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學堂
穿成瘋批廠公的親閨女 作者:喜歡樂器長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近想要入讀學堂的孩子越來越多,為此淩萱不得不擴大學堂的規模。
然後又將學堂細分,類似於現代小學初中高中那樣的分班方式,大量的招收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也能更快更廣泛地將自己的執政理念滲透到每個階層當中。
除此之外淩萱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學堂中並不是人人都能很好地適應其教學的進度,就如現代學生那樣不少人存在偏科嚴重之類的問題。
於是她又想到根據每個人擅長的東西分出特長生,再請專業的人員著重教導他們擅長的東西。
為了能辨別出是否真的在某方麵有天賦,淩萱特意舉行了一次考試,設立了不同的學科,讓年齡達到十歲左右的孩子自行選擇感興趣的科目去應考,從而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特長生。
“為什麽年紀非要到十歲才能參與,不是說年紀越小越好培養嗎?”李蕊不解問道。
“十歲之前不管他們在哪方麵有天賦都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還有就是文字方麵的掌握,否則即便他們日後能有成為大家的潛力,也未因學識欠缺而被人看輕。”
其實這就類似於現代的職高類別,學業上有天賦的可以進入高中繼續學習衝刺更高的學府,而沒有學業天賦的則可以選擇職高某個能謀生的專業。
就像這次的考試一樣,若其中學子有在紡織刺繡方麵極為擅長的,日後便可以引導他們精進刺繡技術,學習不同麵料的特性,待學成後以可去繡坊工作或者自己開繡廠。
還有擅長調香的學子,可以請宮中的調香師教導他們,什麽樣的香搭配能出什麽樣的效果,每個時節該配製什麽樣的香料,往後也可進宮成為香料,或者自己開個脂粉鋪。
這樣的特長班淩萱設立了很多,也算是提前給他們考慮好自己應該選擇什麽樣的出路,她明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在念書這一塊有天賦的,也不是隻有一味地鑽研課本才能有出路。
可不管是高中還是職高,前提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必須要經曆九年義務教育,至少能懂基本的文字同常識。
李蕊大致明白她的意思,“你說得對,不管怎樣至少要有一定的學識,否則開辦學堂的初心就沒了。”
“恩,這次咱們招募也不僅限於學堂中的學子,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來試試,隻要通過考試咱們學堂都會給予培訓機會,待學成後也會盡量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的。”
有了淩萱的籌謀,且年紀也沒有硬性條件,隻要年滿十歲有一定的學識基礎就能報考,因此參與的人也是空前的多。
在學堂的配合下,一輪考試下來甄選出不少符合條件的學子,有年滿不惑的婦女,有也才滿十歲的小兒。
學子招收完畢後特長班也正式開課,起初還算順利,可到後麵淩萱還是發現了些不太對勁的情況。
學堂中的那些老師教導的東西還是以書本內容居多,從最簡單的開始講起,對於一些在這個行業已經有過經驗的人來說自然聽不進去,有時候甚至還會與夫子發生爭執。
可夫子又不得不這樣說,畢竟學堂中還一些有未接觸過的學子,他們總得要顧及大多數人。
這日李蕊無課,正好陪著來學堂的淩萱去特長班所在的位置巡查。
兩人躲在門後看著裏麵,發現前排年紀尚小的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而坐在後方的那些年長者昏昏欲睡,精神不易集中。
幾個特長班看下來都是一樣的結果,淩萱感覺有些頭疼。
“其實他們已經過了能集中注意力待在學堂的年紀,硬要讓他們在這裏學這些理論上的東西效果說不定達不到你的預期。”
淩萱覺得李蕊的話非常有道理,現在的情況還是有些過於流於形式,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需要在學堂中。
可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根本就適應不了長時間的學習,在文字敏銳度這個方麵也沒有年紀小的孩子們反應快。
她又想到現在有的學校是一邊學習一邊操作,現在這樣光理論不操作確實效果有限。
尤其是這些本身就具有一定基礎的人,讓他們學習簡直是在折磨他們。
回去後淩萱深思許久,覺得或許應該再對不同年紀的學子有不同的授課方式。
其實做工本身就是在學習,他們所需要的是精進自己的技術和手藝,而不是學這些他們已經刻進骨子裏的常識。
她所需要做的就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去發掘,讓他們擁有謀生能力、能提高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若這些人中有異常出色的人,日後自己再慢慢提拔也未嚐不可。
思路明確之後淩萱在第二天開始就派人去各處設立商鋪,吃食、衣物、脂粉、首飾、客棧,形形色色的店鋪做了不少。
也因此淩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她想將這些商鋪打造成學子的實習地,既能一邊做著營生又能讓自家學堂的學子在這裏實習,幫助他們學成。
天氣暖和起來以後大越同其他國家的商貿活動也頻繁起來,國家貿易向來都是賺錢的好機會,各地的商隊開始穿梭在兩國之間。
淩萱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正好手底下第一批從學堂畢業的學子們其中也有部分向往他國風光。
於是她便派這些學子跟著與自己交好的商隊出發,去學著做做貿易,順便也能打探打探別國的動靜。
隨後她又私下派人去贖買了許多奴仆、青樓女子等,讓其恢複自由身。
這些人多半是走投無路才淪落到如今的情況,且其中不乏有學識淵博、能歌善舞的人。
尤其是青樓女子,她們中許多曾是官家女子,見識和學識也是非常人所能比的。
淩萱看中的是他們在底層苦苦掙紮,更能同情同樣出身的人。
自己將他們贖出,在他們心中已是救命恩人一樣的存在,若日後再加以培養,絕不會錯。
然後又將學堂細分,類似於現代小學初中高中那樣的分班方式,大量的招收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也能更快更廣泛地將自己的執政理念滲透到每個階層當中。
除此之外淩萱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學堂中並不是人人都能很好地適應其教學的進度,就如現代學生那樣不少人存在偏科嚴重之類的問題。
於是她又想到根據每個人擅長的東西分出特長生,再請專業的人員著重教導他們擅長的東西。
為了能辨別出是否真的在某方麵有天賦,淩萱特意舉行了一次考試,設立了不同的學科,讓年齡達到十歲左右的孩子自行選擇感興趣的科目去應考,從而篩選出符合條件的特長生。
“為什麽年紀非要到十歲才能參與,不是說年紀越小越好培養嗎?”李蕊不解問道。
“十歲之前不管他們在哪方麵有天賦都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還有就是文字方麵的掌握,否則即便他們日後能有成為大家的潛力,也未因學識欠缺而被人看輕。”
其實這就類似於現代的職高類別,學業上有天賦的可以進入高中繼續學習衝刺更高的學府,而沒有學業天賦的則可以選擇職高某個能謀生的專業。
就像這次的考試一樣,若其中學子有在紡織刺繡方麵極為擅長的,日後便可以引導他們精進刺繡技術,學習不同麵料的特性,待學成後以可去繡坊工作或者自己開繡廠。
還有擅長調香的學子,可以請宮中的調香師教導他們,什麽樣的香搭配能出什麽樣的效果,每個時節該配製什麽樣的香料,往後也可進宮成為香料,或者自己開個脂粉鋪。
這樣的特長班淩萱設立了很多,也算是提前給他們考慮好自己應該選擇什麽樣的出路,她明白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在念書這一塊有天賦的,也不是隻有一味地鑽研課本才能有出路。
可不管是高中還是職高,前提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必須要經曆九年義務教育,至少能懂基本的文字同常識。
李蕊大致明白她的意思,“你說得對,不管怎樣至少要有一定的學識,否則開辦學堂的初心就沒了。”
“恩,這次咱們招募也不僅限於學堂中的學子,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來試試,隻要通過考試咱們學堂都會給予培訓機會,待學成後也會盡量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的。”
有了淩萱的籌謀,且年紀也沒有硬性條件,隻要年滿十歲有一定的學識基礎就能報考,因此參與的人也是空前的多。
在學堂的配合下,一輪考試下來甄選出不少符合條件的學子,有年滿不惑的婦女,有也才滿十歲的小兒。
學子招收完畢後特長班也正式開課,起初還算順利,可到後麵淩萱還是發現了些不太對勁的情況。
學堂中的那些老師教導的東西還是以書本內容居多,從最簡單的開始講起,對於一些在這個行業已經有過經驗的人來說自然聽不進去,有時候甚至還會與夫子發生爭執。
可夫子又不得不這樣說,畢竟學堂中還一些有未接觸過的學子,他們總得要顧及大多數人。
這日李蕊無課,正好陪著來學堂的淩萱去特長班所在的位置巡查。
兩人躲在門後看著裏麵,發現前排年紀尚小的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而坐在後方的那些年長者昏昏欲睡,精神不易集中。
幾個特長班看下來都是一樣的結果,淩萱感覺有些頭疼。
“其實他們已經過了能集中注意力待在學堂的年紀,硬要讓他們在這裏學這些理論上的東西效果說不定達不到你的預期。”
淩萱覺得李蕊的話非常有道理,現在的情況還是有些過於流於形式,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需要在學堂中。
可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根本就適應不了長時間的學習,在文字敏銳度這個方麵也沒有年紀小的孩子們反應快。
她又想到現在有的學校是一邊學習一邊操作,現在這樣光理論不操作確實效果有限。
尤其是這些本身就具有一定基礎的人,讓他們學習簡直是在折磨他們。
回去後淩萱深思許久,覺得或許應該再對不同年紀的學子有不同的授課方式。
其實做工本身就是在學習,他們所需要的是精進自己的技術和手藝,而不是學這些他們已經刻進骨子裏的常識。
她所需要做的就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去發掘,讓他們擁有謀生能力、能提高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若這些人中有異常出色的人,日後自己再慢慢提拔也未嚐不可。
思路明確之後淩萱在第二天開始就派人去各處設立商鋪,吃食、衣物、脂粉、首飾、客棧,形形色色的店鋪做了不少。
也因此淩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她想將這些商鋪打造成學子的實習地,既能一邊做著營生又能讓自家學堂的學子在這裏實習,幫助他們學成。
天氣暖和起來以後大越同其他國家的商貿活動也頻繁起來,國家貿易向來都是賺錢的好機會,各地的商隊開始穿梭在兩國之間。
淩萱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正好手底下第一批從學堂畢業的學子們其中也有部分向往他國風光。
於是她便派這些學子跟著與自己交好的商隊出發,去學著做做貿易,順便也能打探打探別國的動靜。
隨後她又私下派人去贖買了許多奴仆、青樓女子等,讓其恢複自由身。
這些人多半是走投無路才淪落到如今的情況,且其中不乏有學識淵博、能歌善舞的人。
尤其是青樓女子,她們中許多曾是官家女子,見識和學識也是非常人所能比的。
淩萱看中的是他們在底層苦苦掙紮,更能同情同樣出身的人。
自己將他們贖出,在他們心中已是救命恩人一樣的存在,若日後再加以培養,絕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