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在院子裏搞實驗
空間:這個殺手有點甜 作者:愛吃焙麵的陸爵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娘,要不。。咱算算今天得了多少銀錢?”
“行。”王氏今日首攤大捷,心情好的很,聽了二兒媳的話,幹脆地解下腰間的錢袋,把今天賣的銀錢都倒了出來。
因為賣得不多,幾人很快就數完了,在沈家鹵肉澆頭已經給得十分足的情況下,一份飯的成本差不多是四文錢。
沈家定了一份飯八文錢的價格,也就是說,第一天光是鹵肉飯,沈家就賺了兩百文。
這還不包括辣椒醬和單獨鹵肉澆頭的收入,一天下來,也能有大約二三十文錢。
就是辣椒醬,沈家的存貨不多,現在有的這些,還是音紗考慮到可能有些客人口味比較重,特地讓沈氏送到沈家的。
也是想著順便來附近鎮上試試水的,沒想到,這也意外帶來了一筆收入。
從今年開始,音紗打算全麵打開辣椒市場,去年種的的少,僅夠供應縣城的生意。
有了去年在縣城的例子擺在前頭,今年與葉家交好的人家,幾乎都種上了辣椒,擴大產量後,辣椒的供應足以支撐這片市場。
沈家這次春種也種了半畝地的辣椒下去,等收上來了,他們就自己做辣椒醬,音紗準備了一張全新的方子給沈家。
一是與縣城裏的做個區分,二也是方便她們到時候自己做,就不用上葉家來拿貨了。
這方子捏在王氏手裏,她並沒有告訴兩個兒媳,畢竟這是葉家的秘方,雖然家裏兩個兒媳人不壞,但是那是以前,以後得日子誰知道呢。
葉家在縣城裏的生意,沈氏和她提過幾句,再說了,看女兒一家這兩年拿回來的東西,她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見兒子兒媳們數完了銀錢,王氏放下心中思量,“看在葉家的麵子上,咱家的攤位費不算高,差不多一天五文錢。”
田倩從小跟著她爹耳濡目染,在算術方麵有些天分,聽完這些,心下便有數了。
這結果,讓她不禁有些喜上眉梢,“娘,要是這麽算下來,一個月,就一個月!咱家就能賺上起碼五、六兩銀子!”
“什麽!”
“這麽多!”
“多少?!”沈家人異口同聲地驚呼起來。
要說呢,田倩不愧是有些她爹的商人基因在的,在這種時候,還能冷靜地考慮各方麵的因素。
在眾人都沉浸在這高額的收入的時候,她已經冷靜得向沈家人分析了起來。
“不過,等過些日子天氣熱了,可能生意要差一些,那會兒爽口些的東西,應該會更好賣,而且農忙的時候,咱家怕是也顧不上每天去擺攤,而且天熱了,這肉類也不好保存。”
“不打緊,不打緊,咱們啊,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明天我們先把客人預訂的鹵肉做好,現在有時間,咱攤子出的能勤快些。”
聽了田倩的分析,王氏倒也不在意,生意嘛,本來就有個起起落落。
再說,今天生意這麽紅火已經出乎她的意料了。
“弟妹說的有道理,咱家地裏還有那麽多活呢,農忙的時候天天去擺攤也不現實。”陳可兒也說了句。
其餘人一聽,也不糾結了,也是,就算不是農忙,他們本來也不一定能每天都去擺攤,去鎮上的路雖說不算遠,但也絕對談不上近。
雖說可以向村子裏有牛車的人家租用,但長久下來終歸是不方便的。
“什麽事啊,這麽高興?”
在田裏幹活的沈父和沈祥剛進門,就聽見家裏熱鬧的很,想到今日家裏去鎮上擺攤了,兩人的腳步不由加快了幾分。
王氏連忙將今個兒的成果和他們說了一下,兩人聽完自是喜不自勝。
畢竟方子好是一回事情,生意好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在賺錢的動力驅使下,往後得日子裏,沈家人出攤也是格外地積極了,趁著還沒有農忙,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風雨無阻了。
眼看自家和外婆家,都逐漸步入正軌,音紗心滿意足的同時,也沒有安於現狀。
空間那些書裏,還有那麽多的好點子,可不能白白浪費了。
這不,前些日子就給她又發現一條賺錢的路子。
前些日子春種的時候,葉家準備了好些草木灰給地裏施肥,一次往地裏運草木灰的時候,被音紗撞了個正著。
音紗靈機一動,她可以用草木灰提取堿水啊,堿水可是個好東西,夠她搗鼓一陣了。
說幹就幹!
空間裏可沒有幹的稻杆,音紗隻能問自家爺爺要來了不少現成的草木灰。
這次她不打算在空間裏做好了再交給葉家人了,打算直接就在家裏做。
之前她拿出土豆粉的時候,家裏人就提過,怎麽平時都沒看見她幹什麽,卻總能時不時冒出個新主意,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她還是在空間外麵做些事情吧。
需要用到的材料,音紗提前都準備好了。草木灰她早早就讓自家爺爺幫忙燒好,收集好放在盆裏麵備用。
音紗又從房間拿出了生石灰,這是她先前托葉記來家裏拿貨的夥計買來的。
正要出門去田裏的方氏經過院子,看見自家孫女正要往水裏倒草木灰,有些好奇,不由停下了腳步,“紗兒,你這又幹嘛呢?”
“奶,我搞試驗呢,保密哈!”音紗有些俏皮得說。
方氏聽了有些好笑,不過到底是沒有打擊音紗的積極性,伸出手點了點小孫女的額頭,“瞧你這丫頭,和奶奶還保密。”
音紗心想,她這不是第一次做,怕失敗嗎,不過這可不能說,“這不是還在試驗階段,沒成功嘛,奶,你放心,紗兒保證,要是成功了,一定第一個告訴你!”
說著音紗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信誓旦旦得向方氏保證。
“好好好,那奶奶可等了啊,紗兒加油,奶奶先去忙了啊,你自己注意安全,當心些。”方氏被音紗這模樣逗笑了,笑著應了便端著手裏的竹扁,繼續忙去了。
“圍觀群眾”走了,音紗終於可以一個人專心做起她的試驗來。
“行。”王氏今日首攤大捷,心情好的很,聽了二兒媳的話,幹脆地解下腰間的錢袋,把今天賣的銀錢都倒了出來。
因為賣得不多,幾人很快就數完了,在沈家鹵肉澆頭已經給得十分足的情況下,一份飯的成本差不多是四文錢。
沈家定了一份飯八文錢的價格,也就是說,第一天光是鹵肉飯,沈家就賺了兩百文。
這還不包括辣椒醬和單獨鹵肉澆頭的收入,一天下來,也能有大約二三十文錢。
就是辣椒醬,沈家的存貨不多,現在有的這些,還是音紗考慮到可能有些客人口味比較重,特地讓沈氏送到沈家的。
也是想著順便來附近鎮上試試水的,沒想到,這也意外帶來了一筆收入。
從今年開始,音紗打算全麵打開辣椒市場,去年種的的少,僅夠供應縣城的生意。
有了去年在縣城的例子擺在前頭,今年與葉家交好的人家,幾乎都種上了辣椒,擴大產量後,辣椒的供應足以支撐這片市場。
沈家這次春種也種了半畝地的辣椒下去,等收上來了,他們就自己做辣椒醬,音紗準備了一張全新的方子給沈家。
一是與縣城裏的做個區分,二也是方便她們到時候自己做,就不用上葉家來拿貨了。
這方子捏在王氏手裏,她並沒有告訴兩個兒媳,畢竟這是葉家的秘方,雖然家裏兩個兒媳人不壞,但是那是以前,以後得日子誰知道呢。
葉家在縣城裏的生意,沈氏和她提過幾句,再說了,看女兒一家這兩年拿回來的東西,她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見兒子兒媳們數完了銀錢,王氏放下心中思量,“看在葉家的麵子上,咱家的攤位費不算高,差不多一天五文錢。”
田倩從小跟著她爹耳濡目染,在算術方麵有些天分,聽完這些,心下便有數了。
這結果,讓她不禁有些喜上眉梢,“娘,要是這麽算下來,一個月,就一個月!咱家就能賺上起碼五、六兩銀子!”
“什麽!”
“這麽多!”
“多少?!”沈家人異口同聲地驚呼起來。
要說呢,田倩不愧是有些她爹的商人基因在的,在這種時候,還能冷靜地考慮各方麵的因素。
在眾人都沉浸在這高額的收入的時候,她已經冷靜得向沈家人分析了起來。
“不過,等過些日子天氣熱了,可能生意要差一些,那會兒爽口些的東西,應該會更好賣,而且農忙的時候,咱家怕是也顧不上每天去擺攤,而且天熱了,這肉類也不好保存。”
“不打緊,不打緊,咱們啊,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明天我們先把客人預訂的鹵肉做好,現在有時間,咱攤子出的能勤快些。”
聽了田倩的分析,王氏倒也不在意,生意嘛,本來就有個起起落落。
再說,今天生意這麽紅火已經出乎她的意料了。
“弟妹說的有道理,咱家地裏還有那麽多活呢,農忙的時候天天去擺攤也不現實。”陳可兒也說了句。
其餘人一聽,也不糾結了,也是,就算不是農忙,他們本來也不一定能每天都去擺攤,去鎮上的路雖說不算遠,但也絕對談不上近。
雖說可以向村子裏有牛車的人家租用,但長久下來終歸是不方便的。
“什麽事啊,這麽高興?”
在田裏幹活的沈父和沈祥剛進門,就聽見家裏熱鬧的很,想到今日家裏去鎮上擺攤了,兩人的腳步不由加快了幾分。
王氏連忙將今個兒的成果和他們說了一下,兩人聽完自是喜不自勝。
畢竟方子好是一回事情,生意好又是另一回事情了。
在賺錢的動力驅使下,往後得日子裏,沈家人出攤也是格外地積極了,趁著還沒有農忙,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風雨無阻了。
眼看自家和外婆家,都逐漸步入正軌,音紗心滿意足的同時,也沒有安於現狀。
空間那些書裏,還有那麽多的好點子,可不能白白浪費了。
這不,前些日子就給她又發現一條賺錢的路子。
前些日子春種的時候,葉家準備了好些草木灰給地裏施肥,一次往地裏運草木灰的時候,被音紗撞了個正著。
音紗靈機一動,她可以用草木灰提取堿水啊,堿水可是個好東西,夠她搗鼓一陣了。
說幹就幹!
空間裏可沒有幹的稻杆,音紗隻能問自家爺爺要來了不少現成的草木灰。
這次她不打算在空間裏做好了再交給葉家人了,打算直接就在家裏做。
之前她拿出土豆粉的時候,家裏人就提過,怎麽平時都沒看見她幹什麽,卻總能時不時冒出個新主意,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她還是在空間外麵做些事情吧。
需要用到的材料,音紗提前都準備好了。草木灰她早早就讓自家爺爺幫忙燒好,收集好放在盆裏麵備用。
音紗又從房間拿出了生石灰,這是她先前托葉記來家裏拿貨的夥計買來的。
正要出門去田裏的方氏經過院子,看見自家孫女正要往水裏倒草木灰,有些好奇,不由停下了腳步,“紗兒,你這又幹嘛呢?”
“奶,我搞試驗呢,保密哈!”音紗有些俏皮得說。
方氏聽了有些好笑,不過到底是沒有打擊音紗的積極性,伸出手點了點小孫女的額頭,“瞧你這丫頭,和奶奶還保密。”
音紗心想,她這不是第一次做,怕失敗嗎,不過這可不能說,“這不是還在試驗階段,沒成功嘛,奶,你放心,紗兒保證,要是成功了,一定第一個告訴你!”
說著音紗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信誓旦旦得向方氏保證。
“好好好,那奶奶可等了啊,紗兒加油,奶奶先去忙了啊,你自己注意安全,當心些。”方氏被音紗這模樣逗笑了,笑著應了便端著手裏的竹扁,繼續忙去了。
“圍觀群眾”走了,音紗終於可以一個人專心做起她的試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