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晚,東北平原戰火紛飛。


    持續了十多年的“和平”,在這一夜徹底被打破。


    就算是當初抗聯聲勢最為浩大的時候,也隻是在山區和鬼子打遊擊,所以這真的是十多年來第一次平原上的大戰。


    雙方總計投入兵力超過三十萬,挺進軍這邊4個師又3個旅,總計兵力約11萬。


    鬼子關東軍,三線兵力全部加起來不少於20萬。


    但是吧,鬼子兵力多歸多,但是相對分散,而且挺進軍這邊還卡著交通要道,他們根本無法發揮出正麵牽製,側翼突襲的老打法。


    這個打法可是在其他地方無往不利啊!


    南線那邊,鬼子當天晚上就派了第十師團的一個聯隊沿西遼河北上,想要直接攻打科爾沁左翼中旗,威脅第3師側後的同時,還能做出向挺進軍根據地腹地深入的態勢。


    但是黃毅顯然不可能讓他們得逞,說實話三江口鐵路橋那邊,或者說西遼河防線他放一個團就夠了。


    鐵路橋它本就狹窄,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個連派上去,再擺幾門戰防炮,隻要彈藥能及時補給,累死小鬼子都打不過來。


    甚至不用戰防炮,老幹媽就足夠對付小鬼子的薄皮餃子。


    除非他們把那唯一一輛裝甲列車調過來,但是調過來第四師這邊可以想辦法炸橋啊,再不行就呼叫炮團增援,105毫米榴彈炮不夠,122毫米加農炮總行了吧?


    至於沿岸的那些渡口,一個道理,挺進軍火力優勢太大了,一兩艘炮艇那就是白給的,除非一次性調集幾十艘過來掩護渡河。


    大型河流,自古以來就被兵家稱為天險,要是那麽好過,還能叫天險?


    所以黃毅手裏的兵力還算充裕,在雙遼東麵,也就是鐵路橋北麵大約15公裏的保安屯一帶部署了一個團。


    鬼子要是以這個方向為主攻點,那他剩下的警衛營也能調上去增援,同時也可以讓後方的幾個警備團過來增援。


    至於最後一個團,在彰武一線,原先第10師團還在錦州的時候,他們在彰武那邊是打算依托柳河進行防備,後來第10師團被調到了四平,他們就當是第4師的總預備隊了。


    占住彰武,可以讓錦州、赤峰方向剩下的鬼子漢奸不敢亂動,如果他們繞過柳河去進攻通遼,或者攻擊雙遼的後方,那彰武那個團就可以直接強渡柳河,然後順勢南下進攻錦州。


    也就是兵力不足,要是現在南線這邊有兩個師,直接就調一個師南下攻打錦州,錦州一打,東北和華北之間的聯係就斷了,鬼子的腦殼得疼死。


    當然,要是挺進軍有那麽多兵力,梅津也不會大大咧咧地把地10師團調到四平,他沒那麽傻。


    至於把第10師團調過去,主要是當時51師團的一個步兵聯隊和山炮聯隊沒了,實力大損,而挺進軍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又那麽凶,梅津是怕他們一鼓作氣沿著鐵路把四平也給敲了,到時候那就更被動。


    有人可能要問,四平這邊不是有個獨立野戰重炮聯隊嗎,不是有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嗎,難道向北打,打一個團的防線也打不過去?


    不是說了麽,第4師這邊有122毫米的加農炮!


    鬼子的九六式榴彈炮,射程有12公裏,一個聯隊有24門,它壓製挺進軍的105炮確實輕輕鬆鬆,但是麵對122炮那就是送菜的。


    所以現在兩邊都是一種不願意先開炮的狀態,挺進軍這邊雖然有射程優勢,但是鬼子九六式榴彈炮它輕啊,才4.1噸,一旦找到挺進軍這邊的炮兵陣地,它很快就能趕到射程範圍內進行反製炮擊。


    反之也是一樣,一旦發現鬼子重炮對前沿開火,那都不用問,肯定在122炮的射程範圍內。


    所以南線為什麽到現在還是相持,就是因為雙方的炮兵還沒決出勝負。


    沒有重炮聯隊的幫助,就小鬼子步兵師團的炮火,想擊潰這邊一個團還真的夠嗆,挺進軍團屬炮營有24門九四式山炮,他們自己就能和鬼子打個55開。


    再看中線,昨天晚上第20師團也對第3師的防線發起了進攻,接連被打退。


    這邊還不如南線呢,南線的黃毅還得動腦子,提防鬼子的重炮聯隊,還要提防他們順著西遼河直接北上威脅第3師側後。


    邱讓則是拉開架勢跟第20師團好好幹了一場,不僅沒讓20師團打過來,還把戰線向前推移了十幾公裏。


    南麵右翼的主力防守,北麵左翼則是一記左勾拳,讓炮團配合北麵的第6團,直接打過安廣縣,打到了太山鎮,距離大賚縣就剩不到10公裏。


    (大賚縣,後與安廣縣合並成大安市,前文有誤,這裏修正)


    第20師團當時都懵了,按說這是他們的慣用戰術,邱讓突然跟他們玩這個,他們反倒不會了。


    老邱這邊一晚上下來可以說是打得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也算是對老黃的信任吧,大膽把自己的背後交給了戰友。


    再說北線。


    得益於周衛國的臨機決斷,李雲龍那邊成功搶在鬼子之前占據了簸箕山一帶。


    這個簸箕山啊,海拔不到200米,而泰來縣整體地形海拔最低的位置,也有133米,也就是說,這就是個看著五六十米高的大土包,差不多就是20層樓的高度。


    但是吧,這已經是周邊為數不多的險地了,占了這裏,進攻方總歸是要自下往上仰攻,多少會有些吃力。


    第一師這邊占住簸箕山的同時,裝甲旅也是在鬼子14師團主力中間嘎嘎亂衝,將其分割成了一大兩小三塊。


    一塊在泰來縣北麵的西仁安屯那邊,有差不多一個聯隊,本來是打算進攻第一師在平洋鎮一線防禦陣地的左翼的,結果被李勇帶著裝甲旅主力,沿著鐵路給切斷了他們和川並密的聯係,


    最後被李勇所部,以及張大彪的第2團給兜在了那裏。


    另一塊就在簸箕山山腳,大約一個大隊的兵力。薑必達用一連守著簸箕山,剩餘兵力配合周衛國所部切斷這個大隊和川並密的聯係後,直接圍住。


    最大的一塊,是川並密得知簸箕山北占之後,下令聚集到一起強攻簸箕山的,就在嫩江邊上的烏拉哈達村一帶。


    烏拉哈達距離簸箕山,就5公裏,但是任憑川並密手裏的五六千鬼子怎麽努力,就是打不過去。曹順子帶著第1團,再加周衛國帶過來的步兵第3團,對他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


    川並密手裏的兵,這會兒最大口徑的炮就是步兵聯隊下麵四一式山炮,麵對周衛國所部,兵力沒多少優勢,火力更是處於絕對的劣勢,隻能等死。


    直至淩晨3點,後續第2師的第4團也趕到之後,北線就在無懸念了。


    2個師,2個重炮旅,1個裝甲旅,總兵力6萬多人圍殲一個缺炮少彈的14師團,隻能說留給川並密燒聯隊旗的時間不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永不磨滅的番號當政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問大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問大大並收藏我在永不磨滅的番號當政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