人累死累活地工作也吃不飽,現在隻要有勞力上島工作,不單全家吃飽,通常還可以把工錢存起來,因為島上工作的人在食堂吃飯非常便宜,村民和外地人都一個標準,每餐隻需付2文,不但吃得飽還吃得好。


    流民李大貴體會最深,這三個月以來,他覺得自己好像進了天庭。自從被張順老爺招工看中,上了江心島後,就沒有了饑餓與欺壓,吃飯先記賬,等出工錢再扣除,一餐2文錢,管飽,白飯或饅頭隨便吃,兩天一頓魚鮮,三天一頓肉,比自己老家過年時吃的還要好。一個月下來,扣除了飯錢,到手裏的工錢還有八百八十文。當他從賬房蔣娘子手中接過工錢時,不禁淚流滿麵。


    他家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遠郊,去年家鄉發大水,田地被淹,田租卻不免,確實是活不下去了,一家五口跟著難民一路向北來到了江州,在北城門外搭了個窩棚,一家五口還算是有了個著落。誰知流民越來越多,找工作越來越難,家裏老娘和妻子洗衣和針線的活計也越來越少,一家人食不果腹,屋漏偏逢連夜雨,小兒子又患上病,拖了一個月,就病死了。妻子傷心之餘又病倒下了,女兒才9歲,老娘身體也越來越差了。眼看著一個家就要塌下,張順老爺來窩棚招收上島工作的勞力。別人還擔心,李大貴毫不猶豫就報了名,說實在話,他也沒別的路可走了。當他第一頓吃著米飯,看著那饅頭時,心裏想著家裏的女兒、老娘和病中的妻子,他一牙,向張老爺請求自己的這一頓飯可否留下一半帶回去給家裏人。張順老爺的沉思片刻,特準他預支了半個月的工錢共500文。當他拿著這500文買了2石糧食回到家裏時,全家人那種幸福的感覺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接下來的日子就像在做夢,他妻子病好了,又被招收進了紡紗廠,一個月也有一貫工錢,家裏從此不用挨餓了。張老爺說了,等修好路,建好屋舍,就會把房子租給工人住,開荒出來的田地也讓流民耕種。到那個時候,一家人就不再住在那窩棚了,聽說到時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張家村那所學堂免費上學呢,張老爺說這一切都是那趙先生帶給你們的,那趙先生真是一位活菩薩啊。


    在江心島做工好是好,就是規矩太多,比如不準隨地便溺,不準喝沒燒開的水,不準隨地吐痰,每天收工必須進澡房洗澡等等,一有違反,輕則罰錢,重則開除。他妻子回來說了,前些天有一名紡紗女工因為喝了沒燒開的水,被罰了二十文,在廠裏哭呢。妻子在紡紗廠工作倒是不辛苦,經過張海管事的培訓後,很快就可以上工,工作時間每天也是五個時辰,第七天休息一天,工作輕鬆,就是接線頭,穿線頭,收紗錠什麽的。但是要求嚴格,不準把廠子裏了機器情況和廠房情況說出去,一經發現立即開除。夫妻二人都互相提醒,千萬不要違反規定,這樣的工作,這樣的生活天底下也再找不到了。


    張順、許貫忠招收的流民大多數都從事開荒和修路、建房,廠子裏的工人一般都是招收張家村和附近村落的勞力,知根知底的優先。


    張秀花是年前從張家村嫁到吳家村的,今天她買了十斤米,帶了幾條夫家的魚幹,咬咬牙又花了50文一斤羊肉,往張家村的娘家趕去。昨天接到鄰居帶來的口信,娘家叫她有時間回家裏一趟,她擔心娘家有啥事,就匆匆地趕往張家村。她夫家條件也不好,都是靠打漁為生,這些米、肉是她用不多一個月織麻布換來的積蓄。


    走進了張家村,張秀花隱隱覺得村裏有點與平常不大一樣,等回到家裏,她才知道有啥不一樣了,大人們都出去了,她家裏父親、母親、十七歲的妹妹都不在家,隻有祖母在家裏照看著年幼的弟弟。她這娘家原來五口人,隻有父親一個勞力,家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祖母見到張秀花很是高興,拉著張秀花的手道:“秀花,你好久沒來看祖母了,快坐,快坐下歇息。”


    張秀花問道:“祖母,阿娘和爹爹都去哪了?”


    祖母道:“他們都去江心島上工去了,你妹妹也一樣。”


    張秀花奇道:“上工?上啥工呀?”


    祖母道:“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織布吧。”


    張秀花更加好奇,母親是織麻布的好手,自己織麻布的手藝也是母親教的,但父親與妹妹哪會織布呀?怎麽都去上工呢?


    正疑惑間,祖母端了兩碗豆腐腦出來,兩姐弟一人一碗,上麵還撒了一層白霜糖。張秀花吃了一驚,她去江州賣麻布時知道,這種白霜糖潔白如霜,很是金貴,比紅糖貴三倍呢。忙對祖母說:“祖母您吃,這白霜糖金貴著呢。”


    祖母硬是遞過來道:“傻孩子,祖母吃過了,你快吃,三郎也吃。”弟弟歡快地接了過來,稀裏呼嚕地吃了個碗底朝天。


    張秀花舍不得幾口吃完,細細地品嚐那種甜滑,確實是清甜爽口。祖母見張秀花這副模樣,便道:“這是你爹他們拿回來的,家裏還有,快吃吧。”


    張秀花更是疑惑了,啥時候家裏這麽闊綽,舍得麽金貴的東西了?


    傍晚的時候,父母親與妹妹秀娟踏著晚霞回來了,見到大女兒回來都非常高興。母親拉著張秀花的手道:“秀花你不用買這麽多東西來,家裏現在不缺吃食,等下你都拿回去,你夫家比我們這裏困難呢。”


    張秀花問道:“娘親,你們都去做什麽幫工?”


    母親道:“我們三個都去江心島上工,我和你妹妹在織布廠,你爹進了製糖廠。”


    沒等張秀花再問,她妹妹秀娟便道:“那裏可好了,我們三人每人每月工錢有一貫錢呢,吃飯又便宜,2文錢一餐,又好吃又管飽。做得好還有獎勵,上個月娘親獲得全工房質量第一,沒有一匹次布,楊管事還獎了她一百文呢,母親收入比爹還要高,嘻嘻嘻……”


    張父眼一瞪,道:“看你們能的,且看我這個月也爭第一。”


    張秀花兩眼冒星星,每人每月一貫,那豈不是一個月三貫,一年三十六貫,我滴乖乖,吳家村的小地主也沒有這麽多收入呢。


    妹妹秀娟又炫耀道:“還有白霜糖呢,管事說了,上個月是江心島新開張,每人發一斤白霜糖作為禮物,我家三人,領了三斤白霜糖。”


    張秀花更加羨慕,娘家人終於過上好日子了,自己也替他們高興,隻不過對比之下,自己夫家卻還在為吃飽飯而掙紮……


    隻聽到母親又道:“我找過順哥兒,求他把你也招收進廠子裏,順哥兒是好人,一下就應了下來,還說是知根知底的鄉鄰,理應幫襯,你和姑爺都可進廠,所以我托人叫你過來,你明天回去和阿勇商量商量,盡快決定,我怕夜長夢多,現在每天都有人進廠,我怕名額讓人占了。”


    張秀花一聽,興高得跳了起來,道:“還商量個啥,我明天就叫阿勇一起過來。”她看著母親和家人,又看看娘家的四周,想想明天自己夫妻就可以像父親他們一樣上江心島做工,心裏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張順和李俊就是用這種方式,吸納附近的閑置勞力。附近縣城無家可歸的流民也聞訊而來,短短的兩個多月,江心島便招收了六百多名的產業工人,吸收了4000多名流民上島開荒、修路、建房。格物門又從中發展了五十多名人才加入成為了外門弟子,充實了門內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從水底中走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年三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年三省並收藏他從水底中走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