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卷下</b>
武後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武後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謾以嘲戲之言,於是乃置使先閱其書奏,然後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
徐大理有功,每見武後將殺人,必據法廷爭。嚐與後反複,辭色愈厲,後大怒,令拽出斬之,猶回顧曰:“臣身雖死,法終不可改。”至市臨刑得免,除名為庶人。如是再三,終不挫折,朝廷倚賴,至今猶懷之。其子預選,有司皆曰:“徐公之子,豈可拘以常調者乎?”
皇甫文備,武後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後特出之。無何,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曰:“彼曩時將陷公於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李昭德為內史,婁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叵耐殺人田舍漢!”婁聞之,反徐笑曰:“師德不是田舍漢,更阿誰是”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謂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過分,人所嫉也,將何以全先人發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麵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幹,何若笑而受之”武後之年,竟保其寵祿,率是道也。
武後初稱周,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舉供奉官,正員外多置裏行、拾遺、補闕、禦史等,至有”車載鬥量”之詠。有禦史台令史將入台,值裏行禦史數人聚立門內,令史不下驢,衝過其間。諸禦史大怒,將杖之。令史雲:“今日之過,實在此驢,乞先數之,然後受罰。”禦史許之。謂驢曰:“汝技藝可知,精神極鈍,何物驢畜,敢於禦史裏行!”於是羞而止。
武後臨朝,薛懷義勢傾當時,雖王主皆下之。蘇良嗣仆射遇諸朝,懷義偃蹇不為禮,良嗣大怒,使左右牽拽,搭麵數十。武後知曰:“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他。”
武後使閻知微與田歸道使突厥,歸道還雲:“突厥叛。”知微爭之。後乃令知微多持金帛,以武延秀往聘其女,突厥果留使者而入寇,尊知微與可汗等,以示華人,大破趙、定等州,自河以北騷然。朝廷以為知微賣國,乃族閻氏。知微不知,無何逃還,武後業已致戮,乃雲其惡臣子所嫉,賜百官甘心焉。於是兵刃交下,非要職者,或不得其次雲。
武後初為明堂,明堂後又為天堂五級,則俯視明堂矣。未就,並為天火所焚。今明堂製度卑狹於前,猶三百餘尺。
武後為天堂以安大像,鑄大儀以配之。天堂既焚,鍾複鼻絕。至中宗欲成武後誌,乃斫像令短,建聖善寺閣以居之。今明堂始微於西南傾,工人以木於中薦之。武後不欲人見,因加為九龍盤糾之狀。其圓蓋上本施一金鳳,至是改鳳為珠,群龍捧之。
武後將如洛陽,至閿鄉縣東,騎忽不進,召巫,言晉龍驤將軍王浚雲:“臣墓在道南,每為樵者所苦。聞大駕今至,故求哀。”後敕:去墓百步,不得耕殖。至今荊棘森然。
將軍王果嚐經峽口,見一棺於崖側,將墜,使人遷之平處,得銘雲:“更後三百年,水漂我,臨長江,欲墮不墮逢王果。”
張易之、昌宗初入朝,官位尚卑,諂附者乃呼為五郎、六郎,自後因以成俗。
張昌儀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寵,所居奢溢,逾於王主,末年有人題其門曰:
“一絇絲,能得幾日絡?”昌儀見之,遽命筆書其下曰:“一日即足。”無何而禍及。
張昌宗之貴也,武三思謂之王子晉後身,為詩以贈之。詩至今猶傳。
補闕喬知之有寵婢,為武承嗣所奪。知之為《綠珠篇》以寄之,末句雲:“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寵者結於衣帶上,投井而死。承嗣驚惋,不知其故。既見詩,大恨。知之竟坐此見構陷亡。
沉佺期以工詩著名,燕公張說嚐謂之曰:“沈三兄詩,直須還他第一。”
武後遊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賞錦袍。左史東方虯既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複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袍衣之。
狄內史仁傑,始為江南安撫使,以周赧王、楚王項羽、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吳夫概王、春申君、趙佗、馬援、吳桓王等神廟七百餘所,有害於人,悉除之。惟夏禹、吳太伯、季劄、伍胥四廟存焉。
魏仆射元忠每立朝,必得常處,人或記之,不差尺寸。魏仆射本名真宰,武後朝被羅織下獄,有命出之。小吏聞者以告,魏驚喜曰:“汝名何”曰:“元忠。”乃改從元忠焉。
朱正諫敬則,代著孝義,自宇文周至國家,並令旌表,門標六闕。
中宗反正後,有武當縣丞壽春周憬,慷慨有節操,乃與王駙馬同晈謀誅武三思。事發,同晈見害,憬遁於比幹廟中自刎,臨死謂左右曰:“比幹,忠臣也。儻神道有知,明我以忠見殺。”
神龍中,洛城東地若水影,纖微必照,就視則無所見,長史李承喜上表慶賀。
崔融司業作武《後哀策文》,因發疾而卒。時人以為三二百年來無此文。
朝儀:魚袋之飾,惟金銀二等。至武後乃改五品以銅。中宗反正,從舊。
景龍中,中宗遊興慶池,侍宴者遞起歌舞,並唱《下兵詞》,方便以求官爵。給事中李景伯亦起唱曰:“回波爾時灑卮,兵兒誌在箴規。侍宴既過三爵,喧嘩竊恐非宜。”於是乃罷坐。
景龍中,多於側門降墨敕斜封,以授人官爵,時人號為”斜封官”。
景龍中,妃主家競為奢侈,駙馬楊慎交、武崇訓,至油灑地以築球場。
兵部尚書韋嗣立,景龍中中宗與韋後幸其莊,封嗣立為逍遙公,又改其居鳳凰原為清虛原,鸚鵡穀為幽棲穀。吏部南院舊無選人坐,韋嗣立尚書之為吏部,始奏請有司供床褥,自後因為故事。
昆明池者,漢孝武所穿,有蒲魚利,京師賴之。中宗朝,安樂公主請焉,帝曰:“前代已來,不以與人。不可。”主不悅,因大役人徒,別掘一池,號曰 ”定昆池”。既成,中宗往觀,令公卿賦詩。李黃門日知詩雲:“但願暫思居者逸,無使時傳作者勞。”及睿宗即位,謂之曰:“當時朕亦不敢言,非卿中正,何能若是!”無何而遷侍中。
李侍中日知,初為大理丞。武後方肆誅戮,大卿胡元禮承旨欲陷人死,令日知改斷,再三不從。元禮使謂李曰:“胡元禮在,此人莫覓活。”李起謂使者:“日知谘卿:李日知在,此人莫覓死。”竟免之。
中宗崩,既除喪,吐蕃來吊,深衣練冠待於廟,或曰:“今定陵自有寢廟,若擇宗室最長者,素服受禮於彼,其可乎”舉朝稱善而從之。
徐彥伯常侍,睿宗朝以相府之舊,拜羽林將軍。徐既文士,不悅武職,及遷,謂賀者曰:“不喜有遷,且喜出軍耳。”
崔司直琬,中宗朝為侍禦史,彈宗楚客反,盛氣作色。帝優之不令問,因詔每彈人,必先進內狀,許乃可。自後以為故事。
代有《山東士大夫類例》三卷,其非士族及假冒者,不見錄,署雲”相州僧曇剛撰”。後柳常侍衝亦明於族姓,中宗朝為相州刺史,詢問舊老,雲:“自隋已來,不聞有僧曇剛。”蓋懼嫉於時,故隱名氏雲。
李大夫傑之為河南尹,有婦人訴子不孝。其子涕泣不自辯明,但言:“得罪於母,死甘分。”察其狀非不孝子,再三喻其母,母固請殺之。李曰:“審然,可買棺來取兒屍。”因使人尾其後。婦既出,謂一道士曰:“事了矣。”俄而棺至,李尚冀其悔,喻之如初。婦執意彌堅。時道士方在門外,密令擒之,既出其不意,一問便曰:“某與彼婦人有私,常為兒所製,故欲除之。”乃杖母及道士殺,便以向棺載母喪以歸。
裴知古自中宗、武後朝以知音直太常。路逢乘馬者,聞其聲,竊曰:“此人即當墮馬。”好事者隨而觀之,行未半坊,馬驚墮殆死。嚐觀人迎婦,聞婦佩玉聲,曰:“此婦不利姑。”是日姑有疾,竟死雲。其知音皆此類也。又善於攝衛,開元十二年終,年且百歲。
近代言樂,衛道弼為最,天下莫能以聲欺者。曹紹夔與道弼皆為太樂令,享北郊,監享禦史有怒於夔,欲以樂不和為之罪,雜扣鍾磬,使夔暗名之,無誤者,由是反歎服。洛陽有僧,房中磬子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曹紹夔素與僧善,適來問疾,僧具以告。俄頃,輕擊齋鍾,磬複作聲,紹夔笑曰:“明日盛設饌,餘當為除之。”僧雖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力置饌以待。紹夔食訖,出懷中錯,鑢磬數處而去,其聲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曰:“此磬與鍾律合,故擊彼應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元行衝賓客為太常少卿,有人於古墓中得銅物,似琵琶而身正圓,莫有識者。元視之曰:“此阮鹹所造樂具。”乃令匠人改以木,為聲甚清雅,今呼為阮鹹者是也。
太平公主於京西市掘池,贖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謂之”放生池”。墓銘雲:“龜言水,蓍言市。”
今上之為潞州別駕,將入朝,有軍人韓凝禮,自謂知兆,上因以食箸試之。既布卦,一箸無故自起,凡三偃三起,觀者以為大吉征。既而誅韋氏,定天位,因此行也。凝禮起家五品,至今猶存。
今上既誅韋氏,擢用賢俊,改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有誌者莫不想望太平。中書令元之、侍中璟、禦史大夫構、河南尹傑,皆一時之選,時人稱姚、宋、畢、李焉。
張同州沛之在州也,任正名為錄事,劉幽求為朝邑尉。沛奴下諸官,而獨呼二公為劉大、任大,若平常之交。
今上之誅韋氏,沛兄涉為殿中監,見殺,並令誅沛。沛將出就州,正名時假在家,聞之遽出,曰:“朝廷初有大難,同州京之佐輔,奈何單使一至,便害州將,請以死守之。”於是勸令複奏,因送沛於獄曰:“正名若死,使君可憂,不然無慮也。”時方立元勳,用事於中,竟脫沛於難,二公之力。
蕭至忠自晉州之入也,蔣大理欽緒即其妹婿,送之曰:“以足下之才,不憂不見用,無為非分妄求。”至忠不答。蔣退而曰:“九代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至忠既至中書令,歲餘以誅死。
開元始年,上悉出金銀珠玉錦繡之物於朝堂,若山積而焚之,示不複禦用也。
姚開府凡三為相,而必兼兵部,至於軍鎮道裏與騎卒之數,皆暗能計之矣。
郭尚書元振,始為梓州射洪令,征求無厭,至掠部人賣為奴婢者甚眾。武後聞之,使籍其家,惟有書數百卷。後令問資財所在,知皆以濟人,於是奇而免之。後為涼州都督,路不拾遺。籓國聞其風,多請朝獻。自國家善為涼州者,郭居其最。
今上之初,吐蕃傾國作寇,某官薛訥為元帥以禦之,大捷而還,時有賀者退曰:“薛公謙而有禮,宜有凱旋。”
故事:每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賜王公以下射,中鹿賜為第一,院賜綾,其餘布帛有差。至開元八年秋,舍人許景先以為徒耗國賦而無益於事,罷之,其禮至今遂絕。
京城諸州邸,貞觀初所造。至開元初李尚書入,悉賣與居人,以錢入官。
崔湜之為中書令,河東公張嘉貞為舍人,湜輕之,常呼為”張底”。後曾商量數事,意皆出人右,湜驚美久之,謂同官曰:“知無張底乃我輩一般人,此終是其坐處。”湜死十餘載,河東公竟為中書焉。
東封之歲,洛陽平禦路,北市東南隅得銘漢丞相長史朱買臣墓雲:“蓍言市,千載之後阿誰是?”
十七年,丞相源幹曜、張說以八月初五今上生之日,請為千秋節,百姓祭皆就此日,名為”賽白帝”。群臣上萬歲壽,王公戚裏進金鏡綬帶,士庶結絲承露囊,更相遺問。
十九年春,詔州縣社及奠並不得用牲牢,薦脯醢而已。十九年夏,詔京都置太公廟於孔子廟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漢留侯張良配享,置令丞、錄事各一員。
洛陽畫工解奉先為嗣江王家畫壁像,未畢而逃。及見擒,乃妄雲:“功直已相當。”因於像前誓曰:“若負心者,願死為汝家牛。”歲餘,奉先卒。後歲餘,王牜字產一騎犢,有白文於背曰:“解奉先”,觀者日如市。時今上二十年也。
後土祠,隔河與梁山相望,舊立山神像以配,座如妃匹焉。至開元中年,始別建室而遷出之,或雲張燕公之為也。
懷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長平山下。傳雲:“秦殺趙卒,其水變赤,因以為名。今上始幸太原,知其故,詔改為懷水,潼津關為周密。
開元初,司農卿薑師度引洛水灌朝邑澤,盡發以修堤堰,墓為水所湍擊,今浸頹削焉。
崔潞府日知,曆職中外,恨不居八座。及為太常,於都寺事後起一樓,正與尚書省相望,人謂之”崔公望省樓”。
俗五月五日為競渡戲,自襄州已南,所向相傳雲:屈原初沉江之時,其鄉人乘舟求之,意急而爭前,後因為此戲。
晉謝靈運須美,臨刑,施為南海祗洹寺維摩詰須。寺人寶惜,初不虧損。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欲廣其物色,令馳驛取之。又恐為他人所得,因剪棄其餘,遂絕。
雲陽縣界多漢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楊子雲《甘泉賦》雲”玉樹青蔥”,後左思以雄為假稱珍怪,蓋不詳也。
江寧縣寺有晉長明燈,歲久,火色變青而不熱。隋文帝平陳,已訝其古,至今猶存。
舊人皆服袞巾,至周武始為四腳,國初又加巾子焉。
高齊蘭陵王長恭白類美婦人,乃著假麵以對敵,與周師戰於金墉下,勇冠三軍,齊人莊之,乃為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曰”代麵舞”也。
靈州鳴沙縣有沙,人馬踐之,輒槍然有聲。持至他處,信宿之後,而無複聲矣。
今”開通元寶錢”,武德四年鑄,其文歐陽詢率更所書也。
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王,王不之寶。後僧果從帝借拓。及登極,竟未從索。果師死後,弟子僧辯得之。太宗為秦王日,見拓本驚喜,乃貴價市大王書《蘭亭》,終不至焉。及知在辯師處,使蕭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晉平南將軍侍中王廙,右軍之叔父,工草隸飛白,祖述張衛法。後得索靖書 ”七月二十六日”一紙,每寶玩之。遭永嘉喪亂,乃四迭綴於衣中以過江,今蒲州桑泉令豆盧器得之,迭跡猶存。
王右軍《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稿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雲:“維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而書亦真小。開元初年,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至八年,縣丞李延業求得,上岐王,岐王以獻帝,便留不出。或雲:後卻借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圖書悉為煨燼,此書亦見焚雲。
盧黃門思道仕高齊,久不得進,時和士開方貴寵用事,或謂盧曰:“何不一見和王”思道素自高,欲往,恐為人所見,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門,立者眾矣,盧駐轡望之,彼何人斯,森然而與槐柳齊列。因鞭馬疾去。有過盧黃門思道者,見一胡人在座,問此何等,答曰:“從兄浩。”反語盧浩尚為老胡。
梁常侍徐陵聘於齊,時魏收文學北朝之秀,收錄其文集以遺陵,令傳之江左。陵還,濟江而沉之,從者以問,陵曰:“吾為魏公藏拙。”
武後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武後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謾以嘲戲之言,於是乃置使先閱其書奏,然後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
徐大理有功,每見武後將殺人,必據法廷爭。嚐與後反複,辭色愈厲,後大怒,令拽出斬之,猶回顧曰:“臣身雖死,法終不可改。”至市臨刑得免,除名為庶人。如是再三,終不挫折,朝廷倚賴,至今猶懷之。其子預選,有司皆曰:“徐公之子,豈可拘以常調者乎?”
皇甫文備,武後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後特出之。無何,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曰:“彼曩時將陷公於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李昭德為內史,婁師德為納言,相隨入朝。婁體肥行緩,李屢顧待不即至,乃發怒曰:“叵耐殺人田舍漢!”婁聞之,反徐笑曰:“師德不是田舍漢,更阿誰是”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謂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過分,人所嫉也,將何以全先人發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麵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幹,何若笑而受之”武後之年,竟保其寵祿,率是道也。
武後初稱周,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舉供奉官,正員外多置裏行、拾遺、補闕、禦史等,至有”車載鬥量”之詠。有禦史台令史將入台,值裏行禦史數人聚立門內,令史不下驢,衝過其間。諸禦史大怒,將杖之。令史雲:“今日之過,實在此驢,乞先數之,然後受罰。”禦史許之。謂驢曰:“汝技藝可知,精神極鈍,何物驢畜,敢於禦史裏行!”於是羞而止。
武後臨朝,薛懷義勢傾當時,雖王主皆下之。蘇良嗣仆射遇諸朝,懷義偃蹇不為禮,良嗣大怒,使左右牽拽,搭麵數十。武後知曰:“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他。”
武後使閻知微與田歸道使突厥,歸道還雲:“突厥叛。”知微爭之。後乃令知微多持金帛,以武延秀往聘其女,突厥果留使者而入寇,尊知微與可汗等,以示華人,大破趙、定等州,自河以北騷然。朝廷以為知微賣國,乃族閻氏。知微不知,無何逃還,武後業已致戮,乃雲其惡臣子所嫉,賜百官甘心焉。於是兵刃交下,非要職者,或不得其次雲。
武後初為明堂,明堂後又為天堂五級,則俯視明堂矣。未就,並為天火所焚。今明堂製度卑狹於前,猶三百餘尺。
武後為天堂以安大像,鑄大儀以配之。天堂既焚,鍾複鼻絕。至中宗欲成武後誌,乃斫像令短,建聖善寺閣以居之。今明堂始微於西南傾,工人以木於中薦之。武後不欲人見,因加為九龍盤糾之狀。其圓蓋上本施一金鳳,至是改鳳為珠,群龍捧之。
武後將如洛陽,至閿鄉縣東,騎忽不進,召巫,言晉龍驤將軍王浚雲:“臣墓在道南,每為樵者所苦。聞大駕今至,故求哀。”後敕:去墓百步,不得耕殖。至今荊棘森然。
將軍王果嚐經峽口,見一棺於崖側,將墜,使人遷之平處,得銘雲:“更後三百年,水漂我,臨長江,欲墮不墮逢王果。”
張易之、昌宗初入朝,官位尚卑,諂附者乃呼為五郎、六郎,自後因以成俗。
張昌儀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寵,所居奢溢,逾於王主,末年有人題其門曰:
“一絇絲,能得幾日絡?”昌儀見之,遽命筆書其下曰:“一日即足。”無何而禍及。
張昌宗之貴也,武三思謂之王子晉後身,為詩以贈之。詩至今猶傳。
補闕喬知之有寵婢,為武承嗣所奪。知之為《綠珠篇》以寄之,末句雲:“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寵者結於衣帶上,投井而死。承嗣驚惋,不知其故。既見詩,大恨。知之竟坐此見構陷亡。
沉佺期以工詩著名,燕公張說嚐謂之曰:“沈三兄詩,直須還他第一。”
武後遊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賞錦袍。左史東方虯既拜賜,坐未安,宋之問詩複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袍衣之。
狄內史仁傑,始為江南安撫使,以周赧王、楚王項羽、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吳夫概王、春申君、趙佗、馬援、吳桓王等神廟七百餘所,有害於人,悉除之。惟夏禹、吳太伯、季劄、伍胥四廟存焉。
魏仆射元忠每立朝,必得常處,人或記之,不差尺寸。魏仆射本名真宰,武後朝被羅織下獄,有命出之。小吏聞者以告,魏驚喜曰:“汝名何”曰:“元忠。”乃改從元忠焉。
朱正諫敬則,代著孝義,自宇文周至國家,並令旌表,門標六闕。
中宗反正後,有武當縣丞壽春周憬,慷慨有節操,乃與王駙馬同晈謀誅武三思。事發,同晈見害,憬遁於比幹廟中自刎,臨死謂左右曰:“比幹,忠臣也。儻神道有知,明我以忠見殺。”
神龍中,洛城東地若水影,纖微必照,就視則無所見,長史李承喜上表慶賀。
崔融司業作武《後哀策文》,因發疾而卒。時人以為三二百年來無此文。
朝儀:魚袋之飾,惟金銀二等。至武後乃改五品以銅。中宗反正,從舊。
景龍中,中宗遊興慶池,侍宴者遞起歌舞,並唱《下兵詞》,方便以求官爵。給事中李景伯亦起唱曰:“回波爾時灑卮,兵兒誌在箴規。侍宴既過三爵,喧嘩竊恐非宜。”於是乃罷坐。
景龍中,多於側門降墨敕斜封,以授人官爵,時人號為”斜封官”。
景龍中,妃主家競為奢侈,駙馬楊慎交、武崇訓,至油灑地以築球場。
兵部尚書韋嗣立,景龍中中宗與韋後幸其莊,封嗣立為逍遙公,又改其居鳳凰原為清虛原,鸚鵡穀為幽棲穀。吏部南院舊無選人坐,韋嗣立尚書之為吏部,始奏請有司供床褥,自後因為故事。
昆明池者,漢孝武所穿,有蒲魚利,京師賴之。中宗朝,安樂公主請焉,帝曰:“前代已來,不以與人。不可。”主不悅,因大役人徒,別掘一池,號曰 ”定昆池”。既成,中宗往觀,令公卿賦詩。李黃門日知詩雲:“但願暫思居者逸,無使時傳作者勞。”及睿宗即位,謂之曰:“當時朕亦不敢言,非卿中正,何能若是!”無何而遷侍中。
李侍中日知,初為大理丞。武後方肆誅戮,大卿胡元禮承旨欲陷人死,令日知改斷,再三不從。元禮使謂李曰:“胡元禮在,此人莫覓活。”李起謂使者:“日知谘卿:李日知在,此人莫覓死。”竟免之。
中宗崩,既除喪,吐蕃來吊,深衣練冠待於廟,或曰:“今定陵自有寢廟,若擇宗室最長者,素服受禮於彼,其可乎”舉朝稱善而從之。
徐彥伯常侍,睿宗朝以相府之舊,拜羽林將軍。徐既文士,不悅武職,及遷,謂賀者曰:“不喜有遷,且喜出軍耳。”
崔司直琬,中宗朝為侍禦史,彈宗楚客反,盛氣作色。帝優之不令問,因詔每彈人,必先進內狀,許乃可。自後以為故事。
代有《山東士大夫類例》三卷,其非士族及假冒者,不見錄,署雲”相州僧曇剛撰”。後柳常侍衝亦明於族姓,中宗朝為相州刺史,詢問舊老,雲:“自隋已來,不聞有僧曇剛。”蓋懼嫉於時,故隱名氏雲。
李大夫傑之為河南尹,有婦人訴子不孝。其子涕泣不自辯明,但言:“得罪於母,死甘分。”察其狀非不孝子,再三喻其母,母固請殺之。李曰:“審然,可買棺來取兒屍。”因使人尾其後。婦既出,謂一道士曰:“事了矣。”俄而棺至,李尚冀其悔,喻之如初。婦執意彌堅。時道士方在門外,密令擒之,既出其不意,一問便曰:“某與彼婦人有私,常為兒所製,故欲除之。”乃杖母及道士殺,便以向棺載母喪以歸。
裴知古自中宗、武後朝以知音直太常。路逢乘馬者,聞其聲,竊曰:“此人即當墮馬。”好事者隨而觀之,行未半坊,馬驚墮殆死。嚐觀人迎婦,聞婦佩玉聲,曰:“此婦不利姑。”是日姑有疾,竟死雲。其知音皆此類也。又善於攝衛,開元十二年終,年且百歲。
近代言樂,衛道弼為最,天下莫能以聲欺者。曹紹夔與道弼皆為太樂令,享北郊,監享禦史有怒於夔,欲以樂不和為之罪,雜扣鍾磬,使夔暗名之,無誤者,由是反歎服。洛陽有僧,房中磬子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曹紹夔素與僧善,適來問疾,僧具以告。俄頃,輕擊齋鍾,磬複作聲,紹夔笑曰:“明日盛設饌,餘當為除之。”僧雖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力置饌以待。紹夔食訖,出懷中錯,鑢磬數處而去,其聲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曰:“此磬與鍾律合,故擊彼應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元行衝賓客為太常少卿,有人於古墓中得銅物,似琵琶而身正圓,莫有識者。元視之曰:“此阮鹹所造樂具。”乃令匠人改以木,為聲甚清雅,今呼為阮鹹者是也。
太平公主於京西市掘池,贖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謂之”放生池”。墓銘雲:“龜言水,蓍言市。”
今上之為潞州別駕,將入朝,有軍人韓凝禮,自謂知兆,上因以食箸試之。既布卦,一箸無故自起,凡三偃三起,觀者以為大吉征。既而誅韋氏,定天位,因此行也。凝禮起家五品,至今猶存。
今上既誅韋氏,擢用賢俊,改中宗之政,依貞觀故事,有誌者莫不想望太平。中書令元之、侍中璟、禦史大夫構、河南尹傑,皆一時之選,時人稱姚、宋、畢、李焉。
張同州沛之在州也,任正名為錄事,劉幽求為朝邑尉。沛奴下諸官,而獨呼二公為劉大、任大,若平常之交。
今上之誅韋氏,沛兄涉為殿中監,見殺,並令誅沛。沛將出就州,正名時假在家,聞之遽出,曰:“朝廷初有大難,同州京之佐輔,奈何單使一至,便害州將,請以死守之。”於是勸令複奏,因送沛於獄曰:“正名若死,使君可憂,不然無慮也。”時方立元勳,用事於中,竟脫沛於難,二公之力。
蕭至忠自晉州之入也,蔣大理欽緒即其妹婿,送之曰:“以足下之才,不憂不見用,無為非分妄求。”至忠不答。蔣退而曰:“九代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至忠既至中書令,歲餘以誅死。
開元始年,上悉出金銀珠玉錦繡之物於朝堂,若山積而焚之,示不複禦用也。
姚開府凡三為相,而必兼兵部,至於軍鎮道裏與騎卒之數,皆暗能計之矣。
郭尚書元振,始為梓州射洪令,征求無厭,至掠部人賣為奴婢者甚眾。武後聞之,使籍其家,惟有書數百卷。後令問資財所在,知皆以濟人,於是奇而免之。後為涼州都督,路不拾遺。籓國聞其風,多請朝獻。自國家善為涼州者,郭居其最。
今上之初,吐蕃傾國作寇,某官薛訥為元帥以禦之,大捷而還,時有賀者退曰:“薛公謙而有禮,宜有凱旋。”
故事:每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賜王公以下射,中鹿賜為第一,院賜綾,其餘布帛有差。至開元八年秋,舍人許景先以為徒耗國賦而無益於事,罷之,其禮至今遂絕。
京城諸州邸,貞觀初所造。至開元初李尚書入,悉賣與居人,以錢入官。
崔湜之為中書令,河東公張嘉貞為舍人,湜輕之,常呼為”張底”。後曾商量數事,意皆出人右,湜驚美久之,謂同官曰:“知無張底乃我輩一般人,此終是其坐處。”湜死十餘載,河東公竟為中書焉。
東封之歲,洛陽平禦路,北市東南隅得銘漢丞相長史朱買臣墓雲:“蓍言市,千載之後阿誰是?”
十七年,丞相源幹曜、張說以八月初五今上生之日,請為千秋節,百姓祭皆就此日,名為”賽白帝”。群臣上萬歲壽,王公戚裏進金鏡綬帶,士庶結絲承露囊,更相遺問。
十九年春,詔州縣社及奠並不得用牲牢,薦脯醢而已。十九年夏,詔京都置太公廟於孔子廟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漢留侯張良配享,置令丞、錄事各一員。
洛陽畫工解奉先為嗣江王家畫壁像,未畢而逃。及見擒,乃妄雲:“功直已相當。”因於像前誓曰:“若負心者,願死為汝家牛。”歲餘,奉先卒。後歲餘,王牜字產一騎犢,有白文於背曰:“解奉先”,觀者日如市。時今上二十年也。
後土祠,隔河與梁山相望,舊立山神像以配,座如妃匹焉。至開元中年,始別建室而遷出之,或雲張燕公之為也。
懷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長平山下。傳雲:“秦殺趙卒,其水變赤,因以為名。今上始幸太原,知其故,詔改為懷水,潼津關為周密。
開元初,司農卿薑師度引洛水灌朝邑澤,盡發以修堤堰,墓為水所湍擊,今浸頹削焉。
崔潞府日知,曆職中外,恨不居八座。及為太常,於都寺事後起一樓,正與尚書省相望,人謂之”崔公望省樓”。
俗五月五日為競渡戲,自襄州已南,所向相傳雲:屈原初沉江之時,其鄉人乘舟求之,意急而爭前,後因為此戲。
晉謝靈運須美,臨刑,施為南海祗洹寺維摩詰須。寺人寶惜,初不虧損。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欲廣其物色,令馳驛取之。又恐為他人所得,因剪棄其餘,遂絕。
雲陽縣界多漢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楊子雲《甘泉賦》雲”玉樹青蔥”,後左思以雄為假稱珍怪,蓋不詳也。
江寧縣寺有晉長明燈,歲久,火色變青而不熱。隋文帝平陳,已訝其古,至今猶存。
舊人皆服袞巾,至周武始為四腳,國初又加巾子焉。
高齊蘭陵王長恭白類美婦人,乃著假麵以對敵,與周師戰於金墉下,勇冠三軍,齊人莊之,乃為舞以效其指麾擊刺之容,曰”代麵舞”也。
靈州鳴沙縣有沙,人馬踐之,輒槍然有聲。持至他處,信宿之後,而無複聲矣。
今”開通元寶錢”,武德四年鑄,其文歐陽詢率更所書也。
王右軍《蘭亭序》,梁亂出在外,陳天嘉中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獻之宣帝。隋平陳日,或以獻晉王,王不之寶。後僧果從帝借拓。及登極,竟未從索。果師死後,弟子僧辯得之。太宗為秦王日,見拓本驚喜,乃貴價市大王書《蘭亭》,終不至焉。及知在辯師處,使蕭翊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晉平南將軍侍中王廙,右軍之叔父,工草隸飛白,祖述張衛法。後得索靖書 ”七月二十六日”一紙,每寶玩之。遭永嘉喪亂,乃四迭綴於衣中以過江,今蒲州桑泉令豆盧器得之,迭跡猶存。
王右軍《告誓文》,今之所傳,即其稿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雲:“維永和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而書亦真小。開元初年,潤州江寧縣瓦官寺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與一沙門。至八年,縣丞李延業求得,上岐王,岐王以獻帝,便留不出。或雲:後卻借岐王。十二年王家失火,圖書悉為煨燼,此書亦見焚雲。
盧黃門思道仕高齊,久不得進,時和士開方貴寵用事,或謂盧曰:“何不一見和王”思道素自高,欲往,恐為人所見,乃未明而行。比至其門,立者眾矣,盧駐轡望之,彼何人斯,森然而與槐柳齊列。因鞭馬疾去。有過盧黃門思道者,見一胡人在座,問此何等,答曰:“從兄浩。”反語盧浩尚為老胡。
梁常侍徐陵聘於齊,時魏收文學北朝之秀,收錄其文集以遺陵,令傳之江左。陵還,濟江而沉之,從者以問,陵曰:“吾為魏公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