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落水的鳳凰不如雞,張耳自從娶了富豪家的千金,搖身一變,重新變成了一隻金鳳凰。從此,外黃縣有了個姓張的富豪,此人仗義疏財,交結天下豪傑,頗有信陵君的風範。
這一來二往,張耳在外黃的名氣越來越大,以至聲名都傳到了國外,成了名聞遐邇的大賢人。不斷有人來外黃拜訪、投靠張耳。後來,連魏王都知道張耳的名字了,於是,便把張耳任命為外黃的縣令。
看來,這富豪的千金和那個朋友的確有眼光,張耳果然是大富大貴的命相。其實,這還隻是開胃菜,未來的張耳還將繼續開掛人生,直至巔峰。
張耳當了外黃縣令後,往來的賓客更是絡繹不絕。最著名的當屬兩個年輕人,一個叫陳餘,另一個叫劉季。
這真是一個牛人橫行,英雄輩出的年代。這兩個年輕人,那是一個比一個厲害。風頭不僅蓋過縣令張耳,甚至同年代多少的英雄好漢都匍匐在他們腳下,尤其那個叫劉季的年輕小弟。
陳餘也魏國大梁人,愛好儒家學說,曾多次遊曆趙國,熟悉趙國的風土人情,地理概貌。
哦,對了。陳餘和劉季自身都是窮光蛋,但都娶了富人的女兒為妻。尤其是劉季,可能受前兩個人的影響,竟然熬到快到四十了才攀上了一個有錢的老丈人。
不知道是這幾個人實在太優秀,還是那個時期女多男少,反正窮小子通過聯姻逆襲的事情時有發生。這故事裏的這三個人,都是逆襲成功的代表性人物。
相同的誌趣愛好,使得張耳對陳餘尤為器重,兩人竟成莫逆之交。而陳餘也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史書稱倆人為“刎頸交”。
所謂“刎頸交”,就是那種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那種生死之交吧。
至於那個叫劉季的,年紀就更小了,恐怕隻有十幾二十來歲。
劉季算是外國人,他是楚國沛縣豐邑中陽裏(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陽裏)人。祖祖輩輩務農,早年讀過幾年私塾,他排行老三,平常不怎麽愛勞作,整日佩戴一把寶劍,交友論道,行俠仗義。從豐邑混到沛縣縣城,後來久聞張耳大名,更是對信陵君崇拜到五體投地,特地從楚國沛縣遠赴魏國外黃結識張耳,拜張耳為大哥。
張耳帶著幾個小弟,經常出人外黃酒肆,見識各種場麵。劉季小小年紀便崇尚遊俠義氣,他接人待物,練達老道。還善於觀言察色,隨機應變,深得張耳的喜歡。
(遊俠的徒孫劉季)
縣令出行,前呼後擁。左有儒士陳餘,風度翩翩;右有俠客劉季,高大帥氣又威武。
史書記載劉季,說他“隆準而龍顏,擁有美須髯”。就是高高的鼻梁,臉龐英俊,長著絡腮胡子,男子漢的形象躍然紙上。
他身高約為七尺八寸,換算成現代單位,大約能在176至184厘米之間,也是個大高個。
跟外黃縣的縣令張耳混過的這一段日子,是劉季年輕時期最輝煌最值得炫耀的時候。
有過這一段經曆,特別是信陵君以及侯嬴之間的俠客精神,深深感染了劉季。他後來回到沛縣,竟成鄉野一帶著名的遊俠。
沛縣豐邑中陽裏,這個小鄉鎮無論是戰國,還是秦帝國時期,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當地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複一日耕耘著這塊土地。
劉季從小就聰明伶俐,深得劉老太公喜愛。誰知長大後卻遊手好閑、不事生產。他喜歡交結朋友,崇尚遊俠,年紀輕輕就獨自一人跑出國門,回來後學會打抱不平,到處惹是生非,整得劉老太公一個頭兩個大,幹脆分家,讓老大老二自立門戶,看這個刺頭怎麽混。
但劉季臉皮厚,有一頓沒一頓的劉季就往兩個哥哥家家跑,吃飽喝足了嘴巴一抹走人,連碗都免得洗。
他不但自己去大哥家混吃混喝,還經常把朋友帶到大哥家吃吃喝喝。
大嫂非常煩他,卻又無可奈何。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大嫂當著劉季和他一幫狐朋狗友的麵,吱吱嘎嘎地鏟起了鍋底。暗示混混們,趕緊滾蛋,家裏的鍋底朝天了。
為這事,劉季給大哥家記了一輩子的帳,一直不肯原諒大嫂一家,還是劉老太公出麵才緩解了劉季的怨恨。
在劉老太公看來,劉季是個不求上進的混混,但在外麵,劉季卻混得風生水起。他接人待物豁達大度,跟朋友之間講義氣、重承諾,深得三教九流、地方豪傑的尊重。
這期間,圍繞在劉季身邊的都是一些鄉裏的年輕小夥。
比如樊噲,他是沛縣有名的屠狗專業戶。
在那個年代,狗肉比豬肉值錢。別小看屠宰專業戶,在底層社會是挺吃香的職業。春秋戰國時期,幾個著名的刺客都是出自屠宰專業戶,所以這個行當上至公卿階層,下至平民百姓,多少都是有所敬畏的。樊噲雖然身材魁梧,但性格豪爽,粗中有細,很講義氣。
還有周勃,是樊噲的哥們,這家夥性格木訥,不怎麽愛說話,平常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偶爾也會當吹鼓手,街坊鄰居有什麽婚喪喜慶的,都會請他去耍兩下。
再比如紀信,他跟劉季一般的個頭,長得還十分相像。他是個孤兒,劉季非常疼他,常帶他出入各種宴席聚會,紀信也把劉季當作唯一的親人看待。
跟紀信一樣落魄的是奚涓,他是窮苦人出身,打小與老母親相依為命,劉季對她孝敬母親的行為十分欣賞,所以時不時會接濟他們母子。
還有一個跟屁蟲盧綰,盧綰是正兒八經劉季同村人。非常湊巧的是,這兩人結拜起來都不用說什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因為求不求都一樣。
兩人同時上過一陣子學,識得幾個大字,至少不是文盲。
盧綰從小就崇拜劉季,對劉季言聽計從。所以,這兩人走得最近,當劉季在沛縣起兵的時候,盧綰默默地追隨著他,一路跟到漢朝建立,隻可惜盧綰沒能跟到最後,這是什麽情況我們暫時按下不表。
這些在中陽裏跟著劉季耀武揚威的年輕人,日後大多成了開國功臣。
不要說在中陽裏,即便是在沛縣,劉季也是個風雲人物。遠近知名人物都喜歡跟他交往。
本地知名的豪族王陵聽說了劉季的大名,他很賞識劉季,經常留他在家吃飯,把劉季當作自己的小兄弟。王陵的母親也非常疼愛劉季,對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另眼相待。
有一回,劉季為自己的小弟出頭,和沛縣另一個豪族雍齒的小弟發生衝突,雍齒知道後,放言要劉季好看。劉季暗忖自己不是雍齒的對手,連忙求助大哥。王陵立馬出麵替劉季說和,幫他擺平了這個事。從此劉季和雍齒這個“黑道大哥”也建立了關係。
你看,劉季在沛縣就是這麽個牛逼的存在。
劉季作為知名的俠客,他還有個公開的老相好,村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老相好姓曹,我們權且稱她曹大姐。
不知兩千年前人們婚姻觀是什麽樣的,放在今天,劉季這種行為,妥妥的渣男一枚,曹大姐被指破鞋也是免不了的。
可劉季根本不把這個放在眼裏,平常跟豪族往來,出入酒肆、歌坊、妓院,女人沒少玩過。
但對曹大姐倒是挺上心的,他們還育有一子,取名劉肥。就是這個劉肥,日後還當上了齊王,統治齊國六郡七十三縣。
婚姻這種事,還真說不準。都快三十好幾了,以劉季這種鑽石王老五的年紀,莫說兩千年前,放在今天也算得上是大齡未婚青年。
但好酒往往是沉甕底的。一個不經意的裝逼卻讓劉季撿了個大戶人家的千金,這條小鯉魚竟然躍過了龍門。
這事還得從劉季從政開始說起。
這一來二往,張耳在外黃的名氣越來越大,以至聲名都傳到了國外,成了名聞遐邇的大賢人。不斷有人來外黃拜訪、投靠張耳。後來,連魏王都知道張耳的名字了,於是,便把張耳任命為外黃的縣令。
看來,這富豪的千金和那個朋友的確有眼光,張耳果然是大富大貴的命相。其實,這還隻是開胃菜,未來的張耳還將繼續開掛人生,直至巔峰。
張耳當了外黃縣令後,往來的賓客更是絡繹不絕。最著名的當屬兩個年輕人,一個叫陳餘,另一個叫劉季。
這真是一個牛人橫行,英雄輩出的年代。這兩個年輕人,那是一個比一個厲害。風頭不僅蓋過縣令張耳,甚至同年代多少的英雄好漢都匍匐在他們腳下,尤其那個叫劉季的年輕小弟。
陳餘也魏國大梁人,愛好儒家學說,曾多次遊曆趙國,熟悉趙國的風土人情,地理概貌。
哦,對了。陳餘和劉季自身都是窮光蛋,但都娶了富人的女兒為妻。尤其是劉季,可能受前兩個人的影響,竟然熬到快到四十了才攀上了一個有錢的老丈人。
不知道是這幾個人實在太優秀,還是那個時期女多男少,反正窮小子通過聯姻逆襲的事情時有發生。這故事裏的這三個人,都是逆襲成功的代表性人物。
相同的誌趣愛好,使得張耳對陳餘尤為器重,兩人竟成莫逆之交。而陳餘也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史書稱倆人為“刎頸交”。
所謂“刎頸交”,就是那種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那種生死之交吧。
至於那個叫劉季的,年紀就更小了,恐怕隻有十幾二十來歲。
劉季算是外國人,他是楚國沛縣豐邑中陽裏(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陽裏)人。祖祖輩輩務農,早年讀過幾年私塾,他排行老三,平常不怎麽愛勞作,整日佩戴一把寶劍,交友論道,行俠仗義。從豐邑混到沛縣縣城,後來久聞張耳大名,更是對信陵君崇拜到五體投地,特地從楚國沛縣遠赴魏國外黃結識張耳,拜張耳為大哥。
張耳帶著幾個小弟,經常出人外黃酒肆,見識各種場麵。劉季小小年紀便崇尚遊俠義氣,他接人待物,練達老道。還善於觀言察色,隨機應變,深得張耳的喜歡。
(遊俠的徒孫劉季)
縣令出行,前呼後擁。左有儒士陳餘,風度翩翩;右有俠客劉季,高大帥氣又威武。
史書記載劉季,說他“隆準而龍顏,擁有美須髯”。就是高高的鼻梁,臉龐英俊,長著絡腮胡子,男子漢的形象躍然紙上。
他身高約為七尺八寸,換算成現代單位,大約能在176至184厘米之間,也是個大高個。
跟外黃縣的縣令張耳混過的這一段日子,是劉季年輕時期最輝煌最值得炫耀的時候。
有過這一段經曆,特別是信陵君以及侯嬴之間的俠客精神,深深感染了劉季。他後來回到沛縣,竟成鄉野一帶著名的遊俠。
沛縣豐邑中陽裏,這個小鄉鎮無論是戰國,還是秦帝國時期,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當地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複一日耕耘著這塊土地。
劉季從小就聰明伶俐,深得劉老太公喜愛。誰知長大後卻遊手好閑、不事生產。他喜歡交結朋友,崇尚遊俠,年紀輕輕就獨自一人跑出國門,回來後學會打抱不平,到處惹是生非,整得劉老太公一個頭兩個大,幹脆分家,讓老大老二自立門戶,看這個刺頭怎麽混。
但劉季臉皮厚,有一頓沒一頓的劉季就往兩個哥哥家家跑,吃飽喝足了嘴巴一抹走人,連碗都免得洗。
他不但自己去大哥家混吃混喝,還經常把朋友帶到大哥家吃吃喝喝。
大嫂非常煩他,卻又無可奈何。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大嫂當著劉季和他一幫狐朋狗友的麵,吱吱嘎嘎地鏟起了鍋底。暗示混混們,趕緊滾蛋,家裏的鍋底朝天了。
為這事,劉季給大哥家記了一輩子的帳,一直不肯原諒大嫂一家,還是劉老太公出麵才緩解了劉季的怨恨。
在劉老太公看來,劉季是個不求上進的混混,但在外麵,劉季卻混得風生水起。他接人待物豁達大度,跟朋友之間講義氣、重承諾,深得三教九流、地方豪傑的尊重。
這期間,圍繞在劉季身邊的都是一些鄉裏的年輕小夥。
比如樊噲,他是沛縣有名的屠狗專業戶。
在那個年代,狗肉比豬肉值錢。別小看屠宰專業戶,在底層社會是挺吃香的職業。春秋戰國時期,幾個著名的刺客都是出自屠宰專業戶,所以這個行當上至公卿階層,下至平民百姓,多少都是有所敬畏的。樊噲雖然身材魁梧,但性格豪爽,粗中有細,很講義氣。
還有周勃,是樊噲的哥們,這家夥性格木訥,不怎麽愛說話,平常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偶爾也會當吹鼓手,街坊鄰居有什麽婚喪喜慶的,都會請他去耍兩下。
再比如紀信,他跟劉季一般的個頭,長得還十分相像。他是個孤兒,劉季非常疼他,常帶他出入各種宴席聚會,紀信也把劉季當作唯一的親人看待。
跟紀信一樣落魄的是奚涓,他是窮苦人出身,打小與老母親相依為命,劉季對她孝敬母親的行為十分欣賞,所以時不時會接濟他們母子。
還有一個跟屁蟲盧綰,盧綰是正兒八經劉季同村人。非常湊巧的是,這兩人結拜起來都不用說什麽“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因為求不求都一樣。
兩人同時上過一陣子學,識得幾個大字,至少不是文盲。
盧綰從小就崇拜劉季,對劉季言聽計從。所以,這兩人走得最近,當劉季在沛縣起兵的時候,盧綰默默地追隨著他,一路跟到漢朝建立,隻可惜盧綰沒能跟到最後,這是什麽情況我們暫時按下不表。
這些在中陽裏跟著劉季耀武揚威的年輕人,日後大多成了開國功臣。
不要說在中陽裏,即便是在沛縣,劉季也是個風雲人物。遠近知名人物都喜歡跟他交往。
本地知名的豪族王陵聽說了劉季的大名,他很賞識劉季,經常留他在家吃飯,把劉季當作自己的小兄弟。王陵的母親也非常疼愛劉季,對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另眼相待。
有一回,劉季為自己的小弟出頭,和沛縣另一個豪族雍齒的小弟發生衝突,雍齒知道後,放言要劉季好看。劉季暗忖自己不是雍齒的對手,連忙求助大哥。王陵立馬出麵替劉季說和,幫他擺平了這個事。從此劉季和雍齒這個“黑道大哥”也建立了關係。
你看,劉季在沛縣就是這麽個牛逼的存在。
劉季作為知名的俠客,他還有個公開的老相好,村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老相好姓曹,我們權且稱她曹大姐。
不知兩千年前人們婚姻觀是什麽樣的,放在今天,劉季這種行為,妥妥的渣男一枚,曹大姐被指破鞋也是免不了的。
可劉季根本不把這個放在眼裏,平常跟豪族往來,出入酒肆、歌坊、妓院,女人沒少玩過。
但對曹大姐倒是挺上心的,他們還育有一子,取名劉肥。就是這個劉肥,日後還當上了齊王,統治齊國六郡七十三縣。
婚姻這種事,還真說不準。都快三十好幾了,以劉季這種鑽石王老五的年紀,莫說兩千年前,放在今天也算得上是大齡未婚青年。
但好酒往往是沉甕底的。一個不經意的裝逼卻讓劉季撿了個大戶人家的千金,這條小鯉魚竟然躍過了龍門。
這事還得從劉季從政開始說起。