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人質
穿成瘋批廠公的親閨女 作者:喜歡樂器長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那日淩萱同怡妃撕破臉後,怡妃又用了不知什麽方法讓李賢來到了她的宮裏。
為了迎接李賢的到來,怡妃一早便囑咐小廚房做了李賢愛吃的菜品,又特意精心打扮一番,在房中點上能讓人安神的熏香。
待所有的一切都準備齊全後,傍晚時分李賢如約而至,怡妃滿臉歡喜地給他布菜。
“陛下心中記掛著臣妾,臣妾已然滿足,宮中姐妹眾多,臣妾不奢求陛下必須來陪。”怡妃貼心說著。
李賢很滿意她的識趣,“朕最喜歡的就是你這般的不爭不搶。”
她坐在軟榻的另一邊同李賢聊著天。
“二公主最近怎麽樣了?”李賢問起。
二公主快三歲了,她的母妃因為難產,在她出生之後不久便撒手人寰。
李賢那時可憐女兒一出生便沒了母親,於是便做主將她放在了未曾孕育子女的怡妃名下由她撫養。
怡妃對二公主也是視如己出,聽到李賢說起女兒時,她臉上露出了慈愛笑意。
“二公主整日淘氣得很,眼看著就快要到開蒙的時候了,臣妾正想著給她尋個伴讀呢。”
李賢了然點了點頭,“那可得好生選選了,伴讀可是要陪著她許多年的,馬虎不得。”
李賢人雖然荒唐,但是對於兒女的教育問題卻一向看得很重,不管是皇子還是公主都是一樣的。
話題扯到這裏,李賢順便就多問了一句。
“眼下愛妃可有什麽好的人選嗎,朕記得應該有好幾個大臣家都有年紀與她相差不多的女兒。”
在他看來伴讀最好還是選擇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一來是同齡的孩子能更好地相處,玩得來,再者就是彼此之間能形成一種競爭關係。
怡妃替他添上一杯茶水,“臣妾倒是有個人選,就看陛下能不能同意了。”
“哦?那是誰家的女兒呢?”李賢挑眉問道。
“淩國公家的女兒,她正好也三歲出頭,聽聞在家中已經跟著夫子學了不少學問。”
“臣妾想著宮中的先生怎麽著也是大越各方麵的大能,看能不能將她接進宮來作為芩兒的伴讀?”
李賢狐疑的盯著怡妃,“怎麽想到找她家的孩子?”
他不喜淩萱,自然對淩萱的孩子也不會有什麽好感。
眼看李賢不滿,怡妃笑盈盈解釋著。
“臣妾是想著淩大人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若她女兒來當咱們芩兒的伴讀,那她見孩子的機會不就多了嗎。”
“再者孩子在宮中學習,陛下也可查看孩子們的學業,要是淩大人有什麽情況無法顧到孩子,咱們還能順便幫個忙不是。”
即使她很隱晦地表達著自己的意思,但李賢還是從她話中聽出其中的意思。
讓淩萱的孩子進宮作為自己女兒的伴讀,可以名正言順地將其作為挾製淩萱的人質。
倘若淩萱想要做些什麽,也得考慮考慮她的女兒,如此一來她不可能再這般肆無忌憚,反而自己還能借此威脅。
李賢如獲至寶地看著怡妃,手撫上她的臉頰。
“愛妃果然是朕的解語花,如此便照你所說讓淩萱之女為公主伴讀,擇日入宮。”
怡妃羞澀一笑,李賢心中高興,今日便留宿在怡妃宮中。
他原本隻是將火力對準淩萱,對她的女兒除了當日冊封縣主之後便不再重視。
現在想來自己竟然平白放著這麽好用的一顆棋子不用,當真是有些浪費。
不過幸好還不算晚,怡妃的提議讓自己眼前的路豁然開朗。
次日一早,聖旨便送到了淩府,淩家父女猝不及防地被李賢擺了一道。
淩萱不可置信地看著手中的聖旨,“全公公,為何這聖旨下得這麽突然?”
小全子欲言又止,“淩大人,這是陛下一早從舒妃娘娘那裏離開後便讓人下的。”
他的意思很明白,自己也是臨時得知的,陛下是瞞著所有人下的這個聖旨,為的就是不讓淩萱有反應的機會。
小全子看著淩萱的模樣開口勸慰,“能入宮為伴讀也是縣主的造化,將來能結識到更多優秀子弟,於縣主而言未必是件壞事。”
即使他自己也知道以淩家這樣的身份,就算不去做伴讀,淩然想要什麽樣的男子都不在話下。
可他能做的也隻有勸慰,畢竟聖旨已下,已無轉圜的餘地。
小全子將聖旨宣讀後便離開了,留下淩家父女站在原地。
此時淩萱眼眶泛紅,她明白這是怡妃報複自己恥笑她是後宮羸弱女子報複。
她想讓自己明白,就算隻是困在深宮中的女子,她也能讓淩萱嚐到無能為力的滋味。
讓孩子做伴讀必定是怡妃出的主意,暗示李賢能用女兒做籌碼拿捏自己。
想到這裏淩萱怒不可遏,聖旨在她手中被捏成一團。
眼看她要壓不住怒火奪門而出,淩謙及時拉住女兒。
“你要做什麽。”他嗬斥著。
“我要進宮讓陛下收回這道旨意。”她不允許任何人將她的女兒作為棋子。
淩謙死死拉住她,“你覺得有用嗎,若是有用這道聖旨還會下到咱們家中嗎?”
這道聖旨擺明就是李賢對他們淩家的警告。
“沒用也得有用,他若不撤回那我就抗旨。”此刻她情緒已經激動得不行。
“公然抗旨?你覺得你做得到嗎。”聖旨都已經下了,根本沒有別的可能。
“那咱們就看著孩子進宮嗎?”淩萱恨恨說著。
怡妃站在李賢那邊,淩萱的孩子又是給她的孩子當伴讀,她不敢想後麵孩子會遇上什麽。
“你先冷靜。”淩謙對女兒說著,“然兒沒有你想的那般愚笨,她進宮未必就是壞事。”
“況且你也還留在宮中當值,總不能他們有那麽大的能力,能在你眼皮子底下對孩子做什麽事。”
在父親的勸慰下淩萱漸漸冷靜。
“可我始終不放心然兒。”
“宮中你我父女的人四處都是,然兒不會遇到什麽大問題,咱們現在要想的是他們讓然兒成為伴讀之後的事。”
為了迎接李賢的到來,怡妃一早便囑咐小廚房做了李賢愛吃的菜品,又特意精心打扮一番,在房中點上能讓人安神的熏香。
待所有的一切都準備齊全後,傍晚時分李賢如約而至,怡妃滿臉歡喜地給他布菜。
“陛下心中記掛著臣妾,臣妾已然滿足,宮中姐妹眾多,臣妾不奢求陛下必須來陪。”怡妃貼心說著。
李賢很滿意她的識趣,“朕最喜歡的就是你這般的不爭不搶。”
她坐在軟榻的另一邊同李賢聊著天。
“二公主最近怎麽樣了?”李賢問起。
二公主快三歲了,她的母妃因為難產,在她出生之後不久便撒手人寰。
李賢那時可憐女兒一出生便沒了母親,於是便做主將她放在了未曾孕育子女的怡妃名下由她撫養。
怡妃對二公主也是視如己出,聽到李賢說起女兒時,她臉上露出了慈愛笑意。
“二公主整日淘氣得很,眼看著就快要到開蒙的時候了,臣妾正想著給她尋個伴讀呢。”
李賢了然點了點頭,“那可得好生選選了,伴讀可是要陪著她許多年的,馬虎不得。”
李賢人雖然荒唐,但是對於兒女的教育問題卻一向看得很重,不管是皇子還是公主都是一樣的。
話題扯到這裏,李賢順便就多問了一句。
“眼下愛妃可有什麽好的人選嗎,朕記得應該有好幾個大臣家都有年紀與她相差不多的女兒。”
在他看來伴讀最好還是選擇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一來是同齡的孩子能更好地相處,玩得來,再者就是彼此之間能形成一種競爭關係。
怡妃替他添上一杯茶水,“臣妾倒是有個人選,就看陛下能不能同意了。”
“哦?那是誰家的女兒呢?”李賢挑眉問道。
“淩國公家的女兒,她正好也三歲出頭,聽聞在家中已經跟著夫子學了不少學問。”
“臣妾想著宮中的先生怎麽著也是大越各方麵的大能,看能不能將她接進宮來作為芩兒的伴讀?”
李賢狐疑的盯著怡妃,“怎麽想到找她家的孩子?”
他不喜淩萱,自然對淩萱的孩子也不會有什麽好感。
眼看李賢不滿,怡妃笑盈盈解釋著。
“臣妾是想著淩大人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若她女兒來當咱們芩兒的伴讀,那她見孩子的機會不就多了嗎。”
“再者孩子在宮中學習,陛下也可查看孩子們的學業,要是淩大人有什麽情況無法顧到孩子,咱們還能順便幫個忙不是。”
即使她很隱晦地表達著自己的意思,但李賢還是從她話中聽出其中的意思。
讓淩萱的孩子進宮作為自己女兒的伴讀,可以名正言順地將其作為挾製淩萱的人質。
倘若淩萱想要做些什麽,也得考慮考慮她的女兒,如此一來她不可能再這般肆無忌憚,反而自己還能借此威脅。
李賢如獲至寶地看著怡妃,手撫上她的臉頰。
“愛妃果然是朕的解語花,如此便照你所說讓淩萱之女為公主伴讀,擇日入宮。”
怡妃羞澀一笑,李賢心中高興,今日便留宿在怡妃宮中。
他原本隻是將火力對準淩萱,對她的女兒除了當日冊封縣主之後便不再重視。
現在想來自己竟然平白放著這麽好用的一顆棋子不用,當真是有些浪費。
不過幸好還不算晚,怡妃的提議讓自己眼前的路豁然開朗。
次日一早,聖旨便送到了淩府,淩家父女猝不及防地被李賢擺了一道。
淩萱不可置信地看著手中的聖旨,“全公公,為何這聖旨下得這麽突然?”
小全子欲言又止,“淩大人,這是陛下一早從舒妃娘娘那裏離開後便讓人下的。”
他的意思很明白,自己也是臨時得知的,陛下是瞞著所有人下的這個聖旨,為的就是不讓淩萱有反應的機會。
小全子看著淩萱的模樣開口勸慰,“能入宮為伴讀也是縣主的造化,將來能結識到更多優秀子弟,於縣主而言未必是件壞事。”
即使他自己也知道以淩家這樣的身份,就算不去做伴讀,淩然想要什麽樣的男子都不在話下。
可他能做的也隻有勸慰,畢竟聖旨已下,已無轉圜的餘地。
小全子將聖旨宣讀後便離開了,留下淩家父女站在原地。
此時淩萱眼眶泛紅,她明白這是怡妃報複自己恥笑她是後宮羸弱女子報複。
她想讓自己明白,就算隻是困在深宮中的女子,她也能讓淩萱嚐到無能為力的滋味。
讓孩子做伴讀必定是怡妃出的主意,暗示李賢能用女兒做籌碼拿捏自己。
想到這裏淩萱怒不可遏,聖旨在她手中被捏成一團。
眼看她要壓不住怒火奪門而出,淩謙及時拉住女兒。
“你要做什麽。”他嗬斥著。
“我要進宮讓陛下收回這道旨意。”她不允許任何人將她的女兒作為棋子。
淩謙死死拉住她,“你覺得有用嗎,若是有用這道聖旨還會下到咱們家中嗎?”
這道聖旨擺明就是李賢對他們淩家的警告。
“沒用也得有用,他若不撤回那我就抗旨。”此刻她情緒已經激動得不行。
“公然抗旨?你覺得你做得到嗎。”聖旨都已經下了,根本沒有別的可能。
“那咱們就看著孩子進宮嗎?”淩萱恨恨說著。
怡妃站在李賢那邊,淩萱的孩子又是給她的孩子當伴讀,她不敢想後麵孩子會遇上什麽。
“你先冷靜。”淩謙對女兒說著,“然兒沒有你想的那般愚笨,她進宮未必就是壞事。”
“況且你也還留在宮中當值,總不能他們有那麽大的能力,能在你眼皮子底下對孩子做什麽事。”
在父親的勸慰下淩萱漸漸冷靜。
“可我始終不放心然兒。”
“宮中你我父女的人四處都是,然兒不會遇到什麽大問題,咱們現在要想的是他們讓然兒成為伴讀之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