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夜宿光相寺


    趙朗坐著開篷車,呃,就是那簡易馬車,沿著官道,一直往南。兩邊都是崇山峻嶺,樹林灌木,鬱鬱蔥蔥。趙朗奇怪的是入川之後,這道路兩邊的高山反而沒有了強人山賊,截道剪徑之事甚少發生,想來這天府之國百姓生活較為安逸,沒有“花石綱”之害,百姓尚得溫飽,占山為王之徒比起中原及江南反而少了。


    走了一天,便到了雅州城,在雅州住了一晚,第二天繼續趕路,接近傍晚時,才走到眉州。本來雅州到蜀山直往南,到一個叫望魚鎮的小鎮,便可到蜀山山腳,他繞了一個彎來到眉州,就是想在這遊覽一番。


    找了間客棧住下,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把馬車打發回去,自己就在眉州閑逛了起來。他來眉州,主要目的是想來參觀一下另一時空的那個“三蘇祠”。憑著記憶,來到“三蘇祠”的地址,此時的眉州還沒有後世著名的三蘇祠,蘇軾在靖國元年(1101年)去世,他在此時的影響力還沒有大到官會把他的故居保護起來讓人參觀的程度。但這裏有著蘇軾的家族老屋,還有蘇姓族人居住著呢。


    宋徽宗當上皇帝後,就全麵清算反對新政的舊黨,蘇軾與他的弟子黃庭堅等人都被列入奸黨之列,這兩人的所有作品,包括書畫、詩文、碑刻等都要銷毀,因而此時的蘇東坡故居也頗為冷清,趙朗轉了幾圈,沒找到東坡先生筆跡,也不好意思上門去討東坡先生的作品來鑒賞,在蘇姓家族門前轉了一會,看到門廊上的字跡也不是東坡先生的,心裏不禁失望,在官府的打壓下,連蘇姓族人也不敢把蘇軾的作品掛出來,真是無奈呀!


    依依不舍之下,隻好打道回府。


    趙朗知道,雖說是宋徽宗下令禁了蘇軾的作品,但其作品的藝術性早已征服了大宋的官民,冒險收藏其作品的人極多,隻不過都不敢公開拿出來欣賞罷了,據曆史記載,連那奸相蔡京,藏有不少的東坡先生作品呢。


    第二天,趙朗收拾好行裝,步行向蜀山走去。又走了一天,才來到蜀山腳下的望魚鎮。站在鎮外,看著眼前的高山,趙朗籲了口氣,長途跋涉幾千裏,曆時50多天,終於來到了蜀山腳下。


    在鎮上住了一天,問明了上山的路徑,準備了一些吃食,次日,天剛亮,趙朗便開始上山。按他的計劃,先由北向西沿著山梁,探險一番,然後轉向南,在蜀山四周暢遊,登頂後,休息一天,最後才去探探雅女湖。


    這蜀山可不止是一座山,群山連綿,山穀深幽,方圓有500多平方公裏。趙朗從望魚鎮出發,花了三個多時辰,到達一個叫青竹灣的小山村,在山村中吃了些東西,繼續向西,逐級而上。又行了三個多時辰,山勢漸高,人煙稀少,隻是偶爾見有幾個獵人與樵夫。


    兩邊山巒疊嶂,奇石林立,山道蜿蜒。轉了個彎,景色又大有不同,原來的奇峰怪石又成了巨樹參天,蒼翠蔥蘢。就在樹蔭盡處,一座高大莊嚴的佛寺聳立在前。走上前一看,寺門上寫著“光相寺”三個大字。


    趙朗走近寺門,守門僧人上前施禮道:“施主有禮了。”


    趙朗還禮道:“山外香客趙某,入得山門,轉道前來禮佛,稍添香油,望大師收留。”說罷,從袖袋取出十兩白銀,遞了過去。


    僧人一怔,他可沒想到來人這麽直白,一上來就說添香油,求借宿一晚。忙向主持稟報,主持乃一70多歲的高僧,見天色已暗,便吩咐僧人招待趙朗在寺中留宿。


    第二天一早,用過早點,趙朗來到大雄寶殿上香敬佛,主持恰好也在大殿,趙朗雙手合十向主持行禮:“見過主持大師。”那住持白眉白須,身著樸素的灰色僧袍,麵目慈祥,一看就覺得其是得道高僧。


    那老住持施禮道:“貧僧禪惠,見過施主。”他看向趙朗,眼光一頓,又道:“施主氣血旺盛,骨骼精奇,非一般人能及,敢問施主從何而來?”


    趙朗在山腳的青竹灣小村莊時,就聽村民說過山上有一老禪師武功高強,頗具神通,這一見之下,果然有點道道。老僧沒問趙朗從“何地”而來,直問從“何”而來,莫非看出點端倪?


    趙朗曾參與過物理學上的“氣場”研究,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氣場,隻不過千百年來沒有研究出其奧秘,反而衍生出風水玄學、算命、占卦等等玄之又玄的東西。這老僧七八十歲年紀,幾十年的禪修對於人的氣勢有一種感觀上的敏感,這就是傳說中的望氣,卻不是玄幻傳說中的飛天遁地、一望別人就知道別人是築基還是金丹的那種奇幻,而是一種幾十年靜修,參透生死的一種感覺。


    趙朗拱手道:“趙某乃海外之人,來中土隻有一年多,聽聞中土山河秀麗,就隻身前來遊覽名山大川了。”


    老僧搖頭道:“我觀施主氣場罡烈,隱含殺伐之氣,並非是一般遊曆這麽簡單。”


    趙朗吃驚,但還是笑道:“大師可能是看我腰掛長劍,才如此猜測吧。我來蜀山主要是禮佛問道,這一路之上,難免遇上山賊截道,這防身之劍偶爾也會沾點血腥。唉,這大宋山河,壯麗倒是壯麗,就是強人太多,盜匪遍野啊!”


    老僧沒有再刨根問底,順著趙朗的話題,宣了句佛號道:“阿彌陀佛。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眾生皆苦,唯我佛門,方可超渡眾生。當下川外之地,百姓艱難,以致盜匪橫行,大宋的氣運,唉……”


    趙朗一驚,這老僧頗有掃地僧的氣勢,連曆史的走向也暗示了出來,真是邪乎。心想越聊破綻越多,還是及早離開為妙。於是便向老僧告辭。


    住持老僧把趙朗送出寺門,臨走時對趙朗道:“趙施主,老納有一言相贈。”


    趙朗恭敬道:“趙某聆聽禪師教誨。”


    老僧道:“施主殺氣很重,恐會影響心性,老衲勸施主少造殺戮,修心養性,以達極樂。阿彌陀佛。”


    趙朗拜別禪惠大師,踏上登山小徑,心頭裏卻還響著老僧那句“少造殺戮,修心養性”的贈言,想起這一年來自己都不知殺了多少人,特別是掌握了那銀盒子和飛劍之後,出手必殺戮一番才收手,性情也受了這銀盒子的影響,變得狠厲起來。想當年在另一時空,自己可是一介不殺生的純良小生呀!


    這禪惠大師贈言真如當頭棒喝,看來以後自己對大宋之人還是少殺戮,以教戒為主,至於對那些破壞中華文化的外族蠻夷,特別是那些金人,卻又另當別論。


    自省已畢,又心情舒暢地觀賞蜀山美景。轉了幾個山坳,越過了幾個山嶺,終於爬上了山頂平台。蜀山山頂平台南北長3公裏半,東西寬也是3公裏半,好像一個四四方方的桌子,據說是中華最高、最大的“方山”曆來在民間有“人間天台”之說。


    站在山頂平台上,遠望四周,群山連綿,伏於腳下,頗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覺。最妙的是平台的下方不遠,竟有一小湖泊。走近一看,這是一個仿佛與天地溶為一體的高山湖泊,湖麵清澈,近看象一麵寶鏡鑲嵌在茫茫的林海之中,遠看就象群山中的珠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湖泊的四周有成片成片的冷杉,這冷杉生長繁茂,靠湖的一片冷杉高大50多米,直徑有一米多,看上去如通天際。湖邊還長著一簇簇的野杜鵑,圍繞著湖泊就像一堵花牆。早上的湖泊空氣略有薄霧,白雲與霧氣交織,還來不及收歇,在晨光之下顯得仙氣飄飄,宛如仙境。


    趙朗圍著湖泊漫步,這裏的空氣清新得很,用後世的話就是“充滿了負離子”,吸進肺裏很是舒服。他一邊享受著這充滿負離子的空氣,一邊觀賞著湖泊邊上的野杜鵑。此時杜鵑的花期已過,隻留下一些殘餘的花枝。不過,即使是殘餘的花枝,在湖水的映襯下,也是顯得絢麗多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從水底中走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年三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年三省並收藏他從水底中走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