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中,黃尚放下《正一經》,再度取出禳命宮破敗符,灌注浩然正氣。


    上麵龍飛鳳舞的字體緩緩亮起,卻沒有被完全激發,一股玄奧的力量湧動,讓黃尚得以感悟。


    如果道士看到,保證要繼許峰的“真乃神人也”和無缺的“恐怖如斯”,發出第三種驚歎。


    入門太快了。


    其實這沒什麽可驚異的。


    畢竟第一桶金最難賺取,輪回者從無星級到一星級的過程,是最為艱難的。


    進入星級,代表著有了相對完整的修煉體係,再學習其他,自然要容易許多。


    當然,也要看契合性。


    比如現在如果有個西方魔幻的強化體係,黃尚恐怕也學不會。


    道家麽,卻是有過原劇情的證明。


    雖然時勢造英雄,黃裳奉命去修道藏的時候,不會知道後來能從那些典籍中,悟出絕世神功,而且福兮禍所伏,如果沒有絕世神功,黃裳也不會與明教相爭,最終落得全家被滅門的淒慘下場。


    相信給黃裳重來一次的機會,他指不定就對《道藏》敬而遠之了。


    但天賦擺在那裏,黃尚通過博覽道士收集的道家經典,不僅是道家入門,連儒家也有不小的收獲。


    宋朝的儒家,包羅萬象,本來就包容了不少佛道理論,觸類旁通起來,更加方便。


    不過他沒有一味依賴儒家,入門後又將儒道夾雜進來的觀念剝離,形成純粹的道家世界觀。


    如果說受眾麵之廣,對生活的影響之大,儒家遠甚道家,文氣不僅運用在戰鬥中,還有方方麵麵。


    但在東方世界的修煉體係中,最具體現性的,則是道家,文氣反倒小眾了。


    好比《明玉功》,移花宮顯然不是道家門派,但這門神功中許多理念,包括上丹田祖竅的修煉,都是深受道家影響。


    所以對於這個世界而言,儒家文氣更利於黃尚突飛猛進,畢竟隻有他一人享受到文氣的妙用。


    可目光放得長遠,道家所學絕對前途廣大。


    當然,黃尚狀元都還沒得,第三次科舉強化都沒進行,本來不該分心接觸道教,不過他以《道經》中的觀想法為根基,再結合道家的所學,生出了一個巨大的野心。


    不是什麽將儒家道家結合起來練,那是天方夜譚,初學者敢這麽幹保證死得很慘,他研究的是一種被道家很是排斥的技巧——


    請神!


    看多了影視,可能認為請神是道家的一門法術,實際上扶乩(ji)跳童,多屬外道或沒有得道的低級鬼神附體。


    講白了,就是些不被承認的旁門左道,妖魔鬼怪,為求香火血食的祭祀,冒充神明,蔽惑邪言,誘眾害人。


    那類操作,與其說是請神,不如說是請妖,請鬼。


    所以黃尚研究請神,為的是反其道而行。


    他不要請神,而要造神!


    造文曲星!


    世上原本沒有神,拜的人多了,就有了神,這種觀念其實十分符合此世的文氣。


    正因為儒道大盛,人人以讀書為最強出路,祭拜孔聖,崇尚儒道,才有了京城國子監濃鬱至極的文氣。


    這股特殊的能量,無法被常人所利用,世界的等階,也支持不了它被常人利用。


    從某種意義上,文氣不就是一種神聖之力嗎?


    這所謂的神聖,可以是孔聖,也可以是人們想象中,主管文運的星宿——


    文曲星!


    “如今的文氣,是很分散的,一部分彌漫於天地之間,一部分附於文采學識高的士子身上,另一部分則在被祭拜的孔聖雕像內。”


    “假如有一尊文曲星,將文氣整合起來,使得我到達一處,就能聚集運用那裏的文氣,加持到身上,該有多麽強大?”


    這就是黃尚的野心。


    當然,設想歸設想,真正能達到什麽程度,誰都不好說。


    黃尚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他不求太多,第三次科舉強化,隻要達成文曲星雛形,讓他擁有調用外界文氣的能力,那就是大勝利。


    否則的話,他還真不知道,第三次科舉強化要加強哪個方麵。


    畢竟它距離第二次太近了,近到根本無法完全消化前麵的所得,就匆匆到來。


    “幸虧得了這張道符,激發裏麵的力量,以護法神將相助,我成功的機會或許能有一半!”


    “也難說,如果中了狀元,就是連中三元,那比起狀元來說,要強得太多,第三次科舉強化,會到達什麽層次,我根本把握不住,現在推測所謂成功率,又怎麽可能準確?”


    黃尚搖了搖頭,放平心態,重新沉浸在各家經典中。


    順便,將萬能卡中收取的宰相之運,也研究一二。


    這道氣運,他可不準備藏著掖著,關鍵時刻,該用就用。


    ……


    ……


    三月初。


    位於皇城東南的集英殿,早在數天前,就被打掃幹淨。


    四百張桌案,排得整整齊齊,每一張左上角,都貼了姓名籍貫。


    這其實沒有必要,因為座位排列順序,是按照省試名次定下的。


    名次越高,離著天子越近。


    但是為了避免意外,內侍們依舊一絲不苟地完成。


    而宮城外,天還是黑的,所有士子都已等候外麵。


    黃尚和遊師雄正在其中,與張載門下另外兩位同門一起,時不時看看皇宮,心中不免也有些期待。


    大宋天子!九五之尊!


    馬上就要見到了。


    除了韓忠彥這種宰相之子,有蔭補在身,早就是官身,見過宋仁宗的,其他的士子都是初次見到皇帝的真容,免不了心頭火熱,興奮交談。


    比起前兩場的等待,這一次氣氛顯得輕鬆太多。


    殿試定高下,省試定去留。


    在場的,都是留下的。


    隻要順利考完殿試,哪怕排在最後一名,其實也是進士,光明的未來已經注定。


    還有什麽好緊張的呢?


    倒是那些名列前茅的,準備爭個三甲,此時在摩拳擦掌,鬥誌昂揚。


    畢竟省元之名是在士林中流傳,真正名揚天下的,還是狀元和兩位榜眼。


    是的,兩位榜眼。


    後世科舉,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但現在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榜眼。


    這是比較形象的稱呼,因為最後的榜中,狀元郎高居正中最上,是為魁首,下麵的第二和第三名,是左右並列的,看上去就像是兩隻眼睛,所以叫榜眼。


    至於探花,最初是唐朝進士高中後,在曲江宴上,進士中最年輕的一位,要去園中摘花,回來後給所有進士插上,這個人就叫探花。


    黃尚今年十九歲,是這科進士中最年輕的,這要到了唐朝,再中了狀元,那麽狀元就是探花郎。


    這其實就是兩個根本不挨著的稱呼,但在後人聽起來,就會覺得好生古怪。


    當然,幸好李尋歡生得晚,小李探花多好聽,小李榜眼就笑死個人了。


    言歸正傳,一群狀元競爭者中,黃尚是最為平和的一位,閑聊了幾句,就平靜等待,養精蓄銳。


    不多,幾聲鍾響從宮內傳出。


    宮門緩緩開啟。


    殿試正式開始。


    ……


    ……


    (周一求推薦票,新書期很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諜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興霸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興霸天並收藏諸天諜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