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民心已亂
已成毒婦的我又遇年少時的白月光 作者:張寶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戌時,縣衙內堂,醫師們圍坐一片,開始匯報今天的情況,討論接下來的救治方向。
“新藥已經用了,隻等看效果。就是病人心情急躁,不利於恢複。”
蘇湄轉頭看向蘇洵美,想聽聽她的想法。
“淩陽公子可有新發現?”
“確實有發現。”蘇洵美直言不諱,跟自家爹爹有什麽好客套的。
“現下的治療思路看起來沒問題,但實際上有隱患,還會拖延病程。”
“哦?”
聽蘇洵美說的這樣直接,所有人都來了興趣。
蘇洵美接著說:“病人是寒證,開的藥方也對症。但是不知諸位前輩,可考慮過季節氣候和地域這兩個因素?”
“哦?怎麽說?”
“其一,季節氣候。現下是小暑,再過一段時間就是大暑,正是一年暑氣旺盛的時候,體內陽氣最旺,若一味使用祛寒藥材強衝,陽極生陰、反倒太過,使藥性發揮緩慢,還損傷身體根本。”
“故而應改用一些溫和的熱藥,再用一兩味溫藥為引子,反倒能更快見效。”
在座的醫師們大都紛紛點頭,看來這一點他們是認同了,年輕的還趕緊記在手劄上。
“那其二呢?”
“其二,就是地域。禮縣地處西北,氣候幹燥,最容易肺陰虧損。這點我也找當地大夫問過,這裏的醫館,最常接診肺陰虛的病人。”
“寒證是陽虛陰盛,而當地人又多肺陰虧損,症狀對衝,病症又是纏綿。”
“綜合以上兩點,在開方子的時候,必須要找到其中平衡,一麵補陽、一麵潤肺陰。”
這看病考慮地域的說法,有些醫師根本沒聽說過,他們常年呆在一個地方看診,這些真不了解。
抱著探討的態度,這些醫師還是很謹慎。
“不知郎君是否已經開出了方劑?”
他們還是想看一看方劑再下結論。
蘇洵美拿出早就謄抄好的方劑,讓玉竹和半夏給眾人分發。
麻黃去節,六兩; 桂枝二兩;甘草炙,二兩;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石膏如雞子大,碎;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一時間眾人低頭研究,小聲討論。
“哎,聽說了嗎,這位是青城山上來的。”
“青城山?你確定?”一位略有資曆的醫師吃驚反問。
“我聽說是,”小醫師虎頭虎腦,“青城山怎麽了?”
“那這人的方子,嘖、不好說。”
小醫師八卦心頓起,“難道青城山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哎,你別亂說,我沒這麽說。”那醫師趕忙解釋,“等會兒你自己看就知道了。”
關月白站在一邊,把這些議論盡收耳中。
一個坐在蘇湄左手邊的醫師開口,話語委婉:“淩陽公子這手法,倒和青城山像,又不像。”
蘇洵美微微一笑,“晚輩正是師承青城山李淵,不過師父常治疑難雜症,故用大方子多。尋常百姓用不著,所以我喜歡用小方子。”
那位聽到這樣的回答,滿意點頭,“你師父的方子,一般人可扛不住啊。”
“不過我們商量了一下,這方子要是全調整了……”
他猶猶豫豫沒說下去,蘇洵美心領神會。
“我也初到此地,想先負責十位病人,我估量這藥吃三天內就會有所好轉,那我們到時候再看情況調整,如何?”
蘇洵美的建議說到了眾人心坎裏,一致同意明天就開始給那十位病人換藥。
散會後,關月白前後招呼了一通,才回到住處。
“娘子在想什麽?”王媽媽看她坐在窗前半天,也不說話。
“淩陽公子來自青城山。”
王媽媽不明白,“怎麽了?”
關月白側頭靠在王媽媽懷中,“媽媽可還記得,三年前,蘇洵美拜師學藝。她就是去的青城山。”
“娘子怎麽知道她在青城山學藝?”王媽媽有些疑惑,當年蘇湄獨自回府,隻說蘇洵美拜了名師,沒說具體在哪裏學藝。
“媽媽不用管我是怎麽知道的,”說著她抬頭笑看王媽媽,“媽媽隻需要知道,我們可能又多了一條路。”
“隻是把寶押在別人身上,始終是不穩妥的。讓我再想想,怎麽走,才對我們最有利。”
……
夜半三更,整個禮縣都靜了下來。
蘇洵美睡得正香,突然被長街一陣急促的敲鑼聲驚醒。
“走水了——走水了——”
“快起來救火——”
“倉庫走水了——”
聽清喊得是什麽,蘇洵美一咕嚕翻下床,急忙穿衣,“快、玉竹、半夏,倉庫走水了!”
三人拖著鞋子就往外衝。
“娘子、帷帽!”半夏回身拿起桌上的帷帽就往前追。
趕三人氣喘籲籲地跑到倉庫,裏麵燒得人都進不去,更別說救火了。
來了許多百姓,人們邊提水往裏灑邊哭喊。
“嗚嗚嗚——老天爺這是要滅了我們禮縣啊——”
“老天爺,你開開眼,人都要死完了,你怎麽還能這樣?”
蘇湄和一眾醫師癱坐在街邊,抱頭痛哭。
完了,全完了,剛送到的藥材,剛升起來的希望,徹底被燒沒了。
蘇洵美不忍心看,默默走到其中,和百姓們一起拎起水桶,開始幹活。
“是誰守倉庫的?都是怎麽看得?”
“就是,是誰?不知道這倉庫現在就是全禮縣的命嗎!?”
“朱縣令!朱大人!你一定要把這人給抓起來!”
朱縣令直接跪倒在一邊,眼神呆滯木訥地看向倉庫,“這人抓起來,又有什麽用?”
救了一夜火,天亮倉庫燒完了才自己熄滅。
現場還有許多百姓靜靜守著,卻不再指責咒罵、無比沉默。
認命了。
“報——京城急報——”
信使騎快馬進城,沒到縣衙,就被倉庫百姓攔下。
朱縣令整理了下衣冠,強打精神,“請大人把信交給我吧。”
朱縣令當眾拆開信件,快速掃了一遍,然後略顯激動地衝所有人說道。
“陛下派了欽差和太醫院太醫,來救我們了!”
話音落地,人群回過神來。
“皇上!皇上沒有不管我們!朝廷沒有不管我們!”
“真正救我們的人要來了!”
昨夜大火幾近崩潰,這會兒接到聖旨又癲狂起來。
“都怪蘇家!都是蘇家!不然我們也不會有今天!”
“有太醫了!有太醫我們就不用蘇家人看病了!”
“對啊,誰知道這藥材剛運來就被燒了,是不是他們故意的,就是他們不想讓我們好!”
民心已亂,失去理智的人們開始瘋狂攻擊蘇家醫師,甚至直接上來推搡。
“新藥已經用了,隻等看效果。就是病人心情急躁,不利於恢複。”
蘇湄轉頭看向蘇洵美,想聽聽她的想法。
“淩陽公子可有新發現?”
“確實有發現。”蘇洵美直言不諱,跟自家爹爹有什麽好客套的。
“現下的治療思路看起來沒問題,但實際上有隱患,還會拖延病程。”
“哦?”
聽蘇洵美說的這樣直接,所有人都來了興趣。
蘇洵美接著說:“病人是寒證,開的藥方也對症。但是不知諸位前輩,可考慮過季節氣候和地域這兩個因素?”
“哦?怎麽說?”
“其一,季節氣候。現下是小暑,再過一段時間就是大暑,正是一年暑氣旺盛的時候,體內陽氣最旺,若一味使用祛寒藥材強衝,陽極生陰、反倒太過,使藥性發揮緩慢,還損傷身體根本。”
“故而應改用一些溫和的熱藥,再用一兩味溫藥為引子,反倒能更快見效。”
在座的醫師們大都紛紛點頭,看來這一點他們是認同了,年輕的還趕緊記在手劄上。
“那其二呢?”
“其二,就是地域。禮縣地處西北,氣候幹燥,最容易肺陰虧損。這點我也找當地大夫問過,這裏的醫館,最常接診肺陰虛的病人。”
“寒證是陽虛陰盛,而當地人又多肺陰虧損,症狀對衝,病症又是纏綿。”
“綜合以上兩點,在開方子的時候,必須要找到其中平衡,一麵補陽、一麵潤肺陰。”
這看病考慮地域的說法,有些醫師根本沒聽說過,他們常年呆在一個地方看診,這些真不了解。
抱著探討的態度,這些醫師還是很謹慎。
“不知郎君是否已經開出了方劑?”
他們還是想看一看方劑再下結論。
蘇洵美拿出早就謄抄好的方劑,讓玉竹和半夏給眾人分發。
麻黃去節,六兩; 桂枝二兩;甘草炙,二兩;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石膏如雞子大,碎;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一時間眾人低頭研究,小聲討論。
“哎,聽說了嗎,這位是青城山上來的。”
“青城山?你確定?”一位略有資曆的醫師吃驚反問。
“我聽說是,”小醫師虎頭虎腦,“青城山怎麽了?”
“那這人的方子,嘖、不好說。”
小醫師八卦心頓起,“難道青城山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哎,你別亂說,我沒這麽說。”那醫師趕忙解釋,“等會兒你自己看就知道了。”
關月白站在一邊,把這些議論盡收耳中。
一個坐在蘇湄左手邊的醫師開口,話語委婉:“淩陽公子這手法,倒和青城山像,又不像。”
蘇洵美微微一笑,“晚輩正是師承青城山李淵,不過師父常治疑難雜症,故用大方子多。尋常百姓用不著,所以我喜歡用小方子。”
那位聽到這樣的回答,滿意點頭,“你師父的方子,一般人可扛不住啊。”
“不過我們商量了一下,這方子要是全調整了……”
他猶猶豫豫沒說下去,蘇洵美心領神會。
“我也初到此地,想先負責十位病人,我估量這藥吃三天內就會有所好轉,那我們到時候再看情況調整,如何?”
蘇洵美的建議說到了眾人心坎裏,一致同意明天就開始給那十位病人換藥。
散會後,關月白前後招呼了一通,才回到住處。
“娘子在想什麽?”王媽媽看她坐在窗前半天,也不說話。
“淩陽公子來自青城山。”
王媽媽不明白,“怎麽了?”
關月白側頭靠在王媽媽懷中,“媽媽可還記得,三年前,蘇洵美拜師學藝。她就是去的青城山。”
“娘子怎麽知道她在青城山學藝?”王媽媽有些疑惑,當年蘇湄獨自回府,隻說蘇洵美拜了名師,沒說具體在哪裏學藝。
“媽媽不用管我是怎麽知道的,”說著她抬頭笑看王媽媽,“媽媽隻需要知道,我們可能又多了一條路。”
“隻是把寶押在別人身上,始終是不穩妥的。讓我再想想,怎麽走,才對我們最有利。”
……
夜半三更,整個禮縣都靜了下來。
蘇洵美睡得正香,突然被長街一陣急促的敲鑼聲驚醒。
“走水了——走水了——”
“快起來救火——”
“倉庫走水了——”
聽清喊得是什麽,蘇洵美一咕嚕翻下床,急忙穿衣,“快、玉竹、半夏,倉庫走水了!”
三人拖著鞋子就往外衝。
“娘子、帷帽!”半夏回身拿起桌上的帷帽就往前追。
趕三人氣喘籲籲地跑到倉庫,裏麵燒得人都進不去,更別說救火了。
來了許多百姓,人們邊提水往裏灑邊哭喊。
“嗚嗚嗚——老天爺這是要滅了我們禮縣啊——”
“老天爺,你開開眼,人都要死完了,你怎麽還能這樣?”
蘇湄和一眾醫師癱坐在街邊,抱頭痛哭。
完了,全完了,剛送到的藥材,剛升起來的希望,徹底被燒沒了。
蘇洵美不忍心看,默默走到其中,和百姓們一起拎起水桶,開始幹活。
“是誰守倉庫的?都是怎麽看得?”
“就是,是誰?不知道這倉庫現在就是全禮縣的命嗎!?”
“朱縣令!朱大人!你一定要把這人給抓起來!”
朱縣令直接跪倒在一邊,眼神呆滯木訥地看向倉庫,“這人抓起來,又有什麽用?”
救了一夜火,天亮倉庫燒完了才自己熄滅。
現場還有許多百姓靜靜守著,卻不再指責咒罵、無比沉默。
認命了。
“報——京城急報——”
信使騎快馬進城,沒到縣衙,就被倉庫百姓攔下。
朱縣令整理了下衣冠,強打精神,“請大人把信交給我吧。”
朱縣令當眾拆開信件,快速掃了一遍,然後略顯激動地衝所有人說道。
“陛下派了欽差和太醫院太醫,來救我們了!”
話音落地,人群回過神來。
“皇上!皇上沒有不管我們!朝廷沒有不管我們!”
“真正救我們的人要來了!”
昨夜大火幾近崩潰,這會兒接到聖旨又癲狂起來。
“都怪蘇家!都是蘇家!不然我們也不會有今天!”
“有太醫了!有太醫我們就不用蘇家人看病了!”
“對啊,誰知道這藥材剛運來就被燒了,是不是他們故意的,就是他們不想讓我們好!”
民心已亂,失去理智的人們開始瘋狂攻擊蘇家醫師,甚至直接上來推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