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來年安排
空間:這個殺手有點甜 作者:愛吃焙麵的陸爵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哎,你這孩子,那還送那麽多東西來,快拿回去。”
不說別的,這回沈氏帶回來的年禮可是花了不少錢,也不知道一兩銀子夠不夠。
尤其是沈母,想到之前女兒還塞給了自己五兩銀子,這心裏更不踏實了。
沈氏和葉承海見了,哪能同意啊,“嶽父嶽母\/爹娘,不妨事的。”
“瞧瞧你,讓爹娘緊張了。”沈氏怪道。
葉承海連忙補救,“嶽父嶽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小婿話還沒有說完。”
這架勢,看得沈豐和沈祥一時間都有些糊塗了。
陳可兒和田倩則是下意識的抓緊了手裏的布,這麽好的布,夠給孩子們做好幾身衣服了,她們是真的不舍得。
“本來舅兄不問我也是要說的,家裏確實尋著一條賺錢的路子,這次來,原也要說這事呢。”
“真的?!”眾人一時間緊張的屏住了呼吸,盯著葉承海。
仿佛示意他快點說。
被眾人這麽明晃晃得盯著的葉承海,不自覺擦了擦頭上不存在的汗。
感覺此刻比他第一次在學堂教書時,被十幾個孩子盯著都緊張。
“這是樣的,這一年多紗兒不是一直在和我們村裏的大夫,學習醫理嗎。”
“這我們知道,咱家小紗兒,可真是爭氣。”
提起外孫女,沈父沈母還是感到很自豪,這年頭能學醫術,還是大夫主動開口教的,那是了不得的事。
“前年秋天上山找藥材的時候,幾個孩子無意間發現了一種作物,我們已經試種過了,可以種兩季,畝產千斤以上,味道也很好。”
葉承海簡明扼要的,把事情說明白了。
什麽!!!
“畝產千斤?!”
沈家人都懷疑是不是自己幻聽了。
這下,不用葉承海多說,沈家都明白為什麽葉家有錢供得起三個孩子念書了,那可是千斤啊。。。
沈家三個男丁都激動了,“那這新作物,種起來容易嗎?對土壤要求高不高?要怎麽種?”沈豐發出奪命三連問。
葉承海忙答道,“不是特別難種,從發現到今年我們一共種了兩季,它的果實和蘿卜一樣,是長在地下的。
一根苗下麵至少能結五到六個拳頭大小的種實,我們摸索了兩季下來,第二次種的比第一次畝產還要高些,基本上三到四個月就能收。”
這麽一說,沈家人更加興奮了,“姐夫,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這一年到頭在地裏的,也賺不出個什麽銀子,能勉強管個溫飽就不錯了。唉,日子不好過啊。”
“可不是嗎,不然我們哪敢送幾個孩子去學堂。不過嶽父嶽母,兩位舅兄,家裏留的不多,也就咱們自家人知道,還請不要對外說。”葉承海補了一句。
沈家人連忙點頭,開玩笑這種事情,肯定得好好保密。
“這新作物,我們管它叫土豆,對了,這次我們帶了一百多斤來,一部分你們可以嚐嚐,做法一會問玉華就行,剩下的就做明年的種苗,到時候家裏也能添些進項。”
怪不得,剛葉承海從牛車上扛下來一大袋東西看起來很沉呢,他們當時還在想是什麽。
同一時間,陪著柳氏回娘家的葉承澤一行也遇到了類似的情形,兩人也是拿了這套說辭出來。
這些年,沈氏、柳氏的娘家,在葉家日子艱難的時候,不但從沒抱怨過什麽,還經常主動幫忙。
讓葉家人十分感激,所有這次種土豆的事情,也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們。
再者說,先前去鎮上賣土豆的時候,葉家很直觀的感覺到市場遠遠沒有飽和。
上一批將近3000斤的土豆,僅僅是在青陽和青山鎮兩個鎮子上售賣,都搶手的很。
附近的鎮子那麽多,家裏的親戚朋友就算都種上土豆也不愁賣,最多就是跑遠一點的地方。
話又說回來,葉家日常就兩個壯勞力能下地幹活,如果後麵需要擴大規模種植,本來就需要找人幫忙,既然如此還不如找自家人。
“好!好!好!”沈父連道三聲好,想著不枉自己當時厚著老臉,早早就給女兒定下了這門親事。
這麽多年,葉家和葉承海對沈氏都是好的,哪怕之前日子是苦了一些。
看如今,這不就轉運了嗎,還知道來回報他們老沈家。
葉承海當年年紀輕輕就考上秀才,可是這方圓幾裏獨一份。
要不是他下手快,趁葉承海考秀才前,就上葉家定下了親事,這女婿是誰家的還真不好說。
當年他就是看中葉家的家風好,其次才是看中葉承海這個人。
葉承海雖是個書生,但是做事不迂腐,是個勤勞肯幹的人。
雖說當年兩家有點差距,但是這年頭,誰家有個讀書人才是稀罕事,普通人家大都差不多。
再說了,他女兒也是不差的。
不是他吹噓,沈氏當初的相貌在這十裏八村不說頂尖,也絕對排得上中上了。
幹活又是一把好手,性格也好,這不就湊成了一段良緣。
雙季稻葉承海倒是沒有提,實在是這兩次試驗的雙季稻良莠不齊,還不到拿出來的時候。
過年本就喜氣洋洋,又有土豆這個好消息,沈家一時間也對未來期盼了起來,似乎感覺一個豐收年已經在和他們招手了。
大人們在這邊討論的熱火朝天,孩子們也沒閑著,尤其是沈家的幾個孩子。
除了沈祥的兒子沈永陽,這孩子才剛剛半歲不到,田倩先前剛進去喂過一次奶,這會正吃飽了在睡覺。
沈豐一共兩個女兒,大女兒沈婉7歲,二女兒沈靜5歲,還有小兒子沈永慶才3歲。
兩家的孩子們接觸的也不多,基本也就是逢年過節能見上一麵。
農家的孩子懂事早,幾個小蘿卜頭看著衣著氣質和他們明顯有差別的葉家兄妹,一時間,都有些怯生生的。
音紗兄妹三人,今天是穿著新衣服來的。
和沈婉、沈靜站在一塊,顯然沈家姐妹兩人的衣服就有些老氣陳舊了。
沈家姐妹本就有些靦腆,見到葉家兄妹都穿著新衣服,不免有些自慚形穢,更是不敢開口說話了。
音紗雖不是個外放的人,但看著小姑娘們這樣,她多少也有幾分不忍心。
想了想,拿了幾塊糕點,走了過去。
不說別的,這回沈氏帶回來的年禮可是花了不少錢,也不知道一兩銀子夠不夠。
尤其是沈母,想到之前女兒還塞給了自己五兩銀子,這心裏更不踏實了。
沈氏和葉承海見了,哪能同意啊,“嶽父嶽母\/爹娘,不妨事的。”
“瞧瞧你,讓爹娘緊張了。”沈氏怪道。
葉承海連忙補救,“嶽父嶽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小婿話還沒有說完。”
這架勢,看得沈豐和沈祥一時間都有些糊塗了。
陳可兒和田倩則是下意識的抓緊了手裏的布,這麽好的布,夠給孩子們做好幾身衣服了,她們是真的不舍得。
“本來舅兄不問我也是要說的,家裏確實尋著一條賺錢的路子,這次來,原也要說這事呢。”
“真的?!”眾人一時間緊張的屏住了呼吸,盯著葉承海。
仿佛示意他快點說。
被眾人這麽明晃晃得盯著的葉承海,不自覺擦了擦頭上不存在的汗。
感覺此刻比他第一次在學堂教書時,被十幾個孩子盯著都緊張。
“這是樣的,這一年多紗兒不是一直在和我們村裏的大夫,學習醫理嗎。”
“這我們知道,咱家小紗兒,可真是爭氣。”
提起外孫女,沈父沈母還是感到很自豪,這年頭能學醫術,還是大夫主動開口教的,那是了不得的事。
“前年秋天上山找藥材的時候,幾個孩子無意間發現了一種作物,我們已經試種過了,可以種兩季,畝產千斤以上,味道也很好。”
葉承海簡明扼要的,把事情說明白了。
什麽!!!
“畝產千斤?!”
沈家人都懷疑是不是自己幻聽了。
這下,不用葉承海多說,沈家都明白為什麽葉家有錢供得起三個孩子念書了,那可是千斤啊。。。
沈家三個男丁都激動了,“那這新作物,種起來容易嗎?對土壤要求高不高?要怎麽種?”沈豐發出奪命三連問。
葉承海忙答道,“不是特別難種,從發現到今年我們一共種了兩季,它的果實和蘿卜一樣,是長在地下的。
一根苗下麵至少能結五到六個拳頭大小的種實,我們摸索了兩季下來,第二次種的比第一次畝產還要高些,基本上三到四個月就能收。”
這麽一說,沈家人更加興奮了,“姐夫,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這一年到頭在地裏的,也賺不出個什麽銀子,能勉強管個溫飽就不錯了。唉,日子不好過啊。”
“可不是嗎,不然我們哪敢送幾個孩子去學堂。不過嶽父嶽母,兩位舅兄,家裏留的不多,也就咱們自家人知道,還請不要對外說。”葉承海補了一句。
沈家人連忙點頭,開玩笑這種事情,肯定得好好保密。
“這新作物,我們管它叫土豆,對了,這次我們帶了一百多斤來,一部分你們可以嚐嚐,做法一會問玉華就行,剩下的就做明年的種苗,到時候家裏也能添些進項。”
怪不得,剛葉承海從牛車上扛下來一大袋東西看起來很沉呢,他們當時還在想是什麽。
同一時間,陪著柳氏回娘家的葉承澤一行也遇到了類似的情形,兩人也是拿了這套說辭出來。
這些年,沈氏、柳氏的娘家,在葉家日子艱難的時候,不但從沒抱怨過什麽,還經常主動幫忙。
讓葉家人十分感激,所有這次種土豆的事情,也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們。
再者說,先前去鎮上賣土豆的時候,葉家很直觀的感覺到市場遠遠沒有飽和。
上一批將近3000斤的土豆,僅僅是在青陽和青山鎮兩個鎮子上售賣,都搶手的很。
附近的鎮子那麽多,家裏的親戚朋友就算都種上土豆也不愁賣,最多就是跑遠一點的地方。
話又說回來,葉家日常就兩個壯勞力能下地幹活,如果後麵需要擴大規模種植,本來就需要找人幫忙,既然如此還不如找自家人。
“好!好!好!”沈父連道三聲好,想著不枉自己當時厚著老臉,早早就給女兒定下了這門親事。
這麽多年,葉家和葉承海對沈氏都是好的,哪怕之前日子是苦了一些。
看如今,這不就轉運了嗎,還知道來回報他們老沈家。
葉承海當年年紀輕輕就考上秀才,可是這方圓幾裏獨一份。
要不是他下手快,趁葉承海考秀才前,就上葉家定下了親事,這女婿是誰家的還真不好說。
當年他就是看中葉家的家風好,其次才是看中葉承海這個人。
葉承海雖是個書生,但是做事不迂腐,是個勤勞肯幹的人。
雖說當年兩家有點差距,但是這年頭,誰家有個讀書人才是稀罕事,普通人家大都差不多。
再說了,他女兒也是不差的。
不是他吹噓,沈氏當初的相貌在這十裏八村不說頂尖,也絕對排得上中上了。
幹活又是一把好手,性格也好,這不就湊成了一段良緣。
雙季稻葉承海倒是沒有提,實在是這兩次試驗的雙季稻良莠不齊,還不到拿出來的時候。
過年本就喜氣洋洋,又有土豆這個好消息,沈家一時間也對未來期盼了起來,似乎感覺一個豐收年已經在和他們招手了。
大人們在這邊討論的熱火朝天,孩子們也沒閑著,尤其是沈家的幾個孩子。
除了沈祥的兒子沈永陽,這孩子才剛剛半歲不到,田倩先前剛進去喂過一次奶,這會正吃飽了在睡覺。
沈豐一共兩個女兒,大女兒沈婉7歲,二女兒沈靜5歲,還有小兒子沈永慶才3歲。
兩家的孩子們接觸的也不多,基本也就是逢年過節能見上一麵。
農家的孩子懂事早,幾個小蘿卜頭看著衣著氣質和他們明顯有差別的葉家兄妹,一時間,都有些怯生生的。
音紗兄妹三人,今天是穿著新衣服來的。
和沈婉、沈靜站在一塊,顯然沈家姐妹兩人的衣服就有些老氣陳舊了。
沈家姐妹本就有些靦腆,見到葉家兄妹都穿著新衣服,不免有些自慚形穢,更是不敢開口說話了。
音紗雖不是個外放的人,但看著小姑娘們這樣,她多少也有幾分不忍心。
想了想,拿了幾塊糕點,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